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陈胜起义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4 更新时间:2024/1/17 6:00:3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陈胜之口。当时陈胜等底层百姓,深受统治者的压迫,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陈胜将大家组织了起来,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活动。陈胜无疑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他敢于做出反抗,陈胜对后世的影响力存在了上千年。只是多数人对陈胜的了解都还不够透彻,陈胜究竟是不是真的拥有鸿鹄之志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好好讨论看看。

1、陈胜的鸿鹄之志

“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个阳城到底在何处?司马迁说了有如没说,留下一个疑问,史上讨论很多。如果是河南登封那边的阳城,他被发往北京渔阳那边,为什么要绕个大弯子往南走,到了安徽蕲县大泽乡那边?

陈胜留下的话语不多,但每句都像成了名言。他年轻时为人耕作,对同样穷困的劳作伙伴说“苟富贵,勿相忘”,这句失意之中脱口而出的牛皮,遭到了伙伴的嘲笑。陈胜又说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后人据此认定,陈胜年轻时就具有远大志向,但等笔者细细品读完他后来的所作作为,就怀疑起来,他真的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的农民起义首领吗?下面就来看看陈胜一生中所做的那件最大的事情——陈胜起义的过程,毕竟这个过程很短,急风骤雨之中,很容易看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胜作为九百多名戍卒中的一员,被发往渔阳戍边,他还有一个屯长身份,这是队伍中低得不能再低的管理编制,相当于小队长。这只队伍恐怕有上百名小队长,吴广就是另外一名。为了活路,这两名颇有心计的屯长凑到一块,设计杀掉带队的将尉,怂恿其他戍卒共同起事反秦。他们诈称是扶苏、项燕的队伍,就是为了拉拢人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队伍。

可以说,这个开头也是陈胜起义整个过程中最高明、最精彩的一笔,事实证明它的效果非常显著。

为什么要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呢?要知道他们俩原本是朝、野对立的双方啊,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按数学集合上的说法叫“互补”,而不是对立。扶苏(背后还有含冤而死的蒙恬、蒙毅等人),代表着秦朝军方和朝廷之外官方的人心,起义军打着扶苏的旗号,秦朝各地方官兵就不愿尽力去对付这支起义军。

秦军统领章邯后来投降项羽时,流涕痛斥二世赵高集团的罪恶,就说明了秦国官兵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以这支农民起义军即使是临时凑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没有像样的武器,也能顺利攻占附近各地,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陈县作为“张楚”国新都。

而项燕呢,原本就是蕲县当地人,又战死在蕲县,在起义所在地和南方广阔的旧楚地的百姓心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所以百姓都会支持这支起义军,远近能人多来投附,其中就包括张耳陈余吴臣等人。朝野一消一长之间,陈胜起义开始是非常顺利、成功的。

但事情就从陈胜攻进陈县之后,很快转向不妙。占据了旧陈国都城,陈胜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召来当地乡官豪绅,接受他们的建议,建国,称王。他没有听进张耳陈余不要称王,或立别人为楚王的建议。

然后陈胜就坐据王宫,一边享受王者之福,一边不断向四面八方派出队伍,虽然每支队伍人数可能不多,但总共派出的将士也是不计其数。其中力量比较强的一支主力,是吴广率军向西攻击荥阳。

事情的结果是,那些由他不断发令派出的各支队伍,一旦离开陈县,就几乎再也不受陈王命令的控制。吴广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擅自杀了。最后,陈王自己没多少军队可调用,等到秦军反扑攻向陈县,陈王很快溃败,被自己车夫所杀,作为功劳降秦。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说的就是陈胜起义“猝然而兴,暴起而卒”。其实,从陈胜所说的话,就能预见他失败的必然。他说“苟富贵,勿相忘”,这是他的内心话,他一直想要的,其实不过就是一场人间富贵,不过就是不甘心受那穷困的瘪气。陈胜的另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有他设计的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都说明他的内心盯住的,只是想当王侯,而没有想到天下百姓,没有想当皇帝。

陈胜生于穷困之间,没有走过很远的地方,见过宏大的场面,当然也就难以和项、刘那样,说出“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是也”大气魄的话来。一旦富贵到手,即使只是局隅之王,他也非常满足,再也没有继续保持冲锋在前的勇气。一个只想着个人小富贵的人,怎么可能建立起宏伟大业?

