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武王嬴荡会在洛阳举鼎而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秦武王嬴荡会在洛阳举鼎而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11 更新时间:2024/1/25 7:35:05

秦武王嬴荡也算是个有作为的开拓之主,为何却会在洛阳举鼎而亡,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秦国历代先王之中,秦武王嬴荡无论是与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嬴驷,还是与自己的兄弟秦昭襄王嬴稷比起来,由于死法太过奇特,再加上在位时间较短,因而显得有些无能,甚至搞笑。但不可否认的是,秦武王嬴荡实际上也是一位很有能力,且极有抱负的君主,至于其在洛阳举鼎而死,其实背后是有特殊原因的。

秦武王嬴荡并非昏庸之君,乃是极有能力的开拓之主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驷去世,秦武王嬴荡继承王位。秦武王虽然在位不足四年,但从其所作所为来看,他虽然身高体壮、孔武好战,但也并非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位极有作为和抱负的开拓之主。

秦武王即位之后,首要的任务便是稳固统治,他先借齐使之力,压制韩、魏两国,使其不敢在秦王新立之际妄想攻秦。之后,又先后通过羁縻韩国,联盟魏国。之后,又趁着列国恭祝自己即位之际,秘密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嬴荡迅速稳住了周边邻国。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蜀相陈庄作乱,杀死蜀侯通国,秦武王嬴荡于是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之后又派兵攻打义渠、丹犁, 从而确保了秦国腹地的稳定。此外,又通过驱离张仪,设立左右丞相等方式,逐步瓦解国内魏国权臣。

在国内趋于稳定之后,秦武王嬴荡一改父亲在位时循序渐进的策略,开始积极谋求东出

。彼时,韩国军事重镇宜阳,乃是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只要想兵出函谷关,就必须掌控此地,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后勤物资与兵员的输送通畅。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秦武王派甘茂出使魏国,在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的同时,对魏国施加政治军事压力,最终使得魏国同意出兵助秦,共伐韩国。甘茂回国之后,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秦武王则表示将全力支持甘茂,派其率兵攻打宜阳。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在秦武王的鼎力支持之下,秦国最终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之后,秦军又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则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至此,秦国完成了东出的第一步。

“九鼎”在先秦时期意义非凡,秦武王意图问鼎中原却意外身亡

“九鼎”虽为死物,但在先秦时期,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而铸成九鼎,并将全国九州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置于夏王朝都城,以示天下一统。

夏朝灭亡之后,成汤得九鼎而建立商朝;商朝灭亡之后,姬发又得九鼎而建立周朝。

早在周定王元年(606年),一代雄主楚庄王便曾率兵北上,屯兵于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于是便有了“问鼎中原”之语

如上,历经夏朝、商朝、周朝三代,“九鼎”早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而已经成为了象征国家政权、象征天子权力的传国之宝,与后世的传国玉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周王室的声威虽已经极度衰弱,但自楚庄王“问鼎中原”后,还没有任何一位诸侯王,公然挑战过周天子的权威。

拿下宜阳之后,周王畿已是近在咫尺,于是秦武王嬴荡便于周赧王八年(前307年)八月,率兵来到周王畿,见到了传说中的九鼎。根据《东周列国志》的记载,秦武王看过九鼎之后,赞叹不已,见鼎腹刻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等九字,秦武王便指着雍字一鼎叹曰,“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

而守鼎的官员则说,“自有鼎以来,未曾移动,闻人传说每鼎有千钧之重,谁人能举?”秦武王便问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两个有名大力士任鄙和孟贲,任鄙知道秦武王恃力好胜,便表示自己举不动,而孟贲则上前尝试,结果费尽力气也只是让鼎离地约有半尺,便又放回。

之后,秦武王不顾众人劝阻,亲自上前尝试,结果也使鼎离地半尺,秦武王想要转身将鼎挪离原地,却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直接将胫骨压断,当夜便气绝而亡。

