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80 更新时间:2024/2/9 18:08:21

包拯作为北宋时期名臣,其铁面无私、执法严明的形象广为流传,其出淤泥而不染、不附权贵的高贵品格千古流芳。但话说回来,包拯时期的北宋官场,就已经腐化严重,包拯的为官做派似乎显得不那么合群,但他却做到了正三品大员的位置,并在任上寿终正寝。而随着包拯墓的发掘,发现其头骨汞含量超标,这又为其人生结局增添了疑云!

1、包拯生平

包拯是天圣五年(1027年)的进士,时年二十八岁的包拯踏入仕途首任官职是大理评事,这是朝官大理寺的属员,秩正九品,职责为出使推按,参决疑狱,这说明包拯是正经八百的司法系统科班出生,所以艺作品里大肆渲染其断案的手段并非空穴来风,其为官生涯也多次任职司法系统。在出任建昌县、天长县知县的基层锻练里,包拯初涉财政、民政,这也为其为官生涯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

“徙知端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升任端州(广东肇庆)知府,此任上,包拯对端州砚台经济进行了全面整治,彻底解决了端州地方上贡砚台于朝廷时的贪腐问题,为端州产砚台的人民减轻了经济压力。两年之后,回京为殿中丞,同年被举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正式踏入监察系统,品阶也升至从七品。随着官阶的提高,包拯也开始上疏献策,如充实边境守备、惩治贪腐官吏、废除按察使等。但包拯毕竟官卑言轻,所提之策多数流产,未得到朝廷的重视。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直道庆历五年八月,包拯迎来了为官生涯的一个转折,朝廷以他为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宋辽之间虽属澶渊之盟后的和平时期,但辽以上国自居,宋辽外交上长期羞辱宋使,这个差事并没有人愿往,而包拯忍辱负重,完成了出使任务,并在回国后提出一些边境守备的建设性意见,受到朝廷认可。于是官升至三司户部判官,随后又出任京东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皆为从三品官阶。宋朝的转运使不仅掌一路财赋,并赋予了监察地方官吏的职权,在位秩上还要高于府、州行政长官,故而包拯在任诸路转运使期间,大肆弹劾腐败官员,调整赋税弊端,让利于民,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颇佳政绩。

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正式回归中央系统,权知开封府,也就类似于我们说的京兆尹,并迁升右司郎中,从三品的官阶,这是包拯因保举官员受累贬为从六品后复任,故而没有另做提拔,只是官复原阶。这个权知开封府也只是代理工作,总共任职一年半,并非文艺作品里的认知形象,再者京畿要地,也没有那么多惊天大案需要办理。但包拯在任期间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为民众申冤提供方便,京城皇亲国戚“凡以私人关系请托者,一概拒绝”,展现了铁面无私的一面。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虽回归中央,官阶依旧为从三品。但上达天听,更方便向皇帝上疏献言,其中就包括劝宋仁宗立储问题,按理说朝臣不得插手皇帝家事,当仁宗问及包拯该立谁为太子时,包拯则表现出了政治智慧,向仁宗坦言皇帝家事外臣无权建议,只是牵扯国本,自己的子嗣先于自己亡逝,并无不臣之心,这也赢得了仁宗的肯定。

“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包拯家训》

嘉祐六年,包拯升任给事中,任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正三品官员。嘉祐七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工作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临吊唁,并为颂扬包拯一生清廉、竭心为民的功绩,为其辍朝一日,后又追赠礼部尚书,谥为“孝肃”。

2、包拯墓的疑云

“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欧阳修

包拯不管是为官还是为人,皆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不近人情,这在北宋时期的官场上可以说与众不同,也可以说不合群,故而在朝政之上得罪人的事没少干。一些细节来看,包括欧阳修这样的名臣,在包拯“蹊田夺牛”的事件上也使过小动作,向宋仁宗弹劾包拯私心过重,贪图三司使的肥缺。此事虽小,但能看出朝政之上包拯的人缘并不太好,欧阳修对包拯的评价则是除了刚正不阿,没什么才干。司马光也说过“拯为长吏,僚佐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这么直男的官员想必也引起诸多官员甚至一些皇亲国戚的记恨。

“拯性峭直,然奏议平允,常恶俗吏苛刻,务为敦厚”。——李焘

南宋史学家李焘曾说包拯是个直性子,遇到一些时弊总喜欢上疏直言,但其无大才,上疏所言之策皆平淡无奇,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又不懂为官之道,所以用敦厚来形容他。倘若一个皇帝,遇到一个刚正不阿,官员里口碑不太好的下属,成天上一些不切时弊的折子,想想也是挺烦人的。所以上至皇帝,下到同僚,有没有人想除掉这个人呢?这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再者,包拯是北宋嘉祐七年五月十三日发病,五月二十五日逝世,从发病到亡故只有13天,结合包拯的为官做派,不得不引起很多人的怀疑,包拯是正常死亡还是服药后被毒死?

