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庙号本来是太宗 最后是怎么从明太宗变成明成祖的

朱棣庙号本来是太宗 最后是怎么从明太宗变成明成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94 更新时间:2024/1/3 19:33:26

朱棣庙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棣去世之后,最初的庙号乃是太宗,然而明世宗朱厚熜继位之后,由于“大礼仪之争”事件的爆发,其庙号最终从“太宗”变为了“成祖”,原因便在于明世宗想要将自己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摆进太庙。当然,具体原因并非网络上流传的为自己父亲在太庙腾出位置,而是为了保证朱棣能够享受到后世祭祀。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朱厚熜与大臣长达二十四年的博弈。

明世宗朱厚熜影视形象

明武宗驾崩后明世宗继位,就此引发“大礼仪之争”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年仅三十岁,因其死后无子,又无其他同胞兄弟,因此慈寿张太后和大学士杨廷和商议之后,迎立兴献王朱厚熜入京继位,改元嘉靖,就此拉开了朱厚熜与大臣长达二十四年的博弈。

杨廷和影视形象

同年五月七日,就在朱厚熜继位继位后不久,毛澄按照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意思,率领文武大臣上奏,希望朱厚熜遵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之例,尊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父亲),以生父兴献王朱佑杬为皇叔考(叔父),杨廷和则紧接着上书表示支持。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张璁的反对,他认为汉哀帝、宋英宗虽然是汉定陶王、宋濮王之子,但却因汉成帝和宋仁宗无子而早早被养于宫中、立为皇嗣,而明孝宗显然有儿子,且其子朱厚照也曾在位,因此不应照猫画虎。

朱厚熜心想我当个皇帝,怎么自己爹还给换了,因而比较倾向于张璁的建议,奈何此时自己刚刚继位,而张璁也不过刚刚考中进士,因此这场博弈朱厚熜和张璁最终败下阵来。虽然有朱厚熜的支持,但张璁还是被贬至地方为官。

到了嘉靖二年(1523年),张璁、桂萼、胡铎等人重提此事,朱厚熜也下令于次年正月再次廷议,并于四月召张璁、桂萼入京,不过此举再度遭到杨廷和等大臣的坚决反对,两人入京之后不仅立即遭到朝中大臣的弹劾,甚至一度面临被捕杀的威胁。这次博弈,虽然杨廷和一派多达达“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汪俊传》),但由于嘉靖皇帝皇位已经稳固,在他的支持下,张璁两人还是被升任翰林学士,专门负责处理礼仪问题,第二次博弈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左顺门惨案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朱厚熜在左顺门召见群臣,表示自己还是要叫亲生父母“爸爸、妈妈”,结果再度遭到群臣强烈反对,圣旨最终留中不发。事后,何孟春、杨慎等人觉察到事态的严峻性,立即率领大臣231人(《明史》称229人)跪于左顺门外向皇帝示威,朱厚熜在多次劝退无果后,一怒之下将134人收监,并对五品以下的180余人施以廷杖,当场打死17人,史称“左顺门惨案”。

同年九月,在朱厚熜的支持下,张璁与礼部尚书席书及桂萼、方献夫等奉诏召集大臣于阙右门辨议大礼,这次张璁等人大获全胜,最终以明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生母章圣皇太后为圣母,明武宗朱厚照为皇兄,庄肃皇后为皇嫂。

经过长达三年的激烈斗争,明世宗朱厚熜最终成功为自己争取到了叫“爸爸”的机会,为父亲正名。然而,内阁首辅杨廷和被罢免(后削为民),廷杖直接打死17人,也成为了明朝中后期君臣关系恶化的开端。

为了将父亲抬入太庙,朱厚熜推动庙制改革

明朝太庙修建于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虽然朱元璋一早就明确了太庙规矩,但在朱厚熜前明朝的太庙事实上还是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重建太庙,改“都宫别殿”制为“同堂异室”制,即由一庙一帝改为一庙多帝。第二次是朱棣迁都北平之后,在北平重新建太庙,明朝形成双庙制。

历经“大礼仪”的博弈,朱厚熜不仅确保了皇位的稳固,同时也成功为自己父亲正名,但作为一位大孝子,他又开始想要将父亲的牌位摆进太庙,于是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运作。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在“大礼仪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便曾上书请求为兴献帝立别庙于京师,次月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也上书请求为献帝立别庙。虽然两人的建议很快便遭到大臣反对,但朱厚熜还是坚持在风险点修建了一间西空室,取名观德殿,追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将献皇帝神主供奉于内。

