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

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00 更新时间:2024/1/24 12:33:45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习俗,传统节日,这一天在全国都会上演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只要说去端午节,马上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屈原的形象了。事实上端午节所传承的不仅仅只是祖辈们所留下来的文化习俗,同时还有让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却的爱国情怀。

根据司马迁笔下的《史记》一书中记载:

“楚国先祖始于熊姓,春秋初年,楚武王熊通的儿子暇,因功被封于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屈为氏,屈原就是屈瑕的后裔。”

屈家在当时一直都是楚国最为古老、身世最为显赫的王室宗族,世代担任楚国的莫敖(一种官职),总揽楚国军政、外交和教育大权。

不过,当屈原出生的时候,屈家已经开始逐渐走向衰败,他的父亲经常以族谱里历代祖先的盛名来激励屈原务必要恢复昔日家族的荣光。

而屈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他就必须要成为一个跟楚国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人。

在战国七雄当中,齐国最为富庶,楚国的土地面积最大,而秦国的军事力量最强大,地处中原的韩国、赵国和魏国被这三个强大的国家所包围着,常年战乱不断。

为了国家的生存,这些弱小的国家有时候只能选择和西方的国家结成联盟,由于从地理上是横向排列,所以被称为“连横”,还有的时候会选择和南部的楚国结盟,所以被称为“合纵”,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就是由此而来。

楚国的战略结盟决定着天下的格局,屈原就在这样的时刻,推上了楚国政坛的核心。

大约在公元前318年,作为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屈原被楚怀王熊槐任命为左徒,左徒在楚国时期相当于左丞相,仅次于令尹,虽然主要管理外交事务,但也可以讨论国政。

至此,屈原正式登上了权力的最顶峰,成为了楚怀王的左膀右臂。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屈原从乐平里到兰台,从兰台到楚国皇宫,每一个台阶上都浸透了他从政生涯的艰辛。

公元前311年到公元前305年,短短六年的时间里,秦国连续换了两位国君,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恰好在这个时候,齐国向楚国抛出了重新结盟的橄榄枝。

公元前304年,刚刚继位不久的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嬴稷派使者给楚国送来了一封书信,信中宣称“归还一半汉中之地”,并邀请楚怀王熊槐去两国边界黄棘正式举行签约仪式。

面对这种情形,屈原料定此去必定是凶多吉少,他对楚怀王说道:“现在秦国内部不稳,各诸侯国加快合纵步伐,齐国派使者来楚就是力证。为了破坏合纵联盟,秦国必定会继续执行破坏齐楚联盟的国策,故在此时来献地示好。”

而楚怀王当即否决了屈原的判断,并当庭说出了挖苦讽刺的言语,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低下头不再说话。

楚怀王如约来到了秦国的边界重镇黄棘,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隆重接待,并以国宴宴请他,令楚怀王感受到了秦国十足的诚意。

“黄棘会盟”的顺利进行,使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顶峰,而楚怀王得到了秦国归还的一半汉中土地之后,再次与齐国断绝了一切外交关系。

然而,此时的秦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这本是楚国联合齐国反攻的大好时机,但是苟且偷安的楚怀王并没有把握住这一良机。楚国对秦国的外交上看似占了便宜,实际上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楚怀王回到楚国郢都后,为了炫耀自己在“黄棘会盟”的丰功伟绩,特地举行了盛大的国宴庆功。

面对着大殿内群臣的一阵阵恭维之声,而屈原却没有和众人一样,用阿谀奉承的话语来取悦楚怀王,而是独自埋头喝酒。

借着酒劲儿,屈原当着楚怀王和众位大臣的面说道:“黄棘之行,何功可庆?何喜可贺?秦国归还的一半汉中本来就是楚国之地,之前被秦人夺走,如今归还,是天经地义之事。秦国今日归还我汉中,明日仍可夺取,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楚怀王一怒之下罢免了屈原的官职,并将他驱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如果楚国长期与秦国结盟,屈原很有可能会在楚国的边界度过他下半辈子,成为一个追问宇宙万物本质的哲人,以屈原的才华,他或许会成为诸子百家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然而,一个来自秦国都城咸阳的突发事件,再次改变了屈原的命运。

公元前303年,因为楚怀王与秦国交好,背叛合纵,齐国、韩国和魏国三国共同讨伐楚国,楚怀王只能向秦国请求援助。

秦昭襄王虽答应了出兵援助楚国,却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让楚国的太子熊横来到秦国做人质。

