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开城投降,蜀国灭亡,真的是受到谯周影响吗?

刘禅开城投降,蜀国灭亡,真的是受到谯周影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93 更新时间:2024/1/11 13:07:07

有兵有将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为何受到谯周“诱惑”,开城投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血战绵竹,来到成都城下,并对刘禅进行了劝降工作。此时,虽然蜀汉首都成都被围,可是还有剑阁姜维、南中霍弋、永安城阎宇罗宪三路十余万援军的情况下,为何要开城门投降呢?

刘禅是在综合考虑这三路援兵的处境之后,受到投降派谯周的“诱惑”,认为大势已去,继续抵抗下去,没有多大意义,这才开城门投降邓艾的。

首先分析姜维、霍弋、罗宪这三路援军的处境。

剑阁姜维,被钟会大军牵制

在曹魏伐蜀前期,姜维和邓艾对峙于沓中,不久退守阴平。而钟会大军围攻汉、乐二城,及关口。经过惨烈拼杀,后卫将军傅肜之子傅佥英勇战死,而怕死的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在攻下关口后,长驱直入,进入汉中腹地。姜维和廖化再困守阴平,已无实际意义,因此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诸军会合,退到剑阁。《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

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剑阁易守难攻,是益州的最后门户了,姜维已无路可退。他将大军集中在剑阁,和钟会相持不下。由于钟会有十余万军队,远远超过邓艾的五万军队,属于这次伐蜀的主力部队。姜维集中所有从汉中撤退的精锐军队,再凭借天险剑阁,才和钟会打了个平手。如果姜维从剑阁分出一半精兵前去救援成都,剑阁就不保险了,有丢失的危险。如果剑阁丢失,不亚于马谡丢失街亭,对于蜀汉来说,都是致命的。

南中霍弋,被刘禅拒绝

霍弋是霍峻之子,多年在南中驻扎。他在南中,能“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霍弋听闻魏军来袭,向后主刘禅上表,打算前往成都防守。而刘禅认为没啥大事,拒绝了霍弋的支援。在刘禅降魏后,霍弋身穿丧服,为之痛哭。他的部下诸将都劝霍弋应该尽快投降,霍弋在得到刘禅受到礼遇,被封为安乐县公时,才率领南中六郡太守投降。

永安罗宪,阎宇亲自驰援

公元263年,曹魏来袭,后主刘禅下令,让阎宇带领主力军队回援成都,留罗宪2000士兵守卫永安城。由于路途遥远,阎宇大军还未来到成都,后主刘禅已经开城投降。他到达成都后,只能向邓艾投降。罗宪得知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便率领所统辖的军队临都亭三天。

以上就是公元263年,成都被围后,这三路大军的情况,接下来再分析刘禅为何要开城投降。

其中,剑阁的姜维带领的是蜀汉主力,也是常年伐魏的百战之师。可是,他的对手也是曹魏钟会主力大军,足有十几万之多。因此,姜维如果分兵驰援成都,派的少了没用,派的多了,怕剑阁丢失。

南中局势混乱,当地少数民族,民风彪悍,经常有叛乱,如在刘备死后就发生了叛乱,最后被诸葛亮平定,在蜀汉后期又发生了动乱,将军向宠在平定时战死。这就是为啥刘禅宁肯从永安调兵,而拒绝霍弋带兵勤王的原因。

永安城是蜀汉和东吴的边境,也就是白帝城。当年刘备夷陵之战惨败,逃回到白帝城(永安),在白帝城驻扎重兵,防备东吴乘胜追击。孙权听闻刘备退到白帝城后,吓得不敢追击,命令陆逊退兵,也是因为白帝城有重兵把手。虽然蜀汉和东吴重新结盟,蜀汉依旧在白帝城驻扎重兵。这次魏兵来势汹汹,刘禅不顾边境安危,调将军阎宇来援,已经是迫不得已了。

综上所述,虽然有剑阁、南中、永安三路大军,刘禅考虑良久,只能从永安调兵回援。可是由于诸葛瞻在绵竹战死,葬送了大批精锐御林军,导致成都空虚。凭借成都当时的兵力,不一定能够撑到阎宇援军到来。

刘禅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出路。会上,有的大臣认为应该放弃成都,逃到盟友东吴那儿,有的人认为应该逃到南中七郡,凭借南中的险要地形,自保不成问题,还有的人说这说那。而谯周却说道:“从古到今,就没有寄人篱下的皇帝,如果现在进入东吴,那就是东吴的臣子了。现在最强的曹魏能够灭了弱小的蜀汉,将来也可以灭掉东吴。现在,我们投奔东吴,已经受辱,将来曹魏再灭了东吴,我们还会再受一次侮辱。现在,我们如果逃到南中,就可以守住吗?现在易守难攻的益州还被夺取,南中也不保险,何况南中属于少数民族的地盘,不毛之地,难以和曹魏对抗。”

