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9大天才军事家:岳飞死于政治嗅觉太低?

历史9大天才军事家:岳飞死于政治嗅觉太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1/25 12:35:09

中国历史的上会大战的将军非常的多,而最后能得到善终的为什么这么少?这就是需要一些政治天赋,能够知分寸,功高盖主,帝王猜忌。懂得平衡。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的了解一下这些“政治嗅觉”低的天才军事家吧。

网络配图

1、白起: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头号名将,先后消灭六国百万大军。尤其是伊阙之战、长平之战名扬天下,被誉为战国后期四大名将之首。这位天才军事家不仅预见长平之战必胜,而且预见邯郸之战必败。可是,正是这位天才军事家,忽视了“功高震主”,后来被迫自杀。在这方面,王翦无疑是一流的政治人才,熟知帝王之学,从而成功躲避秦始皇的酷烈。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如果听从“领导安排”参加邯郸之战,即使败绩,毕竟白起有言在先,依旧无损白起的战神风采,而且使秦昭襄王感受到其赤忱之心。

2、李牧:李牧是战国晚期赵国头号大将,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出奇制胜名扬天下,并成为廉颇、赵奢之后赵军精神领袖。在李牧独自支撑长平之战败局以后的战国危局,李牧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巨大的声望“礼乐征伐自己出”,成为另一个赵襄子。可是,李牧却反放弃抵抗,从而被赵王擒杀。看来,李牧毕竟不是赵襄子,于是赵国也就避免不了亡命运。

3、蒙恬:蒙恬是秦朝抗击匈奴的大将,手握30万雄兵。在胡亥篡位时,他完全可以利用公子扶苏的名义控制政权,可是他却放弃抵抗,不仅葬送了大秦帝国,而且是自己死于非命。兵权在握,“太子”在手,难道还担心隐患?赵襄子、田成子,哪一个不是靠兵权成就事业?作为“太子”的老师,在新皇帝眼中属于必死之人。既然退无可退,何不起而拯之!

4、韩信:韩信是汉代不世出的将才,无论是“汉中对”还是定三秦,以及占据赵燕齐,都足以使其让任何“老板”畏惧其不世之功。所以,韩信要么不能逼封齐王,老老实实与樊哙、周勃为伍,甘为人臣,要么采取蒯通之策自立山头。可是,韩信既不想平凡一生,又不敢建万世之业,只能沦为帝王政治的牺牲品。

网络配图

5、钟会:钟会是三国时期难得的将才,夏侯霸叛逃蜀汉明确告诉姜维,若钟会为将,则蜀汉危矣。无论是协助司马师平定淮南之乱,还是提出伐蜀平吴之策,可知钟会眼界远在众人之上。可惜,他太小看政治的威力,其杀人于无形远胜百万之师。明知道司马昭已有防范,除了回洛阳请罪,并无他法。毕竟,司马昭待其不薄,他完全可以帮助平吴以成千秋功业。可惜了,英年早逝,不是死于征伐,而是死于叛乱。

6、侯君集:侯君集是唐朝初年名将,与李靖、李道宗、李绩齐名,参加过唐朝统一全国之战和唐朝征讨西北之战,是难得的将才。可惜此人自恃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功劳很大,飞扬跋扈而且贪污严重,逐渐失去唐太宗信任。后来,侯君集甚至策划太子李承乾兵变,为唐太宗捕杀。唐太宗是马背上的皇帝,其控制军队的能力岂是侯君集这样的大将可以比拟?侯君集如果收敛性格,或者在失去太宗信任后仿效尉迟恭闭门不出,也许可以保持晚节。看来,业务精英还是需要熟悉自己的身份,老板毕竟有成为老板的过人之处。

7、岳飞:岳飞是南宋一流将才,无论是抗击金军南下掠夺,还是平息钟相杨幺起义,其军事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宋朝是兵变起家的朝代,历代帝王对名将的猜忌远在其他朝代之上。所以,手握重兵的岳飞,要么自解兵权归隐,要么做第二个赵匡胤。如果真要解黎民于倒悬,岳飞需要有赵匡胤的气概——在郾城大战后,岳飞完全可以直取开封,以“迎回二圣”为口号,在中原自成体系。若事可成,则恢复汉家江山,若事不协则可西北割据。即使西北割据,也可以减少金人的肆虐。

网络配图

8、蓝玉:蓝玉是明朝初年名将,其在常遇春麾下虽然屡立战功,但是难有独挡一面的机会。后来,随着常遇春、徐达、冯胜等名将凋零,蓝玉数次深入蒙古大漠追剿北元势力,尤其是捕鱼儿海之战名扬天下,被朱元璋视为卫青、李靖重生。可是,正是这位天才军事家,明知朱元璋猜忌功臣宿将依旧不知收敛,结果死于朱元璋屠刀之下。如果蓝玉懂得功成身退,甘愿成为另一位徐达和汤和,岂能晚节不保?