秦武王举鼎,固然有恃力好胜之心,以致有此鲁莽之举,但同时未必便没有其他深意,如果秦武王果然能将此鼎搬离原地,岂不说明秦国已有撼动周朝天下之力,毕竟九鼎代表的乃是国家政权、天子权力。要知道,所谓“天命所归”之类的东西,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是极为巨大的,可惜的是秦武王此举最终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法正究竟是何许人也 诸葛亮为何不敢招惹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为什么杀张松不杀法正,为什么说诸葛亮不如法正,法正厉害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法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简单地说,诸葛亮是为刘备定下“隆中对”的人,法正是将“隆中对”差点变为现实的人——之所以差那么一点,不是法正的责任。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原来是刘璋手下的,一直得不到重用,心情比较郁闷,私下里和益州别驾张松比较友好,俩人

  • 在刘备心里诸葛亮的地位为何不如法正 看看这一点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从这一刻起诸葛亮明白了刘备,法正厉害吗,刘备后来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手下有四大谋士,此人令诸葛亮“看不惯又无奈”:权力没他大,活得没他潇洒!对此诸葛亮无语,更无奈。此人就是刘备的首席谋士,法正法孝直。要是庞统不死,刘备不让他率兵攻城的话,也许刘备最重要的谋士就轮不上法正了,可惜没有如果。在严格意义

  •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接张松,刘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张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若张松事件只是意外插曲,无关乎刘备的行动。刘备的行动是依据庞统的计策,所以张松事件与师出无名没有关系,师出之名就是刘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而刘璋若有了准备,肯定会破坏庞统的计划,正因如此,张松之死更不像意外,因为后续发展证明,事件顺

  • 历史上曹操曾经和张松互怼过 两人最后谁嬴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济之妻邹氏后来怎样,历史上张春华结局,曹豹和吕布是什么关系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和张松,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赤壁之战后两年,刘备在荆州过了一段安生日子。刘皇叔交上了好运,有了荆州不算,很快益州也向他招手了。益州的主人刘璋也是个宗室,但他的个人水平不怎么样。先前刘璋听到曹操占领荆州的消息后,担心曹操对益州也有所图,于是就派

  • 韩信被诱杀时,他的亲兵为何没来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使用大招时,韩信传说皮肤什么时候出,韩信放大招时

    说到韩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说到韩信之死,其实他是被吕雉和萧何联合“诱杀”的,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那个人,恰恰就是一个极其边缘的人物,是韩信手下一位家臣的弟弟,整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在汉高祖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97年的时候,由于当时“陈豨”手中握有代国和赵国这两国的兵权,同时还实际上成为了这两个

  • 靖康之难宋徽宗被掳走后,为何还生下了8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下场,宋徽宗简介,明朝靖康之难

    北宋灭亡,宋徽宗数千嫔妃被金兵瓜分,他当俘虏为何还生8个孩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

  • 说说清朝皇帝乾隆的功过评价 乾隆是真的历史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一生功过,如何评价乾隆知乎,乾隆皇帝简介

    对清朝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89岁),实际掌权时间最久(64年)的皇帝,执政时期是(公元1736年~公元1799年),统治了18世纪中国的大部分时间。众所周知,此时,全人类早已迈进近代化与工业化的时代,

  • 许褚两次大战张飞,结果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许褚和张飞都是三国猛将,两个人都力大无比,以勇猛著称,天不怕,地不怕。而这两位猛将碰到一起,肯定都是硬碰硬,谁也不服谁。但是,许褚两次大战张飞,都处于下风,一次安全逃走,一次差点丢了性命。这分别是哪两次交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次,是赤壁之战时,曹操兵败如山倒,孙刘联军在

  • 诸葛亮和姜维常年北伐,真的是为了蜀汉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偏安一隅,为何诸葛亮和姜维还要常年北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28年,诸葛亮屯兵汉中,并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向刘禅说明北伐的重要性,说明北伐是在宛城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希望刘禅能同意自己出兵北伐,在得到了刘禅的应允后,诸葛亮让赵云和

  • 差点杀了曹操的五位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征战一生,统一了北方,尽管手下猛将如云,但曹操在战场上也多次遇险,有五位猛将,都差点杀死了曹操,这五位猛将分别是谁呢?其中,最厉害的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按演义中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一位,徐荣。荥阳之战,曹操战败,走到一座荒山脚下,已经半夜了,曹操收拾残兵正要埋锅造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