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错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能成为秦国三名将之一?

司马错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能成为秦国三名将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4/1/23 16:24:52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三个时期。司马错原本是一名纵横家,还和张仪有过一番争论,他认为想要消灭楚国就必须先拿下蜀国。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率军将蜀国灭亡,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又率军南下进攻楚国,最后大胜楚国。或许司马错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如白起王翦响亮,但他的确也是秦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

战国时期,地处秦国南方的蜀国是个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大国。公前387年,蜀国从秦惠公手里夺了汉中,随后,蜀王把汉中封给弟弟苴(称苴侯),没料到时间一长,苴侯竟跟宿敌巴国眉来眼去,双方混得很是亲热。

蜀王一怒之下把部队拉过去,要教训教训吃里扒外的弟弟。苴侯在巴国的支持下,与哥哥大打出手。双都派人向秦国告状,以获得秦国的支持。

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数一数二的超级强国,秦惠文王上台后,东抗由楚怀王牵头组织的五国合纵联军,斩联军八万首级于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并趁机不断进攻韩、赵、魏三国,迫使韩国屈服,连一向奉行军国主义政策的楚国也不敢再去招惹他们。

秦惠文王野心勃勃,正日思夜想的寻找侵略扩张的借口,接到哥俩的诉求后,就想趁机灭了蜀国,夺回汉中。可在到底是先东出,还是先南下的战略问题上,秦惠文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在朝堂上,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率先提出要先取蜀国。此人名叫司马错,是公认的为秦统一功劳最大的三位统帅之一(另两位为白起和王翦),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代。

连横战略的始作俑者、“天下第一拆台专家”张仪则主张先拿下韩国:“不如伐韩。”秦惠文王是个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领导,说道:“愿闻其详!”

张仪用他那套纵横家的理论说服秦惠文王:“我们应当跟魏、楚亲善,出兵三川,堵住辕和缑氏山的关口和要隘,阻断屯留的交通,让魏国与南阳断绝联系,然后攻占新城和宜阳,兵临洛邑(洛阳),声讨周天子不作为的罪过,逼其就范,再打着他的旗号,攻楚灭魏。周天子自知大势已去,惊恐中必交出九鼎。九鼎在手,就可挟天子以令天下,霸业就此可成!”

至于蜀国,张仪认为:“蜀国不过是西南偏辟之国,未开化的戎狄之地,劳师动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都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如今三川、周王室,就是天下之市朝,大王不去争,却顾着去争蛮荒之地,这不是与我们称霸中原的大业背道而驰吗?”

尽管张仪的一番高论引得众人频频点头,可一向低调的司马错这回却异常固执的坚持己见,提出:“国家要富强,必须开疆拓土;要想强兵,必须使百姓富足;要称霸天下,必须以德政示人。满足这三个条件,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我们要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如今蜀国乱政,此西辟之国,我们出兵就如同狼逐羊群,占其地,天下人也不会认为我们残暴;得其财,人们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实在是一举两得,还博得平定残暴的好名声,比攻打韩国,劫天子的效果好得多。”

司马错环顾了一周,见秦惠文王面露喜色,继续说道:“至于攻韩国,劫持天子,除了背负恶名以外,没什么好处。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周天子自知九鼎不保,韩国自知三川必失,他们必将合谋向其他诸侯求救,天子把鼎给楚国,韩将地送魏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大王能阻止了吗?因此还不如轻松占领蜀地实惠!”

