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是怎么从圣贤走到到衣冠禽兽的?

王莽是怎么从圣贤走到到衣冠禽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4/1/3 12:13:06

说到王莽很多人有这样的一个感觉的,那就是这个人好像是穿越到汉朝的,但是有的人要说了其实感觉王莽是坏啊,做了去篡汉这样的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其实王莽在篡汉前啊,还真的是一位大圣贤啊,但是走到最后竟然成了衣冠禽兽了,那么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放言五首》(之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诗,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评价一个人的真伪,不能从短期来看,要综合他的一生后再做评价。诗中白居易举出了周公和王莽的例子来印证,周公虽然有恐惧流言的时刻,但纵贯周公的一生,他的确是一个忠君爱民的圣贤。而反观王莽,他篡汉称帝之前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篡汉后狼子野心暴露无疑,之前假装的所有圣人像都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谋逆之心。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阴谋家,是枭雄,也有人说他是很有前瞻性的社会改革家,但后世绝大多数人都认定王莽是个篡汉的奸臣小人。

王莽的一生,极具戏剧性,他的一生可以篡汉称帝作为分水岭。篡汉前,他是人人称颂的圣人明贤,篡汉建立新朝后,他只凭自己的理念,全然不顾社会实际而强行改革,引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人人都咒骂他是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从被誉为道德楷模的圣人,到被咒怨为衣冠禽兽的小人,王莽是怎么从道德制高点跌落到道德底谷?其实这一切都归结为王莽改革的不切实际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王莽出身于西汉末年的世家大族——王家,他的姑姑王政君是当朝皇太后,他的叔叔伯伯也都是朝廷高官,比如他的伯父王凤是当朝大司马,所以说王莽有十分优良的政治资源,是个典型的官二代。可唯一遗憾的是王莽父亲早逝,没有了父亲的荫庇,少了一条做官捷径,素有大志的王莽决定靠自己的人品来谋得高位。

王莽向来有孝悌之名,以德行著称。年轻时,他敬养母亲,赡养寡嫂,抚育侄儿,为人谦恭有礼。做官后,随着官职的升迁,他愈加谦逊自重,秉公廉洁,更难得的是,他生活节俭朴素,兼济众生,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接济穷苦百姓,在朝野上下,口碑甚好,而王莽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大义灭亲。王莽的儿子杀死了家奴,王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力包庇儿子,但他没有,而是依法办案,逼迫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因此,王莽未篡汉时,人们都把王莽当成圣人再现、周公在世。

后来王莽凭借自己崇高的人品和巨大的声望,轻易改汉建新。称帝后的王莽,针对社会弊端,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社会改革,同时也走上了自己的覆灭之路。

王莽信奉儒家,是个虔诚的儒家学者。代汉自立后,他就按照儒家经义,开始了他的改革。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革故鼎新,王莽根据《周礼》,将很多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如中央官职中,大司农更名为羲和,后改为纳言,等等。地方官职名称也多有改动,如太守改为大尹、连率等。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官职,如在中央新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列于九卿,等等。此外,他还根据古籍,更改了秩禄之号,按照传说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如果说,王莽的政治改革只是改朝换代的形式,那么,他的经济改革则比较全面而深刻。

为消除西汉末年普遍存在的土地兼并等弊病,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王田制”,将土地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夺取过来,再将全国土地国有化,不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国有后重新分配,没有耕地的农民,由政府分给耕地。“王田制”本意无疑是善良的,就是要使耕者有其田,重建经济秩序。然而,这一善意的政策注定会侵犯很多人的利益,首当其冲就是大官僚的利益。

而你要知道,王莽本来就出生于大官僚阶层,而他的上位,很大程度缘于上层大官僚的支持,称帝后的王莽就是这些大官僚的代言人。而王莽称帝后,不但没有为他们谋取利益,更要损害、侵占他们的利益,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从这里,王莽开始失去了上层官僚的支持。

另外,全国土地集中到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手里以后,大量的贫民因为没有土地而流离失所,变成了流民,而这些流民无法生存,被迫沦为富家大室的私人奴隶。

为了逐步实现人人平等,王莽开始禁止奴婢买卖,以此扼制奴婢数量的扩大。废奴,就是把奴隶从大土地所有者手中解救出来,一方面是想削弱这些集团的势力,另一方面也使国家获得可支配的劳动力。但因为政策执行得不彻底,被解救出的奴隶,很多根本就没有分到土地,饿死、病死了很多人。而这些被解救出来的奴隶,其实还没有依附到大土地所有者身边安全,起码地主还能保证他们存活。所以从这里,王莽开始失去了底层百姓的支持。

为了消除贫富差距,“五均六筦”政策也开始全面实施。五均,即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王莽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立五均官,由政府来控制物价上涨,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从内容看,如果能够实行,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缺乏官僚集团的支持,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这一政策,这样反而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集团。

六筦,就是酒、盐、铁器由国家专营,由中央政府统一铸币,经营山上水中的资源国家要收税,以及五均赊贷。这项政策的目的当然是增加国家财政,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山林川泽之利收归国有,真正的结果是养肥了主管官员,国家财政收入没有增加,百姓却负担更重。至于正当的商人、手工业者在官营商业体制下,已无立足之地了。

更荒唐的是,王莽还频繁地改革币制,他即位前后共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变更发行了几十种货币。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起来又十分困难,因此流通非常不便。而且每次易币,都是以新铸的劣质货币代替质量较高的旧币,由于这些货币无信誉可言,所以在货币改革期间,物价飞涨,经济混乱。

随着王莽的改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而人口数量的激增不仅是西汉末年的难题,同样也是王莽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管控不断暴涨的大量流民,王莽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青海湖。

