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适与李白关系很好,为什么不救患难的李白?

高适与李白关系很好,为什么不救患难的李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029 更新时间:2024/1/18 15:51:32

诗仙李白,是很多人敬仰与佩服的人物,他由内而外的潇洒,不是谁都能学得会的。不过李白毕竟与唐玄宗有关,而唐玄宗时期又爆发安史之乱,李白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到波及,再怎么洒脱也不可能安然无恙。然而,就在李白被下狱的时候,他的很多朋友都想办法帮助他,而高适,同样是李白的朋友,而且在朝廷位居高位,为何他没有出手相帮呢?

高适是盛唐年间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盛唐年间诗人中的位高权重者。《旧唐书》曰: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他入仕前性格十分豪爽,喜欢结交天下名士,与李白有深交。但千百年来,历代世人始终有个事儿不解,就是在安史之乱中,李白不小心站错了队被流放,作为朝廷重臣的高适,为啥不闻不问,不拉哥们一把呢?笔者来试作一番剖析。

1.高适仰慕李白,与李白有深交

天宝三年秋天,被摘掉乌纱帽刚下课的李白与求仕无门心灰意懒的杜甫一拍即合,同乘一叶轻舟渡过黄河,到梁、宋一带漫游,与高适不期而遇。由于同为诗人且性情相投,三人旅游团很快就组建成功开始活动。

那年李白43岁,高适40岁,杜甫32岁。就名声而言,李白是如日中天,高杜两人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但都心高气傲,倍感怀才不遇。三人常常边喝酒,边谈论古今、痛批时弊。一天三人酒酣耳熟后,趁兴登上了开封城东南的吹台,远眺一望无垠的原野,遥想当年汉高祖还没成气候时,打了败仗曾在远处的芒山、砀山一带躲过“猫猫”,后来终于建成伟业。而今呢?物是人非啊,唯有“怆然而涕下”!

有天中午可能是把酒喝到“位”了罢?他们下午一同登上了宋州以北的单父台。时值深秋季节,凛冽寒风挟裹着枯黄的落叶枯草扑面而来。但激情似泄洪道奔流的水,挡都挡不住,全都“老夫聊发少年狂”了,一起驰骋打猎,追逐飞禽走兽到夜阑。

高适和杜甫都十分仰慕李白,十分怀念这段同吃同住同游的生活。高适后来写的《宋中别周梁里三子》诗中形容李白: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方寸且无间,衣冠当在斯。

请读者注意哈!诗里的肮脏不是贬义而是褒义哟,形容李白性格风流倜傥、外形挺拔不俗。杜甫晚年在《遣怀诗》诗中怀念当年三人旅游团的经历: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天宝五年(746年),三人在齐地短暂的相聚重逢。之后李杜还同游石门,并互有赠诗。

2.高适入仕当大官,李白一不小心站错队成了囚犯

高适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在梁、宋一带当过叫化子。

但他从小雄心勃勃,勤奋学书学剑,与李白性格相同,不屑通过常规科考入仕,寄希望于天子慧眼识珠,破格进入正式编制。20岁时他曾西游长安,初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此后十年间,他居住在开封乡间耕田读书,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后来,又北游燕赵,试图走从戎入幕而登仕途之路,仍然失败而归。他在诗中悲叹: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

虽然两次求仕失败,无可奈何的凄凉情绪趋浓,但他并不得过且过混日子,逾不惑之年后越来越务实了,尽量减少应酬和游玩,集中时间和精力,用于读书习武和分析时政。天道酬勤啊,天宝八年高适考中了皇帝亲自主持的“特科”。不过虽说有了皇帝门生之誉,但仅被授予封丘县尉这样一个芝麻官职。他不习惯过“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日子,三年后自动辞职。

次年高适经举荐入哥舒翰幕府,被任命为掌书记后,至此开始较为顺利的仕途。

那年夏天,他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向唐玄宗赞誉了他,皇上对他有了深刻印象。安史之乱爆发潼关被破后,高适跟随唐玄宗避乱成都,被授予谏议大夫之职。也可能已老迈昏聩,也可能多年的养尊处优使其智商锐减,当时即将退位为太上皇的唐玄宗,诏令诸皇子兼领拥有兵权的节度使。高适力陈其害,拼命劝谏,唐玄宗仍一意孤行。真格儿一下子“吹糠见米”,厄运随即来临。永王李璘手握重兵后,不久擅自东巡开始谋反。

