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最后被迫禅位,大唐开国皇帝为何如此憋屈?

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最后被迫禅位,大唐开国皇帝为何如此憋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35 更新时间:2024/1/10 4:32:12

唐高祖李渊可能是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之一了,身为大唐的建立者李渊仅仅在位八年便被迫禅位李世民,为何李渊最后会落得如此憋屈的地步呢?恐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渊没能做好立嗣工作。实际上唐朝的建立,李世民也是立下赫赫战功,而且更有人说李世民功绩不在李渊之下。但李渊还是执意把李建成立为太子,导致兄弟最后必定会走上反目之路。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渊对他也以无可奈何了。

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位开国皇帝非李渊莫属了。

没错,就是唐高祖李渊。

按说一个盛世帝国的创始人应该很强势才对,不应该这么悲催啊,可李渊偏偏就是个“倒霉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活得好生窝囊,好不容易成了皇帝,可以安享太平盛世,顺带欣赏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可却又被儿子逼着早早退了位,怎一个“霉"字了得?

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李渊,远祖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西凉开国之君李暠。

近祖亦可追溯到其祖父李虎,西魏的八柱国之一。

父亲混的稍微差点,但也混到了唐国公的爵位。

所以说,李渊的背景够硬,很牛!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功作了很大的铺垫。

李渊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古代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就是个孤儿,和一般的孤儿不一样的是李渊除了父爱,其余的一切有增无减。

他还继承了唐国公的世袭爵位。

更重要的是李渊的母亲还是独孤信的女儿,独孤皇后的亲妹妹,李渊自然也就成了皇亲国戚。

刚入任隋文帝就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

这是个什么官呢?

皇宫禁卫军中的武官,首先官职不太高,级别比较低,但发展潜力却很大。因为在皇帝身边当差那可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果不其然,李渊是支潜力股,隋文帝很快就让他担任谯州刺史。

但这时杨坚却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水淹了大兴城,虽然却是个梦,但杨坚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便对李氏一族有所戒备。

李渊也从谯州调到陇州,再调到岐州。原以为会在刺史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没想到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隋文帝驾崩了,晋王杨广登基。

杨广一上台,对他的这个表哥真的很不错,让李渊做了太原的留守(也就是太原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可比他原来的地位高多了。

但这种信任只是暂时的,不信任才是长远的!对杨广这样的人来说,永远信任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一句谣言可以成就一个人,一句谣言也可以让一个王朝覆灭。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童谣:

“杨花落,李花开。”

正巧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别问是怎么传的,隔墙有耳啊。

杨广知道后很不高兴,便展开了对李氏人员的重点排查。怀疑李渊那是肯定的,但还没怀疑到除去他的程度,因为还有一个叫李浑的人比李渊更为可疑,只因李浑的叔父李穆太厉害了,功高震主。

就这样李浑被杀,李渊又顺利逃过一劫,但你要认为杨广会对他打消了疑虑那可就错了。

有一天,杨广对李渊的外甥女说:“你舅舅怎么迟迟不肯来呢?”

“舅舅病了”。

“是不是病的快死了?”

李渊知道后,吓了个半死,害怕李浑就是他的下场,于是便学萧何坏自己的名声。

这招虽并不新奇却让李渊躲过了杀身之祸,值!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和晋阳县一个叫刘文静的县令张锣着要起兵造反。但李渊这个人不知是胆小,还是顾及到往日的情分,更况且造反的勾当也不是那么好干的,弄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儿,所以就死活不同意。

可他的儿子李世民却很有野心,想当皇帝。于是就找了一个叫裴寂的人,让他在杨广的晋阳行宫中选了几个宫女,趁着李渊唱醉了酒,硬是把这几个女人塞给了李渊。

等李渊一醒来发现完了,误入了贼船,只能跟着走了。

至此,便拉开了晋阳起兵的序幕。不管是自愿的,还是逼不得已的,李渊还是选择了造反。

趁着天下大乱之际,占领了大隋的都城长安。

隋朝灭亡,新的王朝自此诞生了,他的开创者叫李渊。

说到这里李渊好像是因祸得福了,但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痛不欲生。这便是著名的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

李渊当皇帝后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虽然李世民比李建成更有才能,李渊不同意,没用。

