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霞客四处旅行,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徐霞客四处旅行,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85 更新时间:2024/1/20 8:38:51

现代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希望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总想着四处看看,旅行游玩,却又不得不迫于生计无奈妥协。这种时候就会无比羡慕那些有能力,或者本身的工作就和旅游相关的人。其实在古代,就有这样一个让人们羡慕的“旅游家”,明朝的徐霞客,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各地旅游,有人不禁想知道,他没有挣钱的工作,是什么来支撑他这样的行为呢?

1607年的3月29日,徐霞客从家乡的胜水桥头第一次出游,畅游无锡惠山,泛舟太湖。那一年,他20岁。之后的34年间,他走遍了当时中国除四川之外的两京十二省,明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经过缜密的安排,开始了他的西南之行。1639年,他来到祖国的西南端——腾越州(今腾冲),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游历最远的一站。

他真的是一个独来独往的背包客?明末清初钱谦益《徐霞客传》中所写:“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装、不裹粮”。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作为一个能走遍全国的传奇人物来说那样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如果说徐霞客是个古代“背包客”,那么他也是一个野外出行经验极其丰富的老鸟,肯定会事先制定详细的出行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结伴而行,良好的出行装备、旅伴的互助、充足的盘缠、友人的照顾、有限的交通工具等都大大减少了徐霞客旅行中的困难,为他完成‘背包之旅’创造了条件。

有学者查阅古籍得出:徐霞客早年游名山大川之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亲朋好友相伴,如第一次游天台山时有僧人莲舟同行,同时有两个仆人帮忙负担行李;第二次游天台山和雁荡山时有族兄徐仲昭同行;游安徽的白岳山、黄山及福建的武夷山时有叔翁徐浔阳同行;游庐山之时有族兄徐雷门、徐白夫同行;游福建九鲤湖时有族叔徐芳若同行。

同时徐霞客每一次出行,都是仆人相侍,有时一人,有时两三人。后期的西南万里之行中,程之时就有固定的旅伴静闻和尚同行,另外还有两个仆人二和顾行。

据记载,在湘江遇盗之时,徐霞客被强盗抢劫的箱子就有“竹撞”、“皮厢”、“皮挂厢”、“大笥”等,其所带物品主要有:食品、生活用品;书籍、资料;书信、文稿;碑刻拓片、抄录碑刻;沿途所采标本和礼物等几类,其中还包括一些地方官员为他写的推荐信。可见,如此完善的装备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携带的,所以说无论古今,出行能成功都是有计划,有钱钱的!

那么徐霞客泛游万里的经费何来?徐霞客早期的盘费主要来自家庭支出。

他家世殷富,母亲经营有方,经济基础还是不错的。从徐霞客的爷爷说起,徐侠客的爷爷当年就是和唐伯虎一起参加科举的,同时他爷爷花钱买了考题让唐伯虎做,两人同时高中,但这件事败露,两人都被取消资格,永不录用。想下徐侠客爷爷可以随便买考题,肯定家里很有钱。他爷爷被取消考试资格后励志从商赚了很多钱,所以徐霞客是一个富三代。

徐霞客祖上是江阴望族,他高曾祖还可称巨富,到他爷爷这辈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创业,徐家家业又有所恢复。但这份家业是否多到可以让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到55岁,几十年旅行都不用考虑出行成本?笔者以为恐怕还到不了这个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写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会有钱长期外出旅游吗?当然,钱谦益这“力耕”的说法可能有所夸张,但作为徐霞客的好友,也绝不可能毫无根据。再假使徐霞客年轻时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几十年基本不事生产,热衷旅游,到他晚年这份家业也用得差不多了。当他用生命最后4年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壮游时,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让我们通过《徐霞客游记》的记载,看看他是怎么解决这次出游的旅费问题。

51岁的徐霞客遇到了静闻和尚,和尚说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华经》,要去云南鸡足山供奉,于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祯九年九月十九离家,当月三十入杭州。当日徐霞客记到:“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出门仅11天就开始借钱,可见他的旅费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叹,让我们往后看,还有很多钱等着徐霞客去借。

