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他分明有更好的选择

为何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他分明有更好的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4/1/27 8:56:07

纵观韩信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可悲的,也可以说是隐忍又高傲。他的死是因为他的高傲,而刘邦却不能容忍这样的人,但他最开始却是隐忍的,即使遭受胯下之辱这样在当时看来极其没有气节的事情,他也能面不改色。但其实,对于当时的韩信来说,他原本有着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他却要选择走这样一条很多人都耻于走的路呢?

韩信乃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楚汉之时人们称其“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可以说汉高祖刘邦的天下是韩信打下来的,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淮阴人韩信,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名声不大好,是有名的“蹭饭大王”,没人推荐他去做官。种地又觉得太辛苦了,不想做,做生意拿不出本钱,也不会做,总的来说韩信是一个没办法养活自己的人,于是他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特不招人待见,闲暇的时候读读书,让人家觉得他是个知识分子,能少一点鄙夷。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后来实在太饿了,韩信就去了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其实通过以上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韩信这个人确实不一般,尽管史书上并未记载韩信的背景如何,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蛛丝马迹分析出来,韩信极有可能是个没落贵族。首先是下乡南昌亭长,初次见到韩信就觉得他并非凡夫俗子,由此可见韩信可能生的相貌不凡,而在秦朝末年,一般人家的生活水平不高,多多少少带着一点奴性,而韩信不同,他不但相貌非凡,且气质极佳,以至于亭长见到都能为之倾倒,要知道相貌气质是天生的,这可不是靠衣服就能修饰出来的!史书上也没有记录韩信听了老太太的话是什么反应,但我们据此可以推测,韩信家可能是贵族出身,读过书,平时喜欢仗剑上街,不事农事,不懂经商,走到哪吃到哪,实在是太符合破落贵族的身份了。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一下,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这样的耻辱?如此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话,也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这样说可能太笼统了,我们先看看苏轼在《留侯论》里怎么说的吧: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可能说的就是我这样的玻璃心吧。

当然大丈夫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仔细想来,能做到这一点很令人钦佩。这其实也就是在说,韩信在受胯下之辱之前,就是一个熟读兵书深明大义的人。也就是说,是他这样的人,在衡量各方面利弊后选择了钻胯;是他这样的人,决定了他能够承受胯下之辱。他当时具体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假设他把这当做对自己的一次磨练呢?未尝不可。

其实古人特别推崇“器量”也推崇“忍”,所谓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诸葛亮也说过“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如苏轼所说真正有“大勇”的人,“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因此韩信是一个有大勇和大谋的人。那个屠户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其实韩信的人格已经受到了侮辱。他如果选择逃走,此事日后必会一直为屠户所耻笑。更何况韩信不把胯下之辱当做一回事,他的态度豁达,格局高且大。他只是看的更远而已。

再后来,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韩信最初在项羽部下从军,却从未受过重用。他一气之下投到刘邦的麾下,仍然不得重用,他再次愤然离去,于是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萧何极力向刘邦荐举韩信的才能,结果被封为大将。韩信果然是个将才,在每次征战中屡建奇功,被册封淮阴侯。后来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做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觉察到此事以后,便联盟夏阳侯陈豨密谋造反。此事被萧何识破,用计将韩信引诱到长乐宫中,被吕后斩首。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出自此典故,这也是对“生死一知己”的最好诠释。

从没落的贵族沦为人人唾弃的平民,从军不得志后又成为了统领兵马的大将军,就在他一生繁华享之不尽的时候却又被吕雉的阴谋诡计害死。纵观史书,从没有哪一名英雄如韩信一般,他用兵如神,战必胜,攻必取,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从种种的迹象来看,韩信作为秦末的没落贵族,他跟刘邦的游手好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即使没落,韩信也完全可以凭借着家族曾经的声望某个差事,但是他偏偏选择了一条另类的人生路,当所有人都觉得胯下是奇耻大辱的时候,他又满不在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别,这样的另类,这样不同寻常的思考,才成就了一代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可以说他的一生极其富有传奇色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提出过一个要求,为何能让曹操如此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来被人们视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关羽,甚至能够与被尊为文圣的孔老夫子齐名,除却他本身的优点,还有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他的推崇和罗贯中不惜笔墨的描绘。但毕竟人无完人,关羽也不可能一个缺点也没有,就比如他在投降曹操之后提出的一个要求,差点让刘备气死。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三国时期的关羽,因为其对刘备

