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括明明毫无经验,为什么赵王还那么信任他?

赵括明明毫无经验,为什么赵王还那么信任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90 更新时间:2023/12/15 20:50:19

纸上谈兵一直都是后世人们嘲笑赵括所使用的一个成语,这背后却是赵国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惨痛结局,而且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基本上也就没有翻身的希望了,尽管秦国还没有办法一下子把赵国吞下,但基本上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赵括,可以说为这一次的惨败背负了全部的责任,后世人们都在嘲笑他是一个只会在纸上打仗的人,到了真实的战场上,就成了一个什么也不行的人了。但是我们可以再想想,赵括虽然没有打仗的经验,赵王总有挑兵选将的经验吧?为什么他还会同意让赵括去替换廉颇?仅仅是因为秦国散布的谣言吗?赵王只是因此就把几十万大军交给赵括?难道他也是傻子吗?

1.赵括简介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数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就没有治她的罪。

2.赵王为何信任赵括

一:前线的焦灼

长平大战一开始,由于数战不利,赵军统帅廉颇就主动坚守,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廉颇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远征军绝对打不过以逸待劳的防守军队。况且,赵国的精锐士兵也是让秦国人害怕的。

但是一直不打仗,不败也不胜,赵王心里着急呀。你廉颇守在前线倒是找机会打呀,而且给我打赢啊!

于是,赵孝成王对廉颇开始了不信任。

二:粮草的问题

自古以来,战争与粮草密不可分,有道是“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秦国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其运粮甚至比赵国更快,更畅通。而赵国却相反,开始并没想到变成持久战,开战不久就粮草匮乏,廉颇拖了两年,导致赵国国内已经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同时将本来善于野战的赵军用于防守战,让秦军顺利包抄赵国后方,不断骚扰赵国的粮道,让赵国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同时由于赵国外交上的失败,导致赵国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死地。

三:赵括的理论水平高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赵奢曾经在廉颇、乐乘都没有把握的阏与之战获得胜利,至少在赵王心目中赵奢的能力在廉颇之上。而赵括算是有赵奢的家传,至少也不应该比廉颇差才对。赵括追求的是“险中求胜”,与赵王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秦国的反间计

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坚壁不敢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而后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赵国也失去了一争天下的资本。

3.赵括是真的无能吗

首先赵括其实并非主动请缨,而是属于临危受命,因受到了赵王的命令才去接替廉颇。而当时廉颇留给赵括的局面并不乐观,双方僵持已久赵国的国力已经难以支撑,当然秦国也不太好受。赵括上任以后双方的战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所以没有时间让赵括去大规模的调整和部署。再来看赵括的能力,赵括初次挂帅就统领了四十万大军和武安君白起对抗,而且赵军被围断粮了46天军心还没有乱,最后还率军突围。仅从他的统帅能力来看就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有人说了赵括为什么不用廉颇的坚守战术呢?这才是笑话,要是坚守的话还换赵括上来干嘛,廉颇守得不是更好吗?最重要的是赵国无力僵持下去了,当时的人们当兵绝大多数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粮食都没了谁还会给你卖命,难道靠理想吗?很多人都认为是赵括能力不行,但你们想想赵括第一次挂帅就能和白起有一战之力,还不能说明他的能力吗?而且赵括还是用专门针对王龁的方案来针对白起,输就输在了秦国换将这一招上,真是一场悲剧呀。如果赵括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书呆子那么秦国还花了很大的代价秘密的将白起调了过来,难道是秦王吃饱了撑的?再来看廉颇征战数十年在王龁的手下一败再败,而赵括一开始便打败了王龁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再来看看战损比,白起曾说过:“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说了这么多大家还认为赵括是无能之辈吗?赵括在战败之后只要投降还是可以得到秦国的招揽的,但他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选择了身先士卒,最后战死沙场平心而论仅此一点就值得人们尊重了。所以在我看来赵国虽该负责战败的主要责任,但是在战役中的策略问题是没有重大过错的,且他的能力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不堪,所以赵括在今天还受人唾弃遭人笑话实在是冤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韩琦是个怎样的人?如何看待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当中,有不少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等,也有一些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的,比如韩琦。韩琦在剧中出现的其实是很早的,后来金榜题名,却可以说是依旧初心不改。那么历史上韩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当官的?韩琦在当官的

