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忽必烈两次出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忽必烈两次出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9 更新时间:2024/1/25 7:07:06

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当初不仅进驻中原,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军事扩。据史料记载,蒙古大汗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和风州经略使忻都,带战船九百艘、士兵一万五千名,远征日本。大元朝部队在这场战争的初始阶段战绩辉煌。

网络配图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的书中写到“公元1274年10月初,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两百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免于难。”如果按照井上靖所述,是恶劣的天气使得大元军队在战役中失败了,那么史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史料记载,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大元军队逼得日本方面节节退败,最后退到了大宰府附近。但蒙古军队夜间仍然留守在军舰上。直到公元1274年10月21日,这天夜里元军依旧像往一样,回到自己的军舰上,却忽然起了台风。

试想,生长在蒙古这个中原国家,连见到京城的人工湖都以为是书上说的海的士兵,哪有应对台风的方法。加之对当时所处环境、地形的不熟悉,台风一起,军舰上便一片混乱,有的甚至因为相互之间的碰撞而舰毁人亡。再加上台风形成的海浪对船体的撞击,不少军舰被海浪打沉,所以元军只好撤退。第二天清早,日军不见元军进攻,便派出侦察人员去探元军情况,才知道元军已撤退。日本对于台风使得元军撤退这一事件很重视,并展开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称为“神风”。此后“神风”一词一直陪伴了他们近700年。

网络配图

第一次正面交锋过后,双方都可谓已经知己知彼,大元朝的弓箭让日本人开了眼界,日本人的战刀也让蒙军长了见识。待忽必烈重整旗鼓之后,又于公元1281年5月第二次进攻日本。这一次出海的舰队阵容更是无比强大,其中将士十四万名,四千多艘战舰和九千海船。忽必烈看似是抱着铲平日本的信念出发的。

但是,在经历过第一场战争之后的日本已经加强了沿海的防御建筑,而日本军队使用的弓箭,其射程和杀伤力跟元朝的已经不相上下。

这样一来就对蒙军更不利,本来海上就没有隐蔽的地方,加上日军的远距离武器又取得了进步,所以在相持的阶段,元军伤亡人数与日俱增。但是战争还在继续,忽必烈是抱着雪耻之心而来,当然不会就此罢休。然而在1281年8月12号这一天,这支庞大的舰队在海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史上著名的弘安之役以日本取胜告终。

网络配图

可能有人会问,这次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忽必烈再次失败?难道还是因为台风“作怪”?的确,这次又是台风在“作怪”。这次面对台风的袭击,大元军队是做了准备的,台风来临时,他们曾把海船军舰都绑在一起,试图减小台风和海浪对船体的冲击,奈台风猛烈,最后损失惨重,不得不丢盔弃甲选择撤退。

这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大元朝两次勇猛地进攻日本,却因台风而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曾经的战神皇帝 最终变作戏子将自己断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虽然从十一岁开始就在父亲麾下作战,而且屡次进献奇策,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也只是作为父亲麾下的一员,并未完全绽放光彩。等到父亲去世,李存勖才真正横空出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出来,赢得了“战神”的威名。网络配图后梁开平二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继承了晋王之位。在李克用病重期间,李存勖的叔父

  • 揭秘曹操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原因:政治内斗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

  • 连诸葛亮都劝不了刘备 为什么他就可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称帝后意欲东征孙权,雪关羽之耻,群臣多谏,刘备一概不听。222年,刘备在猇亭被陆逊大败,退兵还白帝城,不久去世。诸葛亮感叹:“法正若在,就能够制止陛下东征了;即便东征,也不至于如此大败。”法正是谁?连诸葛亮都劝不了刘备,为什么他能?网络配图法正字孝直,是(右)扶风郿人。建安初,入蜀依刘璋,但是既

  • 揭秘岳飞感激宋高宗 最后因赌气结局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网络配图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丞相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胡惟庸做丞相后,深得朱元璋的宠信,他仗着又是开国功臣李善长的女婿,在朝中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官员升降、生杀大事,都自作主张,不向朱元璋请示,朝野内外的报告,凡对自己不利的全扣下来,想做官、升官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他组织了自己的小集团,打击异己力量,称霸朝野,胡惟庸自己的力量越强大,他就越不甘心只

  • 唐朝和亲公主金城公主李奴奴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本是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却因自小养在宫中教养良好而受到唐中宗的喜爱,赐封金城公主,嫁吐蕃和亲。原本嫁与吐蕃小王子的金城公主由于小王子意外坠马而亡嫁与赞普为王妃,生一子,失而复得。图片来源于网络金城公主嫁入吐蕃是尚且年幼,十三岁的李奴奴承载着唐藩和平的重任出塞嫁到吐蕃,谁曾想未来的

  • 乾隆继位后 如何收拾雍正安排的两位辅助老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继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之际。不过,雍正临终嘱托里,特别交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这让刚坐上龙椅的弘历,心里很不是滋味。网络配图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位新皇帝,对前

  • 雍正奇葩行为:官员离京时令300人送行 每人作诗骂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从“死了都要爱”到“往死里整”雍正和很多臣子之间的关系,都和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一样,有善始,但是没有善终,而且关系演化的过程通常都是一个模式,都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雍正皇帝主动地扑上前去,没有底线、毫无保留、掏心掏肺、轰轰烈烈地去爱,就像那首歌写的:“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比方

  • 秦始皇如何用两年就消灭了嫪吕两大集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所以当时取名叫赵正,后来才改为赢政。赢政为什么会出生在赵国呢?原来,在复杂多变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之间,为了争取彼此的信任,往往把自己的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去当作“抵押品”,这种“抵押品”就叫做“质子”,赢政的父亲异人,在壮年时期就是被作为“质子”

  • 雍正名声为何不如乾隆:费力攒钱却只为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除了近年来的少数翻案作品之外,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要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