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4/2/4 6:00:10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习一下,如何从政,如何开始官场生活。

周培公剧照

周培公,姓周,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汉族,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69岁。

周培公十岁的时候,父亲在李自成攻打江山的时候趋势了,母亲也因此而死,周培公开始了自己谋生活,先做了官府小吏,然后不断升职,依附其他权贵人士,帮忙出谋划策。直至,后来,康熙皇帝当上皇帝,他的老师伍次友发掘了周培公的才能,就将周培公推荐给了康熙皇帝。

可是,周培公通古博今,智慧超群,有胆有谋,希望在周培公科举考试的时候被康熙挖出来重用。可惜伍次友考试的时候忘了忌讳玄烨的玄字,忘记去掉一个点,被赶出了考场。穷困潦倒的周培公在大街上游荡,卖字为生,却养活不了自己,无意间听到一个卖豆腐脑的姑娘鸣冤,他建议把冤情写成曲子,唱出来。于是周培公把伍次友给康熙的推荐信拿出来,把冤情写在了这张纸的背面。

康熙微服在民间,偶然间听到了这曲子,也看到了姑娘给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豆腐脑,觉得有才,尾随这个书生来到了卖书的地方,约去茶楼喝茶,聊聊。聪明的周培公从言语和举止中立即判断出康熙是当今皇帝。这也许就是周培公和伍次友的一大区别的吧,伍次友和康熙见了好几次,深谈了好几次,却从来没有发现是天子。可周培公第一次见康熙就能判断初他的康熙。足以见得周培公的睿智。

周培公说话很直率,而且即使当着文武百官也不给皇帝留情面,他想知道的事情原委,皇帝的态度,他就是冒死也要问个明白。在剿灭吴三桂期间,更是屡获战功,功不可没。

他是聪明睿智的。在对付蒙古察哈尔王派来进攻皇宫的军队是,宫里没有抵御的一兵一卒了。他提出现在能救朝廷的只有一个人,老祖宗。就是孝庄皇后。孝庄皇后找来了旧部的家奴,佣人等人,培养出一批虎狼之师。之初由于这些家奴自恃有钱有权,不把周培公等人放在眼里,周培公按照大清律令把这几个带头的给军法处置了,其他人就很守规矩了。之后他又说:“察哈尔王有黄金万两,折合白银万万两,我跟皇上请旨了,只要我们破了察哈尔王,所有剿来的黄金白银,一般上缴国库,一半大家分了。”大家一听,士气大振。最终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察哈尔王给灭了。

他是一个耿直的人,目光长远的,有什么话都很直率地说。当时和图海一同收复王辅成时,图海想利用红衣大炮把王辅成守的城轰了,打仗心切,周培公说:“图海兄,如果我们用红衣大炮不出三个时辰,这个就将夷为平地,可是受苦受难的是这里的黎明百姓。收复后的官吏以后一定会说我们草菅人命,不顾百姓生计。远离战场的人永远都是对的。皇上想让我没早点结束战斗,可以后很多大臣肯定会参我们,到那个时候皇上也救不了我们了。”图海一听,顿时感到很羞愧,决定和周培公同生共死。周培公亲自到王辅成府上劝降。最终劝降成功。

周培公剧照

王辅成归顺朝廷后,大臣们纷纷议论,周培公是汉人,现在手握重兵,势力不压于吴三桂。害怕出现第二个吴三桂。需要朝廷钳制周培公。王辅成之事成功后,兵部立即下发命令调回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一看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最后把剿灭吴三桂的任务交给了满人图海。大家觉得周培公的功劳太大了,这样对朝廷不好。朝廷需要上下一心,即使皇上再怎么信任周培公,周培公在其他满人大臣中总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功劳太大了。

回来后,康熙把周培公发配到了冰天雪地的盛京。

昨天看到康熙到盛京准备处理葛尔丹的事情。刚到盛京就去看周培公。周培公重病在身,苍老了许多。康熙问你来这里有八九年了吧,周培公答十一年了。这十一年,皇帝不闻不问。可以想象,当年在朝廷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来到这冰天雪地的地方,忽然间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不做了,关心的事情也关心不上了,想做的事情也做不了了,每天见到的人也见不到了,自己的满腹经纶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了……何等苦闷。周培公忍受寂寞熬了十一个年头。康熙说等到暖春了,周培公的身体好些了,想重新重用他。周培公说:“晚了,我知天命,恐怕熬不到明年暖春了。”康熙让他举荐一位,周培公举荐了姚圣。然后说自己有样东西要送给皇上,让拿回去看,他的屋子太小。康熙拿回去打开一看,是一幅中国的地图。历史上最早的,最全面的地图。不一会儿,周培公就离开了人世。

康熙为周培公守了一夜的灵,由此可见,周培公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重。

可是,为什么康熙皇帝如此在乎周培公,却还是将他贬到盛京呢?

