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皇帝为什么那么节俭?不是节日不能吃肉

道光皇帝为什么那么节俭?不是节日不能吃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61 更新时间:2024/1/1 19:23:21

道光皇帝一生崇尚节俭,他下旨削减了各地的贡品,并将宫廷每年的开销降到20万两;他以身作则,使用的是普通的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了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又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非节庆不得食肉,嫔妃平时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的衣服。为了迎合道光帝,官员们上朝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见了面往往互相哭穷。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六代君主,其在位的29年间(1821年—1850年),清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拐点上,道光帝一生勤政图治但无力回天。不过,他在位期间崇尚节俭,显示了较好的品德素养。

在中国历史上,天子号称“富有四海”,享尽人世间的尊荣富贵,但以天子之尊崇尚节俭,而且毕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称首屈一指。

网络配图

道光元年(1821年),初登大宝的道光皇帝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停止各省皇家进贡。按照以往的惯例,各地官员每年要定期向皇室进贡本地的土特产,如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笋、云南的药材、浙江的茶叶、扬州的玉器、景德镇的瓷器等等。道光帝认为这有违节俭的初衷,并且自乾隆朝以来,很多地方的贡品早就超越了“土特产”的范畴,改为向皇家进贡“高档奢侈品”,这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且几近行贿受贿,所以,道光帝断然下令停止进贡。

道光皇帝的决定让各地官员左右为难:一则摸不清皇帝的指示能否当真,再则办贡一事涉及多方利益。经过深思熟虑,官员们不顾禁令,依然把贡品送到京城,同时向皇帝解释:这体现着臣民的一片孝心,而且都是些水果蔬菜之类的“寻常之物,非珠玉可比,价廉值贱”,希望皇帝不要拒绝。

这一次轮到道光皇帝为难了。想处分违旨进贡的各省官员,但法不责众;若将这些贡品退回各省,运费又是一大笔开销;如果接受了这些贡品,岂不又是出尔反尔?经群臣商议,最后决定折中办理,删改则例,减少贡品数量、种类,停止进贡奢侈品,其他贡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减少,并强调按此落实,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减。比如,根据《清宣宗实录》记载,原来规定盛京(今沈阳市)每年向皇家进贡“香水梨”2000个,现在削减到200个。盛京官员又来饶舌,说皇家那么多人口,200个梨哪里够吃?道光帝说:不吃,留着上供用,200个足够了。

削减了贡品之后,道光帝又将宫廷每年的开销降到20万两,而事实上,皇宫每年至少需要40万两才能支应得开,宫廷生活顿时艰难起来。道光皇帝以身作则,他使用的都是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了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满清外史》记载: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三浣”即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就是一个月,皇帝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说明他的衣服不多。又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非节庆不得食肉,嫔妃平时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的衣服。后妃们上下平衡,苦苦支应,才勉强把日子过下来。

网络配图

道光帝对皇后的贤惠十分满意,逢皇后生日,便为皇后祝寿。满朝亲贵重臣献上寿礼,拜完寿,心想皇家御宴将是等排场,不料开宴才见一人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了筹办此次寿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口猪。而皇后更是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万寿节(皇帝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节)、冬至的庆贺宴席一律取消,为皇后祝寿赐宴算是破了例。

道光的节俭也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十一年夏,他作《御制慎德堂记》,告诫皇子皇孙祖宗创业不易,切勿“视富贵为己所应有”,应该做到“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为哉”。万乘之尊的帝王能认识及此,实在难得。

婚礼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大事。道光帝有9个儿子、10个女儿。除夭折之外,儿子中长大成人的有6位,公主有5位。道光帝得子较晚,在他逝世的时候儿子大多未到议婚的年纪,但他指示将来婚礼一律从简,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备妆奁也不得奢华,否则,不仅将奢靡之物掷还,还要加以处分,儿媳给公婆的各种礼物也一概豁免。至于公主出降(民间叫出嫁),费用不得超过2000两白银,额驸家对皇家的聘礼也相应减少,在公主下嫁前额驸家应进的“九九礼”则干脆免掉,这样也使皇家省去了招待额驸的筵席开支。后来虽又恢复了“九九礼”,但改为象征性的“羊九只”,依然不设宴,把羊收下送至御膳房,与客人寒暄几句就端茶送客了。

网络配图

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并希望以此转变官场奢侈腐化的风气。他一旦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面露不悦之色,甚至规定旗人官员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能节俭的官员,他会加以处分。道光十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就立即革了他的职务。经过道光皇帝这番倡导,京城的官员确实多有收敛。《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道光间风俗尚朴素,酒席无新花样”,又说这期间的穆彰阿、耆英之类的权臣“若谓之误事则有之,谓其贪渎则不然”。当时,官员们上朝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见了面往往互相哭穷,或互相交流节俭的经验。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时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品相稍好的旧衣服比新的还贵呢。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的节俭已经深入人心,不禁省俭得越发起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历史上孙权最喜爱的江东战神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坚孙策孙权谁最厉害,三国演义里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孙权是英雄还是枭雄

