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攻打蜀汉 司马懿究竟出于什么考虑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攻打蜀汉 司马懿究竟出于什么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74 更新时间:2024/1/17 5:03:47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司马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备死后,继承先帝遗志的诸葛亮,共主导了六次北伐曹魏的战争。这六次战役多以蜀军粮尽无功而告终。多次征战,也让诸葛亮、司马懿发现对方是自己一生罕见的对手。在惺惺相惜的过程中,二人也有着各自的打算。司马懿的打算:只抵御诸葛亮,不歼灭蜀军,这样自己就可以领兵在外,不被曹叡夺权、打压。诸葛亮的打算:1、留住司马懿这个熟悉打法的对手,给曹魏政权埋下君臣猜忌的隐患。2、以歼灭曹军主力为战略目标,趁机扩张蜀国地盘、扩充人口。火烧上方谷之战,自知时日无多的诸葛亮终于下定决心除掉司马懿。当时曹魏对司马懿极度倚重,一旦蜀军除掉司马懿,魏国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就将被击溃。

诸葛亮上方谷之战的战略目标有两个:一、击溃魏国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诸葛亮自知时日无多,必须除掉司马懿}。二、歼灭魏军主力。这也是为何天降大雨,浇灭上方谷大火,占尽优势的蜀军不去追杀曹军的原因:蜀国兵力有限,不能和曹军鱼死网破,损耗己方有生力量。换言之诸葛亮伐魏之战,只能伺机取巧,侵吞魏国领土,扩充蜀国人口。那么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兴兵讨伐蜀国呢?

一、《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刚刚病逝五丈原{公元234年},行军司马杨仪、大将魏延,就在率军撤退时开始争权。随后杨仪派人诛杀魏延,魏延之死让蜀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内乱。面对这一天赐良机,司马懿决定兴兵伐蜀。但司马懿的出兵请求被曹叡驳回。这便是说,不是司马懿不想伐蜀,而是曹叡不想让司马懿领兵伐蜀。

从公元239年开始,曹魏内部陷入争斗,分身乏术的司马懿没有精力去征讨蜀国。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其子曹芳登基。当时曹叡给曹芳留下两位托孤重臣:司马懿、曹爽。曹芳登基初期,诛事曹爽还会和司马懿进行商议。不想随后曹爽却采纳亲信丁谧的计谋,利用太傅之位架空司马懿,夺去其手上的兵权。这就是说曹爽称帝后不久,司马懿就被罢权,魏国大权开始由曹爽一人独掌。司马懿没有兵权,自然也就无法率军征讨蜀国了。

三、虽然司马懿没有机会攻打蜀国,但掌权的曹爽却有机会。公元244年,邓飏等人奉曹爽之命,率军前去攻打蜀国。在面对诸葛亮留下的费祎时,曹爽却迎来了一场惨败。自此魏国损兵折将,曹爽在魏国的威望也跌至谷底。随后的公元249年,就发生了人们熟悉的一幕: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清洗曹爽党羽,篡夺曹魏大权。司马懿篡权后,自然需要时间去平定各地叛乱{淮南三叛}。因此便可以说从公元244年到公元249年,司马懿一直在积蓄实力,伺机夺权。这段时间陷入内斗的司马懿,也是没有时间、精力去攻打蜀国的。

公元249年,司马懿已经七十多岁,两年后司马懿病逝{公元251年}。独揽魏国大权后,司马懿虽然具备了攻打蜀国的能力。但从司马家族的利益出发,司马懿当时最要紧的事,就是巩固司马家族的权力,或者说当时的司马懿急需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对于大权在握的司马懿而言,征讨蜀国已经不能给司马家族带来更多利益。甚至有可能因为亲自率军出征,而导致曹家反对势力重新夺权{高平陵之变重新在司马家族身上上演}。

既然司马懿没有精力去征讨蜀国,那为何蜀国攻打魏国,却均以失败告终呢?诸葛亮死后,掌管蜀国军政大权的人并不是姜维,而是诸葛亮选定的蜀汉丞相蒋琬。蒋琬掌权后,既肯定了诸葛亮北伐的重要性,也否定了兵出祁山的战略。掌权后蒋琬将兵出祁山的战略,改为从汉中水路出发攻打魏国,同时蒋琬还命令姜维领偏师,一同进攻魏国{箕谷}。

