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打仗前为什么都要“乞求”荣华富贵 只因为了避免杀身之祸

王翦打仗前为什么都要“乞求”荣华富贵 只因为了避免杀身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87 更新时间:2024/1/2 15:00:29

还不知道:王翦打仗为何贪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翦为大秦宿将,此人用兵如神,素善谋略,与子王贲一起横扫三晋、攻齐楚,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列为大秦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深受秦始皇重用。同时王翦还饱谙世故、深谙人心,既能与一干武将称兄道弟,又能同朝廷上的文臣把酒言欢,这些都能看出此人城府之深,然而在得秦王政之托,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之时,王翦却做了一件“傻事”,不仅在出征之际“请美田宅园池甚众”,还向秦王三番两次请求赏赐金银珠宝,足智多谋的王翦,为何到晚年却如此贪心?

一、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国历史上处死的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但王翦却是个例外,当王翦率大军出征楚国之时,“发了疯”地向秦王求田求赏,在班师回朝之际不仅没有因为“贪赃枉法”锒铛入狱,而是摆脱了兔死狗烹的下场,得以善终,难道说秦王政喜欢贪官不成?当然不是,王翦是个聪明人,而且聪明到令人发指,从他能凭秦王一封书信就可得魏齐之首、采用反间计除掉名将李牧、以“投石取乐”麻痹楚军,大败项燕,可以看出他善于心计,而“贪心求田”也是他故意而为之,为的是生性多疑的秦王能够打消顾虑。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王翦随侍秦王嬴政多年,对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国君可不是一知半解,他知道这个顶头上司生性多疑,自己就算有灭国之功,也只是人臣,哪天国君不高兴了,想找个借口把自己杀了不是小事一桩?因此为了打消秦王嬴政的猜忌,王翦只能故意贪图良田豪宅,“乞求”的哪里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啊。

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不难发现,被后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白起、王翦,除了王翦得以善终之外,廉颇郁郁不得志,客死他乡;白起因遭秦昭襄王猜忌,被赐死;李牧中了王翦的反间计,被赵王诛杀,三人的下场怎一个“惨”字了得。而三人如此凄惨的下场,不是因为“君臣相隙”,就是“小人诬陷”,王翦得以封侯赐爵,全是因为战功而得秦王的赏赐,倘若哪天秦王觉得他功高震主,杀了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王翦多请田地,既是为了让秦王安心自己不会带病谋反,也是告诉朝廷之上的奸臣佞臣,自己绝无再进一步的想法,免得自己也受到小人的诽谤而遭遇不测。

偌大的王宫,高高的冕旒遮挡住了秦王嬴政神情冷漠的脸,“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得到君王青睐的年轻将领李信毫不犹豫地说:“不过用二十万人”,而老成持重的王翦权衡一番,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他的谨慎却被秦王当成是“王将军老矣”,不堪重用,于是嬴政派李信、蒙恬率二十万大军伐楚。深谋远虑的王翦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王上已经变得“好大喜功”了呢?于是他权衡利弊后决定归隐故里,一方面是为更受秦王信任的李信“腾位置”,若李信胜了他迟早要让位,不如早早离开;另一方面倘若李信败了,到时候王上还是要来重用自己。果不其然,李信大败,秦王盛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向王翦致歉,并答应加兵请求。

当秦王嬴政决定重新用王翦为将时,相必他想起来老前辈——白起来了:昔日长平之战,白起立了大功,邯郸城近在咫尺,然而应侯范雎听信小人谗言,忌惮白起的功劳大过自己,于是让秦昭襄王停战,与赵国言和,白起大怒,从此将相失和。当秦昭襄王重新想起发兵攻赵,止步于邯郸时,将营中除了白起,无人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白起居功自傲,不仅不领兵伐赵,还暗语讥讽秦昭襄王,最终被王上赐死。王翦吸取白起的教训,在推辞一番之后答应领兵六十万伐楚,为了进一步打消秦王嬴政的顾虑,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部下不解,问其故,王翦才表示:“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素善心计、城府颇深,不仅善于掌兵用谋,还懂得做人之道,处事圆滑,不仅范雎、吕不韦等人尊敬有加,就连李斯等三公九卿都对他十分尊重。也正是这般查识人心,未雨绸缪,伐楚一战,王翦带走了秦国几乎所有的兵力,同时为了打消秦王的顾虑,在出征前他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如此“自贬”,也正是希望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伐楚大胜归来也不贪功,执意隐退,最终得以善终,能如此识大体、知进退,在那个时代实属难得。

