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成吉思汗把自己的女儿和妹妹都嫁给了孛秃?

为何成吉思汗把自己的女儿和妹妹都嫁给了孛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54 更新时间:2023/12/15 16:34:43

都说草原游牧民族的民风非常的朴实,重情重义,这话倒是一点也不假。在历史上还就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心底善良,而感动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个人就是孛秃。孛秃亦乞列思氏,蒙古没落贵族出身,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再加上草原上连年征战,孛秃很快就穷困潦倒了。不过贫穷并没有让孛秃丧失了美好的品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正是他这样的善良淳朴,才让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对他另眼相看,把最疼爱的妹妹也嫁给了他。

成吉思汗只有一个妹妹,即:第一位昌国大长公主,所以,从小对这个妹子就宠爱有加,渐渐的,帖木仑长大成人,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眼看着这个妹妹生的如花似玉,前来求娶的人也络绎不绝,谁不想成为这位草原霸主的妹婿呢?但是,成吉思汗显然对这些来求婚的人都不满意,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所以,成吉思汗在挑选妹婿上很伤脑筋。

公元1193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成吉思汗与克烈部的首领罕决裂,曾经亲如父子的两人如今却反目成仇。彼时的成吉思汗为了养精蓄锐,并未与克烈部起冲突,他思虑再三,最终,率领部众离开了生活了多年的这片草原。真正的王者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隐忍多年的成吉思汗如今已是一个庞大部众的首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决定王罕反击。

但是,克烈部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经历多年,其实力依然很是强大。所以,想要击溃克烈部,单靠强攻是不行的,只能智取。为了一举击破克烈部,成吉思汗想到了一个计谋,他让术儿彻丹等人化身使者去克烈部离间首领和部下。但是,草原环境实在恶劣,想要到达克烈部就要穿过茫茫无际的一片荒原。术儿彻丹等人一路艰难险阻,饥寒交迫,最终,支撑不住陷入了昏迷。

说来也是孛秃积善积德,在这片草地牧羊的他没想到自己出手相助的是一位“贵人”。

彼时,术儿彻丹即将饿死,孛秃二话不说就把自己随身带的食物给术儿彻丹吃了,自己则饿着肚子将人救了回去。但是,术儿彻丹显然靠着牧羊人的些微口粮并没有缓过来,于是,孛秃当机立断,杀了家里的为数不多的羊招待了术儿彻丹。饱餐了一顿羊肉的术儿彻丹终于修养过来,第二天,当他准备继续赶路的时候,他的马却因为太疲惫而不堪远途。正当术儿彻丹愁眉苦脸的时候,孛秃却将自己的马借给了他。

事有因也有果,如果,不是孛秃救助了术儿彻丹,这次的任务也不会圆满完成。术儿彻丹也是个真性情的汉子,他并没有将功劳全都归在自己身上,在向成吉思汗回禀的时候,他大力赞赏孛秃的善行,令成吉思汗对这个男人另眼相看。可以说,如此一个品性纯良的人,立刻引起了成吉思汗的兴趣。

经过一番调查,成吉思汗得知孛秃原来是一个落魄贵族,出身有了;现在,他虽然生活贫苦但靠自己的努力过活,又精于骑射,能力有了;人品,自然不用多说,心腹大臣都这样称赞他,而且,他的人品也是有口皆碑。这样的奇男子,若是能收为己用,必然会成为自己的助力。成吉思汗当然不回让肥水流外人田,于是,他就张罗着,将自己最心爱的妹妹嫁给了孛秃。

看来,成吉思汗是对这个妹婿是十分满意的了,在知道孛秃拿不出像样的彩礼迎娶自己的妹妹时,他竟浑不在意,甚至还说:“结亲要彩礼,和贩卖人口有什么区别?”只要孛秃真心对待自己妹妹,就是最大的彩礼。孛秃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善举,竟得成吉思汗青眼有加。

孛秃与帖木仑结为夫妻后,身份也跟着尊贵起来。加上他善于骑射,在成吉思汗的有意栽培下成为其麾下一员大将,为成吉思汗的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的是,结婚数年后帖木仑早早就去世了。成吉思汗虽然心疼妹妹早逝,但是,对这个妹婿却还是很照顾,他甚至将自己的女儿——火真别姬公主嫁给他续弦,即:第二位昌国大长公主。

火真别姬公主又译作豁真别乞公主、火阿真伯姬公主,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长女,被封为昌国大长公主,后嫁给昌忠武王孛秃,《射雕英雄传》中华筝公主的原型。《元史》成书仓猝,校勘不细,常有前后不合的病,此处亦是草草音译:“……皇妹薨,复妻以皇女‘火臣别吉’……”。

成吉思汗不仅和孛秃是君臣关系,还把孛秃当做了知心挚友,他甚至让当时的贵族宗室的哈儿八台和也可忽林图父子认孛秃做随从。在遭到拒绝后,成吉思汗笑着屠尽了哈儿八台一家,只为了证明对孛秃的信任。此举,也正式向整个草原部落宣告了孛秃对他的重要性。

