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并不爱曹皇后,为何她还能稳坐后位二十多年?

宋仁宗并不爱曹皇后,为何她还能稳坐后位二十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15 更新时间:2023/12/11 16:22:33

曹皇后对于宋仁宗来说,一定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人了,尽管站在宋仁宗的角度来说,他对于自己这个皇后一点也不喜欢因为他更爱的是自己的张贵妃,再加上在曹皇后之前,仁宗还废掉了一个郭皇后,这个郭皇后也是他所不喜欢的,而曹皇后因为长相一般,一直得不到仁宗的喜爱,甚至可以说是厌恶了她一辈子,临死也不相信她,可是即便如此,曹皇后却能够稳坐皇后之位,时间长达二十八年,直到后来宋仁宗死了,她成为太后,这是为何?仁宗不喜欢曹皇后为何却并不将她废掉,改立自己喜欢的张贵妃呢?

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辞世。同一年,出身代北酋长之家的郭皇后因与尚美人、杨美人争宠,三人大打出手,郭皇后一个巴掌没收住,直接拍到了宋仁宗赵祯的脖子上,废后的导火索就此点燃。最终,郭皇后以无子为由被废为“金庭教主、冲静元师”,这对由刘娥硬捏合在一起的鸳鸯终究还是随着她的去世而分开了。

景祐元年(1034),宋仁宗下诏,“惟贤而是择,当求德、阀,以称坤仪。属于勋旧之家,兼咨冠甲之族”,来自真定的曹氏入主中宫,成为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其实,宋仁宗在这个“空档期”看上了寿州茶商的女儿陈氏,甚至一度想封她为后,就连宋仁宗的养母章慧太后杨氏亦是支持。

不过,在群臣的劝谏下,最终还是立的曹氏。就相貌而言,曹氏并不出众,家庭出身和郭氏差不多,郭氏刚刚被废,曹氏便进宫,更大的考验其实还在后面,赵祯一度宠爱张贵妃(死后谥号温成皇后),在这样的局面下,曹氏居然能够掌控中宫二十八年,她凭的是什么?

1.知道自己要什么

曹氏祖父叫曹彬,号称北宋初年第一名将,可谓是功莫大焉。所谓“将门虎女”,这样的家庭,为曹氏的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家族长辈南征北战的经历,成为浸润曹氏的土壤,往来于曹府的各色人等,更是让曹氏对人性的解读熟稔于心。

曹氏入宫,其实这是她的第二次婚姻。之前,她被嫁给同样是官宦出身的李化光,不过,那哥儿们沉湎于修仙大业,对新娘子不闻不问,是以在大婚的当天晚上,曹氏甚是愤怒,姐儿们还不跟你玩呢!于是越墙而出,人家直接回娘家了!

就自己“撕毁婚约”一事,足见曹氏之主见。后来听说朝廷选良家子,曹家这才有了送她进宫的打算。如果说“逃婚”只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接下来,庆历年间发生的那场宫廷兵变则彻底“暴露”了曹氏“女汉子”形象。

庆历八年闰正月辛酉,崇政殿的四个侍卫颜秀、郭逵、孙利及王胜发动宫变,他们几个抢夺兵器,截杀护卫,之后直逼宋仁宗的寝宫。当晚,恰是曹皇后侍寝。听到外面的动静后,立马引起了这位将门之女的警觉,宋仁宗就想出去看看什么情况,被曹皇后拦下。

此时,在殿外面的宦官何承用或许是怕宋仁宗受到惊吓,便说到,陛下不用害怕,这是在管教不听话的宫女。曹皇后大声呵斥道,贼人都已经要杀过来了,你居然敢欺君罔上!

赵祯就说了,既然如此,别愣着了,赶快叫禁军过来平叛吧。又被曹皇后拦下了,曹皇后说,这个时候你也不知道禁军中谁是敌谁是友呀。赵祯算是懵圈了,怎么办?你看着办吧。

曹皇后做了两手准备,第一,稳住寝殿大门,考虑到贼人一时半会也不会攻进来,但他们或许会放火,就令殿内的宫人准备好水以备不时之需,然后为鼓励宫人奋勇杀敌,让他们每人剪下一缕头发,作为平叛后的证据;第二,火速从外面调兵,传令都知王守忠等人火速进宫护驾。

