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的谥号都是怎么取的?开国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有高文武三个字?

皇帝的谥号都是怎么取的?开国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有高文武三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65 更新时间:2024/3/9 22:35:57

中国古代每位皇帝都会有一个谥号,也是对皇帝的一种评价。不过几乎所有开国皇帝的谥号中,都会有“高”、“文”、“武”这三个字,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汉朝的皇帝给开了个头。对于开国皇帝来说,谥号肯定也要体现出最高的级别。高祖、文帝、武帝都算是最高的头衔了,一般武帝会在文帝前面,但也只是等级的区别,不一定指这位皇帝在武学或者文采方面有多大的成就。

谥号是过去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的一种称谓,是对其生前功绩与品行的盖棺定论。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先秦时期,周天子及各诸侯国君、夫人、卿大夫等皆有谥号。而自秦始皇一并天下后,认为由臣子给先君评定谥号,是“以子议父、以臣议君”乃大不敬。于是,废除了谥号,其自号始皇帝,其以后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然而秦朝国祚不长,自汉建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谥号”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俗话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古人尤重“身后名”,而这谥号就是对其生前功绩与品行的盖棺定论。故而,谥号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精深的学问。我们根据秦朝以后的历朝开国皇帝的谥号,可以发现开国皇帝的谥号,始终圈定在此三个字之内,这又是为何呢?

汉朝,刘邦,谥号“高”。刘邦的谥号,一般人都会弄错,通常人都提“汉高祖刘邦”。“某某祖”、“某某宗”都为庙号,而“某某帝”才为谥号。唐朝以前的皇帝,通常都称““某某帝”,也即“谥号”。唐朝及唐朝以后的皇帝才通常称“某某祖”、“某某宗”,也即庙号。而刘邦的谥号为“高皇帝”,庙号为“太祖”,刘邦应该被称为“汉高帝”(唐以前的通行称谓),或者“汉太祖”(唐及唐以后的通行称谓),或者称“汉太祖高皇帝”。而“汉高祖”的称谓,其实是不伦不类,将庙号与谥号相混杂了。

曹魏,曹丕,谥号“文”。曹魏的实际奠基者为曹操,在曹操晚年,有人劝其称帝。但是,曹操做了一辈子的汉臣,也实在不好拉下脸皮称帝,便说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然而,其子曹丕称帝后,却给曹操上了“武皇帝”的谥号。曹丕死后,其谥号却为“文皇帝”。

晋朝,司马炎,谥号“武”。晋司马氏的江山,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而晋武帝司马炎,却是历朝开国皇帝中,最虚有其名的。其父司马昭生前,便不怎么看好司马炎,而想立其次子司马攸为世子,后因遭大臣们反对而终止。司马炎穷奢极欲,又无政治远图,晋朝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灾难,理该由司马炎埋单。

南朝宋,刘裕,谥号“武”。南朝齐,萧道成,谥号“高”。南朝梁,萧衍,谥号“武”。南朝陈,陈霸先,谥号“武”。隋朝,杨坚,谥号“文”。

唐朝,李渊,初谥为“太武”,其后,改谥为神皇帝,而后又改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自唐朝以后,科举制日益成熟,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务於“中央皇权”的官僚体制。彻底打破了世族垄断仕图的局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权力的过度集中,使得围绕着“至高无上皇权”的种种无底线奉承之词也就应运而生。如《笑傲江湖》中的“文成武德、仁义英明圣教主”等本质上也属“谥号”,不过是“活人”已经开始享受这被奉承的滋味了。

唐朝以后的帝王谥号,越来越长,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长达二十多字了。故而,对帝王的称谓也只好变了,而改称其庙号或者年号(明清)。而明清皇帝的

五代时期,略过,谥号大抵皆含“文”或“武”。宋朝,赵匡胤,初谥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加谥为“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元朝,跳过,不离“文或武”。明朝,朱元璋,谥号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谥号核心在“高”。因此,朱元璋也通常被明朝人称为“太祖高皇帝”。清朝,亦不离“文或武。

历朝的开国皇帝谥号,皆不离“文”、“武”、“高”。而在先秦时期,“高”的谥号却并不常见,最为常见的谥号为“文”、“武”。何谓“文”?根据“谥法解”: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等。何谓“武”?刚彊(通“强”)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贬义)等。