嘉靖四年(1525年),刚刚升任光禄寺丞的何渊为了表忠心,上书请求立世室,崇祀皇考于太庙。意思是说可以为献皇帝立世室,直接位列在始祖之下,百世不祧。朱厚熜对这个建议欣喜万分,立即组织朝议。

虽然此举在周朝曾经出现过,但那是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贡献巨大,人家百世不祧名正言顺,而朱佑杬显然没有这个贡献。因此,不止满朝文武一致反对,就连张璁、桂萼、席书等人也表示反对。为了避免君臣对峙,双方于是各退一步,嘉靖四年(1525)五月,朱厚熜下令在太庙外的环碧殿旧址上兴建献帝庙,取名“世庙”,并下令修《献皇帝实录》。

朱厚熜继位后太庙已满

眼看让父亲进入太庙不太容易,朱厚熜又开始推动庙制改革。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帝以庙祀更定,告于太庙、世庙并祧庙三主。迁德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遂以序进迁七宗神位”(《明史》)。

要知道,在朱厚熜继位之后,明朝太庙中的位置已满,共计供奉着德祖 朱百六、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等九位帝王的神主。而朱厚熜的庙制改革,便是以为“朱元璋正位”的理由,将德宗朱百六的神主迁入祧庙,从而腾出一个空位,为自己父亲升祔太庙做准备。

朱厚熜为朱元璋正位后已空出一个位置

虽然此时太庙已经空出了一个位置,但短期内仍然难以将其父的神主摆放进去,再加上此时朱元璋等帝王的神主都摆放在一个太庙之中,而只有朱佑杬是单人独庙,显得太过突兀,于是朱厚熜便想恢复都宫别殿制,虽然此举因大臣反对一度搁置,但由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六月南京太庙毁于火灾,朱厚熜这才下令在北京营建新的太庙,并钦定庙制:太祖庙居中,太宗居左,立文祖世室,太宗之下另立三昭庙;太祖之右为三穆庙,并在太祖庙寝后建祧庙,以奉祧主。

朱厚熜不仅恢复了都宫别殿制,使得每个帝王单独立庙,而之后他又以避讳朱棣的“世室”为由,下诏改世庙为献皇帝庙,又以以避渠道为借口,把献皇帝庙迁居新址,使其距离太庙更近,如此一来他父亲的那个献皇帝庙简直和太庙浑然一体。

为了让父亲享受祭祀,朱厚熜将朱棣庙号改为明成祖

庙制改革后,此事得以消停了一段时间,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已经致仕的扬州府同知丰坊上书,请求“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

需要明确的是,明堂和郊祀乃是古代极为重要的两个祭祀活动,其中郊祀是祭奠老祖宗朱元璋的,而明堂祭祀按照周礼则是用来祭祀太宗的。不过,在汉、宋、唐时期明堂祭祀均出现过以祭祀父亲代替太宗的先例,而丰坊的这道奏疏,显然有溜须拍马之意。

朱厚熜对于丰坊的上书简直喜出望外,立即要求为自己的父亲上庙号,并享用明堂祭祀。结果这个提议再度惹得满朝一片哗然,群臣纷纷表示反对,明世宗于是便去寻求严嵩的支持,谁知严嵩也是模棱两可。而户部尚书唐胄则是直言不讳,皇帝你放着周礼不学,跑去学什么汉唐宋乱七八糟的东西。

朱厚熜一听,不仅一怒将唐胄下了大牢,而且在没有朝臣支持的情况下,直接亲自撰写了一篇《明堂或问》,表示自己决心已定,父亲朱佑杬必须享受明堂祭祀、称宗袱庙。于是,经过长期斗争,朱厚熜于同年九月,为自己的父亲追尊庙号为“睿宗”,成功进入太庙。

可如此一来,明太宗朱棣岂不是永远没法享受到祭祀了?朱厚熜灵机一动,在《明堂或问》中明确表示,朱棣功兼创守、再造社稷,应该也称祖,不仅在太庙中“万世不祧”,还应该和太祖朱元璋一起,二祖并列享受郊祀,于是明太宗就变成了明成祖。

