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4/1/16 18:37:50

1941年3月份,苏联为自己的大意和轻敌复出了惨痛的代价,仅仅3个月就损失了280多万的兵力,大片大片的国土沦丧。纳粹德国将闪电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基辅战役期间,彻底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德军各部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坦克,像第3装甲师的坦克只剩下个位数,急需休整。但德军统帅部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尽管将领们再次反对,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还是开始了。也正是这场战役,成就了莫德尔的个人辉煌。

莫斯科战役,第3装甲师不再担任“尖刀”。

其实,德军统帅部十分清楚部队面临的困难,中央集团军群还在进行基辅会战的“扫尾”和清剿,尤其是装备、物资弹药等没有到位,再加上几十万兵员的减员,德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但在他们看来,莫斯科战役必须进行,而且是越快越好。

首先,就在基辅会战之际,斯大林在莫斯科周围建立了两道新防线,将最后的预备队也用上了,集中了125万人的部队和近千辆坦克。不过,这些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并不完备,漏洞百出。也就是说,尽快进攻,就是不给对手太多的准备时间。

其次,乘胜追击,摧毁苏联抵抗的意志。苏军呆板的战术在德国“闪击”战面前,毫无招架之力,接连失败、士气低落。与不断胜利的德军相比,此时士气正旺,应该乘势而为,迅速攻占莫斯科,彻底瓦解苏联军民的斗志,加快战役进程。

更严峻的是,参战官兵都穿着夏装。“巴巴罗萨计划”中,就没有考虑会在冬季解决苏联问题,再加上“猪队友”意大利在巴尔干失利,以及基辅会战耽误了几个月。所以,留给进攻的时间不多,必须克服困难,尽快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击。

解决的方法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各部斯摩棱斯克转进的同时,大量的装备和补给也开始满负荷的调运。几乎被打光的第3装甲师只有3天的休整时间,好在一批新的发动机及时运到,维修人员加班加点,坦克数量恢复到70多辆。

由于在基辅战役中,第3装甲师消耗过大,此次行动,莫德尔所部只能担任掩护任务。莫德尔不以为然,战役一开始,他依然将全师分成三个战斗群,向苏军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猛冲,苏军没有想到德军会这么快进攻,防线瞬间崩溃。

德军取得“台风行动”第一阶段的胜利,莫德尔4个月从师长升为军长。

莫德尔的一个战斗群一天推进了136公里,创下二战单日进攻距离最远的记录。两周后,第3装甲师到达距莫斯科只有100多公里的位置。苏军再一次被打蒙,他们完全低估了德军持续作战的能力,甚至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容易。

“台风行动”第一阶段战役胜利结束,在布良斯克地区50万苏军放下武器。对于这样的胜利,德军上下格外看中,这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取得的大胜利,官兵们无不欢欣鼓舞。国内的媒体趁机大肆宣传,仿佛“战局已定,苏联完蛋了”。

10月底,为完成对莫斯科的最后一击,德军重新调整兵力。当然,更多的还是“论功行赏”一番,莫德尔以优异的表现,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照顾,晋升为上将,并担任第41摩托化军军长职务,隶属第3集团军群。

从师长到军长,仅过了4个月。这样的提拔,在德军中引发了争论,莫德尔的粗鲁、爱骂人的病,再次成为人们反对他的主要原因。在胜利面前,他们并不看重他的战绩,或者说没有显示出他的实力。说白了,莫德尔的“人缘差”。

尽管非议很大,但莫德尔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暗暗较劲,一定要拿出实力,让他们“闭嘴”。可是,苏联的雨季来临,意味着严寒的冬天就快到了。一夜之间,苏联的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德军几乎寸步难行。

的秋雨除了将德军冻得瑟瑟发抖外,行军和后勤运输成了大问题,50万辆军车中有15万在泥沼里报废。尽管莫斯科已经近在咫尺,但攻击速度逐渐慢了下来。苏军在斯大林的严令下,越来越顽强,“保卫莫斯科”成为当时最响亮、最奋人心的口号。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斯大林重新用朱可夫,接管莫斯科的防务。此刻他手里有近250个师,又占尽了“严寒”的优势,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苏联一方倾斜。而德军从最初的136个师,实际缩减至83个师,而且远离大后方,补给困难。

11月,苏联的秋雨过后,第一次寒潮袭来,气温就骤降到零度以下。穿着夏装的德军站在野外不停地跺脚取暖,坦克也不得不整夜空转,防止被冻住。到了12月份,气温达到零下40度,德军终于在距莫斯科17公里外停了下来。

苏联开始大反攻,莫德尔不到3个月从军长升为集团军司令。

莫德尔意识到,德军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进攻了,“必须收缩防线”。他一面命令工兵对退路进行清障作业,一面开始遣返伤员,并在后方建立后勤支援点,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朱可夫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苏军在900公里的战线上全线反击。

“喀秋莎”火箭炮发出怒吼的尖叫声,身穿大皮袄,脚蹬滑雪橇的苏军,高喊着“乌拉”口号,向德军阵地冲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下达了撤退命令,莫德尔带领第41摩托化军开始后撤,为加快速度,他命令丢到重装备,轻装撤退。

“兵败如山倒”,局面相当混乱,莫德尔不止一次担任“交通警察”,指挥撤退。当然,他有远见地建立防御阵地,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面命令殿后的部队埋设地雷,一面将沿途的村庄烧毁,目的就一个,让追击的苏军“也不好受”。

