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嬴政即位秦王前,信陵君曾在哪三次战役中打败秦军?

在嬴政即位秦王前,信陵君曾在哪三次战役中打败秦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2/6 20:34:55

信陵君流传后世的《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阵图七卷。在秦始皇即位前,信陵君曾三次打败秦军,我爱历史网从这三场战争的过程,来看看信陵君的实战水平如何。

长平之战后,白起迅速作出部署,司马梗北上攻打赵国旧都晋阳,王龁东进攻打赵国要塞武安直逼邯郸,准备一举灭亡赵国。后来坐镇武安的左更王龁代替王陵为将,增兵继续猛攻邯郸。

赵国平原君派人向诸侯求救,魏安釐王很清楚,赵国与魏国唇亡齿寒,赵国必救,于是派老将晋鄙[bǐ]统兵十万,前往魏赵边境的殷城驻扎。

晋鄙屯兵在殷城,在漳水以南,只要渡过漳水,一天之内可以到达邯郸。但晋鄙听从魏安釐王的旨意,在殷城屯兵,并不急于出战。

晋鄙在殷城,坐山观虎斗,其实也很危险,一旦邯郸真的城破,魏国的救援计划就会彻底失败。晋鄙等待的,其实是一个时机,一个秦军达到最大伤亡的时机。

但是魏国信陵君却并不这么想,唇亡齿寒,万一赵国真的亡了,魏国灭亡也就不远了。在多次劝说魏安釐王未果之后,信陵君决定兵行险着,窃符救赵。

殷城魏军大营,大将晋鄙取出自己怀中的另一半虎符,与信陵君的虎符合在一起,天衣无缝。晋鄙还要派人去大梁核实,信陵君门客朱亥从长袖中取出重四十斤的铁锤,向晋鄙当头一击,可怜老将军脑浆迸裂,当场气绝。

公元前257年,魏国信陵君领精兵八万,楚国春申君领十万大军,一起救援邯郸。邯郸城内的赵军也攻出城外遥相呼应,联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秦军兵败,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王龁率军撤向太行山,退到河东郡汾城。信陵君追到河东郡,斩杀两万秦军,只付出六千人的代价。

窃符救赵这场战争,战国四公子有三个出现在战争中,分别是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其中信陵君年龄最小,战功最大。

公元前248年,秦国相国吕不韦派他的爱将蒙骜,领大军攻打赵国。蒙骜军攻克几年前乐乘收复的晋阳,以及太原郡范围内的榆次(今山西太原东南)、新城(今山西朔县南)、狼孟(今山西太原北)等三十七座城池。

在秦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赵悼襄王决心奋起反击。赵国廉颇和乐乘都不在了,军中无大将,赵王想起了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自十多年前窃符救赵后,一直在赵国不敢归魏。当年赵孝成王挽着信陵君的手臂,一同跨进赵国王宫大殿,还封五座城邑给信陵君做食邑。

如今十多年过去,赵悼襄王以上将军印授信陵君,使将军庞煖为副,起赵军十万抗秦。

邯郸之战十年后,信陵君第二次领兵,他令门客到各诸侯国,搬取援军。

魏安釐王派人持魏国相印,往赵国迎信陵君为将。魏安釐王为信陵君准备的军队,也是十万人,信陵君在漳水河畔接收魏军,赵魏两军合并,二十万雄师,足以抗衡蒙骜军。

信陵君统兵不久,好消息接踵而至,燕、韩、楚三国,都钦佩信陵之用兵如神,闻其为统帅,悉遣大将引兵至魏,听其节制。

五国大军共四十余万,联营百余里,旌旗蔽日,军威鼎盛,驻扎在赵魏边境。

秦国方面,吕不韦对蒙骜非常信任,他调动秦国一切力量,增援蒙骜,蒙骜军也达到三十余万。

信陵君令卫庆统领魏师,景阳统领楚师,近二十万人,筑为连垒,虚插信陵君旗号,坚壁不战,以拒蒙骜军。

信陵君本人,统领赵、韩、燕三国二十余万大军,沿着太行山南麓向西疾行。信陵君统领的三国大军,过野王、武遂不攻,通过太行山最短的一条通道“2轵关陉”到达河东郡。再往西一直到达黄河东岸,接着沿着黄河南下,到达渭水与黄河汇流的地方。