蒙古国统一后,孛秃成了成吉思汗最得力的部下,并且,随这位伟大的可汗南下攻打金朝和西夏。战功显赫,加上又是皇亲国戚,孛秃受封大片土地,已致现今的整个辽宁中部都曾经是孛秃家族的牧场,可见,对其赏赐的丰厚。孛秃最终病逝在征讨西夏的途中,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开国英雄,孛秃死后哀荣长盛。并且,死后赠推忠宣力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驸马都尉、上柱国,进封昌王,谥忠武。

而上一辈的关系在孛秃和成吉思汗逝世后仍然没有断绝,在元统治的数百年间,孛秃家族先后出了4位皇后,迎娶了18位公主,成为大元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埃及最美王后纳费提提长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古埃及文明最美丽的王后,她在密室之中沉睡了3300多年才被世人发现。古埃及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最早形成于公元4000多年,在那个时候古埃及就拥有了完整的文字、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如今的埃及已经没有了千年前的光彩,只有着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国王山谷中众多过去的君王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本期小

  • 傅介子一生立有哪些成就?傅介子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傅介子是汉武帝时期大臣,可能不少朋友了解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杀楼兰王的事迹,不过傅介子一生的成就还不止这些。傅介子是北地郡人,开国功勋傅宽的曾孙,不过傅介子能升官完全是凭借他立下的军功。当时汉朝和匈奴战事不断,对于西域各国来说如果站错队可能会有亡国危险,而傅介子则是狠狠警告了楼兰一番。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傅

  • 阎锡山有多吝啬?为何会舍得在教育方面用大把大把的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阎锡山,相信大家多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他有个外号叫做“阎老西”。那么这是个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阎锡山在做事的时候非常的小气,待客也非常的吝啬。那么这是从何说起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么一个关于阎锡山的故事。在中原大战期间,各路军阀斗得难舍难分。阎锡山召集军事

  • 孙楚是一个怎样的人?孙楚学驴鸣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孙楚是西晋大臣,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不过孙楚虽然有才,但为人比较傲慢,不怎么合群,对待自己看不上的人基本不会给好脸色。孙楚曾和多名同僚产生争执,好在他自我辩解能力强,最后司马炎也是难以判决。关于孙楚有一个典故,叫《孙楚学驴鸣》。实际上这个故事展现出来孙楚的另一面,说明孙楚还是非常珍惜、重视友情的,

  • 清朝官员柏葰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同时对于科举舞弊的行为也是严加审查的,一经发现都是处以极高力度的惩罚。就比如说明朝时期的才子唐伯虎,便是这项制度下的牺牲品。唐伯虎生

  • 伍建章怎么死的?杨广为何要杀伍建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伍建章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因为功劳极大,因此被封为忠孝王。不过伍建章最后下场却是满门抄斩,当时杨广夺权篡位,多数大臣为了自保不敢声张,伍建章则是披麻戴孝,直接在殿上怒斥杨广,使得杨广大为恼怒。杨广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伍建章,虽然他是开国功臣之一,但依然被诬陷入狱。不过伍建章在历史上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他出

  • 张露萍是谁?最后是怎么牺牲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叫张露萍,又叫余家英、余慧琳、余硕卿、黎琳。1921年出身于四川省崇庆县。张露萍的父亲从小就给她将岳飞的故事以及花木兰等尽忠报国英雄人物的故事。1935年秋,张露萍转学成都后改名为佘硕卿。后认识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思想逐渐成熟起来。1937年,她在车耀先和成都"抗敌后援

  • 师宜官卖字换酒典故,师宜官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师宜官是东汉著名书法家,他大约活跃于汉灵帝至汉献帝时期。师宜官曾当过袁术部将,十分擅长书法,尤其是八分书,后人评价师宜官,说他是汉灵帝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师宜官十分好酒,有古文称其“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去之。”这便是宜官卖字换酒的故事,他

  • 费迪南德·马科斯有多贪婪?为何会成为世界第一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只要在中国,一提起贪官这个词语,那么很多人肯定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和珅了。因为在当年,和珅的贪污程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在被抄家的时候,根据当时的统计,仅仅白银就有八亿两,而当年乾隆统治时期的清朝每年税收也不过7000万两。和珅一人所存白银就是清朝十五年的税收之多。除此以外和珅还

  • 冯玉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948年9月5日,苏联《红星报》最后一版在不显眼的地方刊登了一条塔斯社的快讯,标题写的是《“胜利”号轮船发生不幸》。在这则消息中表示胜利号轮船在行驶途中发生了火灾,有人员伤亡,死者中就包含着冯玉祥元帅以及他的女儿。该船已被带至傲德萨。调查仍在进行中。”这篇报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