一翻论证,秦惠文王连连称妙,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令司马错、张仪和都尉墨等人率军攻取蜀国,秦军经石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七盘岭进入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进入蜀地。果然如司马错所料,秦国虎狼之师一到,蜀国迅速土崩瓦解,蜀王在逃亡中被杀。

张仪、司马错等人又顺手灭了苴、巴两国,俘虏巴王。秦惠文王将蜀国降格为侯国,让宗室公子通去当蜀侯,任命陈庄为蜀相。此战,让秦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秦岭外广大的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目的。富饶的巴蜀之地不仅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后勤基地,还利用形胜优势从战略上对楚国构成了侧翼包围的态势,为日后“浮江攻楚”创造了有利条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绍生平简介,袁绍家族如何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写的功劳簿,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功勋章。历史是不客观的,因为成者为王侯败者为贼寇即是标准;历史是不公平的,因为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才是真相。有多少雄才大略、经天纬地的英雄一战身败名裂、沦为贼寇;又有多少酒囊饭袋、才疏德浅之辈一战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忠君思想的熏陶,两

  • 赢华和赢驷是什么关系?赢华简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对于赢华的记载相对较少,实际上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弟弟,在当时也属于秦国一员猛将。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嬴华和嬴疾都是秦国宗室将领,嬴稷有勇有谋,而嬴华似乎少了一些谋略,做事比较鲁莽。不过在秦楚大战中,嬴华为了回救咸阳力战而死,也是帮助秦国解决了亡国危机。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赢华,下面就为大

  • 朱可夫到底有多霸气?接受德国投降时怒吼凯特尔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大轴心国为首的法西斯政权所挑起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同盟国获得了胜利。在当年接受德国投降的是苏联以及盟军的几个国家主要代表,苏方所指派的受降人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朱可夫元帅。在这次受降仪式中,朱可夫只说了两句话,被后世人称战神不是白叫的。朱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战略

  • 起底刘邦真实身家,平民出身却能俘获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但他早期的条件并没有那么不堪,而且要比周边的人宽裕不少。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刘邦总能俘获人心,这是刘邦为人的优势之一,但主要还是因为刘邦有一定的家底,所以才能招揽帮手,不然在强大的个人魅力也不管用。毕竟身在乱世,能吃饱饭才是王道。下面就为大家起底刘邦真实的身家,看看刘邦究竟是

  • 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为何会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帮助秦始皇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有着“千古一相”之称。李斯早年入官,就曾力劝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可见李斯野心不小。当时李斯用计谋离间各国君王,顺利帮助秦国将其他六国逐一消灭,最后终于完成统一霸业。此后李斯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制度,大致奠定了此后封建专制时代的基

  • 吕布为什么会被神话?吕布真实战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三国演义》中神话了很多人物,其中诸葛亮和关羽较为明显,很多事迹都是杜撰出来的。而吕布作为三国第一武将,自然也存在被神化的部分,那吕布的真实战力究竟如何呢?演义中,通过一篇三英战吕布一下子就凸显出了吕布的强大,不过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何况对手还是关羽和张飞。但除了这点,吕布的本领

  •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黄观是明初洪武年间人士,他被称为一代考神。因为黄观是古代首位“六省状元”,也就是说从县试到殿试他均为第一名。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发问殿试,黄观道出了“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的主张,深的朱元璋任何,从而获得状元身份。不过朱棣篡位以后,他

  • 古代被称为兵仙的是谁?一代军事天才却无他的容身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中国古代骁勇善战、指挥有方的名将,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能够排列在内,秦朝镇守长城的蒙恬也算一个,继承者汉朝也不乏名将,像卫青、霍去病、陈汤、窦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我最佩服的是一位西汉开国名将,刘邦自述能得天下的重要因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靠张良,治军有方、坚守粮草靠萧何,那么前线打

  • 管仲为何被称为“圣人之师”?看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五霸之首,齐国国力也一度达到鼎盛。管仲开辟了法家的先驱,更是被誉为“圣人之师”。不过这个“圣人”恐怕和儒家倡导的圣人含义是格格不入的,孔子就曾评价管仲“管仲之器小哉&rd

  • 窦建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窦建德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窦建德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据说窦建德是东汉名臣窦融的后代。窦建德在河北、山东等地起义后,和隋唐军队之间的战争长达12年之久。不过隋炀帝的暴政能被推翻,窦建德也是功不可没。他虽然带领义军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因为缺乏远见,还是犯下一些错误,导致最后战败而亡。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窦建德的为人,下面就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