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雉能够杀功臣,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吕雉能够杀功臣,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1/9 2:15:49

我们知道,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是死在了皇后吕雉的手上,除此之外,吕雉还杀死过彭越,虽然人并不多,但是毕竟是开国功臣,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不论如何就算要杀也不会轮到吕雉动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她杀功臣的时候,刘邦竟然没有阻止,她这么做又有什么样的背后支撑呢?

吕后为何能够在刘邦还在位的时候就能跳到幕前,掌握生杀大权呢?今天我们来讲讲她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不受宠的正室农妇扭转乾坤的呢?这要从处置功臣韩信和彭越说起。

起因

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等待韩信和彭越的援兵,始终未到,情急之下,刘邦无奈之下只能采取张良的计谋—和大将韩信、彭越共分天下,这两位大将看到有利可图这才发兵垓下,灭了项羽。所以,刘邦曾经承诺给韩信、彭越函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这局面已经成了共治,而非他自己一个人的。当初答应分地这个条件也不是他自愿的,实在是无奈之举,刘邦反悔是在意料之中。他登上皇位不久就把矛头对准韩信,以刚开始韩信是项羽军队的人为名义,把他的爵位一路从“王”降到“侯”,被召回京中,韩信虽然是个军事家,但是,在刘邦的眼皮底下,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风波

就在这时,手握三地重兵、还养了过千门客的大将陈豨,在刘邦的极度猜忌和重臣的密告下,毫无反叛之心的陈豨被召入京,陈豨知道刘邦对他的猜忌和调查,走投无路之下,就把罪名坐实了。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可是此案第一个被牵连的就是韩信。

总有些善于揣测皇帝意图的臣子,能够恰到好处的为皇帝分忧解难,陈豨事发,就有人把此事毫无根据的牵连到了韩信的身上。吕后听说了此事,没有调查,也没有核实此事的真假,更没有和刘邦通气,十分果断的把韩信抓了起来。

斩韩信

在与萧何商讨之后,即刻把韩信斩了。这时,我们可以肯定,虽然有戚夫人,但是吕后在后宫站稳了脚跟,还培养拉拢了太子党一派,就连相国萧何也站在她这边,这件事情距离吕后进宫不到五年。杀了韩信后,刘邦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可见她这举动十分合刘邦的心意。

斩彭越

这还没完,陈豨案牵扯出来的第二个人彭越。说起来彭越对刘邦的帮助是最多的、最直接的!彭越因为被诬陷被刘邦流放到四川,流放途中恰巧碰见吕后,吕后了解了这个冤情,把彭越带了回去,转身就对刘邦说:彭越是个壮士,流放到蜀地,将来他心生怨气早饭怎么办!不如杀了他!彭越的门客此时也来添油加火,说他谋反,这时,彭越真是百口莫辩了。不仅被父族、母族、妻族全被诛杀,还被剁成肉酱。这肉酱还被刘邦下令送给所有诸侯王吃下去,以儆效尤。

说起来,这彭越可是比韩信冤多了。《史记》中确实有笔墨提到韩信谋反,但是彭越是真冤枉,从他对吕后诉说冤情也能看出来。可惜,这吕后此时是他的灾星。

韩信和彭越作为最大的开国功臣,就这样被吕后杀了。刘邦这时躲在吕雉身后,什么都不做就表示默认和支持,而且这样天下的百姓以及朝中大臣骂的都是吕后,而不是他!吕后也借这个跳板登上了政治舞台。

吕后胜在哪里?

①了解刘邦,知道君臣之间的嫌隙。吕后只是顺势而为,顺着皇帝的意思走,把权利和土地都集中到自己手里。《史记》里面写到:刘邦知道韩信被杀后“且喜且怜之”,就一个“喜”完全表明了刘邦的态度!

②顾全大局,扫清障碍。韩信、彭越被杀这一年,刘邦已经60了,他们的孩子太子刘盈也已经14岁了,吕后也30多岁了。在古代,活到60就不容易了,而且刘邦身体健康状况不好。那些手握重兵的老将领们,在太子上台后,会老老实实的辅佐新皇帝,不生出二心吗?