绕行这么远来截断秦军粮草,主要原因是防止蒙骜军来救援,同时绕过函谷关,兵不血刃就截断秦军粮草供应。

蒙骜后路被断,他从大军中选出数万老弱之兵,虚建“大将蒙”的旗帜,继续与魏、楚二军相持。然后尽驱精锐,衔枚疾走,反身来与信陵君决战。

四国的军队在黄河南岸厮杀,搅做一团,从天明杀到天黑。

此战蒙骜部损失近十万人马,王龁部折损五万余人,粮船尽丧,秦军遭遇一次大惨败。

魏安釐王闻信陵君大破秦军,奏凯而回,不胜之喜,出城三十里迎接。

这场战争,秦国上下再次见识信陵君的军事才华多么可怕。未来的几年,在信陵君去世前,吕不韦根本不敢发动对三晋的攻势。

合纵军大破秦军后,各诸侯国都对这次合纵的过程和结果称赞不已。可信陵君却并没有把这点成绩挂在心上,他心中的焦点,在另外一个地方:陶郡。

秦国所占据的陶郡,几乎把魏国东西割裂为两大块。如果能趁势攻下陶郡,魏国的地缘形势将大为改观,重新成为中原的霸主都有可能。

信陵君送走四国的将军,大摆宴席,与昔日门客合欢。各国使臣也带着重礼来魏国见信陵君,早已威名震天下的信陵君,成了六国人心中神的化身。

不过谁也未曾料到,信陵君不过是在演一部戏,就在人们以为他功成名就,无暇分身的时候,信陵君忽然统领新得胜的魏军,杀入陶郡。

陶郡并入秦国,已经有四十年,早期陶郡作为魏冉的封地,又作为出兵东方的屯粮之地,秦国有重兵驻守。后来秦国远交近攻,陶郡的战略意义下降,守军数量也大幅下降。如今吕不韦的封地在洛邑,富裕的陶郡之于秦国,更多的是经济意义。

但是陶郡对于魏国来说,就太重要了,这个几乎将魏国一分为二的地方,让魏国东西不能相顾,国土分为两大块,让魏人如鲠在喉。

当魏国的大军开进陶郡,当地秦国守军根本阻挡不了这支新胜之师,陶郡各城邑逐渐被魏军占领。

一个月后,魏国兼并陶郡所有城邑,天下惊呼:天降神将魏无忌!秦国吕不韦闻蒙骜战败已经不寒而栗,得到陶郡丢失的消息更是魂飞魄散,秦国上下谈信陵君色变,哪还有人敢出兵东方。

魏国整合陶郡后,东西两大块连接起来,魏国再次强盛起来,大有重新成为中原霸主的趋势。信陵君带着一系列辉煌战果回归魏国,魏安釐王如渴时得浆,火中得水,喜不可言。

不过信陵君在魏国,并未如鱼得水,原因还是来自其兄魏安釐王的猜忌。当时魏安釐王身体不好,他驾驭不了信陵君,那么自己过世之后,太子魏增又怎能控制得了叔父?

