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汉献帝并非一代傀儡?揭秘汉献帝

历史上的汉献帝并非一代傀儡?揭秘汉献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18 更新时间:2023/12/7 17:17:16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的末代君主,对于熟悉《三国演义》的众多“三国迷”来说,他肯定是一个不陌生的人物。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个汉献帝与浩如烟海的汉末三国群雄豪杰相比,历来都不是一个怎么样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然拥有皇帝的高贵身份,但由于他手中没有军队,没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实际权力,因此他只是个被曹操拥立的一个傀儡、一张可供他操纵的政治王牌而已,对于汉末三国的历史进程而言,他自然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后来当曹操去世之后,由于北方已经统一,局势比较稳定,他的儿子曹丕就轻而易举地把汉献帝这件已经没什么用处的摆设赶下了台,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是为魏文帝。不仅小说里是这么写的,史书上也是这么说的,现代的很多史学家也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疑问。那么,历史的事实果真是如此吗?最近,我读了百家讲坛由复旦大学姜鹏先生撰写的《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一书,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

首先,汉献帝本人并不是一个懦弱怕事、既无权又无能的人物,而是一个明大事、识大体、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治国才识的皇帝。我们过去评价汉献帝,常常会想到曹操批评汉献帝的一句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是说汉献帝从小娇生惯养,空有心志,没有无治国安邦的能耐。事实上恰恰相反,汉献帝从小命途多舛,在他出生不久之后母亲王美人就因宫廷斗争而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连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幼得不到母爱的体贴,日子过得应该是很苦的。董卓攻入洛阳,废掉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并将之胁迫至长安。

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掉后,他的手下军阀起而作乱长安,更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气象,汉献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小小年纪就要去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受到的磨砺不可胜数,是非常不容易的,怎么能与那些富家纨绔子弟先提并论呢?再者,汉献帝刘协从小天资聪颖,处事得体,董卓拥立他为帝虽是出于更便于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风度”:当董卓率军来到洛阳郊外偶遇少帝刘辩和刘协时,刘辩当即就被吓得大哭不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年纪更小的刘协却临危不惧,对董卓提出的问题应答如流,这是很了不起的。在长安时,有一次闹饥荒,汉献帝命一位大臣开仓放粮,结果这位大臣监守自盗,饥荒依然严重。汉献帝通过当庭煮米实验戳穿了他的罪行,但却没有下令将这位大臣依罪斩首,而是打了他几十大板,然后令他再去处理此事,这位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处理好了镇荒的事。

第二,汉献帝绝非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傀儡。汉末的局势虽然军阀掌权,局势混乱不安,但人们对于皇权的认识跟今天人的看法有着巨大的差别,皇帝在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有一种很神圣的权威性,以至他们虽然佣兵作乱,但绝不敢轻易染指皇权。即便是曹操也不能一手操纵整个朝廷局势,他的很多决策和命令,必须要得到汉献帝的同意才具有效力,可以向外发布。

第三,汉献帝的作为深深地影响甚至扭转了整个汉末三国历史的走向。为了拜托长安西部军阀的控制,重新稳定天下局势,汉献帝做出了东归洛阳的决定。事实证明,汉献帝的这一计划很有战略眼光。洛阳是东汉旧都,有着便于号令天下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汉献帝不惜历经千辛万险,耗时一年多时间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汉献帝的归来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局势,势力本来相对弱小的曹操在拥立汉献帝建都许昌后,一下子就拥有了作为中央政府号令天下的优势,面对汉献帝的号令,地方军阀哪怕不愿服从,起码也得做做样子。当时曹操北面有袁绍,南面有刘表袁术,东面有吕布,都是势力远胜曹操不好惹的主,汉献帝的到来,使这三方顿感压力倍增,吕布表示拥护中央朝廷,立即解除了和袁术订立好的同盟关系,袁术称帝,立即遭到了四方诸侯的声讨,很快在众人的攻伐之下灭亡,在官渡之战中,刘表本和袁绍是同盟关系,但因为有汉献帝存在的缘故而不敢发兵袭击曹操后方,而是采取中立态度任凭曹操和袁绍斗得你死我活,这解除了曹操与袁绍作战的一个很大隐患。南方势力本来十分弱小依附于袁术势力的孙策,因为拥护汉朝廷的缘故得到了汉献帝的大力支持,汉献帝给他加官又是进爵,委以他平定南方的重任,这使得他一时间转弱为强,声望势力大增,这样,他一举荡平了东南的一些割据势力,南方逐渐走向统一,这为日后东吴集团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根基。

第四,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是简单地利用与利用、胁迫与被胁迫的关系,而更近似于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朝廷之中,并非全部都是隶属于曹操的嫡系势力,也有很多听命于自己的大臣。当时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归汉,依旧怀有着强烈的拥护汉朝廷恢复天下一统、实现汉室中兴的志向和愿望,因此,他们奔着拥护汉献帝的目的才来到曹操的帐下,表面上是作为曹操谋士协助他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代表汉献帝与曹操合作。这里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正是因为汉献帝的向心力,才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来到许昌,一时间人才济济,这给曹操集团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汉献帝离不了曹操,曹操也离不了汉献帝,如果没有汉献帝,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曹操。

第五,汉献帝并不支持刘备。刘备虽然声称他是汉室宗亲,但实际上这是根本说不清楚的事。而《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汉献帝认刘备为“刘皇叔”,联合董承、刘备谋杀曹操都是子虚乌有的事。事实是,汉献帝恐怕连刘备面都没有见过,董承密谋杀掉曹操也是他假借汉献帝的名义自我导演的,被没有的到汉献帝的授意。在汉献帝的眼中,刘备也只是一支普通的地方军阀势力,要实现天下一统和安定,他主要依赖的是曹操和孙策(曹操北、孙策南)的势力,刘备这些人是必须要加以扫除的,更不会寄以他中兴汉室的希望。后来汉献帝退位,刘备还大放流言说汉献帝被害,好为自己登基做皇帝做准备。