后来的发展局面果然如曹皇后所料,贼人久攻不下后采取放火策略,不过,火苗随即被宫人浇灭。参与宫变的那四个人很快被王守忠等人斩杀,这就是庆历宿卫之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皇后有奖有罚,且算无遗策,俨然就是一位久经沙场的统帅。不过,曹皇后因为表现太优异了,以至于宋仁宗认为这是她自导自演的节目了,赵祯脱险后逢人便说“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

从“逃婚”到平叛,曹皇后一路平安走来,支撑她的其实就是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果决,这在古代男权社会中亦是极为稀缺之物。战场厮杀的经历让她明白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怎能等靠要?况且深宫大内又有谁能依靠的住?当年的吕后没有,武则天没有,就是前朝的刘娥也没有。曹家用整个家族血与火的经历教育出来了这个出色的慈圣光献皇后

2.懂规矩,守规矩

位高权重的曹皇后自己守规矩,这叫高风亮节,能让别人守规矩,那才是真正的掌控中宫。

关于“守规矩”这点,宋仁宗和曹皇后这两口子可谓是琴瑟和鸣了。庆历年间,官府在广州查收了一个非法番商的珍珠。当这些珍珠送到朝廷的时候,张贵妃及后宫中几个嫔妃俱在。

赵祯看出张贵妃的心思,便把这珍珠赐给了她。其他几个嫔妃一看,也开始撒娇卖萌的讨要。宋仁宗脾气好,雨露均沾,便令有关部门去广州采购珍珠,此举直接导致广州珍珠价格飙升,赵祯就想把这事平息下来。

某日,赵祯在殿内观赏牡丹,张贵妃最后一个赶过来,将那颗硕大的珍珠放在显眼处,打算在众多宫嫔中显摆一下。宋仁宗远远的看见了,就用袖子掩面,嘴里还说着“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张贵妃也算个聪明人,马上会意,摘掉珍珠。“上乃大悦,令人各簪牡丹一朵”,一朵花就把她们打发了,从此宫内不戴珍珠,其价格自然大减。

一个小小的举动,透出了“官家”爱美人更爱江山的情怀,无论多宠,都不能坏了规矩。

有一次,张贵妃想用皇后的仪仗出门显摆,此时的张贵妃“势动中外”,她自己亦是愈发“怙宠上僣”,就把这个想法说给了赵祯。或许,宋仁宗觉得直接拒绝会伤了美人的心,就顺水推舟,对张贵妃说到,你去问下皇后吧,如果她同意的话,你就用好了。赵祯很聪明,将这个烫手山芋推给了曹皇后。

可是,曹皇后更聪明,如果自己不同意,不知道这两个人会嘀咕什么呢,干脆,直接就应了她。这样有一个好处,就看她敢不敢用了,如果真用了,那些朝臣就够他们一壶的。

张贵妃心花怒放,皇后都怕我,姐儿们才是大宋第一人啊!赵祯闻言,好家伙,又给我踢回来了!他只得对张贵妃说: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汝张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张贵妃心中自是不高兴,但也只能忍了。

在维护规则方面,曹皇后亦是如此。宫中有个侍女与侍卫花前月下,暗结珠胎,被人告发。“求哀于帝左右”,宋仁宗一想,这也没多大事,就打算赦免了他们,好生回家过日子去算了。但是,“后具衣冠见帝,固请诛之”。

赵祯就说了,有必要弄出人命来?打几棍子不就行啦。曹皇后就说了,你要是这样的话,“无以肃清禁庭矣”。宋仁宗就想缓和一下,让曹皇后坐下说话,“后立请几移两辰”,最终,“帝乃许之,遂诛于东园”。在这事上,曹皇后看起来是不近人情,不过话说回来,确实是这两人破坏规则在前,若是不加以惩治,后宫必然紊乱,到时候如何管理?

