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忠贤对明朝影响有那么大吗 魏忠贤一死为何明朝就出问题了

魏忠贤对明朝影响有那么大吗 魏忠贤一死为何明朝就出问题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30 更新时间:2024/1/19 0:08:43

魏忠贤和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被杀后,明朝为什么就垮了?魏忠贤对明朝有那么重要吗?魏忠贤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

“流寇延蔓,生民涂炭,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赋无以饷兵。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

上面是崇祯皇帝的谕旨。崇祯登基时,外有强敌不断入侵,内则府库空虚,流民四起。到了崇祯后期,这样的情况更甚。这个时候最需要人心,最需要团结,而一个“钱”字让这些都变为奢望。

上面崇祯的谕旨中“暂累吾民一年”在当年简直成了崇祯的口头禅,意思就是“再暂时辛苦我的百姓一年吧,今年又要给你们加税了!”

“勉从廷议”这四个字,体现了崇祯的一贯推卸责任甩锅的作风,意思是大臣们议论决定的,增加百姓赋税的决定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

历来关于明朝为什么灭亡的原因里,大多把责任推在崇祯身上,说他极端自卑,极端自尊,用人多疑,察察为明,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在位17年阁臣换了50个。除了对朝廷大员刻薄,对百姓也不手软,为筹集粮饷,崇祯开创了“三饷”——“辽饷、练饷、剿饷”。

但是也有研究历史的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崇祯接手明朝前,在魏忠贤实际统治下的明朝并没有缺钱,也没有闹到民穷财尽揭竿而起的地步。

崇祯上吊自杀时,身边只剩了心腹太监承恩,此太监在听到崇祯说:“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时”,却说出了一句让人难以理解的回答:“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提起魏忠贤,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操弄权柄的大太监,在天帝时一度呼风唤雨,只手遮天。天启成了不问政事的皇帝,很多大事都出自魏忠贤的决策。按现在的说法,魏忠贤是主管常务的职业经理人。

崇祯时,怎么农民起义军就多得难以扑灭呢?其实这跟大面积闹饥荒有关,赋税很重,饥民遍地,起义军受到打击,可以流向别处,振臂一呼又有很多饥民响应,形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崇祯时期的起义军,大多起于黄河沿岸的北方,说白了就是穷、没粮食吃才起来闹事。正是这个“钱”字,才是魏忠贤时期不同于崇祯时期的重要区别。

那么,魏忠贤哪来的钱呢?他没有像崇祯皇帝那样,从北方穷苦百姓身上搜刮银子,而是将手伸向了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更强。

魏忠贤活着时,很多地方为其造“生祠”,大部分修建者当然是为了拍马屁,但在辽东将士和河南百姓中却有真心为其修生祠的。这是因为魏忠贤保证了辽东将士的钱粮供应,在河南受灾时,下令“免除赋税、由内库拨款赈灾”。

所以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魏忠贤在时(即天启时期)明朝还算说的过去,而崇祯一登基,明朝就迅速走向灭亡垮了。如果从“朝廷缺钱”这个角度出发找原因,那就是魏忠贤把手伸向了江南的富人,而崇祯把手伸向了本来就民不聊生的穷人。

但是魏忠贤恰恰得罪了江南的“东林党”等官儒。而且从封建正统的观点看,一个太监无论如何也是太监,他的所为也都是非正当的,这样一个专权的太监不上历史耻辱柱谁上?他必须是被丑化的对象。

其实魏忠贤不把手伸向穷人搜刮财源是对的,有效控制了为充盈国家府库而激起民变。明末贪污厉害,很多官员其实家里都有几十万、上百万银子,但对朝廷依然哭穷,这在李自成攻入京城打开贪官污吏的地库时可以证明。

搜刮穷人的钱来作为军饷,镇压穷人发起的农民起义,犹如抱薪救火,只能愈演愈烈。

崇祯皇帝直到逼上煤山,才想起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临终交代的那句“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才觉得自己的哥哥常年悠悠岁月,让魏忠贤主持大计而国家无忧的原因;才后悔自己年年说“暂累吾民一年”而年年加税。讽刺的是崇祯自杀的遗书里对李自成说——进城后勿伤百姓一人。

