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光身为权臣专横跋扈权倾朝野 霍光为什么不废帝自立

霍光身为权臣专横跋扈权倾朝野 霍光为什么不废帝自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65 更新时间:2024/1/19 15:56:2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霍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霍光专横跋扈权倾中外,霍光都能废立皇帝,霍光为什么不自立为帝?

继“文景之治”后,时隔50多年,西汉王朝再一次迎来了一个盛世“昭宣中兴”,国家繁荣稳定,政清吏明。这期间有一个人的贡献是巨大的,那就是大将军霍光。

霍光从汉武帝托孤到去世,把持朝政20多年,政绩突出,从而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权倾中外,但也专横霸道,在他的操控下,有2个是傀儡皇帝,一个直接被废。让我们有疑问的是,如此强势的一个人,在当时说一不二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废帝自立呢?是他只想当周公还是另有原因呢?我们走近那段历史来解读一下。

受兄长影响,素有大志,做事谨慎细致得皇上欣赏。

霍光和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将年幼的霍光带到身边。在霍去病的影响和帮助下,霍光先任郎官,他常以霍去病为榜样,立志出人头地。

霍光虽然读书不多,班固说他“不学亡术”,但为人谨慎。霍去病去世,霍光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由于他作风正直,从不拉帮结派,拒绝贪腐等不正之风,工作一丝不苟,短时间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高位,成为汉武帝近臣。霍光的严谨是很有名的,在性格乖戾的汉武帝身边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欣赏。

受武帝遗诏,辅佐幼主,两立一废,专权霸道。治理国家,建不世之功。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去世,遗诏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上官等三人为顾命大臣,共同主持朝政,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继位之初,朝政大权分散在这4个人手中,汉武帝的用意是很明确的,四人辅政能避免大权独揽祸乱朝政。霍光和其他三人由于都想自己说了算互相算计,希望将对方除掉。

上官安打算让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做皇后,霍光极力反对,双方开始了正面交锋。上官桀父子与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以及桑弘羊等结成了联盟,意在谋反,反咬一口,表奏汉昭帝,说霍光有叛逆之心。

年仅十四岁的昭帝表现出非凡的智慧,认定这是诬告。上官桀等人狗急跳墙,决定以兵谏废黜昭帝除去霍光。但计划很快败露,霍光趁此机会一举将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盖长公主和燕王刘旦全部拿下,其家人全部被杀或充军。此时金日磾已去世,四位辅政大臣只剩下霍光一个,此后霍光真正大权在握。

因为汉武帝时期的穷兵黩武,将西汉王朝文景之治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积蓄消耗殆尽,国力一时空虚,昭帝继位后,霍光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措施,鼓励农耕生产,对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裁减驻军,节省开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再次回到正轨,国力民生等方面得到了恢复,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昭帝自登基以来一直都是以傀儡存在,多次想要亲政都被霍光以各种理由拒绝,在朝政上没有发言权,霍光说一不二,并且以皇帝年幼为由,限制汉昭帝临幸皇后以外的其他后宫女子,导致汉昭帝没有子嗣。元平元年,汉昭帝驾崩,无人继承大统,在这点上霍光罪恶是很大的。

霍光遍观刘氏皇室,觉得昌邑王刘贺无才无德好控制,于是拥立刘贺为帝。刘贺昏庸狂妄,行为放纵,短时间内大量任用亲信,胡作非为,引起霍光的严重不满,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效法殷商伊尹,废天子另立他人。刘贺继位二十七日之后被霍光等以不孝放纵无道为由废除。

接着从民间找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认为刘询无根无派,性格温和好控制,让他继承帝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宣帝。可能霍光到死都没看出刘询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表奏归政于皇上,自己让权。汉宣帝表示自己还年轻请霍光继续掌管朝政,从这里可以看出年轻的汉宣帝的成熟,因为他不想重蹈刘贺的覆辙。朝廷政务仍由霍光决策,皇帝只是过问。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君臣关系融洽,但内心十分害怕霍光,曾与人说,与霍光在一起时,“若有芒刺在背”,霍光的气场之大前所未有。

不久,霍光授意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汉宣帝委婉地表示原配许平君与自己共患难,要立许平君为皇后。此次霍光保持了沉默,但不同意封许平君的父亲为列侯,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存在感,汉宣帝无可奈何照准。

没想到的是霍光的妻子对这事很气愤,她妻仗夫势,令人毒死了许皇后。汉宣帝伤心之余命霍光彻查此事,当查到是自己妻子所为时,开始霍光确实非常惊讶,但霍光碍于夫妻情分,主要是担心事情暴露会影响他的地位,就把这事给隐瞒了。

其实此时汉宣帝已看出端倪,但想到霍光的权势和刘贺的下场,他也就没再坚持,而且不久之后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宣帝的过人之处,能忍耐,不露声色,也可以体会到霍光当时的权势有多大。

霍光身后仍然得到宣帝的肯定。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世 ,汉宣帝与太后亲自到场治丧,把他比作汉初名相萧何,以皇帝规格葬于茂陵,并赠谥号“宣成”。但霍光家人仍然认为排场不够大,甚至私自扩充陵寝,为后来全家被灭埋下伏笔。