楚怀王的宠妃郑袖说:“把太子送到秦国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他在秦国长一长见识,以后回来好接大王的班。”

实际上,她是希望太子永远别回来了,好让自己的儿子子兰当太子。

在郑袖的鼓动下,楚怀王最终还是把太子熊横送到了秦国。

公元前302年,太子熊横来到秦国的第二年,当街杀死了一位秦国大夫,并逃回了楚国。于是,秦国便以这件事作为借口,联合齐国、魏国和韩国共同讨伐楚国,大败楚军,并斩杀了楚国大将唐昧,占领了重丘,导致楚国北方的门户大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垂沙之战”。

屈原之前说的话,如今全部都变成了现实,楚怀王此时深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屈原的话,他立刻下旨,让屈原速速还朝。

屈原奉旨返回了郢都,楚怀王亲自接见了他,屈原说:“如今秦国国力、军力已经远超其他六国,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它抗争,如今之计,只有与齐国联盟才能够威慑秦国。”

公元前300年,屈原辅佐楚怀王重新制定了对外政策,向齐国求和,并将太子熊横送去齐国做人质。

“垂沙之战”之后的五年时间里,是楚国得以短暂喘息的五年,也是屈原在楚国郢都最后的好时光。

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拯救楚国已经衰落的颓势,不过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此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可以随便地欺凌任何一个国家了。

为了防止楚国进一步向齐国靠拢,秦国先后两次出兵攻打楚国,斩杀楚军两万余人,占据八座城池,威逼楚国与齐国决裂。

公元前299年,正当楚怀王被秦国打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忽然接到秦王派人送来的书信:“请楚怀王到秦国武关,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

屈原说道:“大王,自古就没有胜利者求和的,这一定又是秦王耍的政治阴谋,大王你不能去。”

在一旁的郑袖则劝说楚怀王前往秦国,她说:“此次秦国是希望两国友好的,不像是骗局,再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秦国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难大王。大王此次前去并不吃亏,还可以避免一次战争,何乐而不为呢?”

尽管遭到了屈原的极力阻拦,但为了不让秦国继续攻打楚国,为了楚国的百姓不再遭受战争的摧残,楚怀王下定决心前往武关会谈。

楚怀王抱着侥幸的心理登上马车,前往武关碰运气,屈原呆呆地看着楚怀王远去的车队,久久不愿离去。

此次楚怀王的武关之行,既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又没有忠勇的武将跟随保护,屈原意识到,楚怀王此次一去,恐怕就是君臣的永别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一到达武关,就成了秦国的阶下囚。楚怀王虽然昏庸,却也是一个有血性的君王,秦王逼他割让巫郡、黔中郡给秦国,但遭到了拒绝。

三年之后,楚怀王客死在秦国,太子熊横继承了楚国,也就是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继位后,提拔弟弟子兰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此时大权在握的子兰,与屈原之间的冲突更加激烈了。

公元前296年,在令尹子兰的诬陷之下,楚顷襄王再次把屈原赶出了楚国郢都。无比失望的屈原发出感慨:“我该何去何从,哪里又是我的归宿,为何偌大的楚国就没有我的一席之地,为什么就没有一处没有恨和谗言的净土,如今山河破碎,楚国,你的命运为何如此可悲。”

公元前283年,屈原正在洞庭湖边沉思,一叶扁舟从远处缓缓划来,船上站着一位渔夫,渔夫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

屈原回答说:“举世浑浊,而我独洁,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又问道:“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而能随世俗一起进退变化,您为何不推波助澜,使那泥水更浑浊,为什么不能与世人一起痛饮美酒,随波逐流,为什么要如此与众不同而遭到放逐的厄运呢?”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尽衣服上的泥土,怎能让洁白的身躯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可投身湘水,葬身江鱼腹中,怎能让高洁的品质,蒙上这世俗的尘埃。”

渔父的嘴角露出了微微一笑,划起船桨就驶向了远方,不再与屈原说话,边划边高声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军队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国都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全部被毁,一连串的打击,终于将屈原推向生命的悬崖边上。

这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来到汨罗江边,望着汨罗江写下诗歌: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爱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节选部分)”

曾经雄视天下的楚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在大楚江山即将塌陷的前夕,屈原选择了在汨罗江抱石自沉,与楚国的命运融为了一体。

