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王绾是怎样的人,怎么当上丞相的

秦国王绾是怎样的人,怎么当上丞相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40 更新时间:2023/12/18 9:49:56

王绾这个人物,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王绾也是多次出现,而且可以说是李斯来到秦国之后遇到的一个“贵人”,帮了他不少忙。而历史上的王绾,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生卒年都没有记载,只知道他与李斯在秦朝建立之后,在一些制度上面存在很大的争议,而嬴政最终选择了李斯的建议,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王绾的建议却要更好一些,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秦朝建立后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印象中秦朝建立之后,丞相应该是李斯,怎么会是王绾呢?低调的王绾实际是一个实力派,关于他的记载他的文献并不多。他当丞相的时候,李斯是廷尉,廷尉是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之人。

秦兵合六国,一统天下,这是几百年未有之大事,接下去就是考虑怎么管理这么大的地盘。

首先解决称号和服装、礼仪等文化认同方面。王绾与李斯、冯劫等人一起上书希望秦始皇能用“泰皇”的称号。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觉得自己比三王五帝更牛,他就对王绾等人说,他不称“泰皇”,他要称“皇帝”,而且他是第一个皇帝,称为始皇帝。

接着解决服装的问题。看剧的朋友会发现秦国的服装都是黑色的,为什么大家喜欢穿黑色呢?连秦始皇的衣服也是如此。这个是有讲究的。秦始皇认为秦为什么能得到天下,是因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克火,才得到天下。水德有什么特点呢?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

一切都决于法。黑色符合这一种气质。所以秦以黑色为尊,数字以六为尊。

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当然还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等方面的统一。这一些并没有太大的争议,因为统一也是为了方面统治。

2、接着解决怎么管理天下的模式

这是一个大问题,秦始皇只有管理秦国的经验,而秦国事实上是被商鞅换过血的秦国,而不是原来的秦国。商鞅重新铸造了秦国。

当时变法那几年是很痛苦的,商鞅用的方法也很铁血。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换句话说秦国用秦法管理秦民,这一点秦人是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认同和适应的。

统一六国之后,秦朝要管理的不止是秦地,还是其他六国之地,将秦法推广到六国,这些六国遗民适应吗?百分百不适应。不适应怎么办?也用商鞅这种铁血方式吗?

秦始皇的确采用这种方式,但是面积太大,人数太多,这方法并不好,六国百姓心中只有恨。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一开始也考虑到这个困难,所以用统一的管理方式,还是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呢?秦朝展开过一次大讨论。主要分二派。一派是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派是以廷尉李斯为代表。

王绾提出的观点是: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这个类似一朝二制,离秦地近的用秦的管理方式,远的由王子负责管理,实际上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混合。

李斯的观点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周朝是前车之鉴,李斯的观点就是单纯的郡县制,不能再重蹈周朝的覆辙。秦始皇将自己命名为始皇,他看到的是万世之大秦。如果分封之后的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他觉得李斯说的有道理,不能将这个后患留给大秦。

3、王绾的办法才是最好的

李斯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王绾的才是最务实的。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秦朝的管理系统是很落后的,信息反馈很落后。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郡守肯定无法自己决定,需要上报朝廷,等朝廷反馈才可以动手。很多急事早就错过最佳的黄金处理时间。

虽然秦始皇修了很多从咸阳出发的驰道,提升反馈速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哪怕到了唐、明时期还是采用混合制度,比如唐朝的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制度,明朝的土司制度等等。

第二、六国对秦没有认同感,需要机动权。六国的百姓对秦朝没有认同感和好感,他们只是屈服于秦之武力。当六国举兵,百姓纷纷应之,这就是明证。没有认同感就代表着会生事,那就需要让郡守拥有极大的权力,便宜行事。事实上郡守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是藩王有这样大的权力。

第三、没了护卫力量。当秦之外的六国起兵,甚至到子婴投降刘邦之时,只见六国起兵反抗,却从没有见到秦国被灭秦人起兵反抗。《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秦人这种反应让人瞠目结舌,都亡国了不想着报仇还担心刘邦不能在秦地称王。这是什么逻辑?可见秦在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的教化做的何等之差。如果有公子分封在各地,就算是秦二世胡作非为,当六国起兵,他们肯定会起勤王之兵,或割地自守,未必就会赢,但起码不会败的这么快。

比如吕后已经夺得刘氏江山,最后为什么无法根本替换呢?因为刘氏在外封王很多,他们就是刘氏的稳定力量。如果秦朝有乱,自然有秦始皇的子孙起兵护卫,而不是出现无人复国的现象。

