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晚年时期到底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以致遭到后世的批判?

孙权晚年时期到底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以致遭到后世的批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23 更新时间:2024/1/24 18:21:45

后人对于孙权的评价,如果是夸赞的,那么一般就是集中在他少年时期,善于纳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还劝吕蒙好好读书,如果听到有人骂孙权,那么所针对的事情一般就是集中在他晚年时期了。那么,这位让曹操都感慨不是自己儿子的东吴之主,晚年时期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竟能引得其他人的批判呢?

少年时期的孙权,是一个治国有道的明君,为东吴的建立、三国鼎立的建立,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是在孙仲谋称帝后也是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与少年时期貌似是两个人,葬送了亲手建立的东吴。

少年时期的孙权是非常乐于听大臣的建议的,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会请教张昭和周瑜。但是,晚年的他,连劝谏的话也不听了。当时有个名叫公孙渊的人,他本是魏国大臣,突然向东吴投降。孙仲谋很是高兴,还特意封公孙渊为燕王。当时朝中大臣都反对,连孙权最信任的文官张昭也说,公孙渊可能是“诈降”,但是孙权却一点也听不进去。

结果确实是公孙渊是个奸臣,把东吴害的不轻,杀了孙权不少的大臣。孙权后悔莫及,幸好他还是很尊重张昭的,随后就向张昭道了歉。但是孙权还是不再善于纳谏,如果他对大臣的建议不合意,那么这个大臣就要遭罪了,所以很多大臣都不敢再直言纳谏了。

孙权也做过不少纵情声色的事情,大肆挥霍,消费奢侈。也不管百姓疾苦,只管自己的快乐。引起了不少百姓的抗议,开始怀念少年时期的孙权。

孙权对自己的儿子也心狠手辣,第一任太子早早死亡,第二任太子被孙权废掉,还杀死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后来在立太子之事上引起了朝中不满,朝政开始陷入混乱的局面。孙权之所以杀死自己的儿子,也不过是因为听信了佞臣的话,认为儿子会谋反。儿子之间进行厮杀,也都是孙权间接造成的。

继孙权之后的皇帝都没有能力治理朝政,连内政都很混乱,更别说外政了。于是,东吴不久就灭亡了。历史上大部分君王都不珍惜自己得来的皇位,早年时期倒是很开明,晚年就成了昏君。

孙权是魏蜀吴中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二十三年。然而在其晚年,却是尽出昏招,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孙权在三国领袖人物中,死在曹操、刘备、诸葛亮以后,享年七十一岁。较之曹操六十六岁卒,刘备六十三岁卒,诸葛亮五十四岁卒,是活得最长的一个。

但无论怎样长寿,总有大驾归天,也就是“死”的一天。孙权到了面对死亡,必须考虑后事的时候,他可以信托的周瑜,鲁肃、黄盖、张昭等人,已先他而逝。这就是老年皇帝的苦恼了。正如文坛上前辈作家,最后剩下他老哥一个,在那里“荷戟独彷徨”,也是难免凄凉伤感的。

因此他不像刘备,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可以托孤的诸葛亮,放心而去见他的关羽、张飞贤弟。也不像曹操,儿子曹丕早已经羽翼丰满,留下的顾命大臣,如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也足可以闭上眼睛。孙权在死了太子登,废了太子和以后,眼看要接位的太子亮才九岁,实在太幼小了些,只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并不太想托付的诸葛恪了。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吴国的大将军陆逊,当着诸葛恪的面就批评过这位晚辈:“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凌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这样的评价,作为主子的孙权,不可能不知道。但到了晚年,人就特别爱偏听偏信,孙权早被亲信们包围得水泄不通,在他们谗言蛊惑下用了这个刚愎自用的诸葛恪。孙权把儿子托付给他,肯定是半信半疑而死的。结果,他刚刚一咽气,吴国就开始动乱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权一生,在早年之时英明,而到了晚年却变得十分糊涂。他早年之所以有英明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归功于张昭、顾雍二人。这正如刘备在早年漂泊南北,一事无成;晚年却大败曹操于赤壁,获得大半个荆州;又进取益州(四川与汉中),称王称帝,地位蒸蒸日上。刘备晚年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我们也不能不归功于诸葛亮一人。

