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珅的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

和珅的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82 更新时间:2024/1/15 17:08:36

说到和珅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贪钱的事情我们不说了,我们今天来说说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故事吧,那么第一个问题就要问了,这个和珅叫和珅他儿子怎么叫这个名字啊?话说和珅最后被杀了,这个他儿子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个问题乍看有点搞笑,我反问一句,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叫丰绅殷德呢?

有人可能要说了,和珅姓“和”,他的儿子应该也姓“和”,怎么复姓“丰绅”呢?

其实和珅不姓和,而是姓“钮钴禄氏”,原名善保。

和珅是满族旗人,满族人的姓和汉族姓不一样,比如慈禧也是满族人,她姓“叶赫那拉”。

和珅这个名字是他的两位恩师吴省钦、吴省兰为他起的,“珅”是一种玉,“和珅”就是和田玉的意思,代表稀少、珍贵、罕有。

和珅以后的行为确实世间罕有。他倚仗乾隆皇帝的宠爱,贪污清政府白银8亿~11亿两,相当于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乾隆死后仅半月,被其子嘉庆抄家赐死。这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和珅原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丰绅殷德,二儿子很小就夭折了。如此看来丰绅殷德是千顷地里一棵苗。

和珅把唯一的儿子当成宝贝,除了稀缺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丰绅殷德长得与和珅一样帅气和潇洒。

亲们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和珅年轻时长得一表人才,根本不像王刚扮演的那样老丑。否则和珅也做不了乾隆的贴身侍卫。

儿子继承了他的基因——帅的掉渣。

在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有一次和珅带他进宫,乾隆看到和珅的儿子长得挺秀气,和小孩一拉话,乾隆大吃一惊,和珅的儿子真是一个小大人,说出的话头头是道。

乾隆感叹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乾隆喜出望外,想了想,对和珅说:“这孩子前途无量,我赐他一个名字,就叫丰绅殷德吧。”

和珅和儿子急忙跪倒磕头道:“谢主隆恩”。

乾隆高兴的解释道:“丰绅在满语中是福裕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多福多德的意思。”

乾隆为何对和珅的儿子如此上心呢?原来乾隆有了私心,想把自己小女儿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十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年龄很般配。

十公主就是历史上的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60岁时和惇妃汪氏所生。

乾隆老来得女,视如掌上明珠。他曾对女儿说:“如果你是一个儿子,将来你就是皇太子”。

假如十公主是男孩,以后就没嘉庆皇帝什么事了。

和珅巴不得攀龙附凤,从这后经常带儿子去乾隆家中串门,乾隆把丰绅殷德当成了准驸马看待。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为女儿和丰绅殷德举办了豪华婚礼,场面之隆重,嫁妆之丰厚前所未有,规模超过了任何一个公主出嫁时。

乾隆可比和珅有钱,和珅拿的彩礼比不上乾隆花费的十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公主下嫁和倒陪送。

这一年公主和驸马都是15岁,可谓一对金童玉女,谁看到都喜欢的不得了。

结婚后,固伦公主就发现公爹有贪赃枉法的现象,她认为这会给家庭带来不幸,曾劝过公爹应该及时收手,不要肆无忌惮,但和珅听不进去。

据《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从后面和珅被杀来看,不得不佩服公主的高瞻远瞩和洞察一切的眼光。

二人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夫妻很高兴,十公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儿子的身上,丰绅殷德常常去外地视察民情,此时丰绅殷德的官职是正黄旗护军统领。

然而天不作美,不知什么原因,幼子不幸夭折,丰绅殷德听到噩耗后悲痛欲绝。

夫妻二人始终不能走出阴霾,更为不幸的是,公主从此后再没有怀上孩子,这对于如此年轻的二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依我看来这是老天爷报应和珅,谁叫他不积阴德祸害百姓,祸害国家呢!

公主对自己不能生育很内疚,毕竟古代看重传宗接代这件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公主是一个善解人意,宽宏大量之人,她劝丈夫纳妾,经过三番五次的规劝,丰绅殷德这才纳了一个小妾。然后为他生个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转眼十年过去了,嘉庆四年(1799年),公主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在乾隆死后半个月,公爹被哥哥嘉庆关押起来,罪名是贪污腐败,聚敛不法财富,明显和收入不符。