9、吴三桂:吴三桂是明末清初难得的名将,无论是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还是后来追剿明朝抗清势力,其军事才华都不容忽视。吴三桂邀请清军入关本身不属于战略错误,这种“昏招”无论是唐朝对回鹘还是五代对契丹都是用过。可是,吴三桂在镇压抗清力量过程中,不是着眼于壮大实力,而是甘当打手,结果失去广泛支持,在其叛乱中失去民心。如果吴三桂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可以在俘获桂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云南起兵联合抗清势力,岂不可以建立不世之功?当时,八旗兵战斗力已经腐蚀,壮年的吴三桂谁人可敌?等到后来三藩叛乱,梦想“划江而治”,不敢从云南火速经湖南直出湖北、河南、直隶,从而使清朝从容调动全国力量尤其是重用汉军将其消灭。看来,政治考试,吴三桂真的不及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历史中被人忽略的五大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三国将领,人们往往只记得关张赵马黄、张辽、徐晃、甘宁、邓艾等演义中精彩描写的人物,实际上,三国时代以下这些将军的本领绝对不该被忽略:网络配图1、皇甫嵩:用兵如神的东汉良将虽然曹操、刘备都曾讨伐过黄巾,但真正剿灭黄巾军的却是皇甫嵩。平定黄巾后,皇甫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赡养饥民,百姓作歌:“天下

  • 关羽武力不及吕布,为何却被尊为武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的作者经常会搞一些三国武将战力排行榜,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东西。一来很多武将之间没有交过手,无法直接比较;二来即使交手,也未必是一对一单挑,凭战争的胜负只能反映兵力强弱,而非武将个人的武力高低;三来经过小说家们的渲染,往往会神话某些武将。比如说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故事,其实是罗贯中的杜撰,历史上吕布是

  • 三国演义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一个活人被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篡权夺位的

  • 揭秘历史上第一个试图为全国穷人盖房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政府在首都开封设了四家“福田院”,每家福田院都有几百间住房,凡是逃荒入京的流民、赤贫破家的市民、无人奉养的老人,都有资格在里面居住,不管住多长时间都免费。不光住免费,吃也免费,政府供应一日三餐。网络配图到了南宋,福田院没有了,政府又开设了分工更加明确、服务更加周到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院,其中安

  • 格格不是清代皇帝的女儿?清代皇帝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有许多格格,各种格格看的人眼花缭乱。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格格,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

  • 曹端妃被诬陷后惨遭凌迟,嘉靖得知真相后崩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朝皇宫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如此行为,朝野震动,这一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然而,嘉靖帝命大,没死成,最后还是活了过来,捡了一条命,这些参与杀害皇帝的宫女却下场极其凄惨,都被凌迟处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高平陵事变的三千死侍,司马懿是如何保证他们的忠心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如何能保证死士效忠赴死,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三国志》评价司马懿: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

  • 历史上的独孤三姐妹都是皇后 她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独孤三姐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到中国封建历史的“第一老丈人”,你一定会想到独孤信。独孤信长得非常帅气,《周书》记载为:“信美容仪”,他的七个女儿都遗传了他的基因。本文为大家讲述,独孤信的长女、四女、七女都贵为皇后,谁更幸福。独孤信长女——明敬皇后嫁给北周明

  • 魏延在蜀汉的地位有多高?揭秘真实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蜀汉政权中,随着赵云的去世,当时重量级的名将都已故去,只有魏延一枝独秀,成为中流砥柱,当时的姜维,还只是一名降将,刚刚归降不久,还不能独当一面,因此,魏延当仁不让地成为蜀汉武将中的一哥。史书对魏延的记载,有八个字,基本概括了当时魏延在蜀汉阵营的一哥地位,这八个字,可以说,是霸气十足,足以比肩关羽

  • 朱棣死后秘不发丧,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大帝朱棣在北征班师的路上,走到榆木川时,病死在军营中,朱棣死时,六十五岁,不算长寿,也不算短命。然而,皇帝驾崩,并没有立即发丧,而是选择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甚至每日继续正常给死去的朱棣上膳食,那么,当时封锁朱棣病死的消息,到底害怕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