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变法有什么弊端吗?

苏轼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变法有什么弊端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28 更新时间:2024/1/5 3:57:09

说到王安石,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都是他的诗歌,认为他也是一位诗人,但其实不止于此,王安石还是北宋时期一位政治家、改革家,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一般来说,变法就是图强,为了国家的发展,可是王安石的变法,尽管我们现在看来很有意义,但在当时却有很多人反对,而且这些反对的人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正直之士,例如苏轼、司马光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提起王安石,我们自然会想起“熙宁变法”。人们今天对这场改革评价极高,然而,在当时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般的观点认为,王安石的反对者都是些守旧势力。但认真读史就会发现王安石的支持者基本是些投机的奸臣,而反对者却都是些君子,如苏轼、司马光、程氏兄弟等。

按道理来说,苏轼、司马光等人并非不明事理之徒,那他们为何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守旧势力,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吗?这个解释说实话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当时的很多政治家都认为王安石不具有宰相之才。如三朝元老韩琦,此人可是推行过“庆历新政”的人,深谙变法之道,因此他的话很具权威性。他曾苦口婆心地对神宗皇帝说:“王安石是个出色的翰林学士,但当宰相绝对是不合格的。”其实,这不仅是韩琦一个人的看法,可以说是时人的共识。那么既然王安石不适合当宰相,历史又为什么选择了他呢?

根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苏轼责曾公亮不能救正朝廷,公亮曰:“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曾公亮曾经举荐过王安石,但后来对他做的一些事并不赞赏,于是王安石便将其排挤出朝廷。曾公亮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上与安石如一人”,神宗皇帝全力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事业,对他言听计从。为何如此呢?这也是机遇吧!让王安石遇到了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当时年仅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之际,渴望建功立业。面对西夏的侵扰、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神宗皇帝早就想一展宏图了。这时王安石提出军事改革、经济改革的方案,可以说正合神宗皇帝的心意。因此,俩人一拍即合,君臣联袂,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革——“熙宁变法”。

那么,王安石究竟为什么不适合做宰相呢?我们来看看王安石的个人气质、性格就明白了。

首先,王安石最大的特征太过狂妄、刚愎自用。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文献依据的。根据阮阅的《诗话总龟》记载,王安石被罢相之后,回到金陵住在州东的刘相故宅,在厅上题字曰:“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诸葛亮是蜀汉贤相,受到人们的赞赏,王安石在这里却对其极尽嘲讽,大有自己之才过于卧龙的感慨。此外,根据宋人笔记《默记》记载,王安石高中进士以后,时任枢密使的晏殊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专门设宴请他喝酒。

期间晏殊对其推心置腹地说:“咱俩都是江西老乡,我送你八个字‘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这本是晏殊经历了宦海沉浮以后的肺腑之言。但是王安石回到客舍,颇为不屑的说道:“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此后他更看不起晏殊,认为一个宰相却喜欢填词宴饮,这个国家肯定是治理不好的。

王安石在扬州做官时,有人问韩琦一个怪僻字,韩琦随口说了句“王安石颇识怪字”。本来是一句玩笑话,谁料,王安石当政以后,立即让神宗将时任首相的韩琦赶出京城。

其次,任人唯亲,不辨忠奸。王安石当了参知政事以后,推行“新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在这些反对派里不管位置多高、资历多老,一律赶出朝廷。这时候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不得不起用一批“新秀”。而这些“新秀”大部分是些投机人士,对王安石和“新法”极尽阿谀之语。如吕惠卿本来是到京城述职的,他对王安石的新法颇为赞成,于是王安石便破格擢升了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官一跃成为主管三司的“计相”。此后他又以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了一批所谓的官场“新秀”,如章惇蔡确曾布、蔡京等人。而正是这些人挑起了后来的新旧党争,排挤了大批的贤臣,致使北宋在内耗中衰微,最终酿成了“靖康之祸”这一悲剧。

再次,极为邋遢,不讲卫生。王安石的不修边幅在北宋是出了名的,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换濯。”要知道,不修边幅可不是自己的事情。他是朝廷官员,整天出入于公共场合,身上有异味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会有损政府的形象,更会对他人造成不好影响。况且,北宋时期,每十天放一次假,俗称“荀休”,雅称“休沐”。但是他还是经常不洗澡,使得同僚实在闻不下去他身上的异味。同僚便约定和他每月洗一次澡,并且免费为其提供新内衣。

王安石这种形象在魏晋时期还会得个“扪虱而谈”的美名,但魏晋是个病态的时代,自是与北宋不可同日而语。苏洵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辨奸论》,“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洵在这里很不客气的批评王安石,认为脸脏了、衣服脏了就得清洗,而他就这样蓬头垢面的读圣贤书,实在是不成体统。