更何况李渊认为大隋亡国的悲剧就是隋文帝杨坚废了杨勇改立杨广所导致的,所以他坚决立长子为太子。

可李世民偏偏是野心太重的那位,当初造反的口号都是他率先提出来的,要说不想当皇帝,谁信呢?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在玄武门外,李世民派人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要知道李渊总共才四个儿子,除了李元霸早死外,如今他就只剩下李世民这么一个儿子了。

他痛心,却不能治李世民的罪。

但更让他痛心的还在后头。

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连他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一家老小也不愿放过,全给杀了。

心力交瘁,痛不欲生的李渊算是彻底绝望了。

九月四日,李渊便让位于李世民,当了太上皇。

十三年后病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郭利仕这个人么?揭秘郭利仕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郭利仕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实际上高力士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为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从这个称号就能看出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至死不渝。高力士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后以及太平公主之乱,此后受到玄宗重用,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这次就准备为

  • 冯太后一生有哪些成就?冯太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冯太后被称为是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也正是在冯太后的带领下,北魏才能全面推行改革,增强国力。冯太后是北燕皇族后人,北燕灭亡后成为拓跋焘的婢女,后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最后荣升皇后。但文成帝早逝,年幼的献文帝继位后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此后便由冯太后临朝辅政,并且献计除掉权臣乙浑,这才别北魏带来了改制

  • 关羽虽为一代名将,性格却有致命弱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关羽绝对能排进三国所有人物中的前三名。实际上古人对于关羽的崇拜还要更加狂热一些,毕竟在演义中关二爷的待遇基本上和男主角一样。不过关羽虽然是一代名将,但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关羽性格存在一定缺陷。可能你要是身在三国,想要跟关羽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关羽也因为自己刚直的性格得

  • 李白和杜甫晚年有什么矛盾?两人竟产生隔阂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十分伟大的诗人,很多人好奇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两人都如此有才能,那他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李白和杜甫算有一定交集,但友谊并没有那么深厚。李白和杜甫作诗的风格相差很大,而且两人所处的时期也有一定区别。后来杜甫定居长安城,李白则开始了自己游历的生活,两人便逐渐疏远。不过据说李白和杜

  • 商鞅变法对普通百姓是好是坏?百姓是如何评价商鞅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是由商鞅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原本商鞅想在魏国实施,但魏惠王并没有采纳,此后商鞅便来到了秦国继续推行自己的变法。也正是在秦国商鞅遇见了自己的知音秦孝公,在秦孝公的帮助下商鞅顺利将自己的改革措施推向整个秦国。此后秦国国力逐渐强盛,不过从宏观来看商鞅变法的确是秦国崛起的基础,不过对于秦国百姓来说

  • 孔融做了什么惹恼曹操,竟惹来灭门之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是东汉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魏文帝曹丕就很欣赏孔融的文辞,还曾向天下人征募他的作品,如果曹操不杀孔融,说不定孔融还能看到曹丕称帝。孔融性格刚直,言辞激烈,所以可能会在无意间冒犯他人,但孔融这次却把曹操给惹恼了。导致曹操带着猜疑和不满将孔融处死,还株连全家。孔融也是个聪明人,他为什么明知自己可能

  • 明成祖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啊,那就是富贵的象征,家大业大的,皇帝们都是什么后宫佳丽三千人,所以孩子也多,十几个的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个明成祖朱棣好像就不太一样,话说好像只有三个孩子啊,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这个朱棣的三个孩子又分别是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明成祖

  • 毛遂为什么要自刎?毛遂死因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毛遂这个人物感到陌生,因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所谓门客的意思是战国后期各国公族子弟养的一批谋士,不过这些谋士中也不乏混吃混喝的人物,但毛遂明显不是这样的人。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都未崭露头角,此后却一鸣惊

  • 花木兰结局是什么?花木兰最终下场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他替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说过很多关于花木兰的故事。不过花木兰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却是个谜,因为关于她的姓氏、籍贯等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也有人怀疑花木兰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但其实这也并不影响后人学习花木兰的精神,而且也有不少人相信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他

  • 李必原型李泌是个怎样的人?四朝元老还保过三个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原型人物就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了。其实在原著中,男主的名字就叫李泌,在剧版才改成了李必。那历史上的李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李泌生于陕西西安,是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年少成名,因此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就此踏上仕途之路。不过李泌为官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