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活了八十七岁 却无缘帝位

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活了八十七岁 却无缘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84 更新时间:2024/1/23 7:57:47

乾隆帝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享年八十九岁。虽然高寿,在位时间长,后妃也不少,但乾隆帝的子嗣很不兴旺。

乾隆帝共有十个女儿,十七个儿子,平均寿命不足二十五岁。诸子女中,活过六十岁的仅有四人,分别为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六十二岁),皇八子永璇(八十七岁),皇十一子永瑆(七十二岁),皇十五子永琰(六十一岁)。

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帝一生最爱之人。她生的两个儿子,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也先后受到过乾隆帝的特别宠爱,也都曾被乾隆帝视为接班人。可惜,永琏活了九岁,永琮活了二岁,皆早亡,乾隆帝极其难过。

继皇后乌拉那拉氏,曾受到乾隆帝的宠爱,生有皇十二子永璂。乌拉那拉氏被废后,永璂也失宠,二十四岁就去世了。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乾隆帝仅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在世。

这一年,永璇五十岁,永瑆四十四岁,永琰三十六岁,永璘三十岁。四个皇子均为庶出,地位相当,永璇居首。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乾隆帝最终越次选择了永琰。那么,作为当时最年长的儿子,永璇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呢?

从《清史稿》中,看不到永璇有什么过错,也看不到有什么缺陷;而朝鲜的史料中,星星点点地记载了永璇的为人。乾隆年间,朝鲜与清廷交往密切,朝鲜使臣一批批入清朝贡、奏表,返回国后详细记录所见所闻,史料价值很高。

据朝鲜《李朝正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六年(正宗十五年,1791年)冬至,使臣金履素回国复命,让书状官沈能翼整理了一份别单,别单称乾隆帝“见存皇子四人,第八子永璇,为人轻躁,做事颠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

乾隆帝对子女教育是很严格的,为何永璇这么不争气呢?《李朝正宗实录》又记载,“皇子四人中,第八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这份史料提到了永璇的腿脚有残疾。或许,正是因为身体有缺陷,永璇明知永远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索性破罐子破摔,由着自己的性子为人处事,反正皇位跟自己无关。

永璇的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为乾隆帝生育四子,这四个儿子中,永璇寿命最长,活了八十七岁,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因为先天缺陷,永璇自幼就不受待见,不受宠爱,故自暴自弃,借酒消愁,消极度日。别的皇子都勤奋好学,争着在乾隆帝面前表现,千方百计谋求太子之位,他只能旁观。

因为表现不好,永璇在乾隆朝连个亲王都没封上。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在分封诸子时,封永璇的同母弟永瑆为成亲王,封永璇的异母弟永琰为嘉亲王,却没有封永璇,“诸皇子封爵时,不与于分封之列”(《李朝正宗实录》)。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五十四岁的永璇才被晋封为仪亲王。

作为嘉庆帝在世的老大哥,永璇在嘉庆朝混得还不错,曾一度“总理吏部”。见嘉庆帝仁厚,永璇越发来了精神,多次暗中刺探军国机密,后被嘉庆帝察觉。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七月,嘉庆帝发布谕令:“朕兄仪亲王年已七十有四,精力渐衰。所领事务甚多,恐有贻误,探听尚有可原。朕不忍烦劳长兄,致失颐养。嗣后止留内廷行走,平日不必入直”(《清史稿》),算是警告了一下。

除了在政治上不老实,永璇在其他方面也经常犯错误,如嘉庆十七年(1812年)“以武英殿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罢王俸三年”(《清史稿》)。

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即位。此时,乾隆诸子仅剩永璇、永瑆在世,道光帝对永璇很尊敬,“谕仪亲王不必远迎,又谕召对宴赉无庸叩拜”。道光三年(1823年),永瑆病逝,永璇成了唯一的老资格,道光帝继续优待这位仅存的大爷,后来还给了永璇一个特权,一份厚礼,“命在紫禁城乘轿,并加赏俸银五千,示亲亲敬长之意”(《清史稿》),并允许他朝贺时不必行礼。

关于永璇的寿龄,《清史稿》称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永璇“薨,年八十八”,应有误。对照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七月“仪亲王年已七十有四”看,永璇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到道光十二年(1832年)时应为八十七岁。老天是公平的,永璇虽然残疾,一生无缘帝位,却得了高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873亲人被当面杀死不屈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是,文人笔下为文人注史,方孝孺被灭十族真实吗