此外,在仁宗皇帝举行的一次赏花钓鱼宴上,王安石竟然将一大盘子鱼食吃了个精光。仁宗皇帝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众臣说:“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钓饵一粒,则止矣。食之尽,不情也。”意思就是说你误食一两粒鱼食也就罢了,谁还没有个吃错东西的时候呢?但你王安石明知道这是一盘鱼饵,竟然还要把他吃完,这就显得有点不合人情了。

通过上面的这些史料记载和时人的评价,我们发现王安石身上的确有很多奇怪的性情。说他没有宰相之才,不是说他没有政治才能,而是说他没有容人之量,更没有辨别忠奸善恶的能力。宰相是个特殊的职位,光有才能是不行的。还是陈平说的好,“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由此可见,宰相最大的职能就是对上能够辅佐君主,对下能够选贤任能,辨别忠奸善恶,使大臣各司其职。如此上下井然有序,朝政自然会清明。到底晏殊是做过宰相的人,“能容于物,物亦容矣”可谓是知言。可惜这谆谆教诲,王安石没能听进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他将一批忠志之士排挤出朝廷,而起用了一批投机阿谀之徒,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失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黄月英真的很丑么?历史中黄月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娶黄月英当老婆会多人都不解,为什么诸葛亮要找一位丑媳妇呢?其实关于黄月英真实的相貌大家也都没有见过,所以到底是不是丑女也没人能知道。但是黄月英的才华的确是把诸葛亮给震惊到了,有很多诸葛亮的发明实际上是黄月英想出的点子,但是因为古代女性地位并不高,所以这一切功劳都算在了诸葛亮的头上,那黄月英到底

  • 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为什么汉武帝没有责怪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名号,他是秦朝时期名将李信的后人,然而最终却因为在战斗中迷路,没能参战,最终羞愧自杀。而他的儿子,李敢,后来在一次汉武帝的狩猎中,被霍去病当着所有人的面当中射杀,事后汉武帝还没有找霍去病算账,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李敢做了什么让汉武帝

  • 李建成有更多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没有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按照原本既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并没有资格继承李渊的大业的,而应该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但其实,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明明拥有更多的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先下手为强,就造成了后来自己的死,唐朝大业也拱手他人,李建成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唐太宗李世民

  • 潘仁美为什么会被后人丑化?历史上潘仁美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潘仁美在杨家将中被塑造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大奸臣,而且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历史罪人。不过正史当中,潘仁美并不是一位奸臣,相反还是一位大忠臣。为什么到了杨家将当中潘仁美就彻底变了一个人呢?而且还让无数的后人都误会了潘仁美的为人,这个黑锅也是历史中少有的情况。难道是写杨家将的作者和潘仁美有仇么?相信大家都看过

  • 魏璎珞和令妃魏佳氏是同一个人么?魏璎珞的真实经历和魏佳氏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魏璎珞最近可以说是圈粉无数了,很多观众都被魏璎珞霸气的形象给震撼到了。其实魏璎珞的历史原型人物就是令妃魏佳氏,也是乾隆皇帝的第三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嘉庆皇帝的生母。要知道能从皇帝的后宫脱颖而出,成为皇后的人肯定也需要两把刷子。那魏璎珞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个皇后位置的呢?历史上魏佳氏传奇经历和魏璎珞的一样么

  • 李世民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但论功绩,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只是李世民上位的方法一直受到后人的诟病,毕竟是来了一招绝的大义灭亲,想想也是够恐怖了。不过李世民登基后把唐朝盛世有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方面还是没得黑的。不过李世民一生犯过哪些错误呢?其实除了杀自己的亲兄弟以外,李世民也还做过几件糊涂事,下面就为大家一一

  • 诸葛亮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谋略虽然天下无双,但毕竟他还是人不是神,所以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那诸葛亮一生到底犯过哪些错误呢?其实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失误还是挺多的,第一次北伐就用错了马稷,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退兵。而且因为诸葛亮保守的性格不愿采取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也是做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所以说等到诸葛亮独挑大梁的时

  • 晚年的卫青为什么一直被打压?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代贤能的君主,前有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一举出兵威慑匈奴,而在这件事情上有两个大将,一直都是楷模级别的人物,卫青和霍去病。然而在卫青晚年的时候,汉武帝却一再的打压他,明明在各种战役之中,卫青都是劳苦功高的人,汉武帝这样做岂不是有些“恩将仇报”了?汉武帝到底为什么

  • 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寿王李瑁,这个名字,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会觉得眼熟,似乎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又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个名字的出镜率也不算低,只不过风头都被别人抢走了,抢风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李隆基和妻子杨玉环。李瑁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会在后世一直流传,而自己却成了一个绿叶人物,不仅是陪衬,连颜色

  • 如果岳飞不死,金国会被灭掉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之死,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中悲痛的一点,明明南宋王朝已经是危在旦夕,却还是杀了岳飞,这简直就是在自毁长城。很多人也因此恨死了秦桧,将他和另外几个导致岳飞死亡的人的铜像做成跪着的样子,一直跪在岳飞和岳母的墓前,代表着千百年的忏悔。那么,既然这样不忿,不如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朝廷没有要杀死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