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谋反事情败露,霍家被满门抄斩,数千人被牵连遭灭族,皇后霍成君被废,十二年后自杀。但霍光之墓仍然被宣帝加以保护,15年后汉宣帝回忆起昔日功臣,下令建麒麟阁,画功臣图像挂于阁楼殿前,把霍光列在第一位,可见汉宣帝对于霍光的功劳是肯定的,也看出这位盛世雄主心胸的宽广。

后人对于霍光的评价褒贬不一。

他曾竭心尽力辅佐汉朝三代帝王,但他又贪恋权势架空皇帝,做出了废除皇帝这种大逆不道之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执政期间汉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丰衣足食。

霍光的贡献是巨大的,威望也很高,许多时候也表现出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对权力的攫取欲望很强,但他最终都没有做出谋朝篡位的举动,在这点上比后来的王莽、曹丕等都要仁义得多,难道他真的没有想过篡汉自立吗?其实他真的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人心所向,篡汉只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大局上不具备条件。

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的忠君思想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此时的汉朝确实也是处于鼎盛时期,虽然有许多问题,但还没有出现衰败的迹象。

西汉实现了大统一之后,通过文景之治,老百姓休养生息,免受战乱之苦,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国力逐渐强大,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让百姓感到西汉王朝的自豪,所以都接受了汉王朝的统治,可以说人心向汉,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谋朝篡位,无疑是激起公愤,是不可能成功的,老谋深算的霍光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第二,汉武帝对于霍光有知遇之恩,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霍光是汉武帝选定的托孤重臣,武帝临终前的深情嘱咐让霍光感到皇恩浩荡,也表示武帝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希望他做"周公"。皇室对他的褒奖以及民众对他的定位使他很难摆脱这些束缚,他的名誉和地位已经很高了。他若是有不臣之心,那他声誉会随之毁于一旦,就算成功也会留下千古骂名。所以霍光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第三,当时的皇帝并非昏庸无能,加上在维护皇权上大臣们心存仁爱,没有给霍光机会。

汉昭帝即位之初,和霍光同时辅政的还有三位大臣,后来14岁的汉昭帝看出其他几位的阴谋,支持霍光,他才得以大权独揽。在这个过程中年少的昭帝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可见他虽然是一个傀儡,但是有非凡的判断力,让霍光心有忌惮。

从几次汉昭帝向霍光提出想亲政就可以看出他一点都不昏庸,反观霍光不肯交权,留恋权势是一方面,另外一个也是怕汉昭帝这样一个聪明人如果掌权了对自己不利。汉昭帝死后,没有后人,在刘贺的立废前后,这是霍光夺取帝位的最好时机,但他看出了大臣们对于刘家创立的西汉王朝有深厚的感情,一再要求“寻刘氏子孙贤者继之”,大汉民心所致,他不敢违背。

到了汉宣帝刘询继位后,霍光就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借口了。由于有刘贺的前车之鉴,刘询相当机谨。汉宣帝刘询继位时18岁,完全可以亲政。霍光假意提出还政给刘询。

刘询看透了霍光的内心,坚持自己还太年轻,离不开大将军为由,拒绝了霍光还政于皇上的请求,让霍光觉得这位皇上不但谦虚,而且没有大志,对自己没有威胁;另外一个就是汉宣帝好像从来不在乎霍光专权似的,政事全部出自于霍光之手,从不安排自己的亲信插手核心事件。

让霍光找不到废除他的理由。还有就是不再追究原皇后的死因,欣然迎娶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这样把君臣关系更拉近了一步。当然英主刘询了解这只是权宜之计,于是明里暗里做了许多树立自己威信的事。首先肯定自己的祖先,给汉武帝上立庙,大力肯定武帝的丰功伟绩。

霍光当权后,在肯定的同时也对武帝进行了一些否定,使汉武帝的形象大打折扣,汉宣帝很清楚,如果否定汉武帝,就是否定大汉江山的正统,霍光就能找到推翻西汉政权的借口;大汉王朝一直标榜以大孝治天下,得到百姓的拥护,于是汉宣帝对祖上赋予客观评价,追谥号,以示孝心,也是向世人表示自己是大汉江山真正继承人。

另外汉宣帝还极力促成霍光维持汉武帝的对外政策,发兵帮助乌孙打败了匈奴,威信进一步树立。这些做法让大汉臣民承认了汉宣帝的地位,而霍光也感到很正常。霍光对这样一位皇帝加女婿还是十分喜欢的,自然就不再想废掉他。

第四就是霍光在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霍光虽然办事滴水不漏,但文化素质不高,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他驾驭不了群臣。霍光的势力虽然盘根错节,复杂深厚,一下子难以肃清,但实际上他的控制能力不够,一旦他有自立的苗头,许多以前对他马首是瞻的人会调转枪头对准他,毕竟都是多年的汉臣。霍光在这点上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到最后他做事都相当谨慎。

