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死后并没有葬在骊山?到底葬在哪里了

秦始皇死后并没有葬在骊山?到底葬在哪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35 更新时间:2024/1/16 11:07:22

任何人,如果死地和葬地一致,及时入葬是正常的。如果死在遥远的外乡,遗体完好归葬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多只能进行骸葬或者埋入衣冠。所有正史、野史及民间传说材料,都说秦始皇死在河北邢台,而葬于秦都咸阳。其实,河北邯郸是秦始皇生母的故乡,又是他的出生之地,如果死后能够安葬河北,也不失为是他的“叶落归根”之举。更何况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使他在去世之后无法离开河北,而迫使宰相李斯等人采取了一种罕见的就地秘密埋葬的方式。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那些将秦俑坑和秦始皇陵绑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网络配图

人们一定要问,为什么秦始皇有可能葬在河北的这个地方呢?请大家看一看以下几个真实的情况:一是秦始皇去世之后,这里发生了一场极其诡秘的政治变故;二是政变者既要掩盖“死讯”,又要妥善运尸,就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秦始皇从公元前210年10月开始,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的大巡游,他出武关、去云梦、到零陵、下同安、临浙江、过润州、上琅玡、登成山,至德州的平原津后,就突然地得了重病,结果于当年7月在赵国原来的沙丘宫内去世了。在他离开咸阳的10个月时间内,总行程约10000多公里,平均每天的行进速度为30公里。

按照常理,他死后护送灵柩的队伍,应当一直向南,取道洛阳,穿过秦时唯一的东西通途——崤函古道,往西返回秦都咸阳。可是,这其中有一段240公里的道路,非常的狭窄,它“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地上车辙宽度只有106厘米,根本就不能通行四马驾驭的、车轮轮距为204厘米的“辒辌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秦始皇浩浩荡荡的回归队伍,却是从邢台向北,经井陉、进太原、入雁门、过云中、抵包头,然后沿着“直道”回到咸阳的。这一路上翻山越岭的行程,大约有2500多公里,按照每天30公里的速度去计算,也必须要耗去80多天时间。

秦始皇东巡途中去世,只有李斯、赵高等少数人知道,他们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采取了“秘不发丧”的做法,对于所有其他人来说,是绝对地封锁消息的。这样,秦始皇虽然已死,但原有的行程不变,百官的奏事不变,死的痕迹一点都没有显露出来。一句话:当时并没有进行公开的“治丧”活动,也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腐措施。谁都知道,七八月份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一直都是酷热难熬的地区,把秦始皇“闷”在“辒辌车”之中,“闷”他两三个月,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惨状呢?《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

网络配图

人死之后,夏季不“过三”,冬季不“过七”,不然尸体就会迅速变臭腐烂,开始以“鲍鱼臭”能掩饰一阵,等车队千里迢迢绕道返回秦都,除了尸虫和一堆白骨外,还能留下什么东西?所以,真正能入葬到骊山墓中去的,就只能是他的一堆衣冠了。有些考古学家说,铜车马坑中的二号铜车,是秦始皇御用“安车”的原型,安车也可称“辒辌车”,可以改作灵车使用。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二号车的车舆,可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为驭手使用,只有在后室,才能安放棺木。而后室的尺寸,宽78厘米、长88厘米,放大一倍后的原型尺寸是,宽156厘米、长176厘米。

一直都有人说,秦人向来崇尚形体高大,有以形体高大象征人体美的好传统。秦始皇的身高就在190厘米以上。根据战国时期棺椁的等级标准看,秦始皇的外棺尺寸应该是:长320厘米、宽210厘米、高219厘米;内棺尺寸:长250厘米、宽127厘米、高132厘米。显而易见,秦始皇的安车,临时坐一坐,问题不是很大,但去世之后,要作为灵车使用,可就大成问题了,因为不管你怎么“摆”,车上是放不进那具特大棺木的。在死讯“秘而不宣”的诡诈时刻,要去公开地改装“安车”、或者从外地调运特制的棺木、继而抬运棺木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

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将秦始皇的棺木塞进那一辆“安车”之上,它也是不能驶出河北省界的。井陉古道是秦代“车同轨”制度,遗留至今的唯一实物凭证。然而,井陉关隘是从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两条深深的车辙,让人感到历史车轮的“威力”所在。但它的车辙宽度,只有140厘米,只能通行秦统一六国,并实行“车同轨”之后的所有车辆。而轮距为204厘米的“安车”,是根本不能从这全国统一的“车辙”中通过的,因为两边隆起的岩石,完全吞噬了车轮向外滑动的任何空间。不论何时何地,任何违背统一车制,不在固定车辙内就位的车,都是寸步难行的。

