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竺可桢简介,竺可桢资料

竺可桢简介,竺可桢资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71 更新时间:2024/3/6 16:20:26

说到竺可桢其实小编微微有一点印象,但是完全让我说他是个什么情况吧,却又完全不记得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感觉,但是其实这个竺可桢是真的很厉害的一个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么下面不妨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竺可桢到底是谁吧,关于竺可桢的简介和资料,有需要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竺可桢资料

少年英才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起,学习勤奋,并萌生爱国思想,敬佩宋代诗人陆游和明代学者阳明等人的学识和思想。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

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当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学校,以品学兼优,为人热情正直,被同学推为班长。

1908年春,同学要求撤换不称职教师举行罢课,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乃于暑假后转入复旦公学学习。

1908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将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此时的竺可桢,正就读于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1],他“最热烈的希望是要出洋到欧美”。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

美国留学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遂选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

191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任鸿隽、杨铨等人提议组织一个科学社,并创办杂志向国内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不久,科学社及其刊物就随其创办人一同转到了哈佛大学。1915年10月,科学社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第一批成员,并积极参与社务活动。他从《科学》第2卷第2期发表文章以后,成为《科学》杂志最重要的作者之一。

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哈佛继续深造竺可桢也是中国科学社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由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及其刊物《科学》杂志,使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有了相对固定的阵地和代表人物,并最终促使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这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于1917年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伊麦荪奖学金。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回国研究

竺可桢回国后,不受官职厚禄,先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他自编讲义,内容新颖、丰富,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和气象学说,还在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深得同学爱戴。他的教学成绩与负责精神,也深为校方重视。

1920年秋,竺可桢改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这年冬天,在南京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开始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竺可桢任地学系主任。在此期间,发表了有关东南亚台风、天气型、历史上气候变迁和阐述发展科学地理学等一系列专著,并当选为中国科学社讲演委员会主任(1923年)、中国气象学会首届理事(1924年)、副会长(1925年)等职。后因东南大学领导闹派系,竺可桢自1925-1926年曾转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南开大学教授各一年,至1927年重返东南大学任地学系主任。期间曾受中国科学社派遣,至东京出席第三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

1928年应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之聘,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辞去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职务,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出版了所著的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自此至1936年4月,全力创建北极阁气象台的地面和高空观测、天气预报和气象广播等业务,推动全国气象台站建设,培训气象人才,带头开拓气象研究,8年中发表论著约50篇。并自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3年参加第五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中国代表团做首席代表,1934年与翁文灏等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5年派人设立拉萨测候所,被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兼气象研究所所长)。

抗战爆发,敌焰迫近杭州时率校西迁江西泰和。西迁中,电告教育部并建议将存浙文澜阁四库全书内迁。获同意,由浙江大学协助运存贵阳。

1938年,敌骑入赣,率校再迁广西宜山,倡立“求是”校训。1939年冬,敌骑犯桂,12月率校迁黔北。

1940年初定居遵义、湄潭,直至1946年夏复员返杭。正当竺可桢忙于勘察第三次迁校新址时,他的次子竺衡和夫人张侠魂相继病逝,竺可桢在这突来的打击下,以极大坚毅忍住精神创痛,顺利完成了迁校任务。至此6年中,竺可桢锐意发展浙江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与教学水平,扩充院系,设分校,培植良好学风,使浙江大学声誉大增。

1940年3月15日,竺可桢与陈汲在重庆举行婚礼。

1940年12月14日,陈汲生一女孩,小名毛,大名竺松。

1946年,组织浙江大学迁回杭州,增设医学院。他本人被选为国际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

1947年,“于子三案”发生,而围绕所谓“于子三系自杀”的定谳,竺可桢与国民党当局几成决裂之势。而围绕安葬和纪念于子三,竺可桢亦与“学运”方面发生摩擦,几乎受到“葛杯”。

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4月下旬婉拒教育部长杭立武电催赴沪去台,只身赴沪暂居。7月应邀至北平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8月先后参加人民政协筹备会议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讨论制订《共同纲领》过程中,提出专列发展自然科学一条的建议,被采纳。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分管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根据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竺可桢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调整、建立研究机构的原则,并组织实施;选聘研究人才,组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竺可桢一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亲自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晚年生活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仅1个月,中国科学院即宣告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主要负责地学、生物学领域的学术组织与领导工作。

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

1953年开始冬小麦的物候观测工作,继而又进行了棉花、水稻的物候观测。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

1955年6月,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在学部成立大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要在院内设置一个“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综合性的考察工作,以适应全院日益繁重的综合考察任务。在竺可桢的推动下,1956年1月1日,“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亲自担任了委员会主任。

1957年起把农作物物候的观测工作推向了全国。

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

1962年6月,他以7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他联合其他科学界代表由他领衔向人民代表大会呼吁开展自然保护工作。