自从进入陈县称王之后,陈胜就再也没有走出陈县的王宫,再也没有与外面将士们共同出生入死锐意进取的豪气。他最后一次离开陈县,还是被秦军打败赶出来的,但没能逃脱多久。最悲催的是,陈胜和吴广一样,最后都不是奋勇战死,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非常窝囊。

笔者不觉得陈胜真的怀有鸿鹄之志。鸿鹄年年飞度千里,而陈胜一旦初尝富贵,连他的富贵乡都走不出来。

2、吴广之死

占领陈县后,陈胜任命吴广为代理王,带领一支主力部队向西攻击荥阳,守卫荥阳的正是李斯的儿子李由,吴广久攻不下。等到另一支由周文率领协同吴广攻秦的部队被章邯打败溃散,吴广部将田臧恐惧腹背受敌,就把吴广给杀了,还派人把吴广的人头送到陈县陈王面前。陈胜不但没有责罚田臧,还任命田臧为上将军,接替统领那支西路主力部队。

据此,很多人就认为田臧杀吴广是陈胜的意思。他们推测说,吴广与陈胜的关系已经不如开始起事时那么融洽、默契,否则田臧怎么敢杀吴广,还送首级到陈王面前,那岂不是和葛婴一样找死吗?这种推测完全没有实据。

吴广真是陈胜想杀掉的吗?只要稍微细读《陈涉世家》,就会发现根本不可能,因为此时的陈胜,早已经身无余力去控制陈县之外前线的部队,吴广被杀之前,违逆陈王的又何止是田臧一个人。陈胜还没称王,部将葛婴就先在外地擅立楚王,这对陈王来说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导致葛婴直接被杀。

陈王派武臣攻赵,武臣到赵后自立为赵王,设立将相,陈王大怒却毫无办法,还得送去贺电,照顾他们留在陈县的家人;韩广自立为燕王,不但没想过陈王的感受,还想利用陈王制衡赵王;狄县人田儋把陈胜派去的周市的部队打得大败,然后自立为齐王,没把陈王放在眼里;陈王亲自任命为将军的周市,败退到魏地,擅立咎为魏王,陈胜又是毫无办法,还不得不放咎到魏地就职魏王。

秦嘉等众多起义军领袖不接受陈王命令,还假陈王之名杀掉陈王派去的监军。

以上违逆陈王的事情还少吗,胁迫陈王的事实还不够清楚吗?等到田臧和秦嘉一样,也假陈王之名杀掉陈王任命的代理王吴广,掌管了西路军后,陈胜又能拿田臧怎么办呢?田臧派人送人头到陈县,更像是向陈王摊牌示威。

陈胜只能接受田臧“先杀后奏”的事实,还派使者赐给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军,稳住那支部队的人心。实际上这时候的陈胜,差不多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了,没有什么军队可调用;已经身不由己了,只等秦军一来,他的灭亡就是翻掌之间的事情了。

陈胜的起义军队,吆吆喝喝攻打虚与对抗的各地方官兵还行,但遇上稍微硬朗一点的秦军正规军,就不堪一击了。

陈胜若不信任吴广,怎么会任命他为代理王,全权统领西路主力部队攻秦呢?他就是寄希望于吴广趁着秦地军防空虚,能一举占领咸阳,擒杀秦二世赵高,立下不世之功。

田臧杀上级吴广,就像陈、吴在大泽乡杀上级将尉一样,是因果相循。光是《陈涉世家》这一篇文章里,体现因果相循的例子已经很多了,比如后来项梁杀会稽太守,刘邦杀沛县县令,东阳少年杀东阳县令,庄贾杀陈胜……

这正如司马迁所言,“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胜”,所有以下杀上之风气,都是因陈胜为起端,陈胜最后反受其报。就连陈胜当初使用的阴招,假扶苏项燕之名杀将起事,后来也屡屡被别人效仿使用,别人假陈王之名,杀陈王之人。这些,都是天意吧。

由此笔者可以推测,在这种风气之下,假若秦军在消灭周市、张贺军队占领陈县后,不去追杀逃至汝阴的陈胜残部,放陈胜一马,陈胜也是不可能活下来的,这个道理就和东汉末年郭嘉建议曹操不要亲征辽东捉二袁一样,二袁自然会被辽东人所杀。