网络配图

井陉关和其他直通山西的七大关隘一样,都是“车不方轨、马不并辔”的,四马并驾的“安车”,除非它能够“蹦”过去,“飞”过去,否则谁都别想“跳”出河北的大圈圈。这种“大车子、小车辙”的状况,不是一时一地产生的行车困难,而是全国道路普遍存在着的交通障碍。有人会问:秦始皇的东巡“车队”,既然出不了河北,那么他又是怎么来到河北地界的呢?由于“安车”车体窄小,加上道路不平,一路之上难免颠簸抖动,不论谁坐在里面,都是难以忍受的。其实,秦始皇出巡乘的是“辇”、骑的是御用骏马,任何尺寸的车辙,对它们一点影响都没有。

又有人会说,车不能通行,那大家将棺木装在“大辇”上,再整体地抬着走,不就完事了吗?但人们要知道,要抬着棺材走,可是一件很费时日的事情!当年慈禧太后要到清代东陵入葬,120公里的道路100人抬棺,整整走了五天。而要让100人,抬着秦始皇万斤重的棺木,拥挤着来到井陉关、雁门关等千里绝险地带,不用说众人无立足之处,关键还在于,这种“大动千戈”的举动是要彻底暴露出“秘丧、篡权”阴谋的,因为这回归的一路上,都是赵高、李斯视为宿敌的蒙恬将军的部队,只有将秦始皇在河北秘密埋葬,他们才能一直把“戏”演到咸阳!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现代人为何不开挖秦始皇陵?竟是有仙人护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陵

    秦始皇使用暴力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动荡的战乱,并且在中央创建了皇帝制度,实行了三公九卿,很好的管理了国家,在文化上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币,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面对外敌上,秦始皇修建了气势磅礴的长城用来抵御匈奴,他的功劳让世人敬仰,但是关于他的陵墓却一直是一个迷,现代人现在都不敢完全挖

  • 残暴的秦始皇唯一后悔杀死的一个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是

  • 秦始皇走向末路都是自作孽 其斩断龙脉致王气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秦始皇带领群臣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占卜称:云阳有“王气”。秦始皇怕丹阳出皇帝夺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阳

  • 秦始皇为什么终身没有立后 只是因为太忙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

    说到秦始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中国古代的帝王们个个都有皇后,唯独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网络配图秦始皇13岁即

  • 秦始皇是因为想要长生不老才不设立皇后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

    在秦始皇的陵墓里,根本找不到皇后陵墓的影子,秦始皇为什么不册立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呢,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而不册立皇后,或许还另有他因。网络配图都知道秦始皇生性多疑,如果有一位和他一样的女强人皇后,那么皇帝的权力难免会被分出去,秦始皇一直想要长生不老,因此册立皇后的想法一直拖延着,另外或许是

  • 秦始皇陵中暗藏6大机关 水银江河已经被证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不断更替,产生成百上千的皇帝,但是要论陵墓工程最大,最难挖的还是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据史料记载,在秦始皇陵墓中至少有以下六大秘密机关,每一项足以杀绝敢于盗墓的人,可谓威猛彪悍啊!第六,机关连弩。这个大家并不陌生,在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之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一些盗墓人员进入墓葬,触动

  •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 六国的君主们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春秋战国时期,政权割据,各诸侯国争霸,战火连年不断。后来,秦始皇嬴政相继灭掉其他六个大国,完成统一大业。都说成王败寇,秦始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登上权力的高位,辉煌无比,那其他六位落败的国君,又是什么下场呢?网络配图韩国君主韩王安。韩国是战国七雄里面实力最弱的一个,所以秦始皇灭六国先从韩国开始。公元前

  • 揭秘:秦始皇兵马俑真的是有活人制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要说将活人制作成俑我还相信,要说兵马俑复活那我就不相信了,相信大部分人都跟小编一样不相信这样天马行空的猜想。但是看着这个消息传播的十分火热,不免也觉得奇怪,莫非兵马俑复活是真的?兵马俑复活是真是假?要说兵马俑复活的时间,小编还不得不讲过故事,这是小编在一个博客中看到的,且不管它是真是假,先来来看看吧

  • 秦始皇不停开疆拓土的背后:竟然是自卑在作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的野马,从不后顾,只知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当天下统一、海内平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敌人、对手和对立面逐渐消失,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空壳,

  • 被称为暴君的秦始皇:却是唯一不杀功臣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杀功臣的传统似乎从春秋时代便有了,明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为了防止他们功高震主,竟制造种种借口,向握有军政大权的元老重臣挥起了屠刀。网络配图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皇帝,是他的雄才大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列国混战的局面。为后世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整体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