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圣叹死前留下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破解?

金圣叹死前留下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破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36 更新时间:2024/1/4 14:55:46

金圣叹很多人都听说过了,是明朝末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最广为流传的事情,可能还是他被斩首之后,从耳朵里面滚出两个纸团,一个上面写的好,另一个写的疼吧。这件事情虽然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却为金圣叹的人生留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而在金圣叹临死之前,却的确是有一个16字的遗书,只是上面的内容至今没有破解,究竟他的遗书上面写了什么,又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1.金圣叹人物简介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为人孤高,率性而为,个人主义,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羁,讥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他自幼学佛,劝人向善,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放任,又有儒家的入世冲动。他深感人生只是大梦一场,全然虚幻,短暂易逝,充满烦恼失意,一切都不可恃,向往闲适平和的田园生活。他把男女之情与其他人情区分开来,强调其中必然含有色欲,出于自然,圣人礼制亦不废情欲。

他亦不失儒生身份,期待有用于世,敬佩杜甫的忠君爱国,特别认同孔子弟子曾点。曾点以无意仕宦与向往自由而著名,为孔子所赞叹,金圣叹特此取字为“圣叹”。

政治思想上他倾向保守,批评明末官府苛政,同情被欺压的百姓,甚至主张官逼民反,但认为王命和礼法终不可违,对盗匪大肆谴责,特别讨厌梁山泊首领宋江

2.金圣叹的16字遗书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这样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其实素材毫无疑问也来自于生活,在曹雪芹构思和创作时,有一个人就给了他灵感,此人就是大才子金圣叹。或许他的名声没有江南四大才子大,但此人的才华绝不亚于四大才子,他曾经为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也成为了红楼梦的素材之一。

金圣叹,明朝末期人物,他的童年非常贫困和孤独,因此从小便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水浒传》,按照他的才华考取状元可以说是不在话下,但是天生傲骨的他在考取秀才之后便没有再参考了,和大多数诗人一样,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

金圣叹每天的生活就是穿梭在各种诗文书籍之中,而他最喜欢的就是对这些文章进行批注,对于他的文章,明朝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此非凡人也,或为神灵邪。意思是金圣叹写出的文章是受了神明的指示,已经超脱于凡俗了,可见他的才华厉害到何等地步,但这样的才子在人们的眼里无疑是“怪人”、“疯子”。

对于这种大才子来说,纵使受到了万人尊敬,但却是知己难求,直到遇到了顺治帝。顺治帝听闻民间有这样一个怪才子,于是特地去找了他的文章看,没想到这一看,顺治帝就对他充满了敬意,并说道此人是高手,莫以当下文章眼光来看他,这让金圣叹非常高兴,他的才华受到了肯定,他得到了皇帝赞赏。

金圣叹从此便对顺治帝非常感激,但让人悲伤的事发生了,顺治帝在1661年去世了,听闻这个消息,他在顺治帝的墓前痛哭,这一举动引来了很多江南士子,这些才子为了抵抗当地县令的严刑峻法,便和金圣叹一起在顺治帝墓前哭了起来。

可是这件事传到了新任皇帝也就是康熙的耳中,当时康熙为了打击江南士族的势力,便以“扰到先帝之灵”为由,要将金圣叹和那些才子全部斩首,在临刑前,金圣叹便提出给自己儿子写遗书的心愿,由于监斩官对他的名声早有耳闻,便同意了,就这样大才子金圣叹永远离开了世界。

可是他留下的遗书却是一个不解之谜,因为他的遗书只有16个字:吾儿切记,豆干与花生同食,有火腿滋味。金圣叹的儿子按照遗言去尝试了,但发现并没有这种味道,虽然请教了很多人,但无人知晓其中含义,这个谜团一直到今天都无人解开,无人能懂。

3.豆腐干与花生同嚼有火腿味什么意思

金圣叹因文庙案被问斩。临死前说: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道!最后刀起头落,从其耳内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关于金老师的遗言,其实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是“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另一说是“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