1964年,竺可桢发表了《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中科院惟一一个可以不参加中科院党组活动的党员副院长,由于周恩来的保护,他没有直接受到暴力冲击。整个“文革”期间,他既没有受到正面批判斗争,也没有遭到抄家之祸。

1972年前后,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一些领导人不便对外,竺可桢与吴有训副院长一起,承担了大量工作,为发展当时民间外交和沟通对外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去世,享年84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闾琳现状,张闾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闾琳可能很多人还是不太认识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是真的好厉害的,他是著名的航天学家,而且还是张学良的儿子,虽然张闾琳一直是在美国的太空署就职,但是对于他父亲张学良和祖父张作霖也还是没有忘记的,他有这样的人生也是受当时环境所迫,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往下看。张闾琳的现状其实也还是如此,1994年的时

  • 项羽为什么没有直接称帝?虽没称帝但功绩堪比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是推翻秦朝的功臣,也是率领各方起义的领袖,不过项羽灭秦以后他并没有选择马上称帝,而是分封诸侯建立了西楚政权。为什么当时项羽没有直接称帝呢?实际上当时项羽还没办法自称天子,为了说服众人只能再次拿出分封制,所以项羽等于是没能想到一个好的办法来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而此后自己又输给了刘邦,从而丧失

  • 宋仁宗为何频频猜忌狄青?其实宋朝武将的日子都不好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狄青是北宋一代名将,曾立下无数军功,被人们称为“面涅将军”。不过宋仁宗还是会频繁猜忌狄青,狄青出门打仗宋仁宗就派一名副官要跟着狄青,始终放不下这份戒心。其实宋朝武将的日子都不好过,对于武将的猜忌也成了日常,所以宋朝军事弱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内部。狄青一生如此为宋征战,到了最后还

  • 李斯算功臣还是奸臣?李斯犯下哪些罪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秦朝丞相,也是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功臣。不过李斯虽然对秦国有功,但他却和赵高伪造秦始皇的遗嘱,导致秦朝迅速陨落,李斯究竟是算功臣还是奸臣呢?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李斯犯下了诸多不可饶恕的罪状。而李斯的下场也很惨,最后被赵高所猜忌,落了个夷灭三族的结局。所以李斯的一生是充斥着许多争议的,这样的人物我

  • 鲁班是如何发明锯子的?古代锯条用什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锯子直到今天都是一个用途十分广泛的工具,而中国木匠鼻祖鲁班就被认为是锯子的发明者,那鲁班究竟是如何想到制作出锯子的呢?鲁班已是2500多年前的人了,他在当时发现自己的手被一种植物给割伤,通过观察鲁班发现这个植物的边缘是齿状,所以经过多次试验制作出了锋利的锯条,也就发明了锯子。不过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能

  • 耶律阿保机有哪些成就?耶律阿保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朋友都知道耶律阿保机是辽国开国皇帝,但阿保机一生经历如何,他又是如何起家的就了解甚少了。耶律阿保机将契丹统一,使得契丹族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朝代,而且国家超过了200年历史。阿保机重用汉人,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也是把辽国的国力推向鼎盛。其实阿保机早年的经历更加传奇,他在幼年时期便体会到了政治斗争的

  • 张三丰究竟活了多少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武侠迷们肯定都不会对张三丰感到陌生,张三丰的武学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极限。而张三丰也是历史上少有让人不知是真有其人,还是只是杜撰出来的传说人物,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张三丰去世的确切时间,所以有传说指张三丰的年龄有上百岁,甚至横跨了几个朝代,这种说法明显是不现实的。张三丰出生于南宋年间,是武当派创始人,

  • 带兵打仗最厉害的皇帝是谁?盘点历史上最会领兵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包含被追封的皇帝,一共诞生过494位帝王。不过这494位皇帝中,真正有才能的人并不多,可以亲自领兵打仗的就更少了。所以这次就为大家盘点下,历史上最会领兵的皇帝都有谁。其实开朝皇帝往往都是靠自己的实力打下江山的,所以他们带兵的水平绝对是一把好手。不过在朝以内的皇帝,也有出现过对军事十分擅长的

  • 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董文炳帮助南宋修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董文炳是元初著名大臣,只是他的身份是一位汉人。据说忽必烈称董文炳为董大哥,因为他是灭南宋的功臣之一,一生为元朝的发展鞠躬尽瘁。董文炳少年老成,年轻时曾以恩济威,率领四十六名部下赶到大理从征,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表彰,也因此跟随忽必烈。等宋朝灭亡以后,董文炳有帮南宋收集各种历史,但当时内部对于如何修史还存

  • 孔子周游列国如何赚取财帛?孔子的钱财观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过他在世的时候,他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可。所以孔子才会坚持周游列国,来推广自己的理念,只是收获的成效还是有限。孔子出游可没人给他买单,所以需要自己赚钱,那孔子的赚钱之道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孔子也想富裕,但他的欲望不是很强烈,而且愿意从事卑微的工作,来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