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良玉:历史上唯一一个载入正史女元帅

秦良玉:历史上唯一一个载入正史女元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48 更新时间:2023/12/24 10:13:29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花木兰”,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代夫出征,北上抗清,战功卓著,《明史》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秦良玉传》来记录她。

秦良玉是一个秀外惠中的女子,因此择偶眼光非常高。当时,忠州纨绔子弟曹皋看上了秦良玉,被秦断然拒绝,后来曹皋加害于她,以秦良玉支持抗税斗争之名将其打入大牢。出狱后,秦良玉在家中搞了一次比武招亲,曹皋也来应征,自然不是对手。在这次招亲中,秦良玉相中了石石主土司马千乘。

马千乘并不是苗人,祖籍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石主宣抚使,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马秦两家联姻,无疑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但因石石主地处偏远,民风剽悍,时有叛乱兴起。

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秦良玉嫁到马家,便有了用武之地,她立足于为国报效的远大眼光,协助丈夫精心练兵,为丈夫施展一身的文韬武略。而马千乘也并不反对妻子参与军事,夫唱妇随。

除练兵了得,秦良玉还是一位“武器专家”。在秦良玉手下,有一支数千人马、手持白杆长枪的精锐部队——“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四方,使石石主一带长年太平无事。

万历二十六年,秦良玉作为女将军,第一次参与了实战。这一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叛,播州在现在贵州省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獗一时。

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官军,合力进剿。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几经交战,叛军无力招架,退守播州,城外设下五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

攻打邓坎,秦良玉带领五百白杆兵为主力,此战中,秦良玉在战阵中生擒敌将杨朝栋,攻克邓坎。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的娄山关。

为攻克娄山关,马千乘、秦良玉并骑奔敌,在正面吸引敌军注意,而命其他白杆兵将士从关卡两侧的悬崖处,凭着白杆长矛首尾相接,攀越上关,对敌军形成合围。叛军大败,娄山关也被攻克。娄山既失,播州无险可守,被官军收复,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叛乱平息。明廷朝议,白杆兵“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这一战,秦良玉名声大振。但是,在班师凯旋的路上,由于天气炎热,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回到石石主后,又因接待不恭,得罪了内监邱乘云,被设罪投入狱中。在狱中,得不到治疗调养,马千乘病重而死。

马千乘死后,朝廷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明朝天七年,明熹宗天启皇帝驾崩,明思宗崇祯皇帝入承大统。

此时,清兵入侵,明朝廷诏令天下诸军“救急”,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取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她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激烈厮杀。

年已55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枪,威风凛凛,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人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见主帅如此英勇,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打得清兵落荒而逃。

很快,秦良玉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解救了京城之围。崇祯皇帝听到捷报后,派特使犒军,并在平台召见秦良玉,赐一品服、彩币羊酒。在这次召见中,崇祯皇帝亲自赋诗四首,赐给了秦良玉,以示褒奖。

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这实在是一件难得的殊荣,秦良玉叩谢圣恩后,班师回石石主。这一次,是秦良玉戎马生涯中,获得的最显赫的荣耀。

但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却是彻底败亡的开始。这次北京之战,崇祯皇帝在褒奖秦良玉的同时,杀死了辽东督师袁崇焕,使得明廷再无一人能够负担起抵抗清兵的重任。

崇祯十三年,起义军张献忠部进入四川一带,秦良玉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太平之围,扼张献忠部将罗汝才于巫山,斩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吃了不少苦头。然而,面对着潮水般的义军,英勇善战的秦玉良也只能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崇祯十七年春,张献忠兵围夔州。秦良玉率军驰援,因寡不敌众,全军溃败。不久,四川全省被张献忠占领,秦良玉退守石石主。这时的石石主孤立无援,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小舟,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

秦良玉对自己的部众说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并下令:“有从贼者,族无赦!”分兵镇守四境。张献忠对四川各地土司都成功招降,却“独无敢至石石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范蠡为何被称为“陶朱公”?家产究竟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味相投,在思想

  • 最奇葩开国皇帝:最初被百姓当神经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侯子光是后赵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小秦国的皇帝。他在未做皇帝前,原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僧人,虽身在佛家,却心不在佛。与其他出家人完全不同,他随心所欲,从不遵守僧人应该遵守的戒条和戒规。侯子光除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外,还是一个奢望天上掉馅饼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不安分者。为了达到目的,他自导自

  • 宣太后委身的义渠王是谁?最后又被谁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王即位时,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在电视剧《芈月传》里,义渠王翟骊霸气登场,率领部族人马上演了一出劫持婚嫁车队、抢夺美人粮食的戏码。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义渠王在历史上还曾与

  • 孙权为顺利的称帝"磨叽"10年 向曹操阿谀奉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如果用

  • 因朱棣的一个梦 锦衣卫将几百人的村庄夷为平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治国向来严苛,以重典治天下,通过一系列大案要案,屠戮功臣勋贵数万人,已经到了无臣可杀的地步,后世都说朱元璋治国太暴戮。他的儿子朱棣很像乃父,靖难之役后,从侄子手中夺得了江山,对建文时期赞成削藩的旧臣,赶尽杀绝,齐泰被诛九族,黄子澄砍去双手双脚,然后处死。方孝孺破了诛族的吉尼斯记录,十族被

  • 慕容德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慕容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家族在历史上都是一个相当出名的家族,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们频频出现在金庸的小说里,为江湖徒增几分爱恨情仇。回首那五胡十六国里的南 燕政权,只要两人便足以代表了,这两个人谱写了一段传奇的南燕历史,慕容德与慕容超,他们把南燕往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慕容德,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文

  •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其实并没有说的那么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长啥样?这似乎是个根本无需讨论的事,因为大部分历史类书籍中的朱元璋,都长着一张标志性的“鞋拔子脸”,模样十分丑陋。标志性的“鞋拔子脸”然而,在故宫南熏殿所藏的官方正式版历代帝王画像中,朱元璋的面貌却与民间通行的“猪腰子脸”大相径庭,反而显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面如满月,不仅不丑,甚至

  • 乾隆帝是汉人吗?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雍正第四子,大清第六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实际执政时间六十三年,享年八十八岁。乾隆帝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因此他自幼得到祖父康熙帝的宠爱,康熙说他:“此子命相贵重,将来福量要超过我!”这样一个福气厚重的人,他的出身却疑点颇多,众说纷纭,甚至有

  • 聪明一世的朱元璋 竟被这些手段给蒙蔽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为什么那么聪明,朱棣害怕朱元璋吗,朱元璋自卑心太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正式颁布了《皇明祖训》,这一年他已经是一个六十八岁的人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朱元璋利用各种罪名将有功大臣诛杀殆尽,自此他以为朱家江山万世永固了。在诛杀过程中,朱元璋也并不是事无巨细,在他的屠刀下也有漏网之鱼。在洪武朝,幸免于屠杀的,只有几个例子。汤和说起汤和,原先

  • 乾隆帝最爱的女儿是谁?他一生有几位妃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帝,是康熙帝的孙子,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与康熙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去世,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