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实际掌权清朝多少年?为什么没人能限制慈禧的权利?

慈禧实际掌权清朝多少年?为什么没人能限制慈禧的权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36 更新时间:2024/2/24 20:22:30

慈禧太后是清朝的大罪人,也是清末实际掌权人,不过慈禧究竟凭什么可以手握大权这么多年呢?主要还是因为在咸丰帝驾崩后,发生了辛酉政变,形成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局面。而且后来的几位皇帝年纪都太小,根本没办法处理朝政,所以慈禧就逐渐成为了实际掌权人,等到光绪帝长大后也完全限制不了慈禧,甚至还被慈禧囚禁。对于慈禧来说,太过于贪图权利,导致为了稳固自己政权做了很多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也让清朝沦为各国欺负的对象。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也就是今天的辟才胡同。

都知道,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中算是影响甚大的人物,可以说,清朝的覆灭,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垂帘听政48年,耽误了大清了48年,使之一步一步走向覆灭。从这一点来看,慈禧倒是幸运,提前撒手人寰,免遭溥仪时代的流亡之苦。

但是,如若了解到慈禧早年的家庭生活,您或许又会觉得慈禧是不幸的,她在正值青春时期,遭遇丈夫离世;中年时期,又痛失爱子,可以说,慈禧晚年的专政跋扈,一定程度上归结于早年的不幸经历。尽管后来慈禧一人独掌大权,天下万民无不敬畏参拜,但是,却始终难以抚平她内心的伤痛,这是权力所无法修复的。

这些伤痛是年轻时候留下的,终将会伴随一生,直至死去。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纵然慈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没能经历应有的儿孙满堂,这种失落在深宫大院中,会显得更加郁愤,继而造成性情的变化。昔日盛极一时的王朝在慈禧手中走向衰落;母权专政之下,两任皇帝犹如傀儡,毫无实权,被慈禧玩弄于鼓掌之间。慈禧对权力的欲望是否为了弥补年少时期的不幸?

她本为柔弱女子,又是靠的什么在清宫内掌控一切,统治清朝将近五十年?今日我们不妨褪去慈禧强权专政的一面,忽略她的政治身份,仅从妻子、母亲、女人的角度,去了解一下真正的慈禧。民间关于慈禧的传言很多,尤其是慈禧的相貌,讨论度最高。

我们需要知道,慈禧早年家世寻常,并没有高贵血统,祖上也没有什么风云人物,她之所以能进入宫内,是因在“选秀比赛”中胜出才得以进宫为妃。那么,慈禧长相到底如何呢,她自己曾经这么评价,即是“宫人以我为美”,可见,当时慈禧对自己的容貌相当自信。介于目前流传的慈禧照片多为晚年形象,我们只能通过部分存世画像来一探慈禧年轻时候的模样。

从一些画像中可以看出,慈禧给人一种优雅端庄之感,且这还是通过现代的审美去观察。如果是古代审美,或许这已经称得上绝色佳人。在慈禧年老之时,曾有两个女人与她关系甚密,相处最久,其中一位是德龄公主。

德龄公主早年随父亲去过日本与法国,因此精通各国语言。正是这点,她在晚清时期,颇受慈禧太后喜爱。谈及慈禧容貌,德龄公主是这样评价的:“太后在年轻的时候,堪称风华绝代、艳压群芳,当时宫内都为之赞叹不已。可是随着时光推移,容貌总会受到影响,太后也是这样,近些年逐步老迈。尽管如此,从太后脸上,还是能看出曾经的几分姿色咧!”

德龄公主对于慈禧的容貌评价很高,接下来再看曾和慈禧接触过的卡尔怎么说。1904年时,卡尔入宫专门给慈禧画像,两人曾近距离相处九个月之久。据卡尔在书中回忆:“我第一次看到这位太后时,她给我的印象就是美丽端庄。我并不知道她的年龄,但猜测应该是四十岁左右(其实,当时慈禧已经七十多岁),太后为人和善,我们相处的那段日子很开心。”

“且太后的身体各方面都很匀称,生的恰到何处。比如那美丽的面容、修长的双手、苗条的身姿、乌亮的秀发,这些组合在一起,造就了完美的太后。在相处的日子中,太后每次嫣然一笑,都让人沉醉其中,心生欣悦。”通过两位曾与慈禧太后接触的女性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或许真的美艳动人,德龄公主与卡尔完全没有说谎的必要,如此不吝夸赞,定然有着过人之处。其实能够成为皇帝妃子,哪个不是姿色出众呢?