  • 唐季珊真的爱阮玲玉吗,唐季珊晚年生活为何是凄惨收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季珊和阮玲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一直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一位是富商,一位是著名影星,似乎他们之间注定会发生一些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情节,不过现实往往比戏剧更加残酷。阮玲玉最后产生轻生念头,服用30粒安眠药自杀就跟唐季珊有关,而当时阮玲玉只有25岁不到。和唐季珊有感情纠葛的女人不止阮玲玉一位,虽然大家

  •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有不少,而昏君也有很多,但是同时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就不多了。有人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人既是明君又是昏君呢,事实上的确是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两位皇帝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了,他们治理国家都是一把好手,汉武帝击败了一直以来

  • 历史上真实的郑袖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郑袖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这个人的,小编一直觉得这个人是个坏人,而且是那种很坏很坏的,什么割掉人的鼻子,什么干预当时的朝政,好有利用美色干一些事情,所以小编就一直以为是这样的个情况了,但是其实好像大家都误会了啊,这个历史上的郑袖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历史上的郑袖好像非常的冤枉的,那么到底怎么说呢?

  • 宋仁宗为什么无子?最终传位给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尤其是皇室,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无子”了,因为在古代,只有儿子才能够作为继承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非常重视儿子的。然而历史上无子的皇帝也有不少,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一生其实不能说没有儿子,但是最终都早亡了,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下来的,剩下的十几个

  • 李元昊和唐朝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元昊应该有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作为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李元昊一直都是一个很多人都争论过的历史人物。但是关于李元昊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不少疑惑,因为我们知道,李元昊并不是汉族人,但是他却姓李,说明他一定和汉族有渊源,而且应该还是汉族皇室。而要说皇室,姓李的也就是唐朝皇帝了,那李元昊所处的时代是宋

  • 李煜不当皇帝会怎么样,李煜算不算生不逢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当皇帝,是很多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一个问题,能坐上皇位羡慕一词已不足以概括。但唯有李煜,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是皇帝,如果他没有生在帝王之家,继承皇位,可能他的一生会更加精彩。时常有人会问,假如李煜不当皇帝会怎么样,他又是如此生不逢时。其实纵观李煜一生,正是因为有皇帝这个头衔,反而更加让人感到五味成杂,或许

  • 高力士为何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高力士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他是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宦官,而很多人知道高力士,或许是一个与李白有关的很著名的故事,高力士脱靴。只不过这个故事其实真实度并不是很高,高力士作为李隆基身边的人,李白却敢这样戏弄他,李隆基怎么可能会放过李白呢?而高力士原本并不姓高,而是姓冯,后来入宫之后跟随一个高姓的

  • 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科学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张衡,相信不少人听说过,发明地震仪的第一人。张衡是南阳西鄂人,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想吃一顿饱饭都是难事,这样的艰苦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斗志,反而让他刻苦好学,奋发向上,从小就博览群书,为他后期的大放异彩打下坚厚的基础。后来他到了西京长安,后来又进了京城洛阳的太学,在太学里日夜苦读,成为了很有学

  • 张辽若归顺刘备,他能进入五虎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辽很多人应该也都是比较熟悉的了,作为曹魏的大将之一,张辽可以说是立下过赫赫战功,是一个绝对不能小觑的人物。不过既然是武将,自然会有一些排名,张辽在曹魏大将中,被后世人列为五子良将之首,当然这个排名也是根据他在本国大将中的战绩来看的,而与五子良将相对应的,蜀国也有五虎上将,但是同样的,两者之间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