信陵君名动天下,诸侯莫不倾心。诸侯之将相,莫不敬且惮之。信陵君为魏大将,诸侯兵皆效命,天下只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

当时太子魏增在秦国为质,吕不韦派人离间魏增与信陵君,同时派人到魏国,造谣生事,让魏安釐王更加猜忌自己这个兄弟。

信陵君怎不知其兄魏安釐王的心思,为顾全大局,公子托病不朝,将相印兵符,俱交还魏安釐王。此后信陵君广求美色,与宾客日夜宴饮为乐,惟恐不及。

几年的时光中,英雄信陵君,就在纵欲酒色中度过。英雄无用处,酒色了残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霍光在汉武帝去世后,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霍光。汉武帝去世之后,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位为帝,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四人受命辅政。汉武帝之所以留下四位辅政大臣,为的就是防止有人独断专权,从而使四人相互牵制。那么,霍光又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呢?辅政大臣矛盾爆发,反霍光联盟逐渐形成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

  • 苏轼很温暖的一首诗,你读过这首诗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大文豪苏轼,这一生便是至雅与至俗的结合。“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爱竹子,爱写词,还爱吃肉。这位北宋顶尖的大文学家,不仅精于挥毫弄墨之事,更是第一流的大饕餮。大名鼎鼎的东坡肉,相传便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所“研发”出来的。要

  • 夏原吉的官仕之旅如何?他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夏原吉的官仕之旅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沿袭宋朝制度,在京城设立了国子监,并且在国子监下属设立了太学。所谓太学,是指当时的最高学府,高峰时期,这里的读书人多达几千人。太学里的学生,有3种来源:第一,京城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第二,已故功臣、烈士子弟;第三,

  • 东吴将领中除了甘宁吕蒙外,还有谁擅长偷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将领谁擅长偷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似乎都很擅长偷袭,比如多次作为先锋出战,并立下奇功的甘宁。公元208年,甘宁跟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操,在此之后,周瑜又率领众人到南郡攻打曹仁。由于南郡易守难攻,周瑜一时间难以攻克,当时甘宁献计,由

  • 郜国公主有多荒淫?最后幽禁至死还祸及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在我国古代算是比较繁荣兴盛的也是历史上极度开放的一个朝代。那个时期的公主无论是在政坛上,还是在婚姻生活中,亦或者私生活上,都有数不清的话题和故事。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唐朝的公主可以改嫁,并且可以拥有面首(男宠)。郜国公主(8世纪?-790年),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七代皇帝唐肃宗李亨之女。她的生母

  • 柴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柴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试问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几个养子能够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不仅如此,这位幸运者在登基之前,甚至连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都没经历过。这种运气,无异于买了十张彩票,中了十一份一等奖。柴荣就有这样的运气。最幸运的继承者柴荣之所以这么幸运,有三个

  • 盘点历史上就为被俘虏的帝王,他们中最幸运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被俘虏的帝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做皇帝做到被俘虏,绝对是帝王生涯中的奇耻大辱,但是在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有这样境遇的可不止一两个。其一:被俘虏叔侄档之叔叔:晋怀帝晋怀帝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 ,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晋惠帝驾崩后,晋怀帝登基,

  • 历史上有几位开国皇帝?他们谁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开国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超级难题:中国这九个开国皇帝若相遇,谁能最终统一天下?为什么是九个开国皇帝呢?中国历史上国家可是不少,然而真正被公开承认的大一统王朝只有九个。九个大一统王朝为: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两汉、两宋不好意思,只能按照最早的

  • 盘点历史上六位登基不久后就驾崩的开国皇帝,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皇帝400多位,能在诸多帝王中留名的,除了雄才大略、特立独行的,就是开国君主们了。不过大家是否知道,有很多开国君主才登基不久就驾崩呢?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有些君主驾崩直接导致王朝的短命,有些君主的驾崩则导致王朝软弱,但也有盛世长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六位开国君

  • 海宁为何如此惧怕李侍尧?乾隆又为何要采取保密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云贵总督李侍尧一案发生在乾隆朝,这起纳贿案在朝中惊起了不小的波澜。在整个过程中,乾隆帝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和一查到底的决心,但李侍尧的结局却大出人的意料。这也意味着步入晚年的乾隆对官员贪污纳贿的态度有所转变,可以看成是一个政治风向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四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