包拯墓的发掘,首先解开的是包拯的形象,按照其骨骼推测,包拯高大伟岸的形象彻底被颠覆,专家推测出他的身高只有1.65米。其次根据对包拯头骨的铅、汞、铁、钙等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是砷等有毒元素均比现代人头骨中含量低,因而认定不是药物中毒死亡。但是,在包拯头骨中汞含量为0.14,比现代人的含量高,这一点倒是引起了众多猜测。

现在主流的说法是由于包拯家属当年为了保存其尸体而遗留下来的。因为包拯是死于五月,天气炎热,包拯墓志中又记载了其尸体是从河南开封运至安徽合肥,按照古人保存尸骨的习惯,在炎炎夏日,他们可能是在棺内放入了大量的朱砂,下葬时也未曾将朱砂取出,故而千年渗透,导致包拯头骨中的汞含量超标。这一点解释看似合理无误,但如果是存有朱砂,为何不对棺木内取样检测,以便更为确凿?

综上,作为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廉官员代表,包拯的事迹广为流传,虽然正史中的包拯并没有那么多精彩的断案奇闻,但他为官一生留下的高贵品质值得后世敬仰。其结局我们更相信是寿终正寝,而不是亡于小人之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盖聂是谁,历史上真的有他这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历史上的一些侠客都是非常的帅气的。而且,每个侠客都又自己的本领。但是在历史上,关于剑术的侠客还是不在少数的,比如说荆轲和李白都是剑客。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盖聂的剑客,也是非常的厉害,但是对于这个人的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盖聂是谁其实关于盖聂这个

  • 黄帝是狄人还是羌人?其实答案全都不是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黄帝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不清楚这个黄帝到底是这个狄人还是羌人,其实也还是比较简单,比较好理解的,因为稍微的查询下历史知识就全知道了,对于这些个问题的详细情况,下面我们速度的来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既不是狄,也不是羌,而是戎。黄帝的部落属于犬戎,《山海经》说:“犬戎与

  • 安维峻六品小官为何敢上书慈禧请诛李鸿章?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清朝的一些事情也比较有意思,最近小编就有看到一则,话说这个安维峻是一位六品小官,但是话说他当时竟然敢上书这个慈禧,点名要把李鸿章诛杀了,那么他为什么敢这么做呢?还有这个安维峻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其实也还是有很多说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清末一天,慈禧批阅一道《请诛李鸿章疏》,慈禧看

  • 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下南宋初期名将杨存中,杨存中生于将门,是当时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杨存中从小就对各种兵法抱有十足的兴趣,很早便上战场作战,并且立有多项战功。据悉,杨存中一生经历大小战役共200余次,是货真价实的身经百战。不过,杨存中身上始终存在一大争论,就是岳飞被处死时,杨存中担任监斩官。不过岳飞的

  • 唐朝将领田承嗣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的古代人物专题,我们准备和大家介绍下唐朝中期将领田承嗣的故事。田承嗣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他早年跟随安禄山发动叛乱,此后又归降朝廷。不过田承嗣并不是真的想为朝廷效力,他一直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形成割据一方的态势。因唐太宗采取姑息之政,并没有讨伐田承嗣,反而将他拉拢,这无疑增长了田承嗣的

  • 以色列总理沙龙是个怎样的人,何是阿拉伯人的噩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以色列的前总理沙龙,可能很多朋友们不是很熟悉,但是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沙龙是个“一半为神,一半为屠夫”的人。是以色列人的凯撒,是阿拉伯世界的恶魔。那么在中东战场上驰骋了长达半个世界的沙龙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做了哪些事情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次沙龙来中

  • 天津李金鳌简介,简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天津李金鳌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天津李金鳌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话说这个人是个有名的混混了,那么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相关的问题期待大家跟谁小编一起揭秘。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有两大混混的“天堂”,一是上海滩,二是天津卫。如果说,黄金荣、杜月笙、张

  • 朱温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是因为实力不够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朱温没能一统天下?朱温击败刘仁恭、李克用,吞并河中,拿下荆襄,就此建立后梁。可见当时朱温的实力并不弱,反而是最强的一股势力。但朱温终是没能完成一统的壮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内乱不断。朱温的儿子都没办法做到齐心,各有各的打算,对外自然也无法拿出全力。而朱温结局更是惨遭亲子弑杀,可见他在处理亲情方面

  • 高仙芝的墓在哪里?被盗过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问这个高仙芝的墓的事情,很多人想知道这个高仙芝的墓在什么地方呢?高仙芝的墓在哪里,高仙芝的墓的是不是被盗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吧,问题很好解决很好理解的,小编下面给大家一一来解析了。1、高仙芝的墓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高仙芝是被唐玄宗下令处死的,在古代这样死的人,除了自己的亲人

  • 陶侃是陶渊明的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论名声,在现代肯定是陶渊明更大,不过在东晋初期,陶侃名气不一定输给自己的后代。陶侃一生立有多项成就,他曾率兵平定平杜弢、张昌起义,还有苏峻之乱,为东晋稳定立下显赫战功。陶侃有着,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的高评价,能够和曹操、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人们对陶侃还是非常崇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