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唐朝最后一个盛世?唐宪宗有哪些贡献?

为什么说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唐朝最后一个盛世?唐宪宗有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3/12/14 10:31:18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父子推翻了隋朝的通知,成立了唐朝。最开始的唐朝经济非常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安居乐业。到了后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不过,唐朝的中期又有一次比较辉煌的时刻。那就是唐宪宗在位时期,当时唐宪宗在位唐朝的经济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贪腐腐败的现象也是减少了很多,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唐宪宗的生平简介吧!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人物简介

唐宪宗李纯(778--820):原名李淳,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778年3月17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820年2月14日),迷信神仙的宪宗被宦官所杀。

李纯出生时,正是皇曾祖代宗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父亲顺宗被立为太子。李纯幼年懵懂之时,长安城里就发生了“泾师之变”,仓皇出逃的德宗没有能够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没有及时撤离者有77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德宗刚刚重返长安。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788年)六月,11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唐宪宗自幼遭遇战乱,他自身的家庭关系也很有些混乱。他的母亲王氏曾是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德宗收养为子。宪宗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有些奇特。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宪宗娶了郭氏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郭氏由于母亲是唐代宗长女,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是表姑侄,郭氏就长了宪宗一辈。或者说,论辈分,宪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辈。他们成婚后,顺宗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对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的宠爱。宪宗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年)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他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依靠宦官的拥立和发动宫廷政变而迅速取得了最高权力的宪宗,一登基就在政治上大显身手了。看来,皇帝的政治作为与他获取权力的途径是否合法,绝对没有直接的关系。宪宗之前的太宗和玄宗,莫不是如此。

生平事迹

登基之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这一年,宪宗28岁。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这一刻确实来得太快了。难道有什么神力相助吗?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宪宗的登基伴着顺宗的内禅一直被人们猜疑着。宪宗登基前后,也的确有一些无法弄清楚的秘密。我们可以列举这样一些事例略做说明。

其一

宪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以后,“二王”集团的陆质借侍读之机有所规劝,被宪宗制止:“陛下令先生为我讲解经义,怎么还扯其他的事?”说明此刻的宪宗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也就是说,宪宗在这一过程中未必是被动的,也似乎不会不知情。

其二

在这年六月最早动议皇太子监国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八月十七日,突然暴病而死,时年61岁。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事出有因,很值得索解。与韦皋上表差不多同时,荆南的裴均、河东的严绶也不约而同地给朝廷发来表章,内容竟然也与韦皋的相同。剑南、荆南和河东,三地节度使相距何止千里,如果没有幕后的指使,这样的步调一致真的很难理解。那么,幕后的指使是谁?从当时的蛛丝马迹来说,就是那些在宫中掌握禁军、拥立宪宗的宦官。

其三

在顺宗以太上皇身份迁居兴庆宫以后,宪宗是不是还允许群臣和他相见?当事人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说:“当时太上皇身体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对。而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直接用东汉末年顺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宪宗的即位,无法不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此事过程中有外人无法明知的隐情。

其四

发生了罗令则密谋废宪宗另行拥立的怪事。这年十月,山人罗令则从长安前往秦州,矫太上皇诏令,向陇西经略使刘澭请兵,谋划废宪宗另立皇帝。结果,刘澭告密,逮捕了罗令则,宪宗一方面以名马金银财物厚赐刘澭,另一方面诏令禁军审问罗令则,将其党羽杖死。此事的出现与因果存在很多疑点,但是对于宪宗来说,最大的便利是借机诛杀了政敌。

其五

舒王李谊之死。舒王在德宗时一直是顺宗政治上的强大竞争者,来自宫中的宦官等势力也一直看好他。罗令则矫诏废立,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利用这样的政治惯性拥立舒王。但是,当宪宗即位,舒王的政治价值在宦官眼里也就自然丧失,所以,在刘澭将罗令则押送到长安以后,舒王也就非死不可。《资治通鉴》和旧史中都说他在永贞元年十月戊戌“薨”,这应该与宪宗即位后的政治局面有关。

