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在位后期为何意志消沉,他做错一件事激化民众矛盾

隋炀帝在位后期为何意志消沉,他做错一件事激化民众矛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92 更新时间:2024/1/4 6:43:43

隋炀帝在多数人眼里,是一位昏庸、暴虐的皇帝,父亲杨坚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亡在了杨广手里。不过我们仔细研究隋炀帝的一生,发现他在位前期还是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他本人也是斗志高昂,不过到了后期便开始沉迷享乐,意志消沉,最终还加剧了与民众的矛盾,他的这个皇位也就难以继续做下去了。可以说,隋炀帝的才能不足,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严格。

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在当皇帝的时候,为了确保北边的安定,三次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可见隋炀帝有多么大的雄心壮志。可是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面对国家出现的农民起义与诸侯造反之事,隋炀帝却意气消沉。

其实说起来,就算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其实还是很强大的,要想扑灭这些农民起义,也并不是一件难事。比如杨玄感起义后,当时声势十分浩大,同时隋朝大军还正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途中。但一旦隋炀帝把这些军队调回来,迅速就把杨玄感的起义军给消灭了,而且隋炀帝还接着准备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和高句丽死磕到底这事,也看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古代的中原政权都不会放任北方政权做大。因为一旦北方政权做大,都会对中原政权构成强大的威胁。汉武帝当年拼命打匈奴,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隋朝作为一个400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的国家,要想让国家保持长治久安,他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后来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和唐高宗也一直在这样做,虽然唐太宗表面上对别人说,他征讨高句丽有些冒失,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征讨高句丽的步伐。唐高宗更是一鼓作气把高句丽给灭了。由此也可以佐证,当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确实是一种雄才大略的考虑,同时也是一种关乎隋朝未来长治久安的考虑。

既然隋炀帝那时候,就在着眼于隋朝的未来,可见其雄才大略。可是隋朝末年,为何隋炀帝的表现截然相反呢?

意志消沉

隋朝最后的几年,隋炀帝开始变得意志消沉。他很少再组织全国性的对农民起义军的平定。他还准备把都城迁到江都,不愿意再回北方了。同时,他对朝政也漠不关心,只关心修建宫殿,饮酒作乐。甚至还经常拿镜子照自己的脑袋说,这是一颗好头颅,谁会把这个头颅砍去呢?这话听起来,显然是非常悲凉,而又非常消沉的。

应该说,隋炀帝之所以迅速变得意志消沉,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料到天下会乱得那么快,动乱的幅度会那么大。

当隋炀帝消灭了杨玄感的起义军,逼迫杨玄感自杀以后,他其实对国家的形势,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杨玄感起义,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只要严厉处罚,就不会再爆发。也因此,他还在考虑继续征讨高句丽的问题。他没有料到,紧接着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那么,为什么这时候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会爆发起来呢?

动乱余波

从西晋之后,中国就爆发了长达400年的动乱。虽然隋文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但是并没有消除所有的矛盾,动乱浪潮的余波还在。只不过因为隋文帝励精图治,善于用人,能够摆平各方矛盾,所以各方诸侯势力以及地方老百姓都得到了短暂的安抚。这种安抚也就让动乱浪潮的余波暂时停歇下来。当然了,也只是停歇下来,并没有消除。一旦有了土壤,这种余波还将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隋炀帝上台以后,如果继续坚持隋文帝的政策,加强国内的休养生息,自己也注重节俭,就能够消解余波的能量。汉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不去惹匈奴,而是注重休养生息,同时皇帝也知道节俭。一直等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开始解决边关的问题。所以汉朝发展得很好。很显然,隋炀帝操之过急,从而使得之前被暂时压平的动乱的余波,又高涨起来。

另外,在处理矛盾的时候,隋炀帝不是有效地安抚矛盾,而是使得矛盾更加激化。比如他在扑灭杨玄感起义这件事情上,对于所有参加过杨玄感起义的士兵,一律诛杀。这样做显然激起了更大的矛盾。当然了,虽然说激起了更大的矛盾,但我们多少还可以理解。但是隋炀帝对于那些接受过杨玄感开仓赈粮的老百姓,也一律诛杀,这显然就太过分了。老百姓不过是接受粮食而已,而且老百姓当时实在贫困都不得了,没吃没穿。难道别人送粮食给他们,他们还不要吗?所以说隋炀帝的这种做法,不是化解矛盾,反而是增加矛盾。