历朝历代,后宫与外朝私通,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仁宗虽“仁”,但在这事上一点不糊涂。宋仁宗某日幸张贵妃阁,看到一个定州红磁器。就问她,你怎么会有这个东西?张贵妃告诉他,这是王拱宸送的。赵祯一下子就火了,告诉你多少遍了,“不得通臣僚馈遗”,怎么就不听话?说完,直接将瓷器摔了个稀烂。

后来,文彦博夫人送给张贵妃一套灯笼锦,宋仁宗借着“台官唐介言其过”的理由,将文彦博贬到外地。

那么,对人要求如此严格的曹皇后,她又是如何做的呢?景祐元年,曹氏被立后,朝廷指定此次婚礼由她的叔叔曹琮操办。这对曹家来说定是莫大的荣耀。不料,曹琮却上了一道折子:陛下方以至公厉天下,臣既被后族,不宜冒恩泽,乱朝廷法。族人敢因缘请托,愿寘于理。可见,曹家人对外戚掺和政事保持着高度警觉。

历史上,外戚专权现象并不罕见,曹皇后非但严格管束家族之人,就连与他们见面都很少。到了宋神宗时期,经过他再三请求,曹太后才同意与弟弟曹佾见面。不过,这位曹国舅却是带着堂弟曹偕一起来的,曹太后知道后,令人关闭殿门,不再见面。

后宫事情繁杂多变,不经意间的一个小事或许就能酿成滔天大祸,实际上追本溯源的话,大多是因为规则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这点上,曹皇后看得甚是透彻,以身正则,自己不搞僭越,别人自然就抓不到她的把柄,又有什么理由来找她的麻烦呢?

3.伉俪琴瑟和鸣

价值观这东西,在古代婚姻观念上的表述就是“门当户对”,说的直白点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所谓“门当户对”,其实应该把关注点落在处世理念上。理念不同,注定就会产生分歧,在分歧面前,再牢固的感情也经不起持续不断的考验。

《宋史》对宋仁宗之“仁”解释为“为人君,止于仁”。从寻常百姓的角度看,宋仁宗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好男人。举个例子,一外地官员弄了些蛤蜊进献给宋仁宗,赵祯就问他,这东西怎么卖的?答曰一千钱一个。宋仁宗将盘子里的蛤蜊清点了下,共二十八个,这得二十八千钱!表示吃不起,死活不吃。

在这点上,曹皇后比赵祯有过之而无不及。宋神宗赵顼有次身披金甲去慈寿宫给身为太皇太后的曹氏请安,并且问她,“娘娘,臣著此好否”?曹太后说,“汝被甲甚好”,只是“国家何堪矣”?赵顼顿觉尴尬,“遂卸金甲”。

在临终那天,曹太后问左右侍从今天是什么日子了?答曰十月二十,“实太祖大忌日也”。“只此日去,只此日去,免烦他百官”,曹太后便喃喃自语道。她说的很明白,这天挺好,省的折腾后辈人再“别立忌日,使百官有奉慰行香之劳”,那样于国于家皆是耗财费力。二十日当天,曹太后去世。

曹太后“性慈俭,重稼穑”的习惯直接影响到了后代。宋英宗赵曙是宋仁宗的侄子,高滔滔是曹太后的外甥女,两人均是四岁的时候接入宫中,打小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其品性受曹太后的影响非常大。这两口子亦是勤俭持家,到了高滔滔掌朝的时候,她的执政方针便是“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

如果以仁爱之心而论,宋仁宗在整个两宋帝王中都能排到榜首,他在御花园渴了便忍着,吃饭硌到牙,还是忍,就是怕侍从被责罚。若是宋仁宗心中没有感恩之心,怎么可能如此仁义呢?曹氏在这方面做得也是相当到位。

在张贵妃受宠的那段时间,宋仁宗不止一次产生再次废后的想法。他对宰相梁适说起了此事。梁适回应道:闾巷小人,尚不忍为,陛下万乘之主,岂可再乎?宋仁宗只好作罢。后来,他对光献皇后(即曹氏)说,其实,我想废你很久了,“赖梁适谏,汝乃得免”。

光献皇后非常感激赵祯没有踏出废后这一步,更感激梁适的耿直谏言,她便挑了个良辰吉日做祷告。不巧的是,这事被赵祯看到了,就问她怎么回事,光献皇后如实回应。赵祯亦是不由叹息,这个女子心地如此善良!从此,这个祷告每年都举行一次,直到曹氏去世为止。

4.结语

曹太后去世的时候,宋神宗非常悲恸,有个叫姜识的人,自称有令人起死回生的本事。宋神宗就让他过来看看能不能把曹太后叫醒。折腾了一个多月,一点动静没有,姜识便说,臣见太皇太后与仁宗在吃饭,旁边还有很多牡丹花,他们已经不想回来了。