其六

太上皇顺宗之死。宪宗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初一率群臣为太上皇上尊号,正月十八日,宪宗下诏宣称太上皇“旧恙愆和”,说是旧病没有治愈,这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此举十分罕见。宪宗又说“亲侍药膳”,从当月十六日以后,暂时不听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布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顺宗就死于兴庆宫,同时迁殡于太极殿发丧。这就难怪有人估计太上皇早就死了,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报太上皇的病情,就是为掩盖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殊不知,这样做是欲盖弥彰,公布太上皇的病情,恰恰暴露出宪宗和宦官的做贼心虚,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将太上皇顺宗直接杀死,正是拥立宪宗的那些人为了消除一切可能的隐患,打消那些有着和罗令则等一样想法的人的幻想,目的最终自然不外乎是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宪宗个人在当时早已是成熟的年龄,整个过程他自然不会茫然不知,权力的诱惑自然不会使他拒绝对太上皇用粗,利欲熏心,更何况九五之尊!元和十四年(819)七月,群臣讨论给宪宗上尊号时,一个宰相主张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包括其含义,不必再加“孝德”,宪宗听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贬到湖南任了一个观察团练使。宪宗对“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说明他“内有惭德”,心中有所顾及,这从侧面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参与了逼顺宗内禅的事件。总之,在永贞内禅、宪宗即位的过程中,一定有隐秘而又不能明言的内容。韩愈与宦官俱文珍关系尚好,在他所作的《顺宗实录》中也隐约透露出了宦官对顺宗相逼的痕迹,以致宪宗即位以后,俱文珍等屡屡说其记载内容不实,要求下诏进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掩盖事实真相。

雄才大略

唐宪宗(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名李纯,年号元和806年—820.是唐朝第12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是从805年到他逝世。唐宪宗是唐顺宗的长子,一开始被封为广平郡王,805年初顺宗继位后,李纯被立为太子,顺宗试图进行改革,威胁了宦官的利益,被俱文珍逼迫退位给宪宗,同年八月,宪宗继位,顺宗被尊为太上皇。

宪宗继位后,开始对割据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他继位次年就开始对西川节度副使刘朋开战获胜,同年杨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权,宪宗也对他作战,杨惠琳战败被杀。807年讨伐镇海节度使李锜,813年魏博节度使田兴规伏唐朝,813年他开始对抗拒唐朝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作战,但没有能够获胜,从815年到817年他平定了淮西吴元济的叛乱。这些成果被称为“元和中兴”。吴元济被平定后,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规伏唐朝。但同时宪宗的地位是由宦官逼迫获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将军是宦官,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

唐宪宗是唐顺宗的长子,幼小聪明机敏。有一次,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道:“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的怀里?”李纯答道:“我是第三天子。”德宗听了感到惊奇。唐宪宗很想有一番作为,以图唐室中兴。

唐宪宗是中晚唐皇帝的一个亮点。元和中兴,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和玄宗一样,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宪宗英明果断,虽然驱逐了王叔文集团,但却继续革新。对待割据的藩镇,采取强硬的措施。先后降服了西川,夏绥,镇海等节度使。特别是利用李愬消灭淮西吴元济。使各路节度使重新向中央缴纳赋税,接受朝廷任免官吏。虽然宪宗有心,但最后还是没有对河北三镇动武,只是接受了他们形式上的归顺。唐王朝又重新在形式上统一了。

宪宗在对藩镇作战时,开始起用宦官监军。肃,代时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但还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了个不好的例子。从宪宗身后的历史看。宪宗时期,是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文宗,宣宗),有力无心(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穆宗,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