慈禧能够选秀获胜,我们认为她是美女胚子,那么其他妃子同样是精挑细选而出,若单论姿色,定然有媲美慈禧的妃子。后宫佳丽云集,皇帝身处其中,移情别恋乃是常态,想要成为皇帝身边的宠妃,甚至,是登步皇后之位,必然有着别的妃子所不具有的才能。

那么,慈禧能够获得皇帝赏识,又是靠的什么才能呢?

慈禧的过人之处便是能读写汉文,这在满清皇室内可是一项少有的能力。皇室内的妃子一般都出身不凡,来自满清贵族,从小接触的都是琴曲歌艺,哪会主动去学习汉文。但是,清室入主中原,想要完全去汉化是做不到的。一方面他们满族文化落后,只有学习先进中原文化;另一方面,满族人口远远不及中原人口,这就意味着想要强行使汉人放弃原有文化,根本无法做到,同时,此举还会威胁统治稳定。

为此,满清创立之初,便允许汉人文化传播,清室还任用汉人为官,就连圣旨,都是使用汉文书写,特别重要的诏令,如:传位诏令,清朝皇帝除了用满文撰写外,还会再用汉文复抄一遍。因此,汉文在满清时期,用处颇大,慈禧能够精通汉文,可以为皇帝协助朝政、分担事务,自然更容易获得皇帝欣赏。

在这期间,慈禧积累了执政经验,为日后垂帘听政打下了基础。

慈禧对于权力的把控欲望远远超过平常人的理解范畴,这点主要体现在同治、光绪时期。作为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如愿继位,但慈禧却并未对他放权,反而处处制肘,可以看出慈禧对权力的渴望。当然,后世也曾对此作出辩解,称慈禧此举只是为了严格磨炼同治,之所以未放权,是觉得同治皇帝的能力还未达到她的心理预期。

不管是哪种说法,慈禧此举在同治皇帝眼中,成为了一种霸权表现,这使得同治在幼年期间,性格中便对慈禧产生抵触,这也造成了二人母子关系出现隔阂。不可否认,慈禧非常疼爱儿子,此情体现在同治皇帝生病上。当时,同治皇帝发烧出疹,慈禧得知后,顿时心急如焚,担忧万分。观察了一夜后,同治病情开始加重,身上的病疹好似要顶出一般,下面挟裹着瘟痘,呈现出颗粒状。太医由此判断,同治皇帝这是感染了天花。

慈禧看着儿子浑身的水痘,心疼不已,但她又毫无办法,只能令太医全力救治。在这期间,她仿佛不是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而是一位担忧着重病儿子的母亲,慈禧全程不敢给太医施加压力,唯恐因自己的问题,影响到儿子的病情。少许,她想起祖上曾有一些驱除瘟神的法子,说不定对儿子有些帮助呢。

想罢,慈禧当即命人将宫中的痘神娘娘请来,其实,早在同治生病的时候,慈禧就已经请过,眼见儿子病情不见好转,她只好将请神移位。迎接的时候,还特意在宫内铺上红毯、各处张贴对联,营造出喜庆的景象。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天花乃是痘神娘娘洒下的东西,他们如果诚心供奉,痘神娘娘便会将天花收回,那同治皇帝的病情自然不治而愈。

可以看得出来,慈禧对儿子同治是非常疼惜,哪怕在供奉结束之后,她依旧尽心尽力,为了儿子早日痊愈,在宫内举行大型祭礼,期间祭烧纸扎龙船、金银玉帛等祭品,恭送痘神。随着烈焰腾起,恭送痘神娘娘的仪式也算结束。尽管做了这些,慈禧心中任不安稳,还特意与慈安一同到寿皇殿为儿子祈福,保佑同治平安度过此劫。

慈禧太后一片诚心终究没有感动上苍,在其后的日子中,同治帝病情迅速恶化,水痘脱落形成毒疮,而后于腰部溃烂,流脓不止,随后,这种溃烂便蔓延全身,此刻的同治皇帝已处于弥留之际......

