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清照人物资料介绍,李清照和赵明诚情感揭秘

李清照人物资料介绍,李清照和赵明诚情感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3/12/16 16:11:33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是“千古第一才女”,甚至有很多男诗人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还是常态,所以女性想要在社会上出名就变的尤为困难,但是李清照就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自己,也为当时的女性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样的李清照她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后还落得了一个颠离漂泊的下场。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下李清照的一生,还有她的感情生活,跟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成了一段佳话。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当之无愧地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宗师——她就是李清照,以锦词丽文傲视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学渊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其祖父、父亲皆出北宋名臣、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门下,均为齐鲁名士。

李清照父名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太学正、博士、广信军通判、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等职。在太学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济北集》、《李格非集》、《礼记精义》、《史传辨志》、《历下水记》等,可惜皆已失传,存世者仅《洛阳名园记》一书。

作为北宋著名学者文人,李格非主张为文“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宋·彭乘《墨客挥犀》)。他还曾对司马迁班固韩愈等大家文章,评点优劣,坦诚真率,激扬文字,充满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熏陶,她的《词论》显露的文风、气度见识乃至其性格,都与李格非十分相似。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于家世显赫的贵族之家,是宋元丰间宰相、岐国公王珪的孙女,博雅善属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之家,加之她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自是耳濡目染,文华早茂,非寻常人家儿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交多饱学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她18岁时,嫁给21岁的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微宗宰相赵挺之之子。他酷爱金石文字,有《金石录》30卷传世,亦颇好诗文,与李清照可谓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叙》一文,娓娓忆及夫妇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书画,猜书斗茶,诗酒唱和的幸福岁月。

身为少妇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满的,不过随着婚后不久赵明诚的出仕,小夫妻时有别离,聪慧而感情细腻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闺情趣、离愁别绪,一股脑融入她的词中。

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皆以形象意境的新奇巧妙,情感抒发的真切细腻而成千古绝唱。李清照之为旷古才女,还在于她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多为精品。少妇时期的词作,除上引《醉花阴》《一剪梅》外,她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等等,都是她少妇时期创作的震烁古今的绝妙好词。

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济南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没有“靖康之变”,李清照能在优雅宁静中安度一生,适意诗酒,鉴宝填词,——哪怕她因生活的安适而创作不出不亚苏辛的《乌江》《渔家傲》等诗词,而独享“婉约之宗”的盖世殊荣就好!

可惜,上苍赋予她绝世的才华,却安排了她半生悲苦的命运。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王室仓皇南渡,李清照收拾累年所积金石书画等15车,追随王室南下,于建炎二年(1128)春到达江宁与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会合,而留于青州家中不及运走的书籍文物,却毁于兵燹,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官,遂沿江西行至池阳并暂寓于此,五月又出任湖州知州,六月奉旨去建康入朝召见,中暑染疾。七月末清照自池阳奔建康,明诚已病危,于八月十日死亡。中年丧夫、又无子嗣的李清照,欲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小姑,便将行李及二万卷善本书籍,二千卷金石拓本等珍贵文物,先行运往洪州,然而洪州于十二月被金兵攻陷,致行李文物尽皆委弃。其时有谣传谓李清照家藏珍宝,且有通敌之嫌,为避不测,她遂携劫余金石文物远赴浙西欲献于朝廷,一路追随皇帝行踪,从越州到台州,再到温州,又返越州然后至临安,遂在临安定居。

绍兴二年(1132)夏,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做出一个让她悔恨终生的决定:再嫁右承奉郎张汝舟。殊料张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赃情,刚烈决绝的李清照不顾按宋律揭发丈夫将被判入狱的惩处,毅然检举张“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张因罪除名编管,两人离婚。自结婚到离异,不过百天而已。