李纯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进取心减弱。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李唐的传统),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甄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志宏所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死后,曹丕干了一件事,气得卞太后大骂其猪狗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皇帝驾崩后,新任继承人如何处置父亲的妻妾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些名义上是自己“母亲”的人,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受到史官的口诛笔伐,所以一般都以善待为主,极少会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但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魏文帝曹丕,也算是大魏的一代英主了,可在对待他老爹曹操的妻妾的

  • 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真正的反骨到底长啥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做蜀将之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时魏延作为降将准备效忠于刘备,可是诸葛亮却说他脑后有反骨,他日必定会造反,最后还是刘备爱惜人才把诸葛亮给劝下,才给了魏延一个机会。虽然这种说法在我们如今看来有点迷信,但是不由的让我们好奇,反骨到底长啥样?下面就由小编来揭开大家心中的疑惑,看看这反骨究竟是什么。蜀汉后

  • 武力不在魏延之下,关羽之子关平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关平,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说起他父亲,“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平在正史中是关羽的长子,《三国演义》里则被罗贯中写成了关羽的义子。其实关于关平的历史典籍并不多,但是据说其武力值不在魏延之下。关平一生都追随他们父亲关羽,他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

  •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幸福么?林徽因去世梁思成为何马上续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林徽因这位大才女一直是这几年大家比较常提起的人物,而且也是很多女性的精神偶像,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林徽因感情方面一直和三个男人有关,很多人都说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并不幸福,让双方都非常的不适应,而且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也是去了另一位老婆。林徽因的感情真的就是充满遗憾么?一梁启超安排

  • 为什么说唐昭宗李晔是一个悲剧性皇帝?唐昭宗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史上的唐昭宗皇帝,唐昭宗是当时唐朝史上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其实,唐昭宗还是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拯救当时的唐朝的,只能说是因为当时唐昭宗因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唐昭宗的一生是非常悲惨的一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唐昭宗的一生都在不停的遭到人的算计和暗算,最后死的也是很可怜,据说左后唐

  • 唐僖宗李儇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唐僖宗个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国家,不过,唐朝晚期却也是无力回天,唐朝晚期依然是非常的腐朽和落后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唐朝晚期的倒数第三位皇帝唐僖宗,说到唐僖宗其实并没有任何的贡献,毕竟当时的唐朝已经非常的落后了,很多的皇帝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的唐僖宗并没有任何当皇帝的头脑,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当时唐僖宗的个

  • 盘点华夏历史七大皇帝,除了唐宗宋祖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长达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中,很多名人如流星一般闪耀于他们的年代,也许他们的寿命相对于整个历史长河并不算什么,但是通过史书人们会一直诉说着他们的丰功伟绩。经过小编艰难的抉择,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整个华夏史上最为璀璨的七颗明星,看看是否符合读者朋友们心中所想,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明

  • 魏国大将夏侯渊死后,张飞为什么要厚葬他?原因其实不难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渊字妙才,魏国著名武将之一,作战勇猛,善于千里奔袭,在定军山一役中被黄忠斩杀。但是死后厚葬他的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而是刘备的三弟张飞,按理说这两个人八竿子打不着,还各为其主,应该没有什么联系才对,可是偏偏是张飞厚葬了他。这里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其实答案并不难猜到,且听小编为大家慢慢道来。定军山,

  • 乙弗氏是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后,生了12个孩子最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悲催这个事情吧其实还真的是很悲催了,有的人如果要悲催悲伤起来那完全就是挡都挡不住啊,话说在西魏有一位非常悲情的皇后,他被誉为是最悲情的皇后,生了12个孩子之后竟然被无情的赐死,那么他又有什么样的人生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主,虽然享受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奢侈生活,但是他

  • 宋太宗赵光义,弑兄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是大宋的第二位皇帝,但是关于他当上皇帝这一点一直都有争议,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没留下遗诏,按理说应当由赵匡胤的子嗣继承帝位,可是最后却是它的弟弟赵光义迅速登基称帝了,关于这一点一直疑点重重,故许多人认为赵光义有弑兄篡位的嫌疑。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赵光义弑兄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