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有何改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75 更新时间:2024/3/7 18:23:05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但此人似乎是天生的皇帝,说到这,或许有人就要说了,哪有什么人天生就是皇帝,朱元璋不过是生逢其时,对于这点,笔者不予否认,但在当时为何偏偏是朱元璋当了皇帝,而不是其他人呢?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继续说朱元璋,朱元璋是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起家的,当时中原有很多势力,诸如陈友谅张士诚,都是不可小觑的割据力量。

但朱元璋最有权谋,最终先后兼并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势力,平定了江南,继而开了北伐元朝,建立明朝的艰辛历程。

在北伐初期,朱元璋的志向是彻底推翻蒙古政权,对于蒙古人自然也是打击和驱逐,正如《元史》中记载的朱元璋在《讨元北伐檄文》中的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在这篇檄文中,丝毫看不到朱元璋招抚蒙古人的影子,而在朱元璋北伐战争中取得成功,而攻占了元大都之后,这种打击和驱逐的政策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不少蒙古贵族退出了中原的舞台,朱元璋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和元朝的对抗和推翻元朝的统治了,而是如何稳固自己的政权。

不过此时对于朱元璋威胁最大的,还是元顺帝带领北退的北元政权,因为当时元顺帝是被明军逼迫,主动撤出元大都的,这也就是说,元顺帝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被耗尽,再加上北方本来就是蒙古人生活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了北元有反攻明朝的可能。

元政权的领导人物

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让朱元璋不得不改变对蒙古人的管理策略,而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朱元璋第一步要做的。

承认元朝正统的地位。

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明太祖实录》

封建王朝的朝代更替,无不以正统自居,统治中国近百年的蒙古人也不例外,在北退漠北之后,还在时刻想着恢复大元,这点朱元璋看得也很清楚,为了降低蒙古人的敌视,朱元璋承认了元朝在中原的正统地位。

正如上述记载,则是朱元璋一再强调的,这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华夷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因时而异,至于是否正统,并不在民族,而在于是否能接受和信奉华夏传统纲常伦理,只要能,就是正统。

朱元璋的这步棋可谓走得极其之高,不仅让自己的明朝有了名分,而且也承认了元朝故民的正统身份,正如《明太祖实录》记载:朕(指朱元璋)既为天下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

为了让蒙古人众进一步认可自己,朱元璋还多次公开赞誉元世祖的功绩,并且还为其立庙致祭,他说: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仁心矣。

此外,朱元璋还尊崇元朝的明君贤臣,对于坚决不降明朝的福寿等人,朱元璋也大加褒扬,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朱元璋的“戏份”,也更进一步地让蒙古人认可这位推翻元朝的始作俑者。

朱元璋对待蒙古人的具体政策。

昔帝王得天下,得大功垂成之际,尤必广示恩信,虽素相仇敌者,亦皆收而并用之,所以法天地之量而成混一之业也。——《明太祖实录》

明朝对于蒙古人的招抚和安置政策是在朱元璋夺取了元大都之后就被确定的,虽然这种政策并不是所有的明朝人都能理解接受,朱元璋又岂会对于臣子有所妥协,他认定的事,很少有人能更改。

不过朱元璋也并不是不讲道理,对于说服朝中大臣,也是有理有据,比如上述记载,就是朱元璋的看法,即抬出先王为自己的政策正名,并且宣扬要广示恩信,以安民为重,不能单单只看着曾经的仇恨。

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开展了大规模的对蒙古的招抚行动,当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对于投降明朝的蒙古人,无论是被俘还是主动投降,都给予肯定。

比如李文忠在应昌大捷中,俘获了元政权里的诸王官僚数百人,朝臣就认为应该举行献俘仪式,以彰显朱元璋的声威,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他要求“礼部榜示,凡北方献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

此外朱元璋对于那些终身与明朝为敌的蒙古将领也以礼相邀,极力争取,比如说北元政权的支柱王保保,朱元璋就曾七致其书,劝他归降,并且把他妹妹立为了秦王妃,并且多次公开称王保保是“大丈夫”。

其次,对投降的蒙古人,在物质上给予优厚的待遇。

朱元璋对蒙古人,不仅在在身份上给予了肯定,对于投降的蒙古人,在物质上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只要投降,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人数多还是少,都给予赏赐,并且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

甚至还会分配给房屋,按时发放粮米财物,让他们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正如《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九年九月,河北塔滩达达将校掌家奴五十五人来降,命礼部分三等赐衣物有差。

再次,对于归降的蒙古首领给予官爵,让他们可以在明朝为官。

朱元璋意识到,在蒙古人中,首领的作用非常大,为了争取这些首领,朱元璋在告天下诏中就表示,只要蒙古首领来降,一律按才能选用为官,即:只要率众来归,一体量才擢用(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也就导致了投降的蒙古人在明朝当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人还曾与明朝激烈对抗过,但朱元璋都不管这些,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唯才任用。

最后,对于投降的蒙古士兵编入军籍,并给予优待。

由于蒙古士兵在作战中的勇猛表现,对于归降的蒙古士兵,朱元璋也主张“充实卫所编入军籍”。

明军攻下元大都之后,曾经以北征军留守,最初设置了6个卫所守卫北平,而到了洪武八年,北平都司管辖已经发展到了18卫3所,而卫所数量的快速增加,很显然与蒙古士兵的编入有关。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这里被编入卫所的并不单单只有蒙古士兵,其中还有其他族的归附人,包括色目人、山后人以及滞留于中原的故元军户等等。

而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也实施了更为人性化的政策,即:归附鞑靼及边军为军,无男丁者除其役(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些归降的蒙古士兵中,有些甚至被委以重任,也给与了他们优厚的待遇,当然也是有职责的,主要有两方面,即戍守和征调出征。

