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须陀为什么没算名将?为何不被历史重视?

张须陀为什么没算名将?为何不被历史重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68 更新时间:2024/2/1 8:38:36

历史上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人并不少,很多人随口也能说出来很多,不过历史上却还是有很多人,虽然在当时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在后世当中,却很少被人提及,因此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做过些什么,隋朝时期的张须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张须陀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名将,但是后世对他却是知之甚少,甚至并没有把他放在名将之列,可以说张须陀虽然厉害,但是却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和不重视的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翻看隋唐历史,在那个英雄名将如云如雨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人,却完全被历史埋没,这个人就是张须陀。隋末时期,可以说是张须陀一个人,撑住了隋朝那个即将倾覆的杨广朝廷,那个时候,放眼天下,无人可比。张须陀死后两年,杨广即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接着就灭亡了。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带着一群农民兵,长期以少击多,却战无不胜,护住了隋朝江山的名将,无论是正史演义,都不被人待见,原因是什么?综合了张须陀的生平来看,他不被历史待见的原因,大致有其三,其二古今适用;

1、对杨广忠心

在隋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大隋朝廷要找出一个没有别样心思的,绝对忠诚杨广的,张须陀绝对是第一个。在杨广三征高丽期间,天下民不聊生,叛乱四起,而大隋朝廷内的高官显贵只是忙着争权夺利,讨好杨广,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有张须陀像个救火队员般,无怨无悔的为杨广的天下扫灭盗贼,护民济世。

相对其他如宇文化及,裴蕴等靠阿谀奉承,谋得高位的显贵来说,杨广对张须陀显得有点刻薄,张须陀早年在杨广的老子文帝时期,跟随史万岁去征讨羌族的叛乱时,便因战功被授仪同。后来又跟随杨素镇压汉王杨谅的反叛,积功加授了开府,开府仪同在隋朝文帝时期是四品的官禄,后来在杨广时期更是变为从一品。

但就这样的官禄,张须陀也只是做了个齐郡郡丞(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张须陀在任齐郡郡丞期间,剿灭盗贼无数,但官职一点没变,最后盗匪实在太多,一个齐郡郡丞管不过来,杨广才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还是杨广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更是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如果实算张须陀的功劳,不说上柱国大将军,随便领个将军在外带兵剿匪是绰绰有余的,但直到张须陀死,他的官位也就是五品,哪怕死后杨广也只追封他一个郡守的官职。但张须陀是怎样对杨广的?到他战死的那一刻,他还仰天叹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

就这样一个死忠杨广的人,在大唐谋夺了杨广的大隋江山后,当然不会对其大书特书,不让张须陀遗臭万年,已经是张须陀的幸运了。

2、不善交际

隋书中说张须陀性格刚烈,也就是说张须陀是个刚正的有原则的人,在隋末那个小人遍野的时期,可想而知这样的性格能有什么好的下场。从张须陀强要开仓放粮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张须陀不是一个懂得为官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杨广朝廷,如果不是杨广需要他帮忙剿匪,估计张须陀早被朝中的权贵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杨广虽然对张须陀刻薄,但某种程度上也对张须陀作出了保护,比如杨广叫人画了张须陀的画像传递入朝,这样就让那些权贵知道,张须陀是我杨广罩的,这也是张须陀能一直平安无事的原因。不过也因为这样,张须陀更容易惹人嫉妒,不善交际加上惹人嫉妒,这才是他官职一直不得提升的主因。

在隋末,张须陀估计除了和百姓亲近外,也就只有和杨广认识了,还是几年没见一面的那种认识。这样一个远离交际圈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对他感冒,而且在那些权贵眼里,张须陀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谁会放下身段赶去巴结亲近他。为什么很多隋朝的显贵,在隋亡后仍然可以在大唐朝廷混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做人的魅力了。

所以张须陀的交际能力,注定了他默默无闻的结果,在上流的圈子里,没谁愿意谈论这么一个无趣的人物,张须陀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某些名将那样,获得什么死后殊荣的名声了。

3、屠杀“义军”

这点更是致命,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站在正义的一方,推翻腐朽隋朝的大唐来说,张须陀对隋朝的忠诚无疑是反面的教材。和大唐同阵营的各路“义军”,可是被这个张须陀杀了无数,张须陀自然是屠杀“义军”的刽子手。

张须陀到底沾染了多少“义军”的血债呢?

从杨广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聚众叛乱开始,张须陀便剿灭了王薄的几万人,后来王薄联合孙宣雅、郝孝德聚集了十余万人,又被张须陀一战下来剿杀过半。随后裴长才、石子河聚众两万攻打历城,张须陀督军击败之,杀敌万余。大业九年,北海人郭方预聚众三万,与秦君弘等围攻北海,张须陀率领精兵闪电突袭,歼敌数万人。

当时齐郡左孝友带十余万人起兵反隋,被张须陀以“八风营”逼降,但左孝友部将解象等人流亡野外,拥众数万,后被张须陀一一剿灭。大业十年,又有卢明月率众十数万叛乱,张须陀以一万军击溃叛军,杀敌无数,卢明月仅余数百骑逃脱。张须陀在数年间还击溃剿灭无数的小匪小盗,如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在死之前与大敌瓦岗交战三十多次,无一败绩。

以张须陀的战绩来看,他击溃击杀的“义军”没百万也有好几十万,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义军屠夫”,难怪在张须陀死后,翟让等人想将他挫骨扬灰了,还想有什么好的身后名声?