而“文”,通常表示“文治”,也多用於文臣的谥号,例如“文正”、“文忠”等等。“武”,通常表示“功业”,也多用於武将的谥号,例如“武穆”、“武襄”等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原是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不同理念,而周文王、周武王都是极为难得的“圣明之君”。故而,“文”、“武”都是谥号中的最上等。但“武”,有时已有贬义的意味,如汉武帝的谥号,就有穷兵黩武的意思。那何谓“高”呢?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等等。“高”的谥号,已经可以说是另创一个“高度”了,属至高的谥号。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得到李治的宠爱,为什么得不到李世民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虽然在历史上并不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但是却一直都是史学家承认的,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对她感到十分好奇。不过武则天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皇帝,她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后来又做了李治的皇后。然而,为什么当她在李世民时期一点也不受宠,但到了李治时期,却能够得到李治的宠爱呢?1.武则

  • "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为什么比不过歌女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金屋藏娇”这个词,一定有不少人都曾经听说过,至今还经常被人拿出来用,或者调侃。这个词其实是出自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与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这位皇后出身名门贵族,也是汉武帝从小的“青梅”,然而最终,贵族出身的皇后却比不过一个歌女出身的卫子夫,陈阿娇的皇后之

  • 蜀汉刘备手下谁的地位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可能都对三国时期,蜀汉刘备手下的“二把手”很感兴趣,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都会认为在蜀汉排的上号的,在刘备手下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诸葛亮,毕竟他后来可是大权独揽,连刘禅都要尊一声“相父”。不过这些都是在刘备死后的情况了,那么刘备还在世的时候

  • 三国张苞究竟有多重要?他死了连诸葛亮都吐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赵云死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强将勇,粮草丰足,预备北伐。遽然一阵大风刮起,把庭前松树吹了。孔明一看,大事不好,就算了一卦,然后说:“看来要折损一员大将了!”大伙都不信任,正喝酒呢,正喝酒间,遽然有人来报赵云的两个儿子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把杯子扔在地上说:“完了

  • 赣南悍匪周文山到底有多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周文山其实很多人应该想到了这个人好像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人啊,但是这些也不要紧了,因为我们知道方文山了,但是这些也不要紧了,因为周文山和方文山其实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方文山是写歌词的,而周文山确是当时社会的悍匪,那么这个周文山话说真的是好坏啊,坏到别人说成是土皇帝,那么这个人倒是是谁?他又有什么传

  • 曹丕为什么要杀曹洪?曹丕和曹洪真实关系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洪是曹操早年的将领,而且还舍命两次将曹操从危机当中救出。但曹丕和曹洪的感情就不是很好了,据说曹丕称帝后一直想除掉曹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曹洪护主有功,但他本人太小气而且还贪财,这就让曹丕感到非常不爽,曾因此将曹洪下狱,差点处死。但曹丕深知自家宗亲还是要给点面子,不然也得不到支持,为什么还要冒犯

  • 夏侯四杰分别是谁?夏侯四杰为什么没夏侯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夏侯家最出名的人物,应该还是夏侯渊。毕竟夏侯渊是曹操最喜欢也是最信任的将领。如果说曹操对谁没有一丝防备的话,那这个人就是夏侯渊了。其实夏侯渊不仅带兵了得,管理内政也是一把好手,但夏侯四杰里为什么没夏侯渊呢?虽然夏侯四杰没夏侯渊,但这四杰都是夏侯渊的儿子,也算是继承了父亲的名声和才智。这次就为大家

  • 李严是怎么被贬的?是诸葛亮排挤李严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严,可能有一些人不太清楚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是另一个人你一定知道,那就是诸葛亮,而李严,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如此一想,这个李严在蜀汉的地位一定不低,能力一定不弱,不然怎么可能当此大任?然而李严最终却被贬为平民,这中间又出了些什么事呢?1.李严李严的能力必定是非

  • 杨广杀父是真的吗?杨广是怎样逼父退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但是关于杨广上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杨广、杨素等人不断陷害杨勇,所以杨坚废了杨勇的太子位,立杨广为太子。还有一种说法更加极端,就是杨广杀父,比后来的李世民还要更极端。不过很多人说杨广杀父是野史,但在许多史书中也有记载,硬说是野史好像有点太过牵强。而且以杨广的性格来看,他也极有可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妹,为什么没有娶嫂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尽管后世历史上对于李世民的评价有很多都是正面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皇位得来还是不正,是他发动政变,夺了自己哥哥的太子之位,这才获得了皇帝的位置。而在这场政变之后,李建成与李元吉身死,面对他们尚在人世的妻子,李世民娶了弟妹杨氏,但是却没有娶嫂子郑观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1.李世民娶弟妹杨氏玄武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