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启是什么人?大禹去世前为何会传位给他?

夏启是什么人?大禹去世前为何会传位给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08 更新时间:2024/2/8 5:07:55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相比内禅,外禅更显帝王胸怀,将“公天下”与“天下有德者居之”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世之后,禅位于帝舜,推舜为帝。帝舜去世之后,禅位于大禹,推禹为帝。尧舜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被后人一直念念不忘,而在人们印象中,大禹开了中国“家天下”的历史,是一个有私心的帝王。鲜为人知的是,大禹去世之后,也奉行禅让制,将帝位禅让给了一位贤臣。

《夏本纪》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

大禹称帝之后,将皋陶推荐给上天,将国政交给皋陶,意味着皋陶是大禹第一继承人。帝尧确定帝舜,与帝舜确定大禹是继承人时,都要经历这两道程序。

皋陶,偃姓,皋氏,名繇,李氏始祖,少昊之墟(今山东曲阜市)人,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帝尧时代,皋陶已是士官(掌管刑法),历经尧舜禹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 职务,以正直闻名天下,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让百姓信服,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于是,大禹将皋陶确定为第一继承人,准备死后禅位于他。

但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代,年龄太大,大禹还未去世时,皋陶就先死了,于是大禹又挑选了一位继承人——伯益

《夏本纪》记载:“而后举益,任之政。”

益,即历史上的伯益,山东费县人,大禹治水得力助手,传说《山海经》第一作者。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予嬴姓,所以伯益是秦始皇的祖先。与皋陶一样,伯益也是美名天下,除了协助大禹治水之外,还有伯益作井、训鸟术、驯兽术等成就,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说明伯益在训鸟、驯兽的畜牧业方面成就非凡,于是大禹准备去世之后禅位给伯益。

十年之后,大禹东巡,驾崩于会稽山,把帝位禅让给了伯益。但《史记》接下来的记载就有意思了,伯益服丧三年之后,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之子启,为了表达禅位的坚决态度,伯益跑到箕山之南去躲避。历史上很多名人,不肯就位时,都喜欢跑到某某山里躲避。

《夏本纪》: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伯益称帝之后,但天下认为夏启更贤达,于是诸侯都不去朝拜伯益,不顺从伯益,而去朝拜夏启,还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伯益禅位,夏启即位为帝,从此开启了夏朝。

司马迁笔下的伯益与夏启,均以国事为重,以人民福祉为本,将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事实恐非如此。

战国楚国上博简《容成氏》记载:“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为后(帝王)……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这段话大意是,大禹一共有五子,但不准备传位儿子,大禹去世之后禅位伯益,但夏启通过武力进攻伯益,夺取了帝位。也就是说,伯益根本没有禅位于夏启,而是夏启通过血淋漓的武力手段夺取了帝位。

当然,也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意思是伯益囚禁了夏启,然后夏启反杀伯益。

总之,通过史书描述,基本可以肯定伯益没有禅位夏启,而是双方爆发了一场武力冲突,最终伯益是失败者,或许因此而“辟居箕山之阳”,跑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伯益与夏启都想为帝,为了帝位不惜一战,大禹在世时不可能没有察觉二人夺位之心,那么大禹不直接传位夏启,或传位一个更强的大臣,以震慑夏启让其不敢动武,而偏偏禅位于伯益?

其实,五帝及大禹时代,还不是一个集权政体,准确的说是一个部落联合体,尧舜禹背后都有一个庞大部落支持,通过部落联合体议事会推选盟主。可见,尧舜禹禅让的背后,还与部落是否强大,以及各个部落为了自身利益的博弈有关。没有压倒性军事实力,盟主位置很难为一家人垄断。

另外,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些职位,往往都是由各个部落代表担任,部落越强职务越是重要,皋陶、伯益应该都是比较强大的部落,至于平民百姓,即便再有才,也不会成为重要官员,这是“王侯将相真有种”的时代。

因此,大禹手中权力根本没有后世皇帝那么大,无法独自确定继承人,而必须通过部落联合体推选,只是盟主话语权更多更重一些罢了。换言之,大禹即便想传位夏启,可能也无法达到目的,于是推荐了伯益,并得到部落联盟的认同。

可见,大禹传位伯益而非夏启,既可能是一个妥协,也可能是一记暗招。《韩非子》记载:“言禹传位于益,终令启取之。”《战国策》记载:“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古人猜测认为,大禹传位伯益,实际上是让夏启自取,而大禹却可以美名远扬。