这些职责和明朝士兵也没有什么差别,正是因为这种无差别的对待,导致了归附明朝的蒙古人众,尽自己所能效忠明朝,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明朝的对外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归附的蒙古人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也有投降之后再次反叛的,而对此朱元璋也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发生此类事件,坚决镇压。《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明军攻破元大都之后,元臣迭里迷失等留守大都的数人,被迫投降明朝,但是之后就与同僚金刚奴等人密谋谋反,结果被人揭发,这些人全部被斩首。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蒙古归降的人中再次发生反叛,主要是在赴内地的途中,而叛逃的原因,多为强迫迁徙所致,为此朱元璋又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措施,即愿意南下的送入京师,对于不愿意去的,那就就地安置,以减少和避免反叛的事情发生。

由此亦可看出,朱元璋虽然用怀柔政策招抚蒙古人众,但是却一直没有放松对他们的戒备,一旦谋反或者密谋谋反,那就会以最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击,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帝王权谋之术,确实厉害。

朱元璋以怀柔政策产生的影响。

我祖开基,虽延揽英雄不问其类……而为万世人臣立极。——《明代蒙古汉籍史料》

在朱元璋怀柔招抚政策的影响下,大批元朝故臣携家眷归附明朝,史料所记载,单单在洪武二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蒙古人(包括贵族、大臣和平民)南下降明,正如上述引用,则是明人严从简对于朱元璋这种政策的高度赞扬。

据统计,明初曾接纳过数十万故元归附官兵和自愿内迁的北方各族首领,并且得到了明廷的妥善安置。

归附明朝的蒙古人,经过与汉族的常年交流和交往,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再加上明廷给予的生活保障,大多数蒙古人也都过着安定的生活,这也让朱元璋和明朝获得了蒙古人的进一步认可。

可以说,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朱元璋争取到了大多数蒙古人的民心,实现了瓦解元廷残余势力,化敌对力量为己所用的目的,也正是由于大批蒙古人众的投奔,加速了北元政权的灭亡进程,对安定明朝北部边境有着重要影响。

正如《朱元璋的蒙古观探析》中所述:(朱元璋的怀柔政策)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少了蒙古人对明朝汉族政权的抵触和对抗,有助于快速稳定秩序,这一做法也有效改善了蒙汉民族关系,为明代各朝皇帝树立了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后妃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清朝后妃分为哪些等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宫斗剧一直引起热议,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清朝的后宫中,嫔妃之间一直存在着等级的差异,并且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清朝对于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清朝后妃制度她们要遵循的相关制度。对于清朝统治阶级来说,后妃制度也是一种统治手段,可以通过封妃晋升等手段来稳定朝政,“后宫不宁,

  • 雍正去世后,心腹宠臣李卫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2000年时发布的《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就是雍正当政的时代。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李卫,用小人物的机智来博得雍正的宠爱,与各种贪官污吏作斗争,最终当上了两江总督的故事。虽说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但他的大概背景还真的是以史料做参考的。在历史商雍正王朝时期,李卫这个人物确

  • 官渡之战前夕,面对颜良的挑衅,曹操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官渡之战的故事。三国演义,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遣手下上将颜良,率十万大军,攻打白马。东郡太守刘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打不过颜良,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亲率十五万大军驰援白马。看到颜良大军雄壮,曹操骇然。他于

  • 容妃为什么会落到刷马桶的下场 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女人主导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容妃刷马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大家都知道,容妃曾经也是非常受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得罪了康熙皇帝,只能去刷马桶,最后被上百个马桶活生生砸死,也是十分凄惨了。不过好端端的一个贵妃,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个结局?原来是以为孝庄留了遗言,让容妃说给康熙听,那就是不能废除太

  • 周瑜用美人计屡试不爽 周瑜最后为什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周瑜美人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故事源远流长,三国故事百听不厌。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感受一段“周郞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传奇故事。一、首讨荆州无果而返话说《三国演义》魏蜀吴赤壁大战后,刘备暂居荆州,称取得西川后就将荆州归还东吴。后来,东吴派鲁肃向刘备讨要荆

  • 李忠上梁山之后,为何排名比徒弟史进还要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打虎将李忠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在水浒传中,史进是梁山108好汉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史进在书中有两位师傅,一个是梁山好汉李忠,另一个是王进,王进的出场甚至比史进还早!在梁山的排名中,史进的排名在23位,而李忠的排名却只是第86位,师傅比徒弟整整低了63位,这是为什么

  • 孙策临死前托孤给周瑜 周瑜为什么没有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周瑜,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当中我们经常所说的便是曹孟德和刘玄德,两个人是三国当中的主角,也是非常令人遐想万千的人物。丞相的性格以及他的经历值得我们学习,也让人深思。而刘备他以他的仁义道德诱惑了许多的仁人志士跟随于他,但是最后蜀国国力的消亡以及他想要复兴汉室梦想的破

  • 孙策托孤给张昭 张昭最后为何没有当成东吴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东吴张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便悄悄调集兵马、部署将领。当初,孙策杀死许贡。许贡的幼子与门客逃亡到江边。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的是一匹快马

  • 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事,为何会败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水浒传这个故事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应该是从晁盖等人去劫取生辰纲才展开序幕的,按理说他们的计划很是周密,那究竟为什么晁盖等人的行为这么快就暴露了呢?其实还是因为一个人。当时生辰纲被劫走,济州

  • 和珅贪污的钱到底有多少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贪污,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这句话说的是第一巨贪和珅。和珅出生于1750年7月1日。在母亲没有去世之前,和珅的日子过得还算马马虎虎。但是当和珅的双亲相继离开他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过尽管自己面临的境遇十分糟糕和困难,他也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