打天下的人,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不是自己个人的大才干,而是得力的、能尽忠言的好帮手。倘若刘邦没有萧何张良韩信,倘若李世民没有魏徵、房玄龄、杜如晦,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我们引以为荣的汉、唐两朝。当然,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外,还有关羽、张飞、赵云、庞统、法正,帮了他不少的忙。孙权除了张昭与顾雍以外,也倚仗了周瑜、鲁肃、诸葛瑾。没有周瑜、鲁肃,便不会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没有诸葛瑾,也不会有猇亭之役以后的吴、蜀言归于好。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策死后传位孙权,他是如何对待孙策的孩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的死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让人惋惜的事情,原本江东还有诸多事情要依靠他,他却在统一江东六郡的同一年就遇刺身亡了,十足十的英年早逝。他临死之前,把江东大权托付给了弟弟孙权,而当时自己还有几个孩子,那么孙权继承大业之后,又是如何对待哥哥的几个孩子的呢?孙策的父亲孙坚死后,他认为当下是群雄纷争的时代,自己应

  • 汉献帝刘协是一个怎样的人?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我们都知道,就是被曹操挟持的那个天子,然而他当然不情愿做一个傀儡,并且在被挟持之前也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着冷静,如果不是身处这个时代,他的才能一定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那么,汉献帝与挟持他的曹操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不是曹操嫁女儿的亲属关系,而是两方之间心理上的一种关系。刘

  • 曹操托孤的人有哪些?从曹操托孤看他对待人才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托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非常有名的刘备白帝城托孤,把儿子刘禅交给了诸葛亮,甚至告诉他如果刘禅做皇帝不够,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其实,托孤并不是刘备的专属,三国时期其他人也都有过托孤。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一代枭雄曹操托孤选择的人是谁?托孤,即过世的父亲把留于世的孤儿托付

  • 薄姬对文景之治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薄姬可能有的人对这个人还是不太认识的,但是小编如果要说这个人对“文景之治”有着非一般的贡献的话,那大家是不是就非常的好奇了,所以我们也不要多说了,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来揭秘看看这个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现今中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多就是汉族。汉族旧称

  • 孙策和孙权兄弟二人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三国东吴,有两个人就不得不提,一个是统一江东六郡的孙策,一个就是鼎立三国的孙权,他们都是孙坚的儿子,能力超群,让枭雄曹操都羡慕不已。然而孙坚并不只有这两个儿子,只是他们最为出名。那么,孙策还有哪些兄弟,他们分别是谁?他和弟弟孙权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孙权兄弟五人,大哥是孙策 ,长于孙权七岁;三弟

  • 刘备和曹操孙权相比有什么优点?刘备这一能力比曹操还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和曹操、孙权相比,从出身开始就差了另外两位一大截,算是真正的草根。但是最后竟然能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也是非常令人佩服了,那刘备到底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对于刘备的印象就是非常仁义,不像曹操杀戮成性,所以百姓们也都愿意跟着刘备。还有一点就是刘备的忠义,和兄弟们在一起也不拘小节,而且大家都有同一个理想

  • 孙权劝学劝的是谁?他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作为江东的领导者,虽然江东不是他打下来的,但是他的哥哥孙策临终前也告诉过他,他的能力更适合守江山。再加上曹操也曾感慨生儿子就应该生一个像孙权这样的人物,更是说明了孙权的厉害之处。他曾经劝过手下一位大将要多读书,这在乱世之中可以说是很难得的,那么这位大将是谁,他有没有认真学习呢?孙权是三国时期非常

  • 孙权作为一个君主,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群雄割据时期,江东六郡被孙策统一,也奠定了后来东吴政权建立的基础,只可惜英年早逝,这么一大片土地只能交给自己的弟弟孙权。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很多人都会认为孙权是最没有领导能力的人,偏偏成为了一方霸主。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孙权真的没有什么领导能力吗?个人认为孙权才是三国中间最不容易的一个君主,

  • 鲁迅是怎么评价曹操的?为什么他会认为曹操是一个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他弃医从文的故事很多人也都知道,当这样一个人物碰上被人骂了数百年的曹操,又会是什么样的呢?鲁迅先生对于曹操有着与当时人不一样的评价,可以说,他是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会对曹操有这样的评价?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末年,大汉王朝皇室衰微,从黄巾起义

  • 三国时期袁绍的野心是什么?他是否想过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的影响可谓是十分深远,不少人对待三国时期的人物的态度几乎都取决于书中对于这个人是怎样的描写和褒贬的态度。例如,一说到“奸雄”,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正是曹操,然而在曹操之前,还有一个奸雄一般的人物,那就是真正出身名门、有实力称霸的袁绍。那么,在那个还没有三足鼎立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