由于隋炀帝激化了矛盾,所以很快,农民起义变成了波及全国的大动乱。而且他派去镇压农民起义的地方官员,反而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新的反击朝廷的力量。

正是看到这样的局面,隋炀帝才会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他觉得留在江都过上几年好日子,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谁知道他其实连这一点目标都没法达到,因为他带到江南的那些部队,并不愿意跟着他在异国他乡安住扎下来。他们都想回老家去见亲人,也因此,最终宇文化及造反,隋炀帝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谭嗣同被杀时,为何他的父亲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谭嗣同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了谭嗣同大无畏的精神,但是其实谭嗣同死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在京都做官的,那么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了,当时谭嗣同为什么没有救他的儿子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清朝末期,统治华

  • 钢铁侠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霍华德·休斯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感到很陌生,但是这个人在美国的名声就犹如华盛顿或是林肯那样家喻户晓。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美国有史以来少有的享誉世界的首富之一,同时他还是一名电影导演,发明家、风流情圣、冒险家、飞机大王、百万富翁、神秘隐士、世界三大败家子之一等等,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集天才和疯子于一

  • 秦始皇一生经历过几次刺杀,最危险的是哪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位置做的高,他的处境也是最为危险的,所以做好安保工作十分重要。不过就算是这样,秦始皇一生也曾遭遇过好几次刺杀,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荆轲刺秦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除了荆轲这一次,秦始皇还曾遭遇过三次刺杀,其中有一次最为凶险,差点就被刺客得手。那这四次刺秦的介绍就在下方,想了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啦

  • 公子光如何成为吴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准备和各位讲讲公子光的故事。公子光是春秋末期,吴国国君,他在位时间十九年,不仅振兴吴国,还率领吴国雄霸南方,一度逼迫强大的楚王出逃,其国力来到鼎盛。如果只评价公子光的治国能力的话,他算是一位非常出众的国君,但公子光之所以能成为吴王,是用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手段,这也是他会被后世诟病的原因之一。那有

  • 诸葛瞻的才能如何,他或许更适合当文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因为父亲的强大光环,导致诸葛瞻出生后也是被寄予厚望。不过诸葛瞻和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他也没能达到父亲的成就,导致不少人觉得诸葛瞻是名过其实。其实诸葛瞻所面对的环境,和诸葛亮当时面对的环境完全不同,对诸葛瞻有着太高的期望原本就不明知。而且以诸葛瞻的能力来说,或许他更加适合当

  • 历史上嘉靖帝算不算一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作为皇帝,早起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严厉,而且是明察秋毫的明君,各种整顿朝纲。但是没想到的是,到了后期之后,因为崇信道教,严嵩等人。导致朝廷腐败,而且后来嘉靖帝还不参加上朝了!那么说到底这个嘉靖帝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武宗正德十六年,

  • 杨不悔为什么嫁给殷六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倚天屠龙记》中,杨不悔可以说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角色,她是杨逍和纪晓芙的女儿,也是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使得她不仅聪慧,而且善良勇敢,面对爱情也是敢爱敢恨。不过大家应该会很奇怪,杨不悔为什么会爱上殷六侠呢,最后还嫁给了他?两人年龄差距大不说,殷六侠之前喜欢的可是杨不悔的母亲纪晓芙,结果这两人最后走到一

  • 成吉思汗到底属于哪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有出现过非常多的出色人才,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些人都做出了非常多值得名垂千史的功绩,引得后人对其市级赞叹有加。在这些杰出的人物当中,其中有一位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引得大家议论纷纷,这位保守争议的人物就是人人截止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由于成吉思汗的民族非常特殊,所以人们对其&ldq

  • 历史上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历史杜甫这位诗人,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毕竟他的诗词可是出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本当中,作为一代诗圣,他的一生都是非常夺目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为什么他的一生都是穷困潦倒的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杜甫穷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确很难说清楚,因为,杜甫穷困潦倒的原因太

  • 司马迁如何评价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