屈原一生忠于楚国,他希望能让楚国变得富强,当所有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后,这位深深爱着自己国家的人,不断写下千古绝唱的诗人,最终以他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

相传,屈原在跳入汨罗江后,幻化成了一个人出来,告诉大家,往水里边投放粽子供鱼来吃,这样鱼就不会吃他的肉体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大家对屈原一种怀念的方式。

秦国军队的铁骑清洗了楚国旧时代的一切残余,但屈原的名字却从未在历史上消失,虽饱经沧桑,依然历久弥新。

历史的时光能够掩埋一切,却始终无法掩埋人们对屈原的尊敬和热爱。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独孤求败生平简介,揭秘独孤求败的前世今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独孤求败的事情,很多人并不值得这个人是谁,只是在金庸老先生的笔下偶尔提到他,这个人非常的厉害,如他的名字一样,无敌的一种存在,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独孤求败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一生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卡看吧。独孤求败原本姓傅名青云,乃天山派大弟子,因

  • 马齐是谁,历史上真实的马齐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的马齐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其实这个人大家认识应该都是从《雍正王朝》里面的知道的,所以电视剧里面的马齐和现实中的马齐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呢?还有最后的,这个历史上真实的马齐又是谁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马齐,看起来非常“汉”的一个名字——姓马

  • 解缙为什么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解缙是明朝时期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号称是明朝时期的第一大才子,直到现在也还是有很多人对解缙赔付万分。但是如果你对解缙足够了解的话,你会发现解缙的处人处事方面非常的欠缺。解缙最后被人醉杀了,纯粹就是自己作的,缺乏政治智慧,为人处事太过于的高调,引得一些人心怀叵测。1、不忠不义建文四年(1402年),在

  • 如何评价历史上高拱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高拱,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明朝的内阁首辅,他的家庭环境课时非常的优越,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油菜花的人。而且最离谱的就是,通过这个人就能看懂中国古代的官场,那么如何来评价这个叫高拱的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老高家里世代为官,他算是一个官三代官4代,家庭的家庭环境的优越,并没有让他固步自封。5岁

  •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619年萨尔浒之战,大明的四路大军被歼了三路,损失的兵力高达45000人。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朝廷上下都是震惊万分。面对着后金逐渐壮大的危险局势,万历皇帝紧急召见曾经巡按辽东的熊廷弼入京,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统管着整个辽东地区的事务。熊廷弼是湖广江夏人,万历进士,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和

  • 刘邦的厉害之处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高祖,汉朝的开朝皇帝,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刘邦在蜀汉争霸中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那么肯定就有他过人之处。那么刘邦的厉害之处在哪里呢?刘邦有多厉害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吧。1、厉害之一:刘邦有担当。作为沛县一霸,刘季为人做事比较仗义,在掉脑袋

  • 历史上努尔哈赤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努尔哈赤,大家可能都很熟悉,毕竟是他建立了大金,同时也是大清的实际奠基者。虽然李成梁为努尔哈赤帮助了很多,但是他自己也是非常的厉害。那么在历史上,努尔哈赤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努尔哈赤个人介绍努尔哈赤(1559~1626)建州女真首领、后金建立者、清王朝的奠基人。爱新

  • 历史上马超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马超,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在三国中也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武将。但是历史上对马超这个人的评价还是又很多争议的,对于马超的死更是人云亦云,又很多种说法,有病死的,又被杀死的。那么历史上的马超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马超早期也是一路争天下的诸侯马超的祖上是汉朝著名的伏波将军马

  • 范增是秦末第一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网上有朋友认为范增是秦末第一谋士,如果项羽能够按照范增说的,早点除掉刘邦,那楚汉之战的胜者将会是项羽。的确,项羽能够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权,范增功不可没,他也是最大功臣之一,但“第一”这个称号,可能还不能放在他的身上。因为刘邦身边也有很厉害的谋士,他们能力也都不输范增。那有关

  • 马鸿逵是在哪里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每一个人对于金钱和财富都有着向往,这是因为受到了个人贪念岁影响。对于财富和金钱,我们都有着欲望,谁也不会嫌自己的钱对了。自古以来也出现了非常多的贪官,和珅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可谓是富可敌国了。但即便是这样,和珅还是一只在想着敛财,从未想过要停止。有了权利就意味着有了金钱,物质上的满足能让人有终极大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