③趁靠山在,尽早动手。等刘邦死了,吕后只能靠自己,最强大的靠山没了的话,功臣可不会是那么好杀的了,在刘邦死之前,这手握重权的开国将领多杀几个才能保证刘邦死后,这天下还能姓刘。

③刘邦扶持,制约平衡。初汉年间在强有力的元老功臣派(萧何、张良、陈平周勃、樊哙、灌婴等等),围绕在8个皇子周围的大臣组成的皇子派,还有吕家外戚派的三大势力之下,吕家实力最弱,为了在自己死后朝廷势力的安稳,平衡各方势力,刘邦晚年刻意扶持吕后的势力,想让吕后为主的外戚派和元老派产生矛盾并且互相争斗,刘邦的儿子们坐收渔翁之利。

这些种种,都给吕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至此,吕后强势出现并站上了政治舞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吕雉死后还能够和刘邦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一直认为吕雉心狠手毒,但是那也只是在某一方面,面对很可能成为政治敌人的戚夫人,她为了保全自己,当然不能放过她,只不过确实太残忍了些。然而,在她死后,却能够与汉高祖刘邦合葬,陵寝的规模堪比帝陵,而且史书在提到她的时候会称“吕后”,对薄太后却称“薄姬”

  • 心狠手辣的吕雉真的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在看到吕雉残害戚夫人的事情时,都会认为吕雉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狠毒的人,这样残忍的事情也能做得出来,甚至也会这样推出,她既然容不下戚夫人,心胸肯定也是十分狭隘。可事实上,如果了解了吕雉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的作为,就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她做过些什么体现大气度的事情呢?公元前195年,汉

  • 诸葛亮兄弟三人分别效力哪个国家?三兄弟都有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算是在三国里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了,不过诸葛家也是一个大家族,诸葛亮有两位兄弟诸葛瑾和诸葛诞,一位在蜀国效力一位在魏国效力,三兄弟也是有各自的抱负,不过上了战场也就是敌人了。当然三兄弟里最有出戏的肯定还是诸葛亮,毕竟刘备死后完全就是靠诸葛亮一人掌管蜀国,如果兄弟三人同辅助一国效果会更好么?滚滚长江

  • 吕雉和刘邦结婚的时候,具体是什么年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的人们结婚都会比较早,而且还有不少朝代规定了适婚年纪,到了时间不结婚的,都是要受到惩罚的,不比现在婚姻自由,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人宁肯一辈子不结婚。那么,开创汉朝的汉高祖刘邦,他和吕雉结婚的时候,两个人又各自是什么年纪呢?一直很好奇,刘邦娶吕雉的时候,双方的年龄到底有多大。史料中没有具体的记载。

  • 鲜卑族的宇文恺不仅修了洛阳还打造了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鲜卑族其实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名族还是非常的神秘的,但是他们神秘归神秘吧,但是他们的文化底蕴一点也不差,其实他们是匈奴之后又一支崛起的游民名族,所以有的人就觉得这样的名族应该是比较粗狂的,但是他们的名族出了一位旷世奇人啊,那就是宇文恺,那么宇文恺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成就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西都长

  • 曹操修筑铜雀台真的与江东大乔小乔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杜牧有一句名诗,将三国时期江东的一对姐妹大乔小乔与曹操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没有胜利,那么大小乔可能会被曹操带回去吧。虽然诗句本身只是一种假设,但是很多人都认为不无道理。那么,真实情况下的曹操修筑的铜雀台,真的与二乔有关系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孙策究竟有多厉害?是不是配得上"小霸王"的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孙策这个人,有些人对他的印象可能就停留在“孙权的哥哥”上面,好像得依托孙权的名气才有他一样,但在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要知道,孙策在《三国演义》中可是被冠上了“小霸王”的外号,虽然这是罗贯中自己给的,当时并没有人这么叫,但是一个能够与西楚霸王项羽相似的

  • 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不是忠于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曹操是“汉贼”的说法,很多人都认为他背叛了汉朝,篡夺了汉室正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然而这样的说法,虽然流传很广泛,却一直都不怎么能站得住脚,如果拿出事实,这些评判就会显得很苍白。今天就一起看一看,同为三国时期的其他人的做法,对比一下看曹操究竟是不是忠于汉室。三国末年

  • 曹彰为什么要背叛曹丕?曹彰和曹丕不和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死前遗言已经让司马懿记载太子之位传给曹丕,但是等曹操死后曹彰却带着军队想要拥簇曹植上位,为什么曹彰会背叛曹丕呢?曹彰在三国里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但是来了这么一出戏直接成了高潮,说曹彰叛变也不为过。好在最后曹植没这个胆量,放弃了这个机会,等曹丕赶来后曹彰也就没办法继续胡作非为了。作为中国篇幅比较短

  • 月旦评是什么?为什么曹操要依靠它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了解三国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一个名字“月旦评”,这个名字可以说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也会出现,甚至年轻时期的曹操,也是依靠月旦评才出了名。那么,这个“月旦评”到底是什么,就连曹操都要借助它的力量?除了曹操,还有谁被评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