崇祯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盗。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与静闻泛舟湘江,当晚盗寇来袭,徐霞客将行李抛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强盗走后,徐霞客除了別发的一枚银耳挖,已经一无所有,只有用银耳挖和邻船戴某换了一套衣服,暂解燃眉之急。“邻州客戴姓者,甚怜余,从身分里衣、单裤各一以畀余。余周身无一物,摸髻中犹存银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问其姓名而别”。只有衣服,旅行也没法继续。怎么办?借。

好在此处离衡阳城不远,那儿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弃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通过金借几十两银子度过难关,谁想金也没钱。于是一直住在金家想办法,其间还不忘出去玩了几趟。直到当月二十六,金某从互济会得银百余两,这才借给徐霞客二十两,代价是徐家20亩田的田租。“是日忽阄一会。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难再辞,许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亩立券付之。”至于后来金祥甫有没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这二十两,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静闻和尚因为这次惊吓,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静闻,决心一定要把骨灰带到鸡足山。

旅途中并不总是不顺,当年十月在广西,徐霞客得到了一个好东西,帮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军唐玉屏给了徐霞客一块马牌,“以马牌相畀”。马牌是什么?马牌是明代军事人员给驿站出示的信物。我国历代都有邮驿制度,驿站要负责供应传递邮件的人员、军事人员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驿站负责重要官员及有军事任务人员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驿站管理非常严格,非军事人员使用驿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种制度都有所松弛,但徐霞客这种自费旅游人员,一样无权动用驿站资源。可是有了马牌,徐霞客就变身成了任务在身的政府公务员。

此后的一段时间,徐霞客利用马牌解决了食宿问题。沿途驿站开始为他征用民夫抬轿子,吃饭也有人供应。这个过程中,有民夫不愿为他服务,出现了种种状况。十月二十五,徐霞客来到一个山村,村民为了躲他都逃到山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还被他追得爬到房梁上。徐霞客强迫他下来,为自己搬行李。之后又勒令一位老妇人为自己做饭。抓到一个跛子为自己寻找抬夫。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他进入南宁。

除了借贷、马牌,让自己的名声发挥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决旅费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通过好友陈眉公介绍,在他入滇之后认识了昆明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和徐霞客很谈得来,不仅资助了他旅费,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保证他在后面的旅程有人接待。这种一环套一环的朋友推荐,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续性。

这种帮助一直延续到他旅行的最后一站鸡足山。在鸡足山徐霞客全身发疹块,两足俱废,由仰慕他的丽江木土官资助路费并派人护送回家,归家半年后死去。如果没有木土官,徐霞客恐怕要客死他乡。

能想到这么多办法,坚持旅行不辍,徐霞客算得上穷游界的楷模了。现在社会发达,人出行比古时不知便利了多少。选择背包穷游的人也不在少数,据说也颇有些人要做当代徐霞客。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我想徐霞客除了作为旅行家,还有一点极可贵。徐霞客事母至孝,年轻时不经母亲许可不出游,出游也会如期回来,不让母亲惦记。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我们去实现自我,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时,也该尽到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起码不要让父母担心才好。

但后期的西南之行,行程万里,时间长达4年,且途中三次遇盗,经费就成为问题,其来源应该主要有:借贷,地方官的资助,同乡、朋友的接待和馈赠,以及沿途居民的免费接待和资助。当中,丽江太守木增对他的帮助尤大。所以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老话能传到现在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这个朋友这得到了帮助,那么下一站去哪里?一定是离这个朋友不太远的地方,因为交通基本靠走嘛,那这个朋友也许会有亲戚朋友在附近,对吧?好了,朋友写封信啊,拿个信物啊之类的叫下一站的朋友帮助一下咯,如此循环就一直走下去了。

当然别忘了人家老徐前期还是靠自家的家底游的哦,后期嘛常在江湖飘,多少有几个朋友了,也小有名气了,才会如此顺利的。毕竟,世上没有轻松容易的事,有钱还多少危险在路上呢,何况“穷游”?

