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霸王项羽不肯过江的原因是什么?他有什么顾虑

霸王项羽不肯过江的原因是什么?他有什么顾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92 更新时间:2024/1/27 5:02:53

你真的了解霸王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从叔父项梁居吴(今江苏苏州)。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随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拥立楚怀王孙心为帝。与秦将章邯战于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不久,引兵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宫室,掳财宝。公元前206年,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后,于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被围困于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李清照曾写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笔力千钧的诗高度赞扬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及还天下太平的行为,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愤慨。但是,项羽究竟为何不肯过江东?古往今来,人们猜测纷纷,却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第一种: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认为项羽之所以自杀而不肯过江东,是“羞见江东父老”,这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说法。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说,项羽被刘邦军队追赶,逃到乌江江边。乌江亭长停船在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着回答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此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之后项羽与刘邦军作了最后的一拼,后自刎而死。司马迁以激昂悲凉的笔调记述了穷途末路中的项羽仍不失其壮士本色的光辉形象,这样一种英雄气概,多少年来一直为后世所歌颂,每每提到项羽的死,人们总会唏嘘不已。

第二种:渡船有诈

这种说法出自宋人刘子的《屏山全集》,他认为项羽之所以说出那样一番话是怀疑亭长有诈。刘子认为,当时刘邦正悬赏千金邑万户侯购项羽的性命,而在项羽身处那样的困境之时,亭长说那样好听的话,项羽难免怀疑亭长在说谎骗自己。

“羽意谓丈夫途穷宁死,不忍为亭长所执,故托以江东父老之言为解尔。”

而且,项羽之所以选择逃到垓下,是希望自己能够逃脱,但是受到农夫的诓骗而陷入大泽,因而知道“人心不与己”,他怎么敢再贸然地听信亭长的话?所以项羽才不再寄希望逃脱再起,而选择了与刘邦军死战到最后,这种说法虽然只是刘子自己的推测,但是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种:还百姓安居乐业

这种说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该说法认为项羽所以决然自杀是“为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

例如吴汝煜先生就认为,长期的内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项羽认识到这一点后,产生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的想法。因此他放弃了乌江亭长劝他东渡为王的意见,毅然自刎而死。

对此观点有人提出反对,认为项羽是一个很残暴的人,这一点可以找到充分的史料作为依据。《史记》中就记载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屠襄城、坑杀20万降卒的行为。此外,楚汉战争爆发后,他依旧没有改掉滥杀恶习,“所过多所残灭”。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消除人民的痛苦?

第四种:英雄性格中的成人之美

都说英雄有自己独特的“敌生我死,成人之美”之说,项羽作为英雄豪杰,一直信奉“非他即我”的斗争哲学,当他胜利的时候,他要把敌人彻底消灭,而受到阻碍时,他就甘愿把自己毁灭。

乌江自刎,是这种品性的最后一次迸发,是一种既不委屈自己,又能成全别人的选择。因此,导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是项羽独特的个性和奇特的心理因素,是他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一种分析,认为项羽是楚国人,而楚人素有兵败自杀的传统,如春秋时期打了败仗的楚国将军子玉就在兵败后自杀,楚国大夫屈原也是投汨罗而死。项羽当时已经弹尽粮绝,兵败至此,对于项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决计不肯过江东,而只会选择自杀这样一种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庞德战死,究竟是谁害死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刘备樊城战败后去了哪里,襄樊之战启示

    关羽被动应战,于禁也没瞎指挥,是谁害死了庞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提起襄樊之战,人们就会想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还产生了很多阴谋论。这些阴谋论中居然还有“刘备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于禁怕庞德立功而背后使坏”。且不说刘备跟关羽的关系有多好、荆州有多重要,就是“于禁瞎指挥坑死庞德”

  • 朱元璋的26子中,为何没有人选择跟朱标争夺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朱元璋有多喜欢朱标,明太子朱标百度百科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甚至连朱棣都选择隐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是一个相当厉害的皇帝。至于为何厉害,这不用多说,单单凭借他的出身,就让很多人不得不服,朱元璋小时候连饭都吃不起,但却能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可以说他是地地道道的草根。从

  • 长坂坡之战时,赵云为何只救阿斗?不救刘备的两个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坂坡赵云单骑救阿斗,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长坂坡之战赵云救主

    对长坂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病逝,即位的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依靠的大树

  • 杜甫:一生终了都只是个小诗人、小观园,死后却受人膜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甫的诗被谁发现才流芳百世,白居易最后一首诗,杜甫得知李白死去什么反应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杜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752年的秋天,杜甫和高适、岑参、储光羲等诗人一起登上慈恩寺塔(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其他人的诗写的都是天朗气清,大好河山。只有杜甫看到的是: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录从上往下一眼望

  • 刘璋麾下有四名可以媲美魏延、黄忠的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璋麾下有三大猛将,诸葛亮北伐杀了哪些魏国将领,魏延和姜维谁更厉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备起事之初,依附过不少人,却依旧没有立足之地。与东吴联合,在赤壁一战中击败曹操之后,他才得以入主荆州。但是众所周知,荆州是他从东吴手中借来的,从同族刘璋手中拿下益州之后,蜀汉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诸葛亮在劝说刘备攻取益取之时,曾说

  • 专宠后宫的万贵妃,真的是心肠歹毒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见深为何独宠万贵妃,万贵妃为什么那么得宠,专宠万贵妃

    明宪宗朱见深有14个儿子和6个女儿,为何人们还说万贵妃心肠歹毒。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专宠于后宫的妃子很多,但像明宪宗朱见深与贵妃万贞儿这样奇葩的却很少见,从史料记载来看,朱见深后宫嫔妃并不算少,然而他偏偏就对大了自己足足十七岁的万贞儿情有独钟,可惜的是由于儿子早夭,两人

  • 武松行走江湖的好功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松功夫跟谁学的,行走江湖的说说,武松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松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若论生死搏杀,谁敢说稳胜武松?武松自出场开始,毙猛虎、格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激斗飞云浦,每战必胜、几无敌手。这样一身武功,哪怕他悟性再强、天分再高,经验再丰富,也绝不可能自创,必然有师承。武松醉打蒋门神显露的武

  • 关胜在梁山是什么地位?他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胜捉了梁山几位英雄,鲁智深在梁山的地位,晁盖的武功水平

    关胜凭什么在梁山有这么高的地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水浒108将中,宋江第一,卢俊义第二,吴用第三,公孙胜第四,这几人的排名大家都可以理解,最奇怪的是为什么关胜可以排在林冲之前,位居第五,而且还是梁山五虎之首!关胜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可以说

  • 宋江提出招安后,提出的反对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浒传反对招安的是谁,水浒反对招安的人,李逵为什么反对招安

    vc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梁山好汉宋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每当说起水浒传,最让人感觉十分可惜的事情,恐怕就是招安了,在招安之前,梁山好汉们虽然生活得十分坎坷,但起码还会让我们感到快意恩仇的潇洒,但招安之后却完全改变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还是宋江,对于他来说,这才是他加入梁山的

  • 李渊把兵权交给李世民,而非李建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恨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实力,李渊是让位给李世民的吗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唐高祖李渊的文章。从目前存世的史料来看,“玄武门之变”爆发之前,唐高祖李渊恐怕从来也没有动过立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太子的念头!其实很好理解,明神宗朱翊钧为立储的事跟朝臣斗了十几年,就连明成祖朱棣都为立储的事纠结了一年多,可李渊想都没多想、便在武德元年把李建成正式册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