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尉缭和秦始皇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离开秦国

尉缭和秦始皇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离开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46 更新时间:2023/12/15 20:54:19

战国时期叫尉缭的,历史上一共有两个人,但是人们经常说的是嬴政时期的尉缭,而不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据记载,尉缭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大业也是立下过很多功劳的,但是他却总是想要离开秦国,而事实上也正是在秦国统一的前夕,尉缭逃离了秦国,这又是为什么呢?尉缭和嬴政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尉缭入秦为臣

尉缭一到秦国,就向秦王献上一计,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春秋晋国的权臣,后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攻灭)、夫差(春秋末吴王,后为越王勾践所杀)、闵王(战国齐王,后因燕、赵、魏、秦等联合破齐而亡)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一番话正好说到秦王最担心的问题上,秦王觉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于是对他言听计从。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赏识之初曾经认定秦王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尉缭认为这样的秦王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秦王为他安排的住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尉缭这段话也是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面容的最早记录),相传“曾与弟子王敖一夕遁去,不知所往。”尉缭刚入秦时,与后来的秦国将军蒙恬偶遇,蒙恬为之亲自牵马,请回府中。蒙恬曾请尉缭继续著书,尉缭断然回绝,并打算离开蒙府,在蒙恬的苦苦央求下才留下。秦始皇嬴政多次求教,尉缭多次拒绝,后来出走。秦王大怒,本欲杀之,但在当时的廷尉李斯的苦求下同意让李斯将其追回,并在李斯的建议下授以国尉之职。最后终于得到尉缭的首肯,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

2、尉缭为何不愿留在秦国

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的力量去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事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如果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将会非常的危险,所以摆在秦王面前有一个刺手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六国不再“合纵”,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秦王身边有很多著名的将军,猛将成群,而真正懂得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一个也没有,靠谁去指挥这些只会打仗的猛将呢?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全局,制定出整体的进攻计划呢?这是秦王当时非常关心的问题,自己虽然出生于王室,善于心计,但是自己缺乏带兵的经验,李斯他们虽然主意很多,但是真要上了战场,一个都没有用。

尉缭博学多才,富有谋略,是当时杰出的兵家代表,后来到秦国去游历,到达秦国的时候便遇到了秦国的大将蒙恬,蒙恬发现尉缭对军事战争的指挥能力非常的强,想邀请他跟自己交流一下,但是尉缭还想继续去别地云游,蒙恬的再三挽留之下才同意留在秦国,嬴政知道蒙恬的住处来了一个军事造诣很高的人,赶忙来到他的住处跟尉缭交流。

嬴政走了以后,尉缭跟身边的人去评价秦王的面相说到,我今天看见了秦王,他的眼睛狭长犹如蜂鸟,鼻子又高又坚,就好比老鹰的鼻子,手臂犹如鸟的翅膀一般,他的说话跟野狼一样,他缺乏仁心,是一个有狼子野心的人,今天我的身份很低下,他过来请教,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罢了,假如有一天他真正的统一全国,那么天下的所有老百姓都会成为他的俘虏,这样的人我最好还是不要待在他的身边为好,后来嬴政每一次都到蒙恬府中向尉缭请教,但是尉缭一直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为由,拒绝秦始皇,反复多次以后,秦始皇开始生气,最后尉缭选择逃跑,结果被秦王派人捉了回来,还封他为国尉,尉缭无奈只好替秦王政打工,当一个打工仔。

为什么当时的秦始皇要去重用一个屡次拒绝自己的人呢?而且这个人在背后还说自己的面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仁爱的人,如果留在他的身边,时刻都充满危险。因为在当时秦始皇身边没有一个善于军事指挥方面的谋士,而且这个人一下子看破了自己的内心,他认为这个人如果留下来在自己的身边,会为自己统一六国做出巨大贡献,所以他无论怎么拒绝自己,但是秦始皇为了达到目的都会委曲求全的去请他、重用他。

但是最终看穿了嬴政本性的尉缭,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留在秦国吗?他的结局是如何呢?史料之后就没有了关于他的记载,但是秦国最后的灭亡是因为嬴政的暴政,没有对百姓有仁德之心,这一点尉缭早早就已经看破了。

3、魏国的尉缭与秦国的国尉缭是不是同一个人

尉缭有书《尉缭子》,于1972年发现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从这本书的出现开始,才证明了存世的古派《尉缭子》不是伪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版书籍,作者能够肯定是尉缭,但却不能肯定是哪一个尉缭,因为从历史看,尉缭的身份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有的认为是秦国的国尉尉缭,这两人都有什么区别呢?