我们今天可以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冲破世俗樊篱的刚强果决而击节赞赏,然而在封建时代,她要背负着“晚年无检操”,晚岁颇失节的指责与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压力。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妇人,其生活的艰辛与前路的无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难深刻影响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后的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作,都突破了婉约词派抒写个人心绪的狭窄与琐细,一改南渡前的温馨柔婉,而是将个人漂泊流离,孤寂终老的凄苦,揉进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离之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际鸣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是现存清照词的代表作,尤其是其《声声慢》,堪称中国词史上的冠世名篇。这一时期的诗作,可知的如《乌江》《咏史》《上枢密韩公诗》《上工部尚书胡公诗》等,皆沉郁雄壮。豪放本色,不减苏辛。朱熹曾赞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诸诗句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实亦极佳,只是她的词写得太好,诗、文均为词所掩,我们从《金石录后叙》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兴亡之叹的文字,不难断定李清照也应是文章大家。殊为可惜的是,她的诗词文章,散佚者多,传世者少。这就不仅是历代中国读者之失,更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之失了。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还在于她开创了一枝词坛奇葩——易安体。李清照青年时期,写过一篇著名的《词论》,该文不仅毫无顾忌地对她的前辈大家李璟李煜、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评点优劣,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认为词须合乐,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她的创作,是践行了她的理论主张的,她十分注重音律,爱用双声叠音,追求声韵的错落与和谐。她的词,多用白话和家常语,喜白描铺叙,别具一格又保持着词之为词的特质。另外,她的词都是真情的流溢,不模仿他人,不人云亦云,也不怕别人非议,“沛然如肺肝流出”,能表现出细微变化、他人难以描述的微妙心绪和复杂感情。正是因为多方面的创新,她的词作才会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文化的星空上,高悬着一颗最为耀眼的女神之星,那么高,那么亮......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姜维和赵云谁厉害?赵云真正实力有被高估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一生都没有打过败仗,但是仔细看看赵云的阅历,实际上赵云也没指挥过什么大的战役。赢的也只是一些虾兵蟹将,根据赵云的性格他更加适合单人作战,不过单人的话姜维和赵云相比谁会更厉害一些呢?其实赵云的真正实力是被高估了不少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三国中有名的武将,可能赵云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 如果法正和庞统没死,刘备会托孤给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庞统、诸葛亮、法正,三个人都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但是由于法正和庞统两个人都死的比较早,对于后来的蜀汉和刘备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其中有一点就是在劝诫刘备上,诸葛亮无法劝阻刘备对东吴出兵,但是在他看来,法正是可以的。那么,如果刘备死的时候,法正和庞统两个人都还没死,他又会托孤给谁呢?刘备手下可以

  • 历史上法正和庞统谁更厉害?谁更有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法正与庞统,都是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谋士,既然作为谋士,又同处于一个阵营,难免会被拉出来进行一番比较。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被认为是“得一可安天下”的奇才,然而在刘备夷陵之战战败时,诸葛亮认为,如果法正还在,定然能够阻止刘备,可见法正也是很

  • 三国历史上孔融为什么喜欢喝酒?孔融竟然是个酒鬼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酒鬼”这个词,能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就好像是从酒缸里面捞出来的一样,浑身散发着酒气,是时不时还要甩着酒瓶子晃两下,看看里面是不是被喝完了,反应迟钝,邋遢不堪?其实,爱喝酒也不是什么错误,只不过让人看起来不舒服罢了,就比如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小时候能让梨的孔融,竟然也是一个

  • 孔融让梨的那个哥哥是谁?他对孔融舍命相护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一直都是一段历史美谈,人们在称颂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的同时,也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给自己的孩子看,学习这种谦让的精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的时候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哥哥,而他的哥哥长大以后为了保护这个弟弟,却把自己的命都送出去了。这是怎么回事?那个为了保护孔融的哥哥,又是谁呢?孔融是三国时

  • 历史上马超反叛曹操,为什么推举韩遂当盟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是东汉末年时期凉州军统领马腾之子,马腾应征入京为官之后,马超就接手了西凉军。后面马家两百多口人被马超反叛曹操害死暂且不说,马超反叛曹操是他自己的主意,也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然而作为反曹联盟,马超却推举韩遂作为盟主,而不是自己,这是为什么?马超推举韩遂当盟主,究竟有什么用意?马超无论是作为战将还

  • 司马懿为什么要穿女装?楚汉时期就有人这样做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也曾经是历史上的一位穿过女装的人物,在与诸葛亮对峙的时候,诸葛亮送了他一套女装,司马懿就这样面不改色地穿上了,这是为什么?曾经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阵营与项羽阵营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刘邦一方叫骂,然而项羽一方坚守不出。那么,发生在楚汉之间的这一场战斗,最终的胜利者又是谁呢?楚汉战争打得正热闹

  • 为什么诸葛亮不把所学教给儿子,而是教给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非常注重家族传承,尤其是大家族里,对这个尤为重视。三国时期,虽然身处乱世,但是仍旧有很多大家族,这其中,诸葛亮的家族琅琊诸葛氏就是之一。然而,诸葛亮在教习自己生平所学的时候,挑选的继承人是魏国而来的降将姜维,并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诸葛瞻,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这样做,为什么不把所学教

  • 光武帝刘秀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天下人都选择跟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原本的汉朝在这里中断了一段时期,而后被刘秀复国,汉室得以延续,也是因此后世将这两段历史分开称为“西汉”和“东汉”。而在刘秀还没有创立东汉的时候,也是一个群雄纷争的年代,诸侯纷杂,然而天下很多有识之士都纷纷选择了

  • 历史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时期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个人之前,一个是咸丰帝的皇后,另一个是咸丰帝的妃嫔,咸丰帝死后,两人都被尊为太后,形成“两宫并尊”的局面。但是,按照一般的逻辑,同一个皇帝的妃子之间,能有什么好关系?毕竟都是要争宠的,她们之间可能并不怎么融洽。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慈安太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