刚登御座的唐肃宗急召高适商议对策。高适从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建议,最后断定一定能消灭李璘叛军。唐肃宗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一下子把他提拔成了朝廷重臣,诏令他与其他几路兵马联合讨伐李璘。

李高杜三人分手后,李白一直寄情山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在安史之乱的初期,他携妻避乱庐山。

李白的名声的确太大,永王李璘任节度使后不久,就三次诏令李白到其幕府工作。李白虽然是写诗作赋的大咖,但就政治眼光而言,完全是个睁眼瞎哟,被当大王的瞧上眼,也不掂量掂量社情,就“仰天大笑出门去”了。

这本来嘛就是一个错,殊不知紧接着又犯了逆天大错,他使出浑身本事,写了《永王东巡歌》诗十一首,在诗中将永王对朝廷的叛乱,胡诌为东晋与胡人的战争。哎!王摩诘靠自己当在押犯写的诗漂白身份,李太白被自己当幕宾写的诗落入桎梏。真是自作孽不想活了!

3.李白罹难后朋友们和家属想方设法营救,但高适却不闻不问

朝中的不少大臣闻知李白罹难后,纷纷想方设法保释他,最多嘛判个监外执行意思意思。李白的夫人宗氏是前朝宰相的孙女,其父也是当时的名士,是标准的官三代富二代,想当初有魄力有财力“千金买墙”后,与李白的结合才心想事成的。

据野史载,宗氏闻讯后,立即从庐山星夜兼程赶到浔阳关押地营救,四处求助达官显贵,还直接写信给高适求他拉哥们一把。李白《在浔阳非所寄内》的诗中写道: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就是借蔡文姬曹操饶恕董祀的典故,说明妻子在为自己不辞辛劳的多方奔走。

这时的李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躬下高傲的身段,写《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诗托人带出并转交高适求助。据说高适不但不理不睬,反而烧毁了自己当年与李白往来的一切信函……

《高适年谱》中明确记载: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

4.高适是个趋炎附势、薄情寡义的人吗?

笔者认为非也!

高适与王昌龄是铁哥们。安史之乱发生后,王昌龄回家乡途经亳州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因嫉妒所杀。后来闾丘晓被张镐处死。张镐开了唐代不经呈报、朝廷命官杀朝廷命官的先例,据说与高适的暗中授意有关。

高适在四川一带任职时,当地人众所周知,多次接济到成都草堂避乱的杜甫,对其悉心照顾。杜甫是个知恩感恩之人,写给高适的诗超过十五首,不少于杜甫写给李白的诗篇数。

为啥高适对李白“似无所帮助”呢?历代的看法是:

其一,由于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去相助重刑犯,高适担心引火烧身,被摘乌纱帽甚至掉脑袋瓜;

其二,分别了十几年,高适的性格发生了根本变化,瞧不起李白那副不谙世事的“老顽童”模样,不屑给他帮忙。

笔者认为上述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者拥有一个属个人专利性的看法:高适的祖父是唐高宗朝代的大将高侃。因高侃身前生擒突厥王、灭高句丽立下大功,死后陪葬于乾陵。按照唐代陪葬规矩,祖上陪葬皇陵的,子孙也可以死后陪葬皇陵。在重视丧葬的古代社会,这待遇算个殊荣吧?

高适从小与众不同、不拘小节,其父在任上病亡后,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入仕机会,肯定受了家族背景的影响所致。身处社会最下层时,他和出生背景一般的李白能够“意气相投”,但身份发生变化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思想肯定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可能为哥们义气自毁前程!