赵顼其实早就知道这是个术士,只不过是,他心里不想接受嫡祖母已经仙去的事实罢了。在曹太后入殓的时候,宋神宗“亲举玉枕及玉弦”,说道,这是太后常用之物,再次悲痛欲绝。

祖孙数代,其乐融融,曹氏营建的这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在冰冷的皇宫中,实属难得。当年,郭后被废的缘由是没有子嗣,其实曹皇后也没有,可见,子嗣说并不是关键所在。

郭后是刘娥所立,曹后则是廷臣。可以说,这两任皇后,都不是出自赵祯的心意,但是,曹氏最终成了陪伴赵祯走完一生的那个人。

郭氏的张扬、跋扈最终也没能守住自己的皇后之位。相比之下,曹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古代女子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完美展现,此外,她“善飞帛书”,闲暇之余攻读史书,追求进步,从而与赵祯保持步调一致。

一个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又知道如何维护,还如此知性,赵祯又有什么理由废黜她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3大神童是哪3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文化渊源流畅,中国人的智慧也是闻名于世的。在我国的历史当中有着很多的“神童”,并且关于他们的故事被世人们所流传。其实所谓的神童指的就是自幼起那些天赋极好的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些很超越年龄的想法和头脑。课本里讲的“伤仲永”就是写一个神童的故事,他的天赋

  • 洛伦佐·美第奇是谁?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洛伦佐·德·美第奇,可能有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他是意大利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1449年1月1日出生于美第奇家族,这个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是一个名叫阿伟拉多的骑士的后裔,在8世纪,他为查理曼攻取了伦巴迪亚区。据美第奇家族传说记载,传闻

  • 柳永为何叫奉旨填词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应该都对柳永这个人物不陌生吧,他是宋朝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词人,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有名的词作,然而柳永当然也是想要考取功名的,毕竟古代文人哪一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都是想要获得功名吗?能够考取一官半职,入朝为官,是每一个文人学子的梦想。然而柳永却是属于那种屡试不第的人,时间长了,宋仁宗都知道他

  • 米开朗基罗为何终生未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米开朗基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有着很多世界顶级的艺术佳作。米开朗基罗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却很不理想,终身未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样说法其实也是有一定根据的,他一生中确实没有怎么表现过对女性的爱慕。他总是拒绝和女性接触,甚至无

  • 米开朗琪罗经历的磨难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痛苦有着很多种形式,有的是穷苦潦倒,物资匮乏的痛苦;有的是精神受限,心灵遭到重创的痛苦。而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他是属于后面的那种。他痛苦的根源在于总是被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他的爱好是雕塑,一直想成为一位著名的雕塑家而不是画家,但是教皇却总是让他去作画,而且每一次作画还会受到小人的诬陷和诽谤。

  • 为何说赵恬被误解了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纸上谈兵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说的这个赵括了,也就是说的这个赵括是真的没有一点实力,完完全全就是在纸上谈兵,啥都不会,很无能,但是这都是我们听说的,不知道大家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研究过这个赵括呢?最近很多人都在说其实赵括被误解了千年,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根本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的,为何这

  •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15世纪到16世纪期间,伴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繁荣,欧洲逐渐度过了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此时的意大利成为了欧洲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当地的人民与领主开始用复兴古罗马、希腊文明的口号来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以及艺术品欣赏。其中,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品创造巅峰的、工作起来不吃不喝,最终死

  • 后世对米开朗基罗一生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米开朗基罗,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非常的耳熟了,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又译“米开朗琪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会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以及诗人,是一个多方才华的艺术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告别了中世纪,欧洲从梦中醒

  • 秦始皇到底是很丑还是很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秦始皇的事迹,历史上已经有很多记载了,但是这些事迹就如同他的长相一样,史书说什么也不一定都可信,原因自然是因为这都是后世人所写,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他本人也没见过秦始皇,他也没有经历过秦始皇时期,又怎么会知道秦始皇究竟做过些什么,大部分还是从别处得知的。而很多人也非常在意秦始皇的长相,《史记

  • 明朝开国六公爵为何没有刘伯温?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在古代,一个朝代建立之初,是会有很多功臣良将受到封赏的,他们很多人都是在跟随开国皇帝打天下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被皇帝封赏,得到了各种荣誉。不过也还是有一些人的结果让很多人疑惑而奇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六公爵。明朝的开国功臣众多,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广为人知的,而这开国六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