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庙号从明太宗变为明成祖的原因是什么?是怎么一回事

朱棣庙号从明太宗变为明成祖的原因是什么?是怎么一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57 更新时间:2023/12/20 19:30:06

明世宗嘉靖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位,登基后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不惜与群臣反目。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世宗朱厚熜乃是明宪宗朱见深子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其死后无子,其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后决定,朱厚熜继位为帝。

由于朱厚熜是入继为帝,因此在议定兴献王主祀称号时便发生了争议。内阁首辅杨廷和认为,既然朱祐樬是入继为帝,那么理应认明孝宗朱佑樘为父亲,而应该称亲生父亲兴献王为叔父。进士张璁和侍郎王瓒却坚持认为,虽然朱厚熜是入继为帝,但显然不是明孝宗的儿子,因此不应该称明孝宗为父亲。结果王瓒被杨廷和调去了南京。

1、第一回合:明世宗和张璁败北。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七日,毛澄按照杨廷和的意思,率领大臣上奏,认为皇帝应该遵照汉定陶王、宋濮王两例,以明孝宗朱佑樘为父亲,而以兴献王朱祐杬为叔父。杨廷和紧接着上书,表示支持毛澄的意见,并将持有不同意见者视为“奸邪”,“当斩”,或黜为外官。而进士张璁也上书表示,汉哀帝、宋英宗虽然是定陶王、濮王之子,但那是因为汉成帝和宋仁宗无子,因而将两人立为皇嗣,并养于宫中。而明孝宗却是有明武宗这个儿子的,乃是兄终弟及,不应该遵循前例。虽然明世宗比较支持张璁的意见,奈何张璁此时刚刚考中进士,虽然在礼部任职,但并没有实权,而明世宗也是刚刚继位,皇位还未坐稳。杨廷和则早已是内阁首辅,且有拥立之功,双方力量并不对等。于是,在杨廷和等大臣的攻击下,张璁最终被调到地方为官。

2、第二回合:双方打了个平手。嘉靖二年(1523年),张璁与桂萼、胡铎互相辨析大礼议。同年十一月,桂萼上疏,重提此事,明世宗于是在次年正月要求再次廷议,并于四月召张璁、桂萼至京师集议大礼,行至凤阳,奉敕“不必来京”,遂还南京。当时,明世宗已经下诏称孝宗为皇考,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结果张璁和桂萼等再度上书,认为应该去掉“本生”两字,否则会让后世认为朱厚熜乃是孝宗之子。不过,张璁等人毕竟是少数,而支持杨廷和一派意见的则多达“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汪俊传》)。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张璁、桂萼奉召至京,结果立即遭到朝中大臣的弹劾,甚至面临被捕杀的威胁。不过,在明世宗的支持下,两人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晋升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处理礼仪问题。

3、第三回合:明世宗与张璁大获全胜。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明世宗在左顺门召见群臣,宣诏称生母章圣皇太后之尊号去“本生”二字,结果因为群臣反对而留中不发。事后,何孟春、杨慎等感觉事态严重,于是召集大臣231人(《明史》称229人)全部跪于左顺门外,向明世宗朱厚熜示威。明世宗多次命令引礼监太监劝退群臣,但大臣们已经抱定了“仗节死义”的决心,仍然死谏不退。明世宗大怒之下将134人收监,对五品以下180余人施以廷杖。九月,张璁与礼部尚书席书及桂萼、方献夫等奉诏召集大臣于阙右门辨议大礼,这次张璁等人大获全胜,最终以明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生母章圣皇太后为圣母,明武宗朱厚照为皇兄,庄肃皇后为皇嫂。

这次“大礼仪之争”事实上不仅是旧阁臣集团与新进士大夫之间的冲突,而且也是新皇权与旧阁权冲突,同时也是正统程朱道学(理学)与新兴王阳明心学的冲突,因而影响极大。而且,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君臣关系恶化的开端,内阁首辅杨廷和被罢免(后削为民),而廷杖中更是直接打死17人,朱厚熜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却也恶化了君臣关系。

从明太宗到明成祖,朱厚熜费劲心思想让父亲进入太庙

历史上,皇帝庙号中通常只有开国皇帝才会称“祖”,而此后的皇帝则普遍称“宗”。朱棣其实也是一样,其驾崩后最初的庙号是太宗,例如《明实录》中便没有《成祖实录》,而只有《太宗实录》。那么,明太宗怎么会变成明成祖呢?这就要说到“大礼仪之争”的结果了。