周培公剧照

周培公在大清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披荆斩棘,挽救了大清摇摇欲坠的江山,使大清的国祚得以延长近二百年。周培公在大清的历史上抒写了极为辉煌的一页,彪炳千古,高山仰止。只可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周培公也未能走出这个悲剧。周培公盛名之下,大臣们不断上书弹劾他可能要谋反、做吴三桂第二,此时的康熙会怎么想?

历史证明康熙是一个乾坤独断、刚毅决断的君主,他是不会轻易相信大臣的奏折的。可康熙最终还是按照大臣们的意愿,将周培公发配盛京任提督。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周培公的才干对抗罗刹国,另一方面盛京是康熙的老家、大清龙兴之地,可以牢牢地监视周培公。从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康熙的气魄未能超过勾践刘邦,周培公的结局同文种、韩信相比,也不过是仅仅保住性命而已。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康熙内心始终认为皇权第一,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他的领导!康熙担心如果周培公叛变,那么周手中的几十万大军将是康熙致命的威胁!再加上周培公又是汉人,没有背景,朝中的满足大臣自然而然对他也嫉妒加仇恨;所以,康熙顺水推舟,贬谪周培公,使得无论是满族大臣还是康熙自己都觉得合情合理,不过周培公就悲剧了!

周培公怎么死的?

周培公为汉臣,康熙怕拥兵自重,平乱之后被调往东北,又因是南方人水土不服,身患重病。被康熙发配到盛京11年,周培公受不了那里的严寒的天气,半年没有下过炕,就病死了。也有人说因为周培公为大清朝立下了太大的功劳,功高震主,然后就被康熙给雪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与楚平王有什么仇导致他要掘坟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伍子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熟悉他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等等,但更熟悉的恐怕是他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伍子胥要掘坟鞭尸?网络配图我们先来看一下二人简历: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

  • 权臣纳兰明珠因何被罢免的?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网络配图明珠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权贵而又忠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为,历任邢部、兵部、吏部、礼

  • 变态皇帝刘继兴:考上进士要先阉割才让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读书作官历来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各个时代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可是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规定:凡是作官的人都要阉割。这个奇怪的王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网络配图南汉位于中国南方,这是一个很荒唐的王朝。老国王刘晟吃丹药丧命之后,新国王刘继兴继位,他非常信任宦官龚澄枢,

  • 被小人包围的无能皇帝汉安帝刘祜为何能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无能是对一个男人最差的评价,为什么汉安帝会被认为是东汉历史上最无能的皇帝呢?因为虽然刘祜贵为一国之君,其实就一个光杆司令,太监不听他的,大臣不听他的,连床边的女人,他也管不了,皇帝混成了小白脸。网络配图刘祜为什么能做皇帝?公元94年,东汉的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读 hu)出生了,他的父亲是汉章帝时期

  • 乾隆宠臣福康安是怎么死的 死后居然配享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福康安在整个清代历史上可以说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因为其军功,更因为其与乾隆皇帝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整个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喜爱,不仅对其视若己出,还赋予其极大的军事权力,在其死后更对其加封亲王,配享太庙。那么福康安这样一个位极人臣的乾隆宠臣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福康安是谁福康安是乾隆皇帝身

  • 朱元璋竟然为了面子 因一字而斩杀知州!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网络配图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太上皇的农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从布衣而能成为天子,三年亡秦、五年灭楚,很了不起,不过他的父亲似乎也更伟大。俗话说:天才伟大,诞生天才的土壤更伟大。刘邦的父亲叫刘执嘉,又叫刘煓,史书上都称他刘太公,因为有了儿子刘邦做皇帝,也成了历史书上的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为太上皇的农民。网络配图刘太公很了不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揭秘:朱元璋干的奇葩事儿,你听过几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朕这个字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词,人人都可自称为朕。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真的也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好牛的说,一定要找个不一样的称呼和那些个芸芸“统治者”区分开,所以就自创了一个新职位,称皇帝,而且一张嘴吧,觉得这个朕做自称很得劲儿,所以下令只有皇帝本人才能自称

  • 嘉庆帝死因揭秘 忠厚老实嘉庆帝遭天谴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仁宗,爱新觉罗· 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圣祖康熙,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琰。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嘉庆皇帝。嘉庆忠厚老实,在乾隆皇帝的诸多皇子中,并不怎么引人注目。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乾隆初年的时

  • 赵匡胤扭转武将篡位的局面,仅靠杯酒释兵权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怎样篡位,赵匡胤是不是篡位,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

    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期间的53年间,中国进入了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唐末的各地的节度使更进一步,登上皇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最终大分裂局面被宋太祖赵匡胤终结。赵匡胤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当了皇帝,因为皇帝在五代十国时期根本不值钱,三五年就换一个,赵匡胤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终结了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篡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