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为何计杀韩信?韩信只适合生在战乱时期!

萧何为何计杀韩信?韩信只适合生在战乱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69 更新时间:2024/1/24 15:45:0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萧何为何计杀韩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最高掌权者,几乎掌握一切人的生杀大权,对于帝王,人们往往是敬而远之。古人认为君王喜怒无常陪伴君王如同陪伴老虎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对于帝王身边的人,最忌讳的一词便是“功高盖主”,若是碌碌无为之人,自然难以得到帝王的赏识,可若是太过于强大,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祸端。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功高盖主而遭到皇帝猜忌致死的人不在少数,为稳固皇权,帝王不得不如此。

在封建社会时期,许多开国皇帝都会除掉开国功臣或是夺其兵权,为保证皇权不受到任何威胁,即便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功臣,若是无意挑战皇权,也难逃一死。自古帝王可共患难,却不可同富贵。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后,便已经规定皇权是不可逾越的,任何挑战皇帝权威的人,都不可能留。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以劣势而赢得天下,他深感天下来之不易,而底下的文臣武将皆有大功。天下若不安定,则他们会是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基业;若天下安定,则成为祸患的根源。他们有辅佐刘邦为帝王的能力,必定有能力辅佐另外一个刘邦,这也是皇帝所担忧的事情。刘邦知人善任,有着超强的识人能力。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的回答都没有到点子上。刘邦于是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张良、萧何和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可他们的结局却并不美好。

汉朝建立后,张良选择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丝毫不留恋权位,他也深知与帝王不可同富贵的道理。至于萧何,计杀韩信后,萧何更加得到刘邦的信任,经过高人点拨后,萧何主动辞封邑,并拿出家财充国库,如此才保得周全。韩信作为军事上的强者,自然更为刘邦所猜忌,最终一步一步将其逼上绝路,并处死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他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最初,韩信并未得到刘邦的赏识,经过萧何的保证后封为大将。此后,韩信一路连胜,为刘邦制定汉中对策,大破楚军、平定魏国、北伐一举定代国、背水一战大胜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潍水一战全歼龙且20万大军、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韩信的军事才能让人叹为观止,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

西楚霸王项羽死后,刘邦便再无强劲的对手,也就是说已经不再需要韩信。于是,刘邦在项羽死后不久便解除韩信的兵权,徙为楚王。不久之后,因有人诬告韩信谋反,无论传言来自何处,对于刘邦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有理由再次削弱韩信的实力,于是贬其为淮阴侯。韩信功高而被擒,功成而被贬。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部将陈豨在代地起兵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平叛,韩信则托病没有跟随。在陈豨造反前,韩信便与其约定里应外合,一举夺得天下,可是计划泄露,有人将此事告知吕后。吕后得知此事后非常担心,于是打算将韩信召到宫中,可有害怕韩信不肯就范,于是找来萧何谋划。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于是萧何假传消息令韩信入宫,韩信认为萧何对自己有恩,于是前往宫中。入宫后,韩信被早已埋伏好的武士捆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被处死。韩信被处死后,其三族都被诛杀。

韩信被诱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说出一句肺腑之言:“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萧何作为谋臣,他也明白一个道理,韩信只适合战乱时期,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他已经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如今天下初定,不能让韩信再次发起战争,否则天下定会大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感叹“终不负天下苍生”,世人故称“成也萧何,败萧何”。

标签: 汉朝韩信萧何

更多文章

  • 揭秘:韩信为什么北伐一次就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北伐一次就能成功,为何诸葛亮五次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汉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它的存在,既阻挡了外地入侵,也不利于防守一方的出击。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中攻入关中平原的,似乎只有韩信一人。诸

  • 韩信为何一出道就能横扫天下?是什么造就了韩信的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为何一出道就能横扫天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韩信从来没有当过元帅,但一出道就横扫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第一原因,是韩信本身拥有非常高的军事理论知识。对此,我们只需要看下夏侯婴、萧何、刘邦这些个大佬,他们一和韩信谈话,马上就肯定这是个人

  • 蒯通劝说韩信造反,他自己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蒯通,汉朝

    对蒯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一位谋士,本应该全心全意辅佐明主,可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就数项羽刘邦了,但是刘邦有张良,项羽有范增。面对辅助平庸之人又不愿意,后来经过陈平的反间计,范增被气跑了,此时的蒯通以为机会来了。史书记载“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

  • 揭秘刘邦杀韩信的真正原因 800年后的李世民才明白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韩信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杀韩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建国号为汉,而刘邦在成功上位之后杀了他的功臣韩信,很多人认为刘邦不该杀死韩信,因为刘邦的江山虽然打下来了,但是还没有稳定下来,而且国家周围也有匈奴人在捣乱。如果当时有韩信在,或许后来的大汉天子刘彻就不会

  • 韩信留下一条普通计谋,为何诸葛亮学不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朝末年,有一个名叫韩信的穷小子,无父无母,无家无业,孑然一身。因为实在太穷,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连个吃饭地方都没有。为了糊口,他不得不求亲靠友,一度寄居在南昌亭长家里,勉强混三顿弄饭吃。亭长家里也不富裕,

  • 韩信家到底有多穷?韩信的兵法是跟谁学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的兵法是跟谁学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韩信也是个奇人。法场上一生高喊,便由无名小卒成了中级军官,做了一次逃兵,便由中级军官成了上将军,位子高于汉军中的所有将军,只带几万兵马开辟第二战场,两年时间便接连灭掉西魏国、代国、赵国、齐国,还胁迫燕国投降,最后又与汉王刘邦

  • “妇人之仁”的出处是什么?韩信到底在说谁“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韩信,项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妇人之仁”的出处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当秦末乱世愈演愈烈的时候,韩信出山了。他最先投奔项羽,被任命为郎中。对于韩信这样一个无资历、无背景、无名望的“三无人员”而言,能够获得郎中的职位已经算是不错了。可韩信对此不满意,找机会逃离了项羽的军营,来到刘邦身边。经过

  • 萧何和韩信相比,他身上有哪些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何,汉朝

    你真的了解萧何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韩信起初是在项羽军中效力,因为没有得到重用,因此结识了萧何,萧何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也开启了兵仙的传奇生涯。楚汉相争以及平定六国当中,无论是韩信还是萧何都给予刘邦莫大的帮助,此后建立汉朝两位也是位极人臣,韩信被封为异姓王,萧何则是留在都城

  • 韩信之死谁是罪魁祸首?不是刘邦也不是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刘邦,张良,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之死谁是罪魁祸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范蠡规劝文种离开越国避难的金玉良言,没想到成为270多年后汉初名臣韩信的临终遗言。韩信之死,成为刘邦定鼎天下之后屠戮功臣的肇始。作为秦末最具军事才能的将领之一,韩信先后击破魏

  • 韩信北伐可以成功 为什么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却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韩信和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当初项羽十分忌惮刘邦,因此大封天下诸侯之时,故意将刘邦封到了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离着刘邦的老家远着十万八千里,多亏张良贿赂项伯,请求项羽又把汉中分给了刘邦,因此刘邦占据了巴蜀。而项羽为了防止刘邦出川,特意将秦国故地关中一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