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到底差劲到了什么地步,他的谋士也自叹没有活路?

袁绍到底差劲到了什么地步,他的谋士也自叹没有活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1/19 16:10:44

三国时期的袁绍作为自己集团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被人吐槽根本没有领导人该有的气度和能力,不仅仅是后世的人这样看,就连同时代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尤其是他昔年的好友曹操。不仅如此,曹操手下的谋士都持有同样的看法,郭嘉还列举出了不少证据。那么,袁绍究竟差到了什么地步,会让这么多人看不起呢?

到了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更是从许多实践的观察中给袁绍下了精辟的结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绍是其中最具号召力也最具实力的。当十八镇诸侯聚集洛阳讨伐董卓之时,袁绍众望所归,以“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后裔”之名望,毫无悬念地被推为盟主。官渡大战之前,袁绍是当时最大的军阀,拥冀、幽、并三州,精兵七十余万,旌旗遍野,刀剑如林,声势可谓显赫之极。然而,曾几何时,兵败将亡,死无葬身之地,残兵败将,均作鸟兽之散。

袁绍的失败非为天时,非为地利,几乎与客观原因毫不相干,而完全是由自身主观因素所造成。袁绍有最好的条件,但不会利用;也有很多的机遇,却一个也抓不住;袁绍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给他出主意,但他就是不采纳。袁绍自身的种种缺点与弱点,鬼使神差般地使得他迅速地、无可避免地向着覆灭走去。

都说英雄创造历史,其实狗熊也创造历史,历史是由英雄和狗熊同时创造的。

最早看出袁绍是狗熊的正是英雄曹操。董卓之乱,就是袁绍出的馊主意造成的。后来董卓在虎牢关兵败时,焚烧宫室,劫迁天子,引起天下震怒,此当天亡董卓之时,众诸侯们可一战而定天下。可是众诸侯各怀异志,不思进取,袁绍身为盟主,无谋无决,坐失良机,这是袁绍失去的第一个机会。当时曹操就曾大怒说:“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所说的“竖子”,固然包括各路诸侯,但主要是指袁绍。

到了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更是从许多实践的观察中给袁绍下了精辟的结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是说:袁绍这个人啊,表面上气壮如牛,实际上胆小如鼠;看上去似乎思考问题很全面也很谨慎,但办起事来优柔寡断,迟疑不决,拖泥带水,长考必出臭棋,形不成正确的决心;虽有雄心壮志,想干大事,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牺牲精神;相反,为了眼前一点小小的利益,却忘命地去争。这种人哪配得上英雄的称号?不过是银枪蜡样头。

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对袁绍的评价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曹操手下有两个杰出的谋士,一个叫郭嘉,一个叫荀彧,他们对袁绍的分析更是精细,全面而且准确。郭嘉将袁绍与曹操进行了十项对比,他说:“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仁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恒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受名誉,公以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予以败绍无难矣。”

郭嘉所列举的袁绍十条缺点,涵盖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军事战略,无一不切中要害。他认为袁绍的致命缺点是形式主义,喜欢花架子,不重视简明实效;表面上辖达大度,实际上心胸狭窄,听不得不同意见;妒贤嫉才,任人唯亲;听信谗言,动摇决心;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当时,袁绍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率精兵三十万进发黎阳,声势可谓浩大。曹操营中的书呆子孔融被假象吓懵了,劝曹操说:“袁绍的势力太强大了,不可与战,只可与和。”

这时,荀彧站起来驳斥孔融的无所作为的悲观论点,对袁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组织分析,他说:“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可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之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荀彧一席话说得孔融哑口无言,曹操则大呼精当,完全赞成荀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

正是因为曹操及手下的谋士们分析透彻,针对袁绍的弱点不断地施奇策,出奇兵,敢于以至弱对至强,最终战而胜之。

袁绍手下的谋士良莠不齐,其中田丰、沮授等河北名士也都是很有学问、很有见识的人,人品也很高尚,丝毫不比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逊色。但是,他们处于袁绍集团之中,不仅才能得不到发挥,而且忠诚也受到严重猜疑,不时蒙受不白之冤,惨遭长期迫害。在关键战役“官渡之战”前,田丰、沮授都给袁绍提了极好的建议,但袁绍鬼迷心窍,竟将田丰投于大牢,将沮授锁于军中。他们不幸上了袁绍的贼船,花了毕生的时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至生命,才最终认识到袁绍独夫、民贼的本质。

尤其是被荀彧称之谓“刚而犯上”的田丰,对形势有着冷静的判断,经常能给袁绍出好主意,可是袁绍就是不听。如在曹操东征徐州,许昌空虚之际,田丰献策:“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的机会也。”可是袁绍却因婴儿之病,不肯发兵。气得田丰以杖击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跌足长叹而出。及至徐州已破,双方力量与形势已产生逆转,曹操的部队正处锋锐之时,袁绍却又要进兵了。

田丰顿首苦劝,把话都说绝了:“若不听臣言,出师不利。”田丰的这番话本是杜鹃泣血般的一片忠心,却惹恼了是非不分的袁绍,被投于牢中。田丰即使身陷囹圄之中,仍怀满腔忠义地上书劝阻:“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结果却又加深了袁绍的切齿痛恨。袁绍说:“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及至袁绍兵败而归,铁一般的事实证实了田丰此前的建议与劝阻全都是正确的,连狱吏都来向田丰贺喜。狱吏说:“田先生啊,你出头的日子终于到了!”田丰问:“何也!”狱吏说:“袁将军因为不听你的话,大败而归,结果说明了你的意见是对的,这一回袁将军一定会重用你啦!”田丰却微笑着说:“吾今死矣!”狱吏说:“大家都为你贺喜,你自己却为何说死呀!”

