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是唐代文学家,也是大和进士。杜牧的脾气秉性很刚直、不拘小节,他也不喜欢逢迎。他不仅担任过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等职务,在文学上也颇负盛名。他的诗作明丽隽永,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有《江南春》《题乌江亭》《泊秦淮》等。那么他为什么会被称作“杜三烟”呢?其实是和三句诗有关。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三句诗。
一、诗词原文
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二、诗词翻译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既是如烟雾般的濛濛细雨,结合上下文,虚实结合。不仅突出了江南春的美丽,还营造了淡泊洒脱的氛围。
3.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里的“烟”是为了衬托上文的深秋时节的密雨和落日时分夕阳落在楼阁上两种景象。这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是现实中很难出现的奇景。当作者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看着这方奇景,对历代朝代的更替也是更加惘然了。客观世界是长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也使诗人感到沉吟和低回不已,此时眺望远方,五湖那边正好是一片参差烟树。
这就是杜牧被称为“杜三烟”的来历啦。这三首诗虽然描写的景象不同,但是“烟”这个字用的真的是妙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