王莽根据古书有“四海”之说,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将其命名为“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 ( 国)、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制移民,以解决西汉末年人口暴增给关中、关东地区带来的压力。而凑成“四海”,只不过是托古改制的借口罢了。

迁移流民这个工程相当浩大,西海郡远离中原,偏远、荒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王莽不顾百姓感受,强行迁徙,使得百姓越来越仇恨王莽。

为了缓解国内愈来愈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还多次发动与四夷的战争,其本意是通过外部的战争增强国内的凝聚力。然而在具体实施中,这些战争并没有起到缓解国内社会矛盾的作用,反而因战争强征暴敛,更加激化了国内矛盾,使得王莽彻底失去了底层人民的支持。

尽管王莽改制的政策都是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无法解决的难题。改制的软弱和多变,不仅没能解决已有的问题,反而带来更多的矛盾。

随着形势的改变,王莽已渐渐由万众拥戴而变为万众背离。改革的全盘失败,使原先的圣人王莽已成全民公敌,社会上下,都投来了对王莽的反对之声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新莽政权的垮台。

反观王莽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按照儒家经义照搬全抄。虽然他的许多改革措施的本意和理念都是非常好的,但严重脱离实际,最终导致自己身败名裂,背负了一个篡汉谋逆的骂名,从圣人神坛跌到衣冠禽兽之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薄姬为什么能逃过吕雉的迫害?又为何能成为太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后宫的女子,都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喜爱为荣,这就意味着不仅是自己,自己的孩子的地位可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也不能忽视了那些不受宠的妃子,也许今天她们不为人知,明天就会成为所有人羡慕的人物。刘邦的妃子薄姬就是这样一个人,早年她并不受到刘邦的宠爱,晚年却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太皇太后,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些什

  • 史上第一位假太监嫪毐他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嫪毐”想必大家都不认识吧,但是其实大家也不要说不认识就不去了解这样的话,因为下面的故事更加的精彩,那就是其实嫪毐是一位太监,有的网友说了太监有什么稀奇的,那么这个如果说是历史上第一位假的太监的呢?那大家是不是就非常的好奇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给大家说说,作为史上第一位假

  • 吕布有勇陈宫有谋吕布想称帝有机会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就单挑来说应该没人是吕布的对手。不过吕布的下场和名声都不是很好,而且还白白浪费了手上大把的好资源,要说如果吕布能清醒一点,把握好机会说不定还有称帝的可能性。当时的吕布手下谋士有陈宫,武将有高顺和张辽,基本上算是顶级配置了。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吕布虽然勇猛但是野心还不够强。说吕布

  • 真实历史中刘备的武功是什么水平?刘备真的是刘关张里最差的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关张三兄弟如果说从武功方面来排个名,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关羽张飞刘备,难道刘备真的是最弱的么?其实刘备的武功可能被低估了不少,因为早期刘备基本上也都是亲自上阵杀敌,如果武艺不高可能也做不到自保,或者早就被杀了。到了后期因为刘备是领袖,所以也不用到一线杀敌,自然就会产生刘备武功不高的印象。说到&ldqu

  • 关羽和庞德单挑谁更厉害?庞德最后是被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武艺高强的人物有很多,但是最后能被人记住的却不是很多。其中有一位武将可以和关羽五五开,就连关羽也非常佩服他的武义,这个人就是庞德。庞德早期就立下很多功劳,而且还跟随过马超,最后麾入曹操正营当中。庞德能和关羽大战100回合,还不落下风。要知道当时的关羽基本上已经能排入前TOP3的实力了。三国猛将

  • 三国周瑜是怎么成名的?周瑜真的比诸葛亮厉害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周瑜比孙权更早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因为江东这片江山就是孙策和周瑜打下来的,如果孙策还在世的话估计也就没孙权什么事了。不过周瑜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周瑜才智过人还精通乐器,最重要的是长得非常帅,如果要说周瑜的成名之战应该就是赤壁大战了。如果按照正史里的说法周瑜在赤壁之战绝对是最大功臣,能力也是在诸葛亮

  • 赵高是怎么死的?是秦三世子婴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赵高,很多人第一是厌恶,憎恨,第二是惋惜。厌恶的当然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手毁了秦国数百年积累才打下来的江山,惋惜的自然是始皇帝父子和那些忠于他们的臣子。既然如此,这个让人憎恶的宦官,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他是怎么被秦三世子婴杀死的呢?赵高此人,祸秦不浅,灭秦的功劳,赵高应领首功。赵高作为中国第一

  • 三国时期臧洪是怎么死的?臧洪为什么最受百姓爱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臧洪是汉末群雄之一,当时臧洪非常受到百姓的爱戴,要知道在当时军阀突起真乱纷飞的年代还有百姓喜欢的将领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不过臧洪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出名,因为臧洪之后被袁绍的军队杀死,非常的惋惜。袁绍一生错过那么多次好机会也是有点天命的感觉,就算给袁绍当了皇帝完成统一,袁绍也没能力当一个好皇帝。《孟子·

  • 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上前营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荆轲的事迹,最广为传颂的莫过于刺杀秦始皇一事了,教科书里也对史书记载的这段故事有过讲解。虽然细节之处未必真实,毕竟撰写之人不可能亲眼看见这件事情的发生,但是很多人可能都对于其中一个细节有疑惑,秦始皇贵为一国之君,在大殿之上遭到刺客的刺杀,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上去营救?荆轲刺秦是我国著名的典故,是发生

  • 曹操到底有没有杀害吕伯奢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曹操的为人和事迹,现在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认为他并没有演义里面所描述的那样负面,他也有很高的才能,并且很少有人能相媲美。的确,他的才能是真的,他的雄心和才华也是真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他性格中残忍的一面。就比如说他杀了救助自己的吕伯奢一家的事情,有人认为是虚构出来的,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