  • 陈群投靠刘备,又为什么要改投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学习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时,都会提到一个词,就是科举制度之前的的“九品中正制”,虽然经过不断发展,但是仍旧有利有弊,最终被科举代替。而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陈群。陈群原本投靠了刘备,做豫州别驾,而后来曹操入主徐州时,他却又被曹操拉走。这样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

  • 从张良身上看贵族精神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张良,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经历过战国末期、秦朝、汉初三个年代,而且都是动乱频繁的时代。他出身贵族,却又不像是很多所谓的贵族子弟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被称为一代“谋圣”,眼光与智慧不言而喻。他有骄傲的资本,却从不张扬,功成身退,不恋栈权势,终于保得这一生善终。今天

  • 关羽性格真的不讨人喜欢么?关羽被杀和自身性格也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一直都是勇猛、忠义的代言人,但是没有人的品格是完美的,哪怕是像关羽这样的人也难免会结下仇家,而且关羽高傲的性格也不讨人喜欢,不理解他的人很容易就被误会。其实关羽也得罪过孙权,估计是孙权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想找个机会除掉关羽,刚好碰上关羽出兵就夹击关羽最后被杀。如果关羽能够在随和一些说不定能走更远。

  • 千古一帝是什么意思?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个皇帝,不过总体来说坏皇帝多好皇帝上,能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更少,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能被称为是千古一帝呢?首先要想成为千古一帝要求还是挺高的,因为需要皇帝在文治和武功方面皆有建树,这样子来看的话人选就非常的少了。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太平日子也不需要自己做些什么,所以也就贪图玩乐,沉迷女色

  • 卫子夫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卫子夫”其实小编对这个人不是太了解,但是小编只听过这个人被誉为是“千古一后”,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卫皇后名为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生也坎坷不平。起初是平阳公主府上下人卫媪的小女儿,出生贫贱,15岁

  • 刘虞为什么拒绝袁绍称帝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袁绍在董卓执政后不久逃出了洛阳,召集兵马讨伐董卓,董卓见状,立刻丢下洛阳,带着汉献帝逃到了长安。当时的袁绍与韩馥一同商议,想要立当时是幽州刺史,同时也是汉室宗亲的刘虞为皇帝,却遭到了刘虞的拒绝。那么,刘虞为什么要拒绝袁绍他们?这可是一个复兴汉室的好机会啊。在东汉末年时任幽州刺史的刘虞可以说

  • 历史上汉朝的李广利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汉朝的李广利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人人都说他是大草包,打了败仗还敢回营,但是其实他也不仅仅如此,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曾经也征伐大宛,威震西域,但是就是和皇上的关系没处理好,所以最后的结局也还是很悲剧的,所以他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汉武帝最痛恨的将军,一战

  • 曹操是如何对待那些背叛他的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面对背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不相信或者憎恨,毕竟,会背叛自己的人,一定是平日里与自己交好的人。那么,在三国时期,曹操手底下背叛他转投其他人的人不在少数,自负的曹操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或许有人会觉得,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杀了这个人,那么,事实究竟是如何呢?曹操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作为一个个

  • 汉宣帝为什么会在监狱里面长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除非是遭遇战乱,一般情况下的皇帝自然都是应该长在皇宫中,除却朱元璋这样的靠农民起义建立新朝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西汉时期有一个皇帝,小时候竟然是在监狱里面长大的,他就是汉宣帝刘洵。一个小孩子会犯什么错,竟然被关进监狱,更何况是皇室子孙?刘洵为什么会在监狱里长大呢?刘病已,又名刘询,史称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