明世宗朱厚熜赢得了“大礼仪之争”后,便给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上了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不过皇帝的尊号好上,但想要再为其上庙号入住太庙,就算你再孝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明世宗只得安排了一个单独的世庙祭祀。

不过,明世宗显然是个极为孝顺的孩子,他还是不太死心,总想着给自己老爹再上个庙号。于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已经致仕的扬州府同知丰坊上书,投其所好的请求“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明堂和郊祀乃是古代极为重要的两个祭祀活动,郊祀是祭老祖宗朱元璋的,而明堂祭祀按周礼则是祭祀太宗的,不过在汉、宋、唐时都有皇帝祭祀自己父亲代替太宗的先例。

明世宗一听,这个主意好啊,于是便也要求为自己的父亲上庙号,并且享用明堂祭祀。朝廷顿时一片哗然,心想皇帝你也不能太过分吧,明世宗于是便去问严嵩,严嵩则成了墙头草,他表示明堂乃是祭祀太宗的,不过祭祀自己父亲似乎也没问题。结果,朱厚熜没能等来明确支持自己的大臣,反而等来了坚决反对的,户部侍郎唐胄明确表示放着周礼不学,跑去学什么汉唐宋乱七八糟的东西。

唐胄这一招把明世宗气的不轻,不仅将唐胄下了大牢,还亲自写了一篇《明堂或问》,表示自己决心已定,父亲必须明堂祭祀、称宗袱庙。于是,经过长期斗争,朱厚熜于同年九月,为自己的父亲追尊庙号为“睿宗”,不过此时的睿宗还不能享受单间待遇,而是和明孝宗朱佑樘同庙异室。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四月北京太庙因大火烧毁,历时数年重新建造成功之后,明世宗这才亲自动手给父亲争取来了一个单间。

可如此一来就有个问题,那便是明太宗朱棣岂不是永远没有在明堂祭祀露脸的机会了?朱棣毕竟是朱厚熜这一世系的,如果没了他,那么明朝的皇帝就应该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一世系。于是,朱厚熜便在《明堂或问》中明确表示,朱棣功兼创守、再造社稷,应该也称祖,不仅在太庙中“万世不祧”,还应该和太祖朱元璋一起,二祖并列享受郊祀,于是明太宗就变成了明成祖。

“亲尽则祧”的说法系谣传,朱厚熜早已为父亲挤出了位置

很多人认为明太宗之所以会变成明太祖,乃是因为明世宗朱厚熜想要将父亲牌位放进太庙时,太庙中的牌位已满,为了避免朱棣的牌位被挤出去,便将其庙号从“明太宗”改为了“明太祖”,从而使其享受开国皇帝才会享受的“万世不祧”。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明朝遵循周礼而设太庙,而根据《礼记·王制》的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也就是说,太庙正殿中只允许摆放自己七位先人的牌位。通常正中间的是开国皇帝,两侧则为其余六位皇帝。(注:明宪宗时明朝太庙正殿供奉牌位便达到了九个)

同时,一旦自己前面的皇帝超过了九个,便要遵循“三昭三穆,亲尽则祧”的规矩。也就是说,当太庙供奉的皇帝位置不够了,那么便将离现任皇帝关系最远的先祖牌位请到偏殿(称为“祧庙”)供奉,这被称为“被祧”。

不过,虽然开国皇帝距离现任皇帝关系最远,但由于开国之君功劳最大,有“万世不祧”的权力,因此最先“被祧”的只能是第二位皇帝。似乎明成祖朱棣被挤出去也在情理之中,嘉庆帝为了避免自己这一世系的祖宗被迁出,便将其庙号改为了“成祖”,使其同样享受“万世不祧”的权力,从而将仁宗的牌位迁出。

朱厚熜为了让老爹进太庙费尽了心思

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明朝已经历经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十位皇帝,其中明惠宗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没能进入太庙。

也就是说,在嘉靖帝继位时,明朝太庙中事实上是摆放着九位皇帝牌位的,除了以上八位之外,还有明德祖朱百六的牌位。事实上,朱厚熜早已为父亲的牌位挤出了位置,“(嘉靖)十年正月,帝以庙祀更定,告于太庙、世庙并祧庙三主。迁德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遂以序进迁七宗神位。”(《明史》)