魏国的隐士尉缭记载非常的少,既然是隐士,历史中对其记录也不会太多,只是明代刘寅根据《史记》的对照推断过,在魏惠王时期的公元前334年,当时的邹衍淳于髡、孟轲等人到大梁见梁惠王(魏惠王),尉缭也在,也就是说,公元前334年,尉缭至少应该是一个成年人!只不过当是的魏国没有尉缭的用武之地,以至于在魏国尉缭的名声不显,也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

另外一个尉缭的身份,就较为详实,秦国的国尉尉缭,记载中显示为魏国的大梁人,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此次的秦国一勇当先,六国哪一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曾经强大的楚国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得罪秦国,但是秦国这时候的执掌人嬴政还是担心六国重复以前的老路——合纵攻秦!每一次六国合纵的时候就是秦国大难关的时候,张仪时期曾经破过合纵,范睢破过合纵,当然也有合纵成功的,所以嬴政希望不再有合纵出现。

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尉缭登场了,认为秦国已经非常强大,但是一味的打仗只会引来六国的再次联合,所以采用了分化、贿赂等手段来断开六国的连接,然后各个击破,实行真正的大国灭国战。当时的秦国云集了王翦、王贲、蒙武、李信、内史腾等诸多战将,秦王嬴政政治手腕也非常老道,唯独缺乏战略人才,尉缭却恰好就是这样一位人才,所以尉缭一到了秦国就受到了重用,秦王嬴政采取了尉缭的诸多策略,首先将韩国吞并,然后又将其他五个大国逐渐吞并,成就了统一的秦王朝。

这两个不同经历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时间,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237年,时间跨度太大,让人不敢想象两人是同一人。而相同的地方就是两个人都深受李悝吴起变法的影响,而《尉缭子》一书中也有较多的法家思想在里面,两人的思维方式大致一样,而所谓的时间偏差很有可能是因为在记载的时候出现的时间不对等,因为春秋战国的诸侯历史有很多不同的记事方式,这些不同的记事方式导致了时间的偏差,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有统一的标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何废除谥号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谥号我们都知道,是古代人对于已经死去的人的一种评价,用很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逝者的一生的功绩或者过失,而谥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只有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拥有,而且谥号也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一直都存在,但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曾经废除过谥号制度,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赵姬为什么敢和嫪毐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很多人会不理解,赵姬为什么敢和嫪毐生孩子,难道她没有羞耻之心吗?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也只有赵姬本人知道。不过她之所以会这样做,应该跟她性格有很大关系。赵姬身为秦王的母亲,却还不懂得克制,闹出会让嬴政感到蒙羞之事。说明赵姬此前并没有为嬴政多想,她是把自己摆在了首位。或许在赵姬眼里,嬴政永远都是

  • 嬴政一生没有立后,是赵姬给他带来的影响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不用多说都知道是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并没有皇后,他的一生中没有立后,甚至连一个宠爱的妃子都没有,或许是史书并没有记载,但也可能是真的没有。但是嬴政有很多儿女,自己当了皇帝,却为什么一生都没有立后呢?很多人猜测是因为他的母亲赵姬的所作所为,让他对女人产生了厌恶的感情,真的是这样吗?下面

  • 赵姬在赵国的时候怎么生活,她是如何保全嬴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赵姬身为嬴异人的妻子,为嬴异人生下了长子嬴政,但嬴异人和吕不韦逃回秦国的时候,并没有能够带着赵姬和嬴政一起离开,而此时他们的处境可以说是极度危险的,嬴异人作为质子私自回到秦国,赵国人很有可能一怒之下就将赵姬和嬴政杀掉,但他们最终还是在几年之后安全回到了咸阳,那赵姬这几年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她又是如何能

  • 秦宗权有多残暴,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宗权原本只是许州牙将,他趁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占领蔡州,此后还在蔡州称帝。秦宗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小朝廷后,开始向各省出兵,此后分别攻下洛阳、许昌、郑州等地,一度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军阀。不过秦宗权本人行事十分残忍,也没有治国的能力,所以这个政权也没能维持太久,最后秦宗权也因为兵败被杀。了解秦宗权的朋友应

  • 李斯是忠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李斯非常的感兴趣,感觉这个李斯好像是好人又好像是坏人,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李斯到底是不是忠臣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看看这个李斯到底是不是好人吧!李斯对于秦始皇来说是忠臣,对于秦朝来说并不是,李斯对自己肯定是忠臣,一直都忠于自己。严格的说起来,李

  • 李信和李广的关系,李广是李信的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信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大将,而李广则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两人相隔的时代并不长,而且又都姓李,那他们两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李广是不是就是李信的后代?李信和李广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而如果从军事水平来看的话,李信和李广又是谁比较厉害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李信为

  • 韩非之死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韩非之死,真相成谜,不过韩非既然准备到秦国当间谍,那他应该早已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当然,大家一直争论的点是,韩非到底是被谁害死的?《大秦赋》中,秦王最后一刻决定赦免韩非,但还是晚了一步。编剧在这个地方是想突出韩非和李斯之间的情谊,但历史上有种说法称韩非的死正是由李斯造成的,如果真是如此恐怕就要打破这一

  • 李信和李牧什么关系,李信和李牧是亲戚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信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而李牧则是赵国名将,虽然从名气上来说,李信不及李牧,但李信在秦灭六国之战中也是有很大的功劳的。而两个人都姓李,因此很多人也会很好奇,李信和李牧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李信和李牧是不是一家人,他们两人之间有亲属关系吗?李信和李牧又是谁更厉害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秦始皇为什么饿死齐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拿下韩、赵、魏、楚、燕后,就只剩最后一个齐国。齐王建乃齐国最后一位国君,面对强大的秦军齐王自知无力抵抗,最后选择开门投降。据说齐国灭亡后,国内百姓十分怨恨齐王没有早点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这才导致国家走向覆灭。而齐王建以为自己投降后便能换取一个善终,实际上他还是太天真了。秦始皇的确给了齐王一个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