不知因为什么,还是“火腿滋味”的说法流传得比较广。汪曾祺的《随遇而安》里提到的是“火腿”,人民网文史频道的一篇关于金圣叹遗言的文章中,也讲的是“火腿”。

金圣叹同戏曲家汤显祖、小说家曹雪芹有相似的生活理念和人格追求。他们都主张人要保持真性情。或如贾宝玉痛苦地纠结于自我与“社会我”之中,是调和两种人格模式的活法?还是率性而行?或是放弃真实的我,做一个好孩子?其实谁都不能给出一定正确的答案。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要毁了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五石散,也叫做寒食散,是中药当中的一种,但是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却不是通过中药,而是通过魏晋时期的一些事情。魏晋时期很多名士喜欢服用这种五石散,吃完之后会让人感觉非常的“虚幻”,效果几乎可以相当于现代的毒品,当然这是过量之后的效果,毕竟作为一种药物,适量对症下药肯定是有利的。但

  • 秦襄王是如何逆天改命的?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几乎都在交战,谁也不服谁。如今我们大多数所了解的都是诸侯国与诸侯之间的事情,不过在诸侯国自己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所知道的就相对比较少了。但是这也不代表诸侯国内部是很稳定的,其实在诸侯国内的政治斗争一点不比战场上容易,甚至说更加的惨烈。我想大

  • 齐宣王是如何将齐国带入到大国行列的?又是如何一手毁掉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前318年,这是齐宣王继承王位的第二年,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击败了魏国。这在当时天下人的眼中,超级大国就剩下秦国和齐国了。然而齐宣王当政19年,传位给了儿子齐湣王之后,齐国却迅速衰落了,而导致齐国衰落的原因也与齐宣王的战略失策密不可分。公元前315年,燕国内乱,有人建议齐宣王乘机伐燕,“破燕

  • 起义失败之后,黄巢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黄巢起义,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了,这是唐朝末年期间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起义的发起人也就是黄巢本人了。黄巢曾率领义军转战了大半个唐朝江山,且一度攻破了长安,那么,这次农民起义是如何爆发的?黄巢本人的结局又如何呢?黄巢是一位盐商,早年他也以贩盐为生,本来,黄巢完全

  • 林黛玉为什么崇拜红拂女?红拂女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林黛玉崇拜红拂女,也可以说是羡慕。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红拂女是谁,那这次就来做个简单的介绍。红拂女是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她是隋唐时期“风尘三侠”之一,在民间红拂女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被认为是一名奇女子。林黛玉之所以欣赏红拂女,跟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她还赋诗夸赞红拂女

  • 孙中山不是皇帝,为什么他的墓叫中山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皇帝的陵墓都被称为“陵”,比如秦始皇的秦始皇陵、明朝的明十三陵、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等等,都被称为“陵”,这个陵字也就默认是古代皇帝的陵墓的名称了,但是为什么孙中山也不是古代的皇帝,他的墓却叫做中山陵呢?中山陵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讲究

  • 易中天为何贬低明朝赞美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清两朝经常会被人们放在一起讨论,这两个朝代相距现代也是最近的两个朝代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清朝有很多制度都是延续了明朝时期的。而很多人对于明清两朝的看法也很不一样,很多人非常熟悉的易中天,他对于明朝的态度就是非常贬低的,而对于清朝却非常赞美,他这种观点的原因是什么?明朝真的就这样不如清朝吗

  • 历史上真实的王孝杰是个怎样的人?王孝杰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多数朋友认识王孝杰,都是通过《神探狄仁杰》这部影视剧。剧中的王孝杰为人忠诚、勇敢,但脾气比较暴躁,还有些狂妄,不过真做错了事也敢于承担。不少网友好奇,历史上真正的王孝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那我们这次就来讲讲这位唐朝名将。王孝杰在武则天时期任右鹰扬卫将军,期间屡立战功,不仅大破吐蕃,还收复龟兹、焉耆

  • 杨敞为何能成为司马迁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司马迁,很多人都会油然而生很大的敬意,对于司马迁的精神是非常敬佩的,而司马迁虽然被阉割,但他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孩子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在这几个孩子当中,司马迁的女儿可能是比较受关注的,尤其是她的丈夫。究竟成为司马迁的女婿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司马迁的女婿叫做杨敞,杨敞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

  • 为什么老子成仙但孔子没有?两人谁的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作为道家学说代表人,而孔子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两个人的影响力却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认为,在现代,孔子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因为儒家作为古代统治者一直沿用的一种学说,两千多年来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不过,老子和孔子究竟谁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呢,为什么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