世人绝不能简单地以趋炎附势薄情寡义来评价高适。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宰相,为什么刘伯温一直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宰相,在古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为官者能够做到这个份上,就真的是光宗耀祖了。可以说,这是很多人想要,求都求不来的,但是明朝时期,当朱元璋有意让刘伯温做宰相的时候,刘伯温却一直推辞拒绝,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刘伯温真的没有能力,还是他自己淡泊名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原因。朱元璋不是没任命刘伯温

  • 华盛顿一生有哪些黑历史?英法大战华盛顿却成了关键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也是美国国父级人物。华盛顿的伟大之处大家肯定已经非常熟知,不过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那华盛顿又有哪些黑历史呢?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其实也不能说是黑历史,而是发生的一件意外。当是英国和法国都在争北美这片殖民地,而华盛顿自告奋勇站出来要帮英国对付法国,但这在中

  • 司马懿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谁?司马懿何时变成一股威胁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可能算是三国中最不起眼的人物之一了,大半辈子都在曹魏默默无闻的工作,但老天又交给了司马懿很多重任,让他一步步走上了胜者的台阶。有人说司马懿运气很好,毕竟活的时间长,但一个人能成功运气和实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司马懿能力也的确非常出众,主要是他的心态非常好,不骄不躁,懂得在不同人的面前说不同的

  • 刘邦死后匈奴首领为何向吕雉求婚?吕雉是如何回答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长久以来,吕雉给人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阴险歹毒,手段极其残忍的人,毕竟能够对戚夫人做出那样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说不残忍恐怕也没有人会信吧?不过戚夫人毕竟是自己惹怒吕雉在先,又为什么要责怪吕雉呢?而且在刘邦死后,吕雉还遇到过另一件事,就是匈奴单于向自己“求婚”,那么这位&ldq

  • 夏侯霸为什么投奔蜀国?夏侯霸魏延谁比较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霸作为夏侯渊的儿子,却在历史上很少被提起。其实夏侯霸算是一位叛军,中途投靠蜀汉,跟随姜维一起伐吴。其实这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夏侯渊是曹魏著名的将军,而且同曹操更是亲如手足,为什么他的儿子回去当一名叛军呢?主要还是因为曹魏发生了政变,司马懿打破了曹家势力的平衡,这让夏侯霸感到非常不安。其实曹魏的内

  • 蒋琬差点被刘备杀死,为何还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名将谋士层出不穷,最出名的当数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等人了。而刘备一向以贤能著称,对人才也是礼遇有加,甚至不惜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最终为自己赢来了蜀汉的建立。而《三国志》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刘备曾误会了一位名士,差点将他抓进牢狱,多亏了诸葛亮出面,这位名士才得以被重

  • 真实的武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在《水浒传》里面的武松其实这个人还是挺让人觉得十分的有趣的,毕竟非常的有实力,而且也十分的仁义忠厚,但是很多人也知道《水浒传》其实也是虚构的,那么真正的历史上有武松这个人吗?那么他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就在这个问题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武松,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 乾隆晚年做了哪些昏庸的事情?贪污导致清朝国力迅速衰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算是一位非常会花钱的皇帝了,不近把雍正留下的白银花得精光,而且还让国库出现了亏损。但更可怕的是,到了乾隆晚年的时候,还做了几件昏庸无能的事,导致清朝国力迅速衰退,让嘉庆上位后非常为难。乾隆虽然执政时间长,但在经济方面他的确比较外行,几乎没做出什么有效的贡献,而且还让和珅成了贪污重犯,和珅的家产都

  •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大度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曹操的评价,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很多比较偏激,比如认为曹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不可饶恕,也有认为曹操就是当时的英雄,雄才大略无人能及。这样的看法都不准确,都只是曹操多面中的一个方面。曹操曾经原谅了杀死自己首席护卫和最满意的儿子的张绣,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曹操,当真是一个非常大度的人吗?曹

  • 清朝香妃真实画像,厉害上的香妃竟长成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可能我们多数人知道香妃都是通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香妃也算是乾隆时期出名的大美女了,但关于香妃的身世目前说法还比较多,还有说香妃就是容妃,但也只是传说,并没有证据能100%证明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的是香妃的确是少数民族,她来自新疆是维吾尔族人,当年也得到过乾隆的宠爱和信任。不过香妃似乎成功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