其实早在刘贺被废时,霍光就产生过自立的想法。

有野史载,霍光问群臣,如果在皇室内部再找不出合适的人,是不是有别的办法。而群臣们都不说话,霍光的言下之意是,皇室没人当皇帝了,另择他人,自己无疑是第一人选,可见当时他是有野心的,但是他也了解,没有民众和大臣们的支持他是办不到的,也是不会成功的,只会造成身败名裂。

霍光虽然内心也有做皇帝的渴望,而且专横霸道,全面操控朝政,但他一直到最后都是尽了人臣的本分,有窥觎之心但无越僭之实,而且在他当权过程中,不但没有乱政,而且为西汉王朝的统治稳定,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昭宣中兴”盛世的开他功不可没。说霍光是一位贤臣和权臣都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卫青是如何从私生子逆袭成名将的?他为何能迎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卫青在汉朝名将排名简介,卫青的孩子是谁生的,名将卫青

    卫青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很多人只知道他的功绩,却不知道他的出身,历史上真实的卫青竟然是私生子,幼年时曾被当做奴仆一样虐待。作为一个低贱的奴隶,他是如何逆袭成为一代名将的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她与自己丈夫一起生育了一男三女四个孩子,这里就包含了

  • 雍正最后召幸的妃子:张贵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年秋月最后的结局,雍正王朝各位阿哥的结局,雍正王朝徐骏结局

    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他十分勤政,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勤政之下,雍正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声色犬马之好,因此,历史上绝不会出现《甄嬛传》中那样周旋于各个妃嫔之间的场景。据史料记载,雍正后宫大约有三十名左右的妃嫔,虽然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是一些类似于常在、

  • 曹丕如果不成地的话 刘备最后还有没有办法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打孙权为什么没赢,刘备先称帝还是曹丕先称帝,曹丕和刘备哪个先称帝

    我爱历史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和汉献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曹丕当初没有选择称帝的话,而是学习曹操将汉献帝当成傀儡的话,刘备还会不会称帝?昔日刘备称帝以汉献帝被曹丕谋朝篡位谋杀为借口,可是当汉献帝未死而被曹丕封为山阳公的消息传到成都来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大惊失色。群臣之

  • 严世蕃为什么被称为明朝第一鬼才?他究竟有多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严世蕃天下三才之一,三国被称为鬼才是哪个,什么样的人称为鬼才

    他是奸臣之子,长相眉目疏疏,声洪而尖,十分符合百姓心中刻画的奸臣形象,但他却被称为明朝第一鬼才。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被称为鬼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就是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是一个官二代,贪酷成性、生活糜烂,但他却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狡诘机智,博闻强记,熟

  • 雍正死后为什么是和年贵妃合葬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雍正和谁合葬一起了,雍正和谁合葬在一起,雍正跟谁葬在一起了

    在《甄嬛传》中就讲到一位叫年世兰的女子,她哥哥年羹尧是朝廷重臣,于是被雍正纳为贵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但这位女子却生性专横跋扈,而且心胸狭窄。似乎连雍正都不怎么待见她。只是因为其哥哥手握重兵才假装宠爱她。说白了,雍正与年世兰的婚姻就是一桩政治婚姻。但在历史上,却疑点重重

  • 都说天下苦秦已久 这个苦指的是苛政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天下苦秦久矣,今将举大计,天下苦秦久矣是出自哪里

    我爱历史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秦朝灭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都说天下苦秦已久?那么百姓到底苦的是什么?提及秦朝覆灭的历史,总难免少不了一句话的总结,那就是天下苦秦已久,但这里的苦秦所指的是什么?是秦二世的苛政还是大兴土木?如果说只是不负责任地将天下之变归

  •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有多厉害?她是如何辅佐杨坚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独孤一门三皇后,长孙皇后,杨广的真实历史

    影视剧《独孤皇后》让观众了解到独孤皇后的厉害之处,历史上真实的独孤皇后是否也那么厉害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是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由于当时佛教盛行,在她出生后,独孤信给自己的女儿取了一个极富佛教色彩的名

  • 安史之乱唐玄宗要哥舒翰主动出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了哪里,安史之乱的相关人物,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武力由强而弱的转折点。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禄山攻占洛阳之后称帝,唐玄宗则在怒斩封常清、高仙芝后起用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哥舒翰进驻潼关之后据险而守,将安禄山叛军牢牢挡在潼关以东,然而次年六月,

  • 汉献帝被曹操控制了半辈子 汉献帝得知曹操死讯后是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献帝的儿子,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多少年,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还活着

    对曹操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在得知曹操的死讯之后,汉献帝心里是怎么想的?汉献帝会有什么反应?听到曹操死讯,汉献帝内心肯定是先狂喜,然后心情平复之后,变得忐忑不安,甚至于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不过到了最后汉献帝变得轻松了。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比较复杂,

  •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与影视剧中的究竟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伯虎历史简历,唐伯虎真实历史,历史上真有唐伯虎这个人吗

    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是个有才、有女人缘又十分有钱的形象。但真实历史上的唐伯虎除了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特别有才外,另外两点与他搭不上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伯虎特别有才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他自幼聪明伶俐,是个神童,16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