并且在张须陀死后,天下“义军”可都是惊喜诺狂,纷纷扶额庆祝,好像天下一下子太平了一样。李渊起兵之初,为了招抚民心,历数杨广的罪状,连带杨广的走狗都在罪责之内,张须陀作为杨广的死忠,自然是无法幸免的,还好张须陀受齐郡百姓爱戴,才没遗臭万年。

综上几点,对于张须陀这样一个死忠杨广,不善交际,并且满手血债的“刽子手”,不被历史待见也就顺理成章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鞅为何必须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咱们历史上最悲剧的改革家是谁?那绝对是商鞅魔术了。商鞅在秦国所实施的变法愣是将秦国这个濒临灭亡的小国变成了令山东六国都闻风丧胆的天下强国,之后为秦国的东出以及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就是这样一个对秦国有着再造之功的不世之才,最终却没能功成身退,反而落得个五马分尸的悲惨结局!商鞅又名公孙鞅

  • 赵祯身为皇帝为何如此仁慈,赵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清平乐》这部剧让很多观众了解到宋仁宗赵祯,赵祯也是古代评价最高的几位皇帝之一。不过有很多朋友好奇,赵祯身为皇帝为什么能始终让自己保持一颗仁慈之心,哪怕是被官员逼到脸上也不曾动怒。如果换成其他脾气不好的皇帝,恐怕早就要大开杀戒了,其实这正是赵祯令人钦佩的地方,也是他有别于其他皇帝的品质。历史记载版&

  • 王毓斌是溥仪的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怎样的第一个人会在自己人生的前半段享尽荣华富贵,在后半生受尽屈辱?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但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要为前面几任君主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后果,而且还要生生世世以王国君主之名为后人所知。这其中的辛酸苦辣,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末代皇帝但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之中,像

  • 为何康熙皇帝如此痛恨耿精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耿精忠,可能有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名字比较陌生。耿精忠是清朝时期正正封的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三人一起组成了“三藩”,在清朝这个满是八旗弟子的人才过度中,仅仅这三位汉族弟子独霸一方。早年间,耿精忠也帮康熙除去了许多敌人,成年后还娶了豪格的女儿,豪格可是一方重臣,成为他的女

  • 苏轼父亲和爷爷是谁,苏轼一家三代性格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性格豁达,为人坦诚,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才是最难得的。其实苏轼一家都有这样的基因,从他爷爷和父亲身上都能看到。我们应该更加熟悉苏轼的父亲苏洵,因为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苏轼的爷爷又是谁呢?趁这次机会,我们准备给各位讲讲苏轼三代的故事,看看

  • 福康公主驸马李玮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前段时间热播的《清平乐》剧中,赵徽柔对自己的驸马没有一点点喜欢,尽管李玮其实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公主却很嫌弃他。但其实总体来看,其实李玮也并没有做错些什么,并且他很爱公主也很尊重她,只不过是遭遇了一段错误的婚姻。那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福康公主驸马李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李玮真的长得很丑吗

  • 程咬金为何是天下第一福将,原因和他的两位妻子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程咬金在正史和演义中的形象差距还是挺大的,而大部分朋友熟悉的程咬金基本都是出自《隋唐演义》。演义中的程咬金手拿一柄大斧,号称“混世魔王”,感觉他的一生运气天赋已被点满,每次遇到危机都能靠自己的小聪明化险为夷,而且投靠李唐后,历经六朝,活了一百多岁。所以有人称程咬金为&ldqu

  • 狄青简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初年,为了能够打开局面,巩固宋王朝的统治,曾经一度大量起用人才。而同时另外一方面有时权利高度集中,严防着武将们的专权。到了宋朝中期的时候,起用的人才转化成冗官成灾,而武将们却备受轻视。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忠于北宋王朝,屡建功勋,却备受朝廷的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落得

  • 高欢是汉人还是鲜卑人?是如何建立一番伟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高欢出生于一个非普通的贫民家庭,在他的祖上也有做官的,但是由于自己的祖父犯了法,所以被贬为了平民。在那段混乱的时期,年轻的高欢也加入到了起义军的行列,后来又投奔葛荣。却不想葛荣被尔朱荣所打败,他便加入了尔朱荣的队伍,曾经多次劝导尔朱荣自立为帝,只是没有成功。在尔朱荣被铲除之后,他便收编了其他六镇的割

  • 庞涓真的死于马陵之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孙庞斗智”的故事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听说过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而这主要就要得益于司马迁的精彩演绎。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孙膑出生在东阿、鄄城两地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子孙,曾经和庞涓一起同窗学习兵法。这个庞涓是个小心眼,一肚子坏水。他到魏国应聘,做上了魏惠王的将军,自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