标签: 王翦秦国

更多文章

  • 秦国灭楚王翦为什么非要六十万不可 王翦要那么多的兵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楚国

    对秦国灭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年秦王在大殿之上问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拿下但楚国啊?年轻的李信说到,大王,给我二十万大军即可。但是老将王翦则不统一,非要六十万人才行。秦王觉得这王翦还不仅是老了,而且还怂了,于是派李信和蒙武二人带着二十万的不贵讨伐楚国。李信固然

  • 王翦出征前为什么会讨要封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翦,秦朝

    王翦出征前为什么会讨要封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让将军见太平"是封建时代一个难以解决的弊病,武将们为国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就难免功高震主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秦之白起、汉之韩信、宋之岳飞等。但武将为国征战是职责所

  • 被后世尊为“军阵之神”的李牧是什么实力?王翦都不敢与之对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牧,战国

    对李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牧,被后人尊为“军阵之神”,是赵国末年的名将,早年担任的是赵国北部边境的守将,主要负责抵御匈奴的入侵。然而,在公元前234年,因为秦将军桓齮在赵占领了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并乘胜进击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所

  • 王翦为什么要除掉李牧?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翦,战国

    王翦为什么要除掉李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前229年,秦王政派王翦杨瑞和各率十多万大军南北方向赵国都城邯郸方向进攻,王翦从上郡发兵,下井陉,与杨瑞和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但是碰上当时的名将“李牧”,相持了一年多的时间,于是就让嬴政派人到赵国贿赂当

  • 用反间计杀死李牧的王翦为何会遭到诗人唾弃?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翦,战国

    大家好,说起王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然而,如此能人,却在攻下燕都之后,选择了功成身退,告老还乡。其实,在细品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为了避免功高震主带来的杀身之祸,早日急流勇退或许才是最明哲保身的正确举动。对此,你如何认为呢?王翦,字维张,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据《新唐书·宰

  • 秦国大将章邯是谁的后代? 他和秦国公主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章邯

    胡应麟:“章邯,白起之亚也,衂於羽而名。”这里胡应麟对白起做出了一个比较肯定的评价,他说章邯是个不亚于白起的大将,曾经与项羽相战,虽然最后战败,却显示出了作为一员大将应有的风度,章邯也算是秦国一位优秀的将领了。章邯,字少荣,出生年月不详,秦末著名将领。作为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有:戏水

  • 章邯为什么会被称为秦国的大将 章邯有没有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章邯

    章邯是秦国的最后一名大将,当秦末的农民起义为秦国的末日奏响挽歌的时候,章邯作为秦国的一名将军,他能够做的就是维护秦国最后的尊严,即使秦国有百般的不好,也阻止不了章邯对秦国的热爱。章邯是一个在历史上不是特别被重视的一员大将,没有太多史书对其进行吹捧,因为他本身就不是特别出色的将领,换句话就是他在军事上

  • 章邯在历史上有什么故事 章邯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章邯

    在历史上章邯的名声并不是特别高,他是个很容易被人完全忽略的人。有人说他是秦国的最后一员名将,也有人说他不算是大将。至少,他的功绩不是特别突出,算不得上一个名将。而一个学者称:“章邯,白起之亚也,衂於羽而名。”胡应麟将章邯视为亚于白起的人,可见他的能力也非同小可。章邯,出生年月不详,秦朝著名将领,上将

  • 章邯战略决策失败后为何不愿意投降于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章邯是秦末有名的大将,当时始皇帝已经去世,二世胡亥登基称帝,秦二世残暴不仁,比之秦始皇更加无度,听信了赵高的话,在东巡的时候一路上腥风血雨,杀了很多的臣子,举国上下都人心浮动。后来又要重修阿房宫,到处征集百姓,搞得秦国上下民不聊生,纷纷起兵造反,后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号召各地人马一起反秦

  • 秦朝最后的支柱,章邯击败多路义军,却未能力挽狂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秦二世

    公元前208年的七月,秦军统帅章邯兵围东阿,齐将田荣赶忙向楚国求援,项梁项羽乃无私相助,一举打败秦军,让章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自章邯临危受命,兵出咸阳,一路杀周文,杀田臧,杀李归,杀蔡赐,杀张贺,杀周市,杀齐王田儋,死假王吴广,死陈王陈胜,死魏王魏咎,攻城城下,野战战胜,兵锋所至,所向披靡。但