光禄大夫谯周的这一席话,力排众议,认为逃走和固守待援都非上策,极力主张投降。他的话说服了其他人,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同意。谯周代表的益州本土势力,早在诸葛亮、姜维多次伐魏时,就反对了。他们认为诸葛亮、姜维发动大战,劳民伤财,给蜀汉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

在抵抗派诸葛瞻等人战死绵竹,而姜维、霍弋、罗宪等人在边关,成都只剩下了以谯周为代表的投降派。说实话,对于益州本土人士来说,复兴汉室,对他们没多大好处,他们不不怎么感兴趣。而发动大战,和中原连年大战,伤亡惨重,对益州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此,在诸葛亮、姜维连年征战后,蜀汉从上到下,反战情绪高涨,他们联合起来,在邓艾兵临城下时,劝导刘禅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英宗杀掉明朝功臣于谦,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于谦,作为大明朝的功臣,也成为了中华的民族英雄。但是为何于谦延长了大明王朝的200多年国命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449年,瓦剌进攻明朝,而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想着向先祖们学习,建立千秋功业,但是好大喜功的明英宗,即使御驾亲征,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因为王振的专权,

  • 朱元璋反腐:剥贪官的皮用草填充制成"标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时代,贪污杀头的起刑点是60两白银,如果按照购买力折算的话,相当于如今1200元人民币。相比前两位皇帝登基前的身份,朱元璋出身于布衣,可谓白手起家,这多多少少也使朱元璋的反腐手段多了几分跟出身相关的“特色”--杀人,就是这位平民皇帝在任期间最大的反腐手段。朱元璋时代,贪污杀头的起刑点是60两白

  • 揭秘孝恭仁皇后为何不喜欢亲生儿子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乌雅氏的一生可谓是艰辛,她14岁就入宫,19岁就生下了胤禛,位列皇四子,次年才被封为嫔,才有了级别。1681才晋升为德妃。她一辈子生了三子三女,替康熙繁衍了不少的后代,尤其是还生下了雍正这样的皇帝,但是她跟雍正的关系并不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源头在于,乌雅氏生下了雍正,但是她那时候并没有被册封,甚至连嫔

  • 康熙以身作则厉行节约:毡毯用30年妃嫔不坐轿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

  • 百人守城一年 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蜀国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张辽八百破十万,何其壮也。比起张辽,蜀国一位将领简直毫无名气,但他却不比张辽等名将逊色,曾在敌人万余名大军围城的情况下,以数百人坚守一年多,最后还斩杀了敌方主帅,是真正的“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这个猛将就是霍峻,一个名气不大,却勇猛无比的大将。网络配图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本来和他哥哥霍笃带着几

  • 朱元璋最敬佩的武将是谁?竟不是常遇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一次,朱元璋与诸将谈话,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哪知朱元璋笑着答道:“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这个王保保是谁?为何能得到朱元璋如此赞赏?王保保,蒙古名扩廓帖木儿,沈丘人,小名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之后察罕又收

  • 朱元璋为何忍住恶气: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

  • 《如懿传》的戴湄若有历史原型吗 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如懿结局是什么历史上,如懿传钦天监结局如何,如懿传里的如懿历史原型

    戴湄若是电视剧《如懿传》中的人物,她与女主如懿交好,不喜欢魏嬿婉,因在惊吓中生下六公主,六公主又不幸夭折,每日郁郁寡欢,最终病死。那么戴湄若有历史原型吗?她的历史原型是谁?图片来源于网络戴湄若的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忻贵妃戴佳氏。忻贵妃,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之女。乾隆帝妃嫔,育有二女。乾隆

  • 明英宗被俘有多冤?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被冤杀的大臣,明代宗能力强还是明英宗,明英宗被俘待遇

    永乐之后,瓦剌部实力逐渐增强,至宣德时,控制了鞑靼,正统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瓦剌统一蒙古三部后,成为大明北边的严重边患。不过,统一后的瓦剌还不是大明的对手,加上能从明朝获得大量的财富,双方倒也先安无事。坏就坏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王振。他是永乐年间进皇宫为宦官的,宣宗时又进入内书堂学习,之后成为太子

  • 揭秘:乾隆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为什么为八爷翻案,袁崇焕是不是被冤枉的,乾隆怎么评价袁崇焕

    袁崇焕或许是晚明唯一的救星。他半路起家,弃文从武,以一腔肝胆与热血苦撑晚明危局。如果得到明朝皇帝的信任,或许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也只有他才有可能让明朝起死回生。可是,他碰到了昏天黑地,天,硬是错勘贤愚枉为天;地,也硬是不分好歹不为地。袁崇焕忠心鉴日月,热血洒疆场,结果是,忠已做奸来奸已做忠,忠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