    朱棣起兵前,谋士姚广孝对他说:“朝中有个叫方孝孺的,学问很高,而且很有德操,将来殿下夺取天下,他一定不肯归附,不过殿下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朱棣颔首答应。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朱棣于是将其投入狱中。几天后,朱棣准备正式登基,让方孝孺为他拟写登基的文告,方孝孺

  • 宋神宗的政治成就 宋神宗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神宗变法,宋朝历史名人,宋太祖的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昏庸的君主也许是一个国家的噩梦,但一位很有干劲很有激情,却没有能力的君主,同样也会将国家带入深渊。宋神宗赵顼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登基的时候年 仅十九岁,所以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希望,迫切希望通过做些什么能改变宋朝病弱的政治,将宋朝带入下一个巅峰中。不过可惜的是,他有些无力(能力)。宋神宗

  • 词国皇后李清照的生活悲剧 李清照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清照丧夫后做的诗,李清照的晚期作品是,李清照诗十首

    李清照这个时候,人生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再也不是当初“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自然也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既然能表达出如此的冷清孤凄之感,那么当时 的李清照生活应该确实如此。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生活优渥的世家小姐,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她人生的凄惨呢?李清照的生活悲剧,源于“国破家亡”,“国破”是一

  • 诸葛亮之子掌权 只有一位老臣不去祝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死后托付给谁,诸葛亮妻子,如果诸葛亮称帝

    作为蜀国丞相,诸葛亮注重选贤任能,一大批人才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并为蜀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发展做出了贡献。宗预便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三国志》有传。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建安年间,宗预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成为张飞手下的一名低级官员。建兴初年,因才干杰出,

  • 唐朝同昌公主:因生母与驸马传出丑闻竟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簪中录同昌公主,唐朝公主为什么嫁不出去,崇祯的女儿为何断一臂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人见人爱,富贵尊荣,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群一群的太医前来把脉问诊,珍奇药材吃了无数,但不见好转。无奈,家人又请来了张太医,可仍无济于事。用秦可卿自己的话,“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显然,秦可卿得的是心病,再好的医生再好的药,也治不了心病。秦可卿卧室,古董字画不少,但有

  • 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蔺相如之前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一次机会,缪贤将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此后,蔺相如为赵国的发展给赵惠文王积极地谏言献策。蔺相如的故事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公

  • 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辛弃疾和耿京的关系,南宋文学家,辛弃疾代表作是什么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大词人、文学家、军事战略家,其人在词作上成就最高,为豪放派代表之一,与另一豪放派代表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所作之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无愧为词中之龙的称号。公元1140年,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字幼安,号稼轩。小的时候受学于亳州刘瞻,长大之后因为金兵

  • 苏辙名字的由来 苏辙的故事 苏辙的文学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轼苏辙苏洵为什么之一,苏轼苏洵苏辙,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什么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著名大文学家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被时人尊称为“三苏”。另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辙和苏轼都是苏洵的儿子,两人是亲兄弟,说来苏洵取名字倒是挺有个性,两兄弟的名字里面都带有“车”,都与车有关。“辙”

  • 此人不是皇帝 却因醉酒被亲生儿子趁机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哪些皇帝不是亲生的,朱温为何被儿子杀掉,历史上争夺皇位最残酷的

    人类历史,是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也是一部夺权史。朝代的更迭,权力的转换,均是政治的重新洗牌和分配。当权者,无不想着捍卫既得利益;夺权者,无不想着攫取未来利益。这种交锋,看实力,看能为,看阴谋。抛开皇帝,历史上被夺去权力的宰相、辅臣不胜枚举,而被亲生儿子夺权的却极其罕见。西晋,这个没费多大劲就创建

  • 历史上陈平对汉朝的建立有何功劳?能与张良相提并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代陈平是什么样的人,汉朝张良的结局,如何评价张良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不知是汉高祖刘邦的谋略,还是司马迁的疏忽,对张良、萧何、韩信的奖掖之辞溢于言表,对陈平的的评价却略逊一筹。其实陈平不论是在灭楚兴汉的战争里,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