笔者认为,夏启即位之后,有扈氏以夏启破坏了禅让政治传统,公然推翻伯益统治,表示不服,于是发生了夏启讨伐有扈氏的甘之战,说明有扈氏是一个强大部落,身边聚集了一帮盟友,能与夏后氏分庭抗礼。因此,历史真相应该是:有扈氏与夏后氏争夺盟主之位,大禹为了避嫌,或两强相争僵持不下,于是就禅位于实力较弱的伯益这个第三方,实际由夏启暗控朝政,择机推翻伯益。

至于说伯益有德、有才之类,岂不闻“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段子,贤达程度如何,又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数千年之后五代十国时,安重荣说过“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上古时期更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夏初局势非常混乱,首先是夏启武装夺位,推翻伯益统治,其后以有扈氏为代表的的诸侯不服,爆发了甘之战,第三是夏启之子争位,其中一个叫武观的儿子起兵叛乱,史称“武观之乱”,第四夏启死后太康继位,东夷有穷国后羿代夏,自立为帝,此时夏朝几乎四分五裂,第五寒浞杀掉后羿自立为帝,并攻破夏后族,只逃出一个少康,夏朝第一次灭亡,寒浞在位四十余年,恢复了之前四分五裂的江山,后来少康长大之后灭了寒浞,再造夏朝,从此夏朝家天下传承才真正稳定了下来。

夏初之所以局势如此混乱,夏朝第二代就失国,远不是史书描述的野心家作乱这么简单,而是与夏启废除禅让制这一悠久的政治传统,导致诸侯不满、天下混乱有关。对夏初先民而言,废除禅让制实行家天下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姜王后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是何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姜王后,商纣王的原配王后,《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别名姜娘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近期热播的新版《封神演义》中,姜王后从钦天监天师杜元铣的身死中,明白苏妲己极难对付,为了将苏妲己打败,姜王后四下打听仙师,以便于请入宫中,帮助她诛灭苏妲己。后来太子殷郊因为想念小娥而忍不

  • 杜甫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草堂”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他被后世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他就是杜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就如BBC关于杜甫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他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表现者,更是塑造者。这是中国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

  • 朱棣进入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历经四年征战,朱棣终于率军杀至南京城下,负责镇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

  • 通过史料专著重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苏东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轼吧。苏东坡是一座富矿,千百年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关于苏东坡的研究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若论东坡传记,有两个版本绕不过去,一则

  • 在慈禧西逃时为何没有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慈禧太后,我们对其的映像大都是一个执掌了近半个世纪晚清政权的政治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在慈禧太后西逃的前一天,曾叫来光绪帝的爱妃,也就是珍妃,俩人有一番争论,最后珍妃被投入了井中。关于珍妃之死,本来我(杨角风)想单独写一期,但在构思的时候,发现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不管

  • 董小宛为什么会对冒辟疆念念不忘?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本是大家闺秀,却因家道中落而沦落青楼。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董小宛的故事,接着往下看吧。星子满穹,月色皎皎,董小宛施施然的从房中出来,纤纤素手持着把团扇轻摇。夏夜闷热,她粉嫩脸颊上泛起了层层薄汗,索性搬了椅子到院中纳凉。月华如水,从遥不可及的天际倾泻而下。每每见到这

  • 赵构是为什么决定对秦家下手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赵构是为何决定对秦家下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绍兴十九年(1149年),赵构亲自下令于临安包家山建观供奉来自磁州的神仙崔府君。这一寺观很快被秦桧派人拆除了。关于此事的始末,按照朱熹的记载说,赵构原本想让崔府君来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但在权臣秦桧和金朝势力面前,却不敢充分利用崔府

  • 诸葛亮看中的接班人是谁 他是怎么被诸葛亮看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接班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心中的接班人到底是谁?姜维是诸葛亮最钟情的接班人吗?建兴十二年(234年),操劳过度的诸葛亮即将病逝,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全部兵法都教给了姜维。只希望姜维能完成自己北伐的事业,无疑,诸葛亮是极其信任姜维的。姜维与诸

  • 张籍用一首诗惊艳了整个唐朝,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张籍,字懿孙,唐朝时期诗人,史料中对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很少,他最著名的诗作的《枫桥夜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唐朝,在人们的印象里,这里就是一个诗歌的海洋,是一个繁荣与昌盛的朝代,虽然不是乱世,但也造就了非常多的人才,这个朝代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

  • 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 司马氏最后为什么会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家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司马家族最后为什么能逃被灭族的下场,司马家族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司马懿谋朝篡位时的阴狠歹毒,从他早年的性格之中便可以看出。曹操在世时,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大志,又听闻此人有狼顾之相,能像狼一样回首反顾,于是便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