朱棣庙号从“太宗”变成了“成祖”

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北京太庙再度离奇失火,明世宗借机重新修筑太庙,并表示这次失火就是因为祖宗们不愿分开祭祀,因此又重新恢复了同堂异室制,而其父亲则名正言顺的进入了太庙,不过此时还必须跟自己的兄长朱佑樘挤在一起,没法享受单间待遇。

直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新太庙建成,朱厚熜这才亲自制定庙议,“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宪、睿,右四序仁、英、孝、武。”历经二十四载,朱厚熜终于给父亲在太庙中争取到了一个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代宗给郭子仪高龄的郭子仪,赏次美人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代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既抒发了诗人金榜题名的喜悦,也展现了盛唐之都长安的迷人。我国的唐朝,出现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后来,由于唐玄宗沉迷于美人之中,唐朝的繁盛也就此终结。让天宝时代终结的,

  • 孝庄太后为何会为了一个女人改变祖制?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太后为何会为了一个女人改变祖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满清时期,有很多规矩,在外人眼里看着很是繁琐。这其中有这样一项制度,在满清建立初期,有宫中有命妇(诰命夫人,指王公大臣王爷贝勒的母亲、妻子)轮流入宫服侍后妃的制度,而且这种制度已经由来已久。但是就是这样的制度,孝庄太后竟

  • 眼看明朝都要灭亡了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不南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面对亡国之灾崇祯帝为什么一直不肯南迁?相传,崇祯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位长者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有”字。崇祯皇帝拿给大家看,众人都说是大吉大利之兆,主“大有”、“富有天下”之意。后来,有一个会拆字解梦的人告诉他:这

  • 凌封:父亲是东吴名将,父死后被孙权收为养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父亲是东吴名将凌统,自己却成了孙权养子,你知道此人是谁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此人就是凌封,吴国名将凌统的次子。凌统是东吴名将,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军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孙权十分器重他,凌统英年早逝,在28岁的年纪就去世了,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

  • 下邳之战过后,曹操是如何处理刘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三国争霸的过程中,曹操被世人称为是“奸雄”,无论怎么评价曹操,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在军政国事上展现出来的才智,并且曹操对于用人驭人的手段十分的精通,这才使其麾下汇集了一众的谋士武将,纵观曹操的发家史,在三国前期曹操身边最为依仗的几位谋士,分别是程昱、郭嘉以及

  • 朱棣迁都时朝廷出现很多反对声音 朱棣为什么还要执意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棣迁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前言: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原本是定都于南京的,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在靖难之役过去后,成功登上皇位的朱棣做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决定,毅然决然决定迁都。而当时的朝中是存在着很多的反对声音的,他们认为军事的防御力量过度向北集中

  • 张嫣为何年仅十一岁就嫁人了?而且嫁的还是自己的舅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西汉有一少女,11岁便被逼嫁人,而且嫁的还是亲舅舅,这个少女就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刘盈是吕后和刘邦的儿子,刘邦死后,野心勃勃的吕后长期把持朝政,又逼迫自己的外孙女张嫣嫁给自己的儿子做皇后,以巩固吕家的地位。而刘盈和张嫣尽管百般不愿也只能任人摆

  • 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他山岳举行祭拜天地仪式的活动。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仅逢盛世而行的封禅大典,就成了旷古罕行的一种礼仪,因此充满了神秘性。从秦始皇到宋真宗,每一次封禅都是

  • 戚夫人都被吕雉弄成人彘 吕雉为什么会放过薄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薄姬和戚夫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241年,砀郡单父县名士吕公得到了一个女儿,名为吕雉。吕公家境殷实,吕雉自小又得吕公宠爱,因此吕雉在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顺遂快乐的。唯一的变故,就是后来吕公为了躲避仇家,一家人迁到了沛县中居住,但沛县县令跟吕公关系极好,加上他们本来有

  • 盘点钟会手下三将,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3年,钟会伐蜀,手握十余万大军,是主力,在伐蜀过程中,钟会先后扳倒了诸葛绪和伐蜀第一功臣邓艾,独享大功,可惜,最后钟会本人也被自己手下人干掉了。当时,钟会手下至少有三位大将,都是狠人,这三个人,一个杀了邓艾,一个杀了关羽全家,一个杀了钟会本人。那么,这三个人都是谁呢?第一个,杀邓艾的人,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