所以现在还想穷游的小伙伴可以借鉴一下老徐的经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小名叫"阿瞒"?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枭雄曹操有一个小名叫做阿瞒,有些标题也会直接拿“曹阿瞒”来代替曹操。“瞒”这个字听起来可没有那么好,毕竟代表着欺骗、隐瞒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曹家会给曹操取一个这样的小名呢?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在

  • 曹操的哪三句名诗,能够完败作诗数万首的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写诗写得最多的人,古往今来无人能及,他一个人一生一共写过四万多首诗,要知道,整个《全唐诗》收录的也不过四万多首。然而,如此高产的诗人,留下来的诗歌竟然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而且就算听过,也可能会觉得水平真的很一般,仅仅用曹操的三句诗就能完败。那么,这三句诗又是哪

  • 张俊与岳飞无冤无仇,为什么还要陷害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岳飞是遭到了秦桧的陷害,然而背后却有着宋高宗的授意,后来在岳飞墓前,人们筑了几尊跪着的铜像,分别是那些曾经害过岳飞的人,而在岳母墓前,铜像要多了一个,那就是张俊。这个张俊,一向可以说与岳飞无冤无仇,但是为什么他要害岳飞,最终落得铜像终生跪着的结局呢?张俊本是抗金大将,却投靠一心主和的权相秦

  • 张飞是什么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其实看起来武艺高强吧,但是就是在计谋方面还是差了一点,但是张飞在三国历史上的勇猛程度也还是有目共睹的,那么竟然厉害,那就是有人要问了,这个张飞到底是什么样的出身呢?有什么样的故事可讲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张飞什么出身?我先给大家看一段话,就知道了,因为里面

  • 岳飞的师父是谁?他是怎么得到师父传授知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岳飞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武将,即便在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敬佩,然而这样一个令人铭记的历史人物,也不会是一生下来就会读书打仗的,他的背后也有一个师父。那么这样的学生相比老师也不会差,他的老师又是谁呢?岳飞家贫,他又是如何得到好老师的传授的呢?每读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rdqu

  • 明明知道会死,为什么岳飞一直没有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手中握有军队的将领,离收复河山还差最后一步,想必不论是谁都不会想放弃这最后的机会,岳飞自然也是一样。然而却面临着不得不回京的情况,有人可能会想,既然都已经知道回去必定会死,岳飞为什么不干脆直接起兵杀回去造反?那么,为什么岳飞一直都不肯这样做呢?中国历朝历代冤死的名臣武将委实太多,但若做一个投票,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先死的?两人分别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原本以为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对决会靠两人的智谋决出胜负,谁知道最后却是拼谁活的时间更长。诸葛亮活到53岁,司马懿活到72岁,这样一比较的话司马懿比诸葛亮差不多多活了20年,估计这真的没办法了。司马懿因为心里也十分忌惮诸葛亮,所以最后只能采用这个保守的办法把诸葛亮熬死,还好也算是赌赢了。只是曹操身边还

  • 曹操本人的武艺强么?曹操可能是曹家的隐藏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我们都知道,但是曹操上战场比拼武艺的实力有是如何呢?其实曹操早前也吃过不少败仗,都是都还活了下来,所以曹操还是有上战场的能力的,只是在记载中没有重点介绍。曹操的武艺也是实打实练过的,作为首领肯定不能让自己亲自上战场,从史书里还是能找到一些曹操练武消息,一起来看看曹操在这方面的能力

  • 岳飞手下的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军队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军队,除了最高的统帅,底层的士兵,还有中间的那些统帅的手下大将。照理说,像是岳飞这样的一心为国的将帅,手底下的人应该不会差到哪去,那么,岳飞的手下究竟有多少大将,他们是谁,分别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岳飞手下大将有张宪、杨再兴、王贵、徐庆、岳云、姚震等人。张宪早年一直跟随岳飞左

  • 曹丕文武双全早期为什么还不得宠?正史上的曹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等到曹操准备立储的时候,实际上也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曹丕一个是曹植。但是好像曹操更加喜欢在文学上造诣更高的曹植,而冷落了曹丕,其实曹丕和曹植比起来更加的全面一些,但曹丕在曹操面前还是不得宠。最后救了曹丕的还是因为大臣们认为曹操不应该废长立幼,这个传统还是必须要遵守,而且曹植多次闯出大祸,曹操也知道曹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