第六,汉献帝最后退位,并非是在逼迫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而是顺应形势、为保护黎民苍生免受战火屠戮而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一直以为,汉献帝手中没有实权,位同傀儡,曹操活着的时候没有取代他是因为他自己没下决心,而他的儿子曹丕就有这个野心,因而在曹操去世后他就轻而易举地逼迫汉献帝禅位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汉献帝将皇位让给曹丕的时候,不仅不是在曹家势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恰恰是在局势对曹丕十分不利的时候。曹操去世后,原本依附于曹操的各派势力一时间失去了主心骨,就由原本的团结走向分裂,他的弟弟曹彰占着地利之机跑到洛阳想要夺取魏王之位,而当时屯聚在洛阳附近的一支曹操最为重要的嫡系部队青州兵也突然哗变,未得到允许就私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向东而去。面对这些局势,继承曹操地位的曹丕远没有足够的威望加以震慑,也就是说,北方的局势很有可能就此而再次走向分崩离析。此时的汉献帝,已然是一个政坛上的老手,如果他再来个顺水推舟,打击曹丕一下,绝对可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但是汉献帝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直接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时的汉献帝十分明白,汉室衰亡已不可逆转,而天下的老百姓实在不能再经受战乱了,与其做无谓的抗争,不如直接做个人情,好让天下迅速走向稳定。

由此看来,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虽不能说是一代英才雄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在他一生执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决策,如果说有真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他错生在了汉末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假若他能够被生在太平年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好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死于女人乳浆的战神:李存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王李存勖,李存勖三支箭,李存勖宠信伶人

    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不服皇帝李存勖的统治。李存勖亲率部分军队去征讨李嗣源,但在路上,许多士兵都跑进李嗣源的阵营里,同时,李嗣源又占据了大梁,李存勖只好返回洛阳,准备联合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西征归来会兵一处,再进剿李嗣源。想不到的是,就在四月一日这一天,兵变

  • 光绪被软禁后凄惶无助:没有他朕活不到今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终是帝王负了臣,本王不死尔等终究是臣意思

    瀛台不是台,而是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一个小岛。小岛四面临水,唯一座石桥与岸上相连。实在是独处幽居、软禁犯人的绝佳场所。当年,慈禧太后也是这么想的。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果断中止了光绪皇帝推行的“百日维新”。慈禧太后“咔咔咔咔咔咔”,将谭嗣同等六位维新派处死在菜市口刑场,然后,就面对着怎么处理光

  • 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大族的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人李慈铭《越缦堂读书笔记》“《三国志》”部分有一则札记说: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

  • 撞树身亡的鉏鸒到底是刺客还是义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自己撞树了怎么走保险,蝜蝂之死,鲁提辖为什么打死镇关西

    鉏鸒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士,据记载他是一位出身贫贱,后来因武艺过人成为了十分出名的刺客,他的相关事迹在古籍《左传》中被记载。那这里为何要提出鉏鸒到底是刺客还是义士这样的疑问呢?大约在公元前607年,当时晋国的君鉏鸒主晋灵公荒淫无度,喜好奢靡。所以他在晋国实施大量的税收来压榨百姓满足自己的无度欲望,而晋国

  • 乱说三国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排名中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名气最大的人,三国人物知名度排名,三国人物排行榜前十名

    我在网站中东看看西瞄瞄还有在一些书中见在中国历史上十大皇帝的排名中,曹操时不时地可以抢到一个位置,而在十大开国皇帝中就是常客了。像刘备和孙权想要在这上面过过瘾都难,就连现场观看的机会都没有(意思是说成为提名候选人的机会都没见过)。如果说是十大杰出皇帝的话,那曹操可能就没人排上他了,究其原因是他未能统

  • 论曹操手下两大军团之一的亲属派的亲属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吗,曹丕与曹植的关系,曹丕手下

    曹操手下的将领 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亲属派 一派是外姓派。我个人认为曹操手下亲属派将领中 最强的是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很早便跟随曹操起兵,而他的战功主要是在赤壁之战以后,在曹操平定马超后,令夏侯渊镇守长安,夏侯渊击退了几次马超残余力量的进攻,并且"虎步关右"消灭了盘踞在凉州多年的河首平汉王宋建,而

  • 妲己有什么独特魅力 妲己千古背骂名真的应该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这千古骂名让老臣承担,妲己很强为什么都嫌弃,千古骂名是谁

    前几年,林心如与范冰冰继还珠之后再度联手,这一次更是二人饰演同一个角色——妲己。在封神榜上部凤鸣岐山中,范冰冰饰演了一个雍容华贵的妲己,而到了下部武王伐纣中,林心如接替范冰冰出演妲己一角,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一个妖后。林心如版妲己该剧播放以后,林心如饰演的妲己一角,由于在剧情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这个堪

  • 北齐两大战将:一个是鬼面兰陵 一个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鬼和小鬼,北齐武卫大将军,穿越之北齐大臣

    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祖父斛律大那瓌,为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亲斛律金,曾为北魏武卫大将军、左丞相。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

  • 萧摩诃被称“关公再世”南北朝第一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谁被称为什么,刘摩诃,又被称为

    萧摩诃(532年-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屡破北齐军,升任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

  • 花刀将:擅使花刀 连伤唐军的三十六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唐军平,被别人用刀捅伤怎么办

    史建瑭(875-921年),字国宝,雁门郡代州(治今山西代县)人,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1,唐末五代时期沙陀族将领。史建瑭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称“史先锋”,因功授检校司空、改任贝、相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