即使陈胜没有被秦军、庄贾所杀,也会被其他起义军将领所杀,仅就《陈涉世家》中所看到的,不服陈王、想杀陈王的地方割据首领有好几个了,他们和后来的刘邦一样,可以尊崇一个死去的陈王,但他们的地盘上绝不会容下一个活着的陈王,这就是陈胜当初急于称王带来的恶果,这种结果只有像张耳、范增、陈婴母亲等那样的智者才能预见得到。

陈胜于暴风骤雨之中急速称王后,一下惊醒天下人,特别是那些素来怀有不臣之心的人:你一个佣耕之徒也敢枉自称王,那天下还有谁不可以称王呢!于是群豪纷起,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韩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周市立咎为魏王,秦嘉立楚王景驹,项梁立楚王心……至于起事称公称将相者,实在不计其数。

所谓立别人为王,如周市、秦嘉、项梁等,其实比自己直接称王用心更深,正如陈婴的母亲不让陈婴接受东阳王时所讲:你不如找一个领头的,你作他的属下,事情成功能够封侯,事情失败容易逃亡。这算是乱世中的保全之法,可惜陈胜就不信。

3、陈胜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之初,脑子清楚,走对了路子,每攻必克,队伍迅速壮大。陈胜称王后,他就再也没上过战场,坐踞王宫不断向四方派出的军队,也没有真正打过胜仗。

让吴广攻荥阳,久攻不下,被田臧杀;让周市攻狄被败,退至魏地立咎为魏王;授周文将军印攻秦,以减轻吴广那边压力,周文连连溃败,自杀;让武臣攻赵,武臣自立为赵王;田臧、李归在荥阳战死,西路主力部队被消灭;邓说、伍徐相继战败,陈王气得杀了邓说;秦嘉等自发起义的首领们不但不认可陈王的号令,还假借陈王的命令杀掉陈王派去的监军……

陈胜新政权很快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秦军主力缓过神来,杀向陈县,陈胜只好亲自出宫监战,然而已经不堪一击,在败逃途中被自己的车夫所害。

倒是陈胜死后,他的侍臣吴臣重新组织军队反攻陈县,反而打了一个胜仗,杀了车夫庄贾,替陈王报了仇。

陈胜起义由盛转衰,节点鲜明,对比强烈,有一种深深的滑稽感。这种滑稽感证明了三件事情:一是陈胜急着称王的确未得人心;二是这个农民政权没有代表百姓利益,软件不行;三是这支农民起义军实质是一盘散沙,硬件也不行。陈、吴两位首领的生命最后都是草草了之,这种共性,反映了这次农民起义也是在潦草中进行和结束的。

司马迁认为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他称王后任人唯亲,心胸狭窄,“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利益,陈胜的政权,没有代表广大百姓的利益,特别是没有获得那些将士贤良的忠心支持。称王前,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大家都支持他,等他一旦称王,就抛弃了扶苏项燕的义旨,暴露了私心,大家就再也不愿听从他了。

从更宏大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次起义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帝农民起义,他们都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没能力建立起理性有效的新政制度,就急于向四处不断出兵,甚至不自量力直攻秦国核心,迅速耗散实力,也就等于自我瓦解。

陈胜起义是真的失败了吗?也不是。从陈胜起义这一局部战争来讲,他们是失败了,但若是从秦末汉初那一系列战争的整体来讲,陈胜起义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说它是新汉王朝的奠基者毫不为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胜的起义军们四面出击,不成章法,犹如一顿乱拳。但不是还有一句话“乱拳打死老师傅”吗,不光是淮北到豫南那些地方的朝庭力量,就是秦军的主力章邯的军队,也被起义军折腾得够呛了,后来项羽能战胜章邯消灭秦军,离不开陈胜起义所作出的贡献。

陈胜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序曲,这支序曲在猛烈中非常成功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陈胜起义后三个月,寄居吴中的一对叔侄俩听说老家蕲县那边大乱,就杀了会稽太守,接管了当地军政。那对叔侄叫项梁、项羽。项羽时年24岁。

陈胜起义后四个月,距起义地不远的沛县,有一伙人激愤之中怒杀县令,也起事了。那伙人的名字叫刘邦、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刘邦时年48岁。