    孙权这个人很有本事,年少就继承江东霸主的位置。尽管大多是孙策留下的老臣,不过经过孙权的努力,这些人都对孙权心悦诚服,后来在孙权的领导下,居然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期的程普黄盖周瑜鲁肃,接着是吕蒙甘宁蒋钦周泰,后来的陆逊等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不过孙权最信任的

  • 盘点西汉五大名将:“飞将军”李广才第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名将排名100,西汉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排名

    西汉是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汉文化的真正奠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家的强大就不得不说那些名人将相了,西汉名将,个个闻名于世,下面来介绍下西汉五大名将。五、“飞将军”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

  • 死的最窝囊的皇帝!竟被儿子削掉鼻子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儿子窝囊一家不好过,下场最惨的皇帝,碰到儿子太窝囊怎么办

    在开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录中,战死沙场者有之,命丧政变者有之,囚禁饿死者有之,为爱殉情者有之。或壮烈,或悲惨,或苍凉,或凄美,因为头上闪耀着开创王朝基业的绚丽光环,所以他们的死,同样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相比之下,西夏王朝缔造者元昊被人削去“鼻子”而死,则显得有些窝囊。网络配图鼻子,在古代叫做“准”。汉

  • 揭秘在明史中杭皇后的身份不被承认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显以后是谁做皇帝的,雍正怎么得到的皇位,明朝宣德皇后是谁

    明代宗肃孝杭皇后是朱祁钰的第二位皇后,出身在民间,被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看中,纳为王妃。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朱祁钰和杭皇后结婚后不久,大明王朝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郕王朱祁钰的哥哥,当时的大明王朝的君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讨伐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一带被瓦剌的大军击败,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在于

  • 刘备如何从最弱变成三强之一?他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后期太弱,能力评估的三弱三强,三国刘备实力最弱

    提起刘备,刘皇叔,那真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东汉末年,长期的中央集权分散,地方管理不当,导致无力镇压黄巾起义。此时地方势力开始参与到镇压黄巾起义的队伍当中。也因此慢慢的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地方割据势力。本来羸弱的东汉变得更糟。在东汉末年的各方势力中,刘备当属最弱的一方,只有三人,

  • 揭秘历史上因购买殉葬品而死的将军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殉葬品拼音,秦国六大将军,杀害杨靖宇将军凶手下场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周亚夫是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起初做河内郡守时,许负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

  • 道光皇帝除了镇压起义还实施了那三项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戊戌变法意图建立新的封建王朝,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的革命是什么

    道光帝即位后第一桩大事是镇压张格尔叛乱。道光六年(1826),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博罗尼孙子张格尔纠集安集延、道光皇帝像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命令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

  • 一统江东的小霸王孙策 为何看到镜子就喷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人家孙策18岁称霸江东,九纹龙史进被打,被称为江东小霸王的是谁

    三国时期的孙策,英俊挺拔,威武逼人,年仅26岁英年早逝,但却统一了江东,奠定了吴国的基础。孙策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建功立业,追随者众多,还有娇妻大乔相伴,可谓风光无限,而孙策就十分在意这份面子。网络配图当时江东有一叫高岱的隐士,此人饱读经书、出口成章,孙策就想和他讨论《左传》。而此时有一小人对孙策说:

  • 水煮三国:许褚和典韦到底谁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典韦打得过许褚吗,典韦和许褚哪个厉害,全面战争三国典韦和许褚谁厉害

    民间有种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似乎典韦比许褚厉害,你看看一个和赵云吕布相差无几,一个在老将黄忠之后,如此是不是许褚比典韦稍差一些呢?这种排名有问题:网络配图其一,二人其实是交过手的,不分上下。典韦曰:“汝亦黄巾贼耶?”壮士曰:“黄巾数百骑,尽被我擒在坞内!”韦曰:“何

  • 蜀国刘巴为何能让聪明的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称帝后为什么疏远诸葛亮,蜀国被谁灭的,吴国为什么不救蜀国

    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智绝天下,即便以这二人之才智,也不敢说超越此人,诸葛亮还曾自叹远不如此人。他就是蜀国刘巴。对刘巴的记载,陈寿所述不多,只百余字,更多的是裴松之注。网络配图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刘表连续聘了好几次,举荐他做茂才,他都不买账。曹操征荆州,刘备下江南,许多豪杰才智之辈都纷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