公主苦苦哀求哥哥放过驸马和公爹,讲真嘉庆很喜欢这个妹妹,当初老爸把妹妹嫁给和珅儿子时,哥哥极力反对,但最终无效,嘉庆为此三天没吃东西,以示抗议。

嘉庆早就看和珅不顺眼。

嘉庆看在妹妹面子上,改斩立决为赐死和珅,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

本来和珅犯的是灭门之罪,由于公主的求情,只处罚了和珅一人。

和珅临死前在儿媳妇面前长跪不起,哭着说“钮祜禄氏能保住一脉相承,实公主之力也”。

嘉庆看在妹妹的面子上,不但赦免了丰绅殷德,还让他仍旧享受伯爵的封号待遇。之后又把和珅用不义之财盖的富丽堂皇的“和府”分成两半,一半归还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另一半儿赏给了同母的弟弟庆郡王永璘。

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丰绅殷德不幸去世,年仅36岁。

道光三年(1823年),固伦公主去世,终年49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忠心耿耿的5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上,历来都是君臣有别的,但是也会有着一些特殊的情况的。就比如皇帝对臣子不咋样,刚好又有臣子手握大权,然后一怒之下就造反了,自己成了皇帝。像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可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同样也有那么几个人,手里有这大权在握,却是愿意甘心辅佐皇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1、蒙恬他出身

  • 金人为什么恨袁可立?袁可立策反刘爱塔让金人蒙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袁可立是明朝后期著名官员,也是抗金名将。袁可立是四朝老臣,在职期间曾平反冤案,恢复海疆,他还做了另一件事让金人对他恨之入骨,就是袁可立策反了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金人曾厚待刘爱塔,但刘爱塔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码,成功躲过金人的猜忌,但此后他们两人也上了满清的黑名单。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段历史,

  • 秦良玉有哪些成就?秦良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良玉是历史上第一位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女性将领。如果花木兰的故事还存在争议,那秦良玉可是有史书为她正名的。秦良玉丈夫马千乘被害以后,她决定接过夫君职务,率军抵抗清军。而秦良玉在战场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还有奢崇明叛乱,这让她成为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完全不输给当时的男将领。这次就为大家

  • 刘伯温儿子刘璟是个怎样的人?刘璟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璟是刘伯温次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刘璟自幼好学,精通诸经还有兵法,他曾协助唐胜宗平定乱局,因此深受朱元璋重用。刘璟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多著作,例如《易斋集》、《闲闲子集》、《遇恩录》等,而且评价颇高。不过刘璟最后的结局却算不上好,带有极深的悲情色彩。这次就来介绍下刘璟这个人物,还有他最后的

  • 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统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话说他被誉为是清朝的重臣,他还是刘墉的父亲,那么这个人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呢?话说不能用厉害来说,要用牛来说,所以这个刘墉到底有多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刘统勋为相近二十年,成为乾隆皇帝的肱股之臣,一生操劳,以七十五岁高龄猝死于上朝途中。刘统勋是

  • 历史上除了司马懿,第二隐忍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思想落后的世界单重,皇帝为了活命是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的。就比如说唐宣宗李忱,在成为皇帝之前一直装成个傻子;明成祖朱棣在举事之前也是各种装疯买啥,迷惑朱允炆的拿下信使。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皇帝写的英迪。不过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绝对是不会输给前面所提到的这些人的,他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奠

  • 汉景帝为什么要废黜薄皇后?薄皇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薄皇后是汉景帝第一任皇后,两人当了20多年的夫妻,不过汉景帝渐渐不再宠爱薄皇后,她也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能怀有身孕。此后汉景帝的后宫中只有薄皇后没有孩子,这也让她的地位难以保持稳固,加上皇帝后宫的竞争极为激烈,大家都对皇后之位还有太子之位虎视眈眈。最终薄皇后被废黜,她也成了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 李清照和秦桧是什么关系?其实两人算是亲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和秦桧是亲戚关系。李清照舅舅的女儿嫁给了蔡京,而另一个女儿嫁给了秦桧,所以秦桧算是李清照的表妹夫,两人就成了亲戚关系。不过李清照和秦桧的交集并不多,两人基本上没什么来往。而且秦桧的口碑大不太好,被认为是奸臣,想必李清照也不想和他有太多联系。其实李清照的朋友圈

  • 萧摩诃武力值多高?被誉为南北朝第一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萧摩诃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曾率军多次击败北齐军队,立下无数战功。萧摩诃被称为是南北朝第一猛将,那他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呢?从功绩来看,萧摩诃的确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一位将领,要不是有他可能陈朝会提前步入衰亡。不过此后隋朝大军南征,萧摩诃却故意拒不出兵,导致陈朝灭亡,而萧摩诃选择投靠隋朝,还被授予开府仪同

  • 朱升的九字三训是什么?朱升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升是明朝开国功臣,和刘伯温共称为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朱升八岁便在江敏求老先生门下求学,12岁又拜金斋谕老先生学习了四年,后来考上秀才,在老家开设学馆,并伴以务农。朱升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向朱元璋提出的九字三训,其内容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实行了这三条计谋,才让他有了建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