田丰摇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老弟啊,你实有不知。袁将军这个人啊,外表看上去很宽大,其实内心非常猜忌,从来也不顾念忠诚。他要是打了胜仗回来,一高兴,兴许还能赦免于我;现在他打了败仗,内心又羞又恼,一定会迁怒于我,我不可能活下去了。”(原文为“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还不相信:“不至于如此吧!”正说话间,使者已捧着袁绍的剑令,来取田丰的首级。田丰就在狱中自杀而亡。临死前,田丰仰天而叹:“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之死,夫何足惜。”

田丰,这个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何其惨烈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曹操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大政治家,他分析袁绍,只不过寥寥数语,寥寥数事,已见入木三分;郭嘉、荀彧则从智者、学者的角度,通过精辟地分析、准确地推理,结论亦不容置疑;而上了“贼船”的知识分子田丰和沮授则是通过自身恶梦般的惨痛经历,并以生命为代价才最终认清袁绍独夫的本质。

老人家说知识分子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郭嘉、荀彧、沮授、田丰都是毛,附在不同的皮上,效果与结果完全两样。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选皮”是一个大学问。如果从政,总会有一个或几个领导;如果从商,不仅要选择行业,也要选择一个老板。无论是处于官场还是职场,知识分子一定要具有识别袁绍之流的领导或老板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不能做到像曹操那样一眼洞穿、一针见血,也要像郭嘉、荀彧那样细致观察,详尽分析;即使不能像郭嘉、荀彧那样,但也万万不可像田丰、沮授那样,以生命为代价。如果不幸选错了,主非其主,时非其时,你难道不可以闭上鸟嘴。自保之道、自保之智,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最大的贪官是谁?这两位贪的不比和珅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代的大贪官,可能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坤了,毕竟也是最有名的一位贪官。不过整个中国古代史,贪官是层出不穷的,这次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三位古代最有名气的贪官,他们贪的程度足以令人咋舌,也是相当的惊人,如果大家熟悉和坤的话,和坤当时贪了清政府15年的国库收入,也不知道和坤需要这么多钱干嘛,简直太令人吃

  • 曹操怎么看待刘备和孙权?能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虽然天生孤傲,但是曹操的才华的确是真材实料。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天下诸侯都不放在眼里,难道就没有曹操能看上眼的人么?可能曹操欣赏的人一定要是比自己更强的人,当时来看的话的确也没有,不过曹操对刘备和孙权的评价还算挺高的,也算是曹操当时唯二的宿敌了,这要是说找出一个能在文学和治国方面同曹操

  • 刘备半生流颠沛离,为何还能聚集众多人物追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虽然开创了蜀国,与魏吴两国并立,但是他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波折了,耗费了大半生的光阴,而且一直都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可即便是如此,仍旧有非常多的英雄人物愿意这样跟随他,帮助他建立功业。这不禁让人想知道,究竟是刘备的人格魅力太强大,还是这些豪杰十分忠心,就这样跟随刘备一起流离呢?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

  •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和三国志的诸葛亮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应该算是前三的主角人物了,罗贯中几乎把能神话诸葛亮的地方都把他给加上了,不过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其中虚构的东西很多,所以这里面的诸葛亮并不是真实的。三国志是正史记载,在这里面的诸葛亮和演义里的诸葛亮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就为大家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诸葛亮,一起来看看吧。说到三国,大家首先

  • 三国时武圣关羽的妻子是谁?他死后他的妻子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之下,女性的存在感极其微弱,比如在三国时期,史书记载的都是各路豪杰的人生经历,却没有人去在意那些生活在乱世中没有能力开辟天地的女性她们的人生,甚至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来。今天就来看一看武圣关羽,他的几个传说版本的不同的妻子到底是谁,最终又是什么结局。关羽是三国中最风光的英雄,也是最具悲

  • 孙权晚年为什么成了昏君?孙权做了这几件事让东吴痛苦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是曹操、刘备三人中活的时间最久的,但这对于东吴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早年的孙权还算是位不错的君主,国家和内政处理的都不错,就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到了孙权晚年,就开始犯糊涂了,成了一位昏君。其实古代皇帝活的太长很容易在老年时期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也给国家或者朝代带来很多问题,如果及早退位是有

  • 张郃在袁绍手下时,为什么没能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郃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曹魏一方的名将了,尤其在街亭一战中,大败马谡,令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深受诸葛亮等人的忌惮。然而在跟随曹操之前,张郃也跟随过袁绍,而且当时袁绍的手底下有非常多的能人异士,可是,张郃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为何偏偏袁绍就是不肯重用他呢?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袁绍作为北方诸侯之一,从冀州开

  • 刘备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喜爱和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时候,人们可能觉得,某一个人做某一件事,实在是不怎么样,让人觉得虚伪,然而也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当一个人做某一件事做了一辈子,就算是假的,也成了真的。这句话可能用在刘备身上是很合适的,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是很假,可是仍旧有更多的人一直都很尊敬他,那么刘备到底有什么样的优点,值得这般尊敬呢?看完三

  • 关羽被奉为武圣,他是不是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在后世人眼中,可以说得益于罗贯中老先生的《三国演义》,将他刻画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武圣人”的形象,然而,既然作为武圣,“圣”倒是其次,“武”才是更重要的一个标准。那么,综合关羽一生的表现来看,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又是不是能够配

  • 刘备摔阿斗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层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阿斗,也就是刘禅,是刘备的亲儿子,虽说日后表现出来的样子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但这也不是他的过错。在他还根本不懂事的婴儿时期,如果不是赵云拼死将他救出来带回刘备身边,他可能就没有以后的人生了。然而刘备见到赵云带他回来之后,居然做出了要将他摔死的举动,周围人无不吓出一身冷汗。刘备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