面对混乱的局面,莫德尔手提手枪,表情严肃,在他的叫骂声和呵斥中,第41摩托化军保持着有序撤退。不仅如此,他还组织小型装甲战斗群对苏军展开反冲锋,迟缓苏军的追击。10天后退160公里,站稳了脚跟。

尽管莫德尔只剩下不到一个团,但依然要求更多的燃料、弹药和增援部队,他要进行不断地反击。不夸地说,他是当时整个东线唯一反对撤退的将军。他甚至责骂友军擅自撤退,将自己的部队置于危险之地。

1942年初,朱可夫调集了4个方面军,从两翼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行合围,交汇点就是勒热夫。统帅部的要求是,“不计任成本,保住勒热夫”。就在此时,当军长不到3个月的莫德尔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这下,再也没有异议了。

一是自撤退以来,莫德尔表现出良好的战斗素养,不慌不乱地指挥部队撤退;二是他一直反对撤退,这完全符合“某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第9集团军本就是个烂摊子,没人愿意接,也没人有能力接。也就是说,莫德尔是不二人选。

也正是“兵败莫斯科”,展现出了莫德尔善于防守的一面。他终于以能攻善守的实力,让先前对他有争议的人,彻底地“闭上了嘴”,也让他成为二战中最有能力的“防御专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隐士严遵是一个怎样的人?严遵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西汉末年有这样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和刘秀是同窗,也是很要好的朋友。日后刘秀击败王莽,建立东汉,东汉光武帝多次招揽他,希望能够一起共事,但他却屡屡推辞,最后选择归隐,这个人就是严遵。可能大部分朋友对严遵并不熟悉,但在古代资讯传播及其有限的条件下,严遵归隐还能被世人记住,一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那这次就来

  • 钱秀玲晚年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这个钱秀玲的晚年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还是非常非常有故事的一个人,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钱秀玲晚年到底过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在比利时,中国女性钱秀玲备受尊重,有着“比利时的中国母亲”、“国家英雄”、&ldq

  • 永泰公主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真的是难产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从最初的一名宫女到成为一代女皇,她的一身是多么受人瞩目的,有着非常强的能力。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之所以能有着这样的作为,其实是做了很多让世人难以理解的事情的。就比如杀起人来,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的,甚至有人说她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是如此,连自己的孙女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对于她孙女永泰

  • 蜀国将军向宠是个怎样的人?刘备如何评价向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向宠可能大部分朋友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因为在演义中,向宠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被提到。当时,向宠在刘备手下任牙将军,此后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只有向宠带领的部队全身而退,因此得到刘备的赞赏。据说刘备托孤时,还特别向诸葛亮推荐向宠,希望能够好好重用他。因此诸葛亮北伐时,向宠任中领军,算是军中蜀军中的

  • 阮玲玉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为何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多少人总是感叹影视里男女的爱情或举案齐眉、或矢志不渝亦或是海枯石烂天荒地老,种种的样子最终都会回到我们最喜欢的样子——爱情的模样。有些人总是幻想着自己可以活成电视剧的样子,殊不知电视剧里映射的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所有的爱情并非都如同电视剧里一般尽善尽美,生活中更多的是数不尽的奈何。“红颜

  • 严幼韵一生有几个老公?晚年生活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每次看到电视里别人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总是幻想着自己变成里面的女主角,也想着可以经历那么一场刻骨铭心、肝肠寸断的爱情。今天要说的她也是其中之一。她54岁时再嫁爱情,婚后甜蜜幸福,112岁仍穿高跟鞋,喷香水真的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她是严幼韵,1905年出生,她家庭很有文化氛围,家境也很富裕

  • 王昭君出塞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匈奴人对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是谁。他们都有着闭月羞花的容貌、婀娜多姿的身形。但是其中最伟大的当属王昭君,《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可谓是喻家户晓,但是大多数人受影视作品的影响以为是汉帝无奈将昭君外嫁到匈奴其实不然,昭君是匈奴王几次入京向汉帝求取的王后。本着一颗八卦之心,我们来看看匈奴人到底如何实力宠妻!其实,

  • 苏妲己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商纣王的墓志铭透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红颜祸水、蛇蝎心肠这类成语一出,一个魅惑君王残害苍生的妖女形象就从心底里油然而生了。说起颠倒众生的妖女最深入人心的要数狐妖妲己了,所有的文本、影视作品中的妲己都是一副狐媚子像,媚惑君王扰乱朝纲导致民不聊生无人不恨的咬牙切齿的。但是事实真的会有狐妖吗?都说建国以后不许成精那之前就可以了吗?不如我们看看

  • 多尔衮的十世孙是谁?爱新觉罗.州棠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你家怕是有皇位要继承哦”“大清早就亡了”这些话大家应该相当熟悉了吧,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来吐槽一些封建迷信家族一直渴望后代有男孩来继承家业的传统,也代表了我们民族历史上一些封建的陋习。我们现代社会一直都提倡男女平等,甚至生孩子去医院查性别都是犯法

  • 司马迁记载霍去病把酒肉放臭都不给将士们吃,这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将,追击匈奴,将侵扰汉朝的匈奴击退,现如今其实应该有很多人都对霍去病非常敬佩吧。但是在司马迁的笔下,却记载了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说霍去病将很多酒肉一直放着,即便是防臭了也没有赏赐给将士们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情记载的事情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霍去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