也就是说,在嘉靖十年(1531年)之后,明朝太庙正殿中其实只剩下了八个牌位,朱厚熜想要将自己父亲的牌位放进去并不会再将任何人挤出。但直到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朱厚熜才将自己父亲的牌位摆进去,可见期间仍然产生了争端,而原因便是前文提到的朝臣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昭真的是因为中风才死的吗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昭死因,司马昭看穿了司马懿,司马昭中风而死

    你真的知道司马昭之死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昭的死到底是什么样的?司马昭真的是死于中风吗?真相有那么简单吗?公元265年9月6日,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突然因为中风驾崩,埋葬于崇阳陵。三个月后,司马炎代魏称帝,改国号为晋,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司马昭一直身体状况不错,去世的前一年刚刚

  • 曹丕死后曹植为什么会悲剧欲绝 曹植到底在伤心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丕死后曹植为何不反,曹植之死的原因,曹丕死后曹植为何悲痛欲绝

    对曹丕和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死后曹植为什么会悲痛欲绝呢?曹植不是应该高兴才对吗?曹植伤心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有三点:①哭的不是曹丕,而是自己夺权的失败。②披麻戴孝能够减少不少骂名。③曹植对汉朝有特殊情结,无力恢复汉朝,只能表达自己的悼念。以上

  • 白起为什么会被秦王赐死 秦昭襄王为什么拒绝进攻邯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被赐死的原因,秦昭襄王死因,白起临死前和秦昭襄王对话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趁机直接进攻赵国邯郸,秦昭襄王为什么会拒绝?两人相比谁更有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本该是秦国一举攻克赵国,逐步实现天下大统一的良机,秦王却亲自拱手相让。而领导这场战役的白起,是一位军功赫赫、

  • 曹植被评为历史上文坛领袖人物 曹植的作品为何传世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后人特别推崇曹植,唐朝文坛领袖,文坛主席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植小时候那么厉害,能7步成诗,曹植的名气为什么不是很大?难道说是虚名而已吗?在中国浩瀚无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曾经有过无数璀璨明珠般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曾经出现过无数才华出众,文采横溢的文坛人物。然而,曾经被后人评价为历史上文坛领袖人物

  • 曹睿为什么能镇住司马懿 曹睿有什么独特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睿压制司马懿,曹睿托孤司马懿,曹睿司马懿关系

    对曹睿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曹睿为什么能够镇压司马懿?司马懿到底在害怕什么?曹睿在位期间,之所以司马懿非常低调,一方面在于为了不使自己的家族被安上功高盖主的帽子,司马懿表现得非常忠心,同时也异常的谨慎。司马懿深知身为人臣,与君相处

  • 曹丕生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曹丕为什么活到40岁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睿为什么活不长,曹丕为什么死的那么早,曹冲活了多少岁

    对曹丕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活到40岁就死了,曹丕为什么如此短命?曹丕生前究竟做了什么事情?每次提到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话题度最高的当属诸葛亮无疑。原因大家都了解,无非就是这个人不论从哪方面都非常厉害,崇拜他的人数不胜数,诸葛亮他确实厉害,话题度高也是应

  • 诸葛亮最信任的人,杨仪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杀杨仪,杨修是谁手下的谋士,诸葛亮最后的结局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但是到了后期,蜀国的人才渐渐变少,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脱颖而出,他就是杨仪。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仪被刘备欣赏,被诸葛亮重视,甚至隐隐有诸葛亮接班人的架势,后来他甚至弄死了魏延。但最终他却落得自杀身亡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呢?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他早年是荆州刺史傅

  • 为何李渊成了最没存在感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太祖刘邦、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赵匡胤,在我国历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其中一个开国皇帝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他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通常情况下,一个朝代最著名的皇帝就是王朝的开创者,但是李渊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及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是为什

  •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 三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蜀吴哪个厉害,魏蜀吴哪国最厉害,正史三国魏蜀吴实力

    还不了解:三国时期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作为局势动荡的乱世,历史上真正的三国时期究竟有多厉害?三国能够打过外族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 ,汉朝之后, 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 ,先后出现了 ,曹魏、蜀汉、东昊三个主要政权 ,东汉末年, 外戚

  • 钟会和姜维一起谋反 两人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谁更厉害,如果姜维和钟会谋反成功,钟会与谁谋反

    对钟会和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钟会和姜维一个足智多谋,一个英勇善战,两人为什么会在一起谋反?两人最后为什么都失败了?我们看三国的历史时,大都会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奋斗十分赞赏。同样,对蜀汉政权的灭亡也扼腕叹息。在钟会伐蜀后,虽然姜维率领蜀军与之周旋。但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