最终,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脉已绝”,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慈禧痛失爱子。

纵观慈禧一生,权力与家庭,终要有所舍弃,这或许是上天安排,又或许是她迈向权力巅峰,不得不作出的牺牲。她的一生颇具争议,伴随着幸运与不幸。说是幸运,她是一个受上天眷顾的女人,出身普通却能做到一国之母的地位,除了自身努力外,上天福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遥想当年,慈禧还只是一个普通官员的女儿,论身份,自然比不上那些王公贵族高贵,但她却在宫廷选秀中脱颖而出,击败了众多强力对手,进入皇宫。

也正是从此刻起,她的命运迎来转变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怎么利用,就要靠个人能力。很幸运,慈禧早年所学的汉文,使得她在后宫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获得皇帝赏识,从最初的秀女到贵人再到嫔,最后受到恩宠,生下咸丰帝唯一皇子,自此奠定后宫独一无二的地位。儿子的出生,使得她直接由嫔到妃,完成了地位的转变。

但是,这显然不是终点,慈禧所生皇子为咸丰嫡子,注定将来要继承大统,到时慈禧将是母仪天下的皇太后。事实证明,她做到了,且趁此“垂帘听政”四十八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最终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并且,慈禧在临终遗言中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四大美男是谁?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四大美女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对她们的生平故事也是耳熟能详,而说到四大美男,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四大美女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她们虽然倾国倾城,但是人生的经历却也比平常人坎坷,那么四大美男又是怎样的结局?作为男子当中长相最好的几个人,他们是谁,又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自古以来一副好看的皮囊总是会惹

  • 孙权是不是三国中性格最开明的皇帝?其实孙权晚年也开始猜忌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吴一直都是被称为“人和”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孙权处事比较大度开明,使得东吴上下长期以来人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家始终还是能团结到一起。以至于曹操也非常欣赏孙权的性格,虽然刘备也是以仁义著称,但孙权的开明程度恐怕是三国之最。起码孙权在位的这20多年里,东吴整体还是

  • 刘邦为什么是背信弃义之人?汉高祖对后代做了哪些缺德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谈论汉高祖刘邦的人品,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刘邦是有大义之人,但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特别是到了刘邦晚年也没少做糊涂事,不过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年纪一大就开始犯糊涂,而且容易起疑心还暴怒,反而不如年轻时候的状态。刘邦也曾违背过自己的诺言,而且还影响了之后好几代人。其实

  • 金庸武侠谁的降龙十八掌最厉害?乔峰和郭靖都排不到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降龙十八掌绝对算是金庸武侠中最具代表性的武功之一了,或许都没有之一。而且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作为众多男主角主修的武功,降龙十八掌的出镜率也是极高的,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都算是降龙十八掌的主场。那既然有这么多人都会降龙十八掌,那他们谁的掌法最厉害呢?今天就简单为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不过最后的答案可能会

  • 怎么评价司马南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司马南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人的,他被誉为是中国的最早的打假斗士,当然了准确的说是反伪科学的鼻祖了,但是不知道什么开始他却和崔永元给杠上了,那么我们改如果去评价司马南这个人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司马南氏:是国内反伪科学之鼻祖。于公元1956年6月22日诞生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

  • 雍正皇帝有哪些兴趣爱好?可能是清朝最不正经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雍正、乾隆应该算是清朝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其实这三位皇帝也挺有个性了。今天就先为大家讲讲雍正皇帝有哪些兴趣爱好,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在各种名画上签名,虽然他自己也写了很多诗,只是都不怎么出名...而雍正皇帝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并不会那么严肃,而且雍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比乾隆更开明。雍

  • 历史上真有陆文龙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陆文龙就不得不提岳飞这个人了,话说他也算得上真的厉害的一个人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这个陆文龙好像在真正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呀,那么这件事情到底要怎么说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不好意思,没有的,当然没有啦!不但没有陆文龙,岳飞身边的张保、王横没有、小梁王没有、高宠没有

  •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三姓家奴"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若要说“三姓家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就是三国时期的吕布,通过《三国演义》的描述,吕布为人善变,对待自己的主子也都不是一心一意,换一个杀一个,被人称为三姓家奴。不过,这都是演义中的描述,而在历史上,真实的三姓家奴却并非是吕布,而是一个被司马懿杀死的人,他叫孟达。孟达又有着怎

  • 雁北巨匪乔日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乔日成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是太认识他,但是如果比较熟悉民国时期的历史的人那就是对他有所了解了,话说乔日成其实是雁北的一位巨匪了,那么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话说他被誉为是土匪中的异类啊,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说法?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民国时期,土匪横生,几乎每个地方

  • 康熙为什么要祭拜朱元璋?康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康熙是清朝时期对清朝的发展有很大贡献的一位皇帝,看起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是在康熙下江南的过程中,却多次来到朱元璋的陵墓前祭拜朱元璋。这看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太合道理,一个清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去祭拜前朝明朝的皇帝呢?康熙身为皇帝,做事情不可能没有目的,那么他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