有些人会反对,那七王之乱是怎么形成的呢?这的确是分封制的问题,但这是没有办法之事。因为老百姓形成共同的认知需要时间。分封然后再慢慢削藩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是大一统的起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之策需要的是最符合实际的,而不是找到一条好的措施就可以解决问题,太过超前往往会出大问题。王莽改制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些人又会反问,为什么到东汉、曹魏时期就不需要这些呢?因为经过西汉之后,大家已经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实现融合,那就是认同一个天下,不再是将自己定位为六国之子民。郡县制的确是大趋势,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秦始皇一统天下时王绾的混合制才是最符合实际的。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继续用混合制才慢慢让老百姓形成对汉王朝的认知。当然汉景帝的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这些都是必经过程。如果秦始皇的步子没有迈的这么快,采用王绾之策,相信秦不会这么快灭亡。全部郡县制之后,遇到一个昏庸的皇帝再加上完全不认同大秦的子民,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王翦最后为何消失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又一位秦国“战神”级别的人物,他帮助嬴政攻灭三国,还维护了嬴政在国内的地位,王翦可谓有着不世之功。不过功劳太大往往会引起帝王的猜忌,严重的话可能还会招至杀身之祸。但王翦很聪明,他最后选择明哲保身,并没有一味的贪恋权利,这也使得王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年。我们都知道

  • 历史上嬴傒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嬴傒这个角色让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是秦孝文王长子,但后来却甘愿放弃王位,还帮嬴政成为秦王,这样的转变也是令人一头雾水。所以大家都十分好奇历史上的嬴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如此性情吗?实际上,《史记》并没有对嬴傒有一个详细的记载,所以他做过什么根本无人知晓,这些剧情也都是编剧赋予嬴傒的。不过历史

  • 芈华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不得不说,嬴政看上芈华还要娶她为妻的这段戏看的有些莫名其妙,这两人之间的进展似乎有些太快了。芈华和嬴政的相遇是被刻意安排,芈华其实是华阳太后身边的人。不过当时嬴政年纪还小,对于这类事情并无防范,全为性情使然。等嬴政知晓一切后,可能会令他大受打击,但也会因此成长不少。很多朋友好奇,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秦始

  • 莫扎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莫扎特,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去世的时候是1792年,可以说是天妒英才了,年仅35就归位了。关于莫扎特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无数历史学家、作家、音乐家都在挖掘他的死因,即使在当时,就有流传各种阴谋说法,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很难下定论

  • 秦始皇是死于中毒吗,是否因吃仙丹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从秦始皇开始,就有很多都在追求长生不老,毕竟像秦始皇这样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的皇帝,对于自己的功业自然是非常满意的,也想要长生不老,以此来守护好自己创立下来的功业,然而却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如愿获得长生不老,秦始皇最终也是暴毙。但关于秦始皇的死因却一直争论不休,秦始皇吃了很多所

  • 苏东坡为何被称为坡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苏东坡本名叫苏轼,而他的别名有很多,例如苏文忠、苏玉局等,其实还有很多人把苏轼称为“坡仙”,这个“坡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和苏东坡与道教之间的联系有关。苏东坡62岁时,被流放至海南儋州,再次回到朝廷后,他被任命为成都玉局观提举,而苏轼和玉局观

  • 华阳夫人是芈月的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华阳夫人是秦孝文王王后,而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儿子,所以芈月和华阳夫人之间的关系就很明了了。嬴异人能继位成秦王,和华阳夫人有很大关系。因为华阳夫人无法生育,所以谁能当她的嗣子,基本上就获得了继承权,不过这个人为什么是嬴异人呢?其实华阳夫人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安享晚年,只是异人上位后,完全不受华阳

  • 秦始皇是吕不韦和赵姬所生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对《大秦赋》中,嬴政求吕不韦的这场戏感到不解,认为有损嬴政形象。不过实际上,当时嬴政只有10岁出头,还没有继位为秦王,而吕不韦是秦国丞相,小孩想法天真,有恐惧之情都是很正常的。只是剧中让张鲁一讲出这样的话,实在有些违和感。那观众都很好奇嬴政究竟是不是吕不韦和赵姬所生,这件事在历史上到底是如何

  • 秦始皇一生未娶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秦始皇大家肯定是知道的,也是非常有故事的一个人,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统一六国了,结束了多年的战争。但是如果对秦始皇的历史有详细了解的会发现,秦始皇一生未娶,也就是没有这个皇后,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秦始皇一生未娶或者说不立皇后的

  • 嫪毐没有任何战功,凭什么被封长信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嫪毐是秦始皇母亲赵姬的宠臣,因为吕不韦无法同时又当丞相又和赵姬有私情,于是找了一个嫪毐来代替自己。而嫪毐深受赵姬的宠爱,还被封为了长信侯。但是,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在秦国想要疯封侯,就必须有战功,但是嫪毐久居深宫,只是因为受到了赵姬的宠爱,凭什么就能被封为长信侯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