陈胜称王后骄横又堕落,将共同起事的戍卒朋友诛杀,导致众叛亲离。刘邦就吸收经验,重用沛县的那伙狐朋狗友,屠狗贩夫之辈。

陈胜住进王宫恋恋于富贵,不想出来。刘邦就吸取经验,攻进咸阳宫中珠宝未动,美人未取,原封不动地很快撤离咸阳。

刘邦最后能成功建立大汉,不是没有深刻原因的。他称帝后,追封陈胜为“楚隐王”,年年按照王侯的待遇祭祀。陈胜被司马迁列入《世家》,是非常正当的,也不单是他个人的特例安排。

至于陈胜起义对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影响,那就更深远了,包括起义和反起义双方,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它的经验和教训。陈胜起义也符合了后来无数起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普遍规律,成功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想改朝换代,以弱欺强作为开始。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工学本科。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永宁公主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永宁公主非常的感兴趣,她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知名的,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永宁公主的结局其实还是比较有争议的,这个电视剧里面反正是非常凄惨的,那么真正的历史上永宁公主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永宁公主具体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首先要说一下,这个历史上的永宁公主

  •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苏轼,大家都知道他的别名叫东坡居士,也有很多人叫他苏东坡。但是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叫苏东坡。毕竟他在北宋时期,他的能力确实是非常高,而且身居数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他的名字。其实苏轼是有田园情结的,他曾说过,何时功成名遂了,还乡,他还说,不如归去,二

  • 苏东坡为什么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苏东坡,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吧,他可是宋朝非常有名的文学家,而且在诗词,散文等等方面都又很高的造诣。更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文官,甚至还任命为李波尚书,翰林学士等等。但是后来最后被贬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苏东坡,那绝对是家喻户晓。著名的东坡肉创始人,伟大的豪放派诗人。兴趣

  • 阿纳托利·列别德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战斗民族,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俄罗斯了。也确实,俄罗斯民族非常的善战,不仅能打,同事也非常的好战。古代的秦人如虎狼,闻战斗而喜,终灭六国。而在如今,若是还有闻战而喜的人,最生动的诠释恐怕只有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俄罗斯的战斗狂人“阿纳托利·列别德”。列别德在俄语中虽意为

  • 袁世凯为什么是北洋军阀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晚年,袁世凯曾在山东、河南、苏州等地招募陆军,并制定了一套近代招募制度,还有培训教育制度。袁世凯用近代方式来训练他们,这些士兵此后成为清末的主力军,这就是北洋军阀的前生。因为袁世凯采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教官,所以这只军队一直听令于他,这便让袁世凯有了资本,所以他才被认为是北洋军阀的鼻祖。1、清末军队

  • 丑子冈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啊摇篮》这部剧是将主视角放在了抗日时期,一个不太会被人们关注的一件事上。当时,党在延安成立托儿所,这个托儿所十分的重要,因为这些孩子等于是未来的希望,丑子冈接到上级的命令,让她开启保育事业。刚开始丑子冈十分的不情愿,因为她参加革命并不是为了照顾孩子。后来丑子冈慢慢转变自己的想法,从零开始,投入到保

  • 荀子六位著名弟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荀子除了将自己的思想著成《荀子》,他还重新整理了《诗经》、《春秋》、《易》等经典古籍。荀子的思想理论非常重视教育,反对各种迷信说法,在2000多年前,有人能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荀子还培育出了不少厉害的弟子,下面就来介绍下其中的六位。1、荀子俗话说名

  • 苏东坡是怎么逃过乌台诗案的处罚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苏东坡还是非常厉害的啊,当时乌台诗案很严重的,话说都要株连九族的,但是苏东坡最后成功化解了问题了,那么最后都是怎么化解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很多人只知道,被贬黄州是苏东坡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却不知道比被贬黄州更可怕的是,他曾经面临死亡的威胁

  • 天机老人为何打不过上官金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机老人作为兵器谱排名第一的高手,却输给了排名第二的上官金虹,天机老人究竟输在了哪?看过原著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天机老人最后败在了自己的心态上。李寻欢曾说:“一个人武功到了巅峰,内心随之会产生恐惧感,担心被超越,担心自己退步,反而会自缚手脚。”而天机老人正是因为这点,所以才输

  • 元朝将领石珪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石珪在历史上属于一个比较冷门的人物,绝大多数网友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石珪生于南宋后期,他的一生经历,可以说颇具传奇。南宋军事疲软,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内部,而石珪在抗金路上,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最后是同金军连战数天,因粮草耗尽,导致兵败被杀。这次就准备好好讲讲有关石珪的生平故事,如果你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