清朝疆域“既大又久”?1905年《大清帝国全图》有1135万平方公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探索:清朝后妃不同等级能拿多少月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都知道,贾政的夫人王夫人的月银是二十两,贾政的小妾赵姨和周姨娘的月银则是二两,同样是在府中,正房和小妾的月银竟差了这么多,那皇宫妃嫔们的月例是多少?清朝皇后与妃子间的月银相差了多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后妃的等级从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

  • 徐荣先后打败了曹操与孙坚,但为何却说他是非常可悲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东汉末年,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名将不是被历史埋没了,就是成了某些当权者的牺牲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何说先后打败了曹操、孙坚的徐荣是非常悲哀的?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徐荣被形容成了一位三流将领,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徐荣可是名震一时的猛将啊,虽说他的战绩很少,但也足以让他跻身东汉末

  • 左良玉手握大军却对皇帝见死不救 世人为什么还称他为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明朝左良玉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明朝没有灭亡之前,左良玉手里握有80万大军,面对皇帝自尽,他却见死不救,世人为什么还称他为忠臣?崇祯皇帝虽是亡国之君,但绝非荒淫无度之人。崇祯年少继位,便处置了魏忠贤等人,扫清其党羽。朝堂之上的纷争刚刚解决,各地就爆发了农民起义。除此

  • 揭秘 :隋唐时期的后妃等级划分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后妃的等级划分大体和秦汉时期的差不多,但因为皇帝不同,后妃人数自然也不同。今天来说说隋唐时期的后妃等级以及封号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朝初时,由于隋文帝之皇后一独孤伽罗善妒,因此后宫位号非常简单,虽有设置、但仍不正式作为皇妾;具体分级为:皇后一人;嫔,三员,掌教四

  • 刘宗敏抢了陈圆圆才有吴三桂冲冠一怒 刘宗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宗敏和陈圆圆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初抢走陈圆圆的刘宗敏后来怎么样了?他的结局又是什么?陈圆圆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但被刘宗敏曾经霸占,以致怒得吴三桂要穷追猛打刘宗敏,至到杀死才解气。因此可以说,陈圆圆也“倾倒”了大顺王朝。1644年3

  • 盘点:古代历史上造诣颇深、却不出名的三位书法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代的书法家,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王羲之、颜真卿等家喻户晓的大书法家。那么历史上还有造诣颇深,却不出名的书法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三位古代书法家!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 黄溍黄溍(1277-1357),字晋卿,稠城人(义乌),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

  • 被评价为汉朝最贤相的陈平,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在兴汉灭楚战争和匡扶汉室大业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陈平虽出身贫民家庭,却自幼“好读书”。其兄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为给弟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任劳任怨承担起家里三十亩地的耕种任务,且在听到妻子对弟弟颇

  • 李自成对抗明朝十五年都没有事情 对抗清兵为何一年就兵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闯王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当初和大明王朝对抗了十五年,最终是李自成获胜,李自成在和清兵对抗的时候,李自成为什么仅一年就兵败被杀了?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出生于1606年,祖上世代居住在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李自成童年的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羊,稍微长大些成为一

  • 李自成和张献忠作为共患难的兄弟 两人又是怎么反目成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自成和张献忠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李自成和张献忠不仅是老乡,还是一起做出的同窗兄弟,两人原本一起患难与共的兄弟,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他们都是来自陕西的汉子,同年同月生;他们都曾经当过公差,算是低级公务员;他们都极具反叛精神,在民不聊生的时候高举农民起义大旗;

  • 李自成手里有数十万大军 李自成被杀时他们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自成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被杀,手里还有数十万大军,他们又在做什么事情?李自成最后是怎么被草草了事的?皇帝李自成剧照在李自成被杀之前,李自成和他亲随的二十八骑遭遇团练武装被打散,而后李自成被杀,有一位“刘姓”亲随返回不远处的大顺军大本营报信,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