就在蜀国积极打造战船备战时,魏国却将防线东移,随之蒋琬的战略方针也被姜维、费祎否定。蒋琬死后,费祎成为新的蜀国丞相,姜维这才成为蜀军统帅。随着诸葛亮、蒋琬的相继去世,蜀国相权也在频繁更替,随之蜀国内斗变得更为严重。可以说姜维的北伐失败,正是因为蜀国内斗所致。费祎掌权后,虽然曾极力化解蜀国内斗,但对于内斗多年的蜀国而言,费祎终究是无力回天。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都各有一计 两人谁的计谋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临死前说的话,司马懿赢了诸葛亮几次,司马懿和诸葛亮都害怕谁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智商、才能远超常人,他们临死前留下的计谋,其实就是为了安排好自己的后事。那么他们临死前留下的具体计谋是什么呢?为何后人普遍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呢?诸葛亮的计谋实际上,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

  • 解密夷陵之战的真相 陆逊打败刘备真的是以少胜多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陆逊石亭之战,夷陵之战分析

    你真的了解陆逊击败刘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的夷陵之战,差点葬送了蜀国。而作为亲自指挥此战的刘备也险些战死沙场,最终不幸的是刘备还是抑郁而死。这一战东吴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陆逊可谓指挥有方,功不可没。在《三国演义》中,陆逊

  • 三国里被部下干掉的三位牛人,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的领袖分别是谁,三国之袁家我做主,三国演义里的叛徒有哪些

    汉末三国时代,天下纷争,群雄割据,在这一段时间,涌现了很多牛人、猛人,层出不穷,诸如曹操、刘备、孙策、孙权、关羽、张飞、典韦、许褚等人。在这些人中,有些人病死,有些人战死沙场,有些人被对手杀死,其中,有三位牛人是被自己的部下杀死的,也就是说死于自己人之手。这三个人都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同样都是西汉时期的皇后 吕雉和窦漪房的实力谁更强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窦太后是窦漪房吗,美人心计吕后对窦漪房,窦漪房和吕后什么关系

    对吕雉和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似不相干的窦漪房同吕雉,其实二人还有过一些交集,她们是同一朝代人,只不过年龄相差悬殊。窦漪房原是赵国清河郡人,汉初被选秀入宫,刘邦顾不上临幸,于是她便做了吕后(吕雉)的侍女。当时窦漪房二八年华,妙龄少女,而吕后已为年近半百的

  • 揭秘:蜀汉五虎上将中最后一个封侯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封侯表,蜀汉的最后一个年号,五虎上将最后到蜀国的是谁

    刘备手下五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在陈寿《三国志》中,被列为一传,即《关张马黄赵传》,仅在《诸葛亮传》之后,这五人因此可以视为“五虎上将”。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更直接将关羽等五人描述为“五虎上将”,排序为关、张、赵、马、黄,经过演义的渲染,“五虎上将”可以说是家喻户

  • 皇后窦漪房失宠之后 汉文帝为何不直接废除她的皇后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窦太后为什么不喜欢刘彻,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意义,窦太后为什么要废刘彻

    对汉文帝和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美人心计》这个电视机,剧情是围绕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的爱情故事所展开的,让我们看到了窦漪房的传奇人生。历史上相传刘恒成为帝王,主要因为他的母亲势力并不大,不会出现外戚乱政的局面,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恒的皇

  • 历史上的三位农民起义领袖最后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中比较出名的,有三个,他们是秦末的陈胜、唐末的黄巢和明末的李自成。这三个人,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席卷多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然而,这三个最终都死于非命,没有善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其中,有两个是被自己人杀死的。先说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也就是“大泽乡起义

  • 明初名将张龙的世袭侯爵凤翔侯爵位,为什么就没有传下来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皇室爵位等级,侯爵可以世袭吗,明朝爵位世袭

    明初名将张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今天本文的主角凤翔侯张龙,就是福清公主的老公公。张龙,凤阳人,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渡江的革命元老。身为淮西勋贵的一份子,既躲过了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长案,又逃过了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最终在朱元璋临终前一年寿终正寝并得以归葬于家乡。

  • 魏延和文聘谁更厉害?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文聘和魏延谁厉害,张飞和魏延,五虎将为什么没有魏延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刘备时代,魏延镇守汉中,独当一面,尤其是在蜀汉后期,魏延成为武将中的中流砥柱,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奇功,成为当时武将中的一哥。文聘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有勇有谋,在曹魏集团,文聘功勋赫赫,曾在关羽绝北道时,攻取了关羽的辎重,烧毁了关羽的战船,文聘镇守江夏时,

  • 害死关羽的四个罪人,他们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最后被谁抓了,和关羽一起被杀的是谁,关羽为什么会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即拥有了可以代表君王对外征伐的权力,可以先斩后奏,随即,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前期